國際貿易人才外貿英語交際能力探討

時間:2022-11-12 08:51:17

導語:國際貿易人才外貿英語交際能力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貿易人才外貿英語交際能力探討

摘要:文章以山東外貿職業學院為例,結合學院特色,探討了英語通用語(ELF)的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預期目標,進而提出了在這一背景下,如何確定合適的培養策略,以提高國際貿易人才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該文提出的具體策略包括建構學生的英語通用語意識,在語言和文化知識教授上多用顯性教學策略,加大不同英語變體的音視頻輸入,培養學生交叉文化下的語用能力,以及在實踐中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英語通用語(ELF);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與策略;國際貿易人才培養

隨著經濟和貿易的繁榮,科技和人文交流的發展,英語在國際交流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根據統計數據,國際社會中非母語的英語使用者的人口數量已遠遠超過了英語本族語者。國際學界將這一現象稱之為英語作為通用語的使用(Englishasalinguafranca,下文簡稱為“英語通用語”)[1]。英語通用語研究者指出,英語通用語者交際時,交際對象是來自不同背景、掌握不同語言的英語使用者,在多數交際情況中,他們來自不同的非英語國家。他們使用英語進行政治、經濟、科技、人文交流,通常情況下交流的內容并不涉及目標語文化。在這種背景下,英語通用語理念的提出,打破了傳統英語教學中要求英語學習者無限接近本族語者英語水平的目標,也為當下的大學英語教學開發了新思路。

1英語通用語的研究現狀

隨著國際交往日益頻繁,英語通用語得到廣泛使用和傳播。作為一個年輕的研究領域,應用語言學者和英語教師們對英語通用語這一課題具有極大的興趣[2],如,文秋芳在“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的教學框架”中明確了英語學習的3個子系統(語言、文化和語用),以此為基礎提出了教學內容并指明了預期教學結果[3]。劉宏玉、譚莉在“英語通用語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中論述英語通用語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改革策略[4]。也有英語教師從英語通用語角度出發,分析了英語聽說課程設計如何優化、商務電子郵件話語特征研究、學生語用失誤研究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等。很明顯,英語通用語的概念給我國的英語教學與研究打開了新的大門,對于提高英語教學的水平與效率,提高學生實際溝通交流能力都有積極意義。

2山東外貿職業學院學生的特點與優勢

山東外貿職業學院是側重于以“外語”和“外貿”的職業院校,招生多為夏季高考生,也有少量春季高考生,學生專業為國際貿易、國際物流、財會金融、經濟管理、商務外語等。學院地處青島,外貿產業發達,學生就業狀況良好,大量學生畢業后將入職外貿、國際物流等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由于學校的“外”字特色和專業優勢,學院重視英語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實用的外貿實務以及與之配套的英語交際能力;由于就業驅動,英語學習也得到學生重視。同時,學院積極與相關企業進行生產實踐合作,與多地政府部門合作進行外貿職業培訓,尤其是商務部認定的山東省唯一綜合性援外培訓項目承辦機構,每年成功舉辦大量援外培訓項目。目前,學院已培訓來自亞、非、拉、美洲的5908名學員,積累了豐富的英語變體語料庫。同時,援外培訓項目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進行跨文化交際的實踐機會,學生在使用英語與外國學員溝通的過程中,提高了實際交流能力和自信心,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熱情。

3英語通用語指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

3.1教學目標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的重點一直是學習本族英語及其文化,大學英語教學一直以英式、美式標準英語作為目標,強調語音、語法、詞匯、句型的準確性,要求學生通過不斷強化的練習接近標準英語。在此長期以英美標準英語為單一標準的情況下,學生投入較多時間和精力學習英語,效果不佳。國際貿易學生在交際中遇到非標準英語時難以應對,而在實際工作中國際貿易從業者遇到印度、俄羅斯、肯尼亞等國操著不同口音的客戶的概率極大。因此,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的目的更多的是在非本族語者之間進行交流,語言學習不能一味強調發音、用詞、句型、語法,而是語言輸出的可理解性,教師應該教授大學生使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策略,幫助學生實現學習英語的目的,培養學生對文化信息的敏感度以及對本族文化的尊重和熱愛,達到以英語為工具傳播本土文化的目標。

3.2教學內容與預期成果

基于英語通用語理論,掌握英語要從語言,語用與文化三個系統入手。語言教學內容包括本族語變體、非本族語變體和本土化特征[5];語言教學始于教授本族語變體,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理解和表達能力,進而擴大到教授非本族語變體,盡可能多地涉及非本族語的音視頻材料,了解不同英語變體的發音規則,幫助學生理解并熟悉非本族語變體,提高語言理解能力,并且盡可能多地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最后進入本土化教學階段,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語言輸出,提高用英語表達自我的能力。文化學習同樣包括本族語文化,即英美國家文化,非本族語文化和本土文化。文化學習的預期成果是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熟知文化差異,對文化差異持有平等、寬容的態度,同時有能力在交際中合理文化差異,推動交際目的的達成。語用教學的內容同樣不應僅參照本族語的規則,在英語成為國際交流的通用語后,非本族語的文化和規則也應包含在內。教學成果是學生能夠根據已有知識的積累,在交際活動中擁有應變能力和判斷能力,熟練運用恰當的語用策略,處理語用誤解,達成交際的目的。

3.3教學評價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教學評價主要體現在考試上,尤其是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一直是評價高校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主要指標,以考試為導向的學習,往往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對現實交際的指導意義不大。對于有著強烈跨文化交際需求的國際貿易專業學生來說,英語學習的效果評價應從實用性出發,基于英語通用語的背景,形成新的標準,教師應該更為關注學生的交際意愿和交際效果[6]。尤其是職業院校學生,以山東外貿職業學院為例,多數學生畢業之后的就業去向是國際貿易、國際物流等相關企業從事外貿、貨代、國際金融等工作,需要大量使用英語與世界各國客戶進行談判、交流與溝通。因此,教學評價中,教師需要主動弱化標準英語中關于語音、語法、詞匯、句型等要求,教學評價中強化對非本族語英語變體的理解能力和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以及交際中語用策略使用水平等。

4英語通用語指導下國際貿易人才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

4.1培養學生英語通用語意識

在對筆者所教授的兩個班級共88位大二學生的調查中顯示,95%的學生認為英語是決定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就業的關鍵因素之一,85%的學生認為應該學習英美標準英語,100%的學生從未聽過“英語通用語”的概念。因此,對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學習意愿又較為強烈的職業院校學生來講,大學英語教學更需要以英語通用語的理論指導教學,這不是由于學生的語言基礎薄弱而降低標準與要求,而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就業需求,因此,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英語通用語的意識,避免過度糾正學生學習中的非核心錯誤,比如元音發音是否飽滿,th、v等輔音的發音,弱讀連讀理論等,引導學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鼓勵學生使用互聯網資源了解非英語本族語者的英語變體和文化內涵。

4.2顯性教學法

英語通用語的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選取合適的教學資源,多維立體地向學生輸入不同英語變體的音視頻材料,不僅是語言材料,還需涉及文化和交際場景,幫助學生總結不同國家人群使用英語交流的特點,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7]。同時在文化和語用教學中,采用顯性教學法,通過帶領學生對比母語和目的語的差異,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包容性。對于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培養,尤其需要如此,只有在平日教學中不斷增加學生對于多元文化的知識儲備,強調對多元語境的體驗和認知,才能保證學生在日后從事國際貿易工作中,在跨文化交際中更加順暢、交際效果更為理想。

4.3交叉文化語用能力的培養

國際貿易從業者參與的跨文化交際行為是涉及多文化的語用行為,交際行為并非靜態知識的使用,而是具有動態性和復雜性的特征。交際雙方或多方來自不同文化背景,英語水平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特點,這無疑增加了交際的難度。因此,國際貿易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在交叉文化背景下的語用能力[8]。與專業課老師一起幫助學生熟悉國際貿易的行業背景、行業規范和交際慣例,根據交際目的和實時對話的推動,選擇合適的交際策略。由于國際貿易跨文化交際通常是出于合作的目的,但也有摻雜競爭的因素,因此,交際過程較為復雜,當可能出現交際失敗或者暫時交際不暢時,交際者應具有觀察與協調的能力,人際關系管理能力,共建信息的能力以及協商能力。這些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往往被忽視,因此,教師要在語言實踐的基礎上關注學生交叉文化語用能力的培養,從而有效避免交際失敗和交際障礙。

4.4體驗式教學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即便是英語聽說課堂,也是以教材為主導,在教師指導下以訓練學生習得句子表達為主,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對于我校將來從事國際貿易工作的學生來講,此教學方法遠離了實際工作中與各國商人做貿易的跨文化交際場景。我院教師在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中應充分利用援外培訓積累的語料庫,讓學生進行沉浸式學習,同時發揮學院援外培訓優勢,組織來自各個國家的參訓學員與學生交流,讓學生體驗不同英語變體。學生可以借此機會,用自己所學英語知識,向外國學員介紹中國風俗和文化、講述中國故事。這不僅是檢驗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好機會,同時在交流中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文化差異,提高跨文化交際水平。

5結論

綜上所述,國際貿易人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不應局限于語言教學,而應考慮到全球一體化和英語通用語背景下國際貿易的實際,從而確定人才培養的內容與方法。當前英語通用語的背景下,國際貿易人才將來不僅是與英美等本族語者進行貿易往來,而是以英語為媒介,在更大范圍上與全球各國商務人士進行跨文化交流。因此,國際貿易人才首先要樹立英語通用語的意識,在跨文化交際中要更加敏感和寬容,意識到交際雙方或多方的文化差異,避免造成文化沖突,同時采用合適的語用策略,流暢地表達自身立場、訴求和本土文化,實現交際的目的。在國際貿易人才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方面,大學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本校援外培訓資源,選取多種英語變體融入課堂教學、培養學生交叉文化語用能力以及采用顯性教學策略和體驗式教學等方式,加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更好地適應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將來的從業需求。

參考文獻:

[1]SeidlhoferB.UnderstandingEnglishasaLinguaFranca[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12.

[2]張濤.英語通用語研究:本質屬性、研究路徑與發展趨勢——赫爾辛基大學AnnaMauranen教授訪談錄[J].山東外語教學,2020,41(2):3-9.

[3]文秋芳.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的教學框架[J].世界教育信息,2014(16):52.

[4]劉宏玉,譚莉.英語通用語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36(4):123-124.

[5]文秋芳.在英語通用語背景下重新認識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J].2016(2):1-7.

[6]JenkinsJ.CurrentperspectivesonteachingworldEnglishesandEnglishasaLinguaFranca[J].TESOLQuarterly,2006,40(1):157-181.

[7]陳新仁,李捷.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芻議[J].當代外語研究,2017(1):19-24.

[8]吳熙.英語通用語背景下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及教學實踐研究[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5(5):103-107.

作者:殷憲芳 尹春潔 單位:山東外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