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物流系統流程改造探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11:38:00

導語:醫院物流系統流程改造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院物流系統流程改造探究論文

【關鍵詞】醫院物流系統流程改造

近年來,由于醫療衛生事業受客觀經濟調控的影響,整體效益下滑,使得許多醫院的發展步履維艱。然而,正是在這種境況下,誰能夠更冷靜地思考,更切實地抓好基礎管理,更有效地把醫療費用降下來,誰就占據了新一輪競爭的先機。因此,關于醫院內部物流系統改造的思考和探索正是基于這樣一個背景下進行的。

物流是一門科學。物流科學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新興學科之一,它揭示了物流各個環節的內在聯系,是管理學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綜合學科,是應用系統工程的科學成果,提高物流系統的效率,可以更好地實現物流的時間和空間效益。現代物流要求既要降低成本,又要充分滿足受供者的需求。

物流的概念自80年代初從日本引入我國以來,其研究對象主要是集約化生產的企業、連鎖經營的零售業和各類形式的儲運業等。而物流在醫院方面的應用研究和實踐則是近些年的事,尚未建立一個完整的共識。為此,根據物流學研究的一般規律,綜合醫療行業的特征,力求探索醫院內部在原有的物流基礎上進行流程再造,以最少的資金成本保障醫院的物資供應,是作者思考的目的所在。

醫院物流研究的產品主體是藥品、醫用耗材、辦公用品等大宗物資,其資金用量約占醫院年收入的40%~50%,是醫院最主要的成本支出,其重要性對于任何醫院而言均是不言而喻的。醫院物流不能照搬其它行業物流的經驗,例如,一般行業物流把配送作為其最后環節,而醫院物流需要對配送后的物資進行有效監控,部分物資使用后還需回收。醫院物流的實現方式可有多種選擇,不一定拘泥于一種模式,可在現有條件下從易到難,循序漸進。一般情況下,如果醫院的信息網絡運行較健全的話,實行網絡申領,按需配送,有效監控,合理儲備的物流方式是可行的。

醫院物流研究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庫存管理和最佳批量模型。傳統思想認為倉庫里的物資越多,表明單位興旺發達,現在則認為零庫存是最佳的庫存管理。當然,合理的儲存是醫院進行持續性醫療活動所必需的。這里需說明一下庫存與儲存的區別,庫存單指倉庫中處于暫時停滯狀態的物資,而儲存則是指包括庫存在內的各個環節所有物資的總和。庫存管理的目的是在滿足服務要求的前提下,通過對庫存進行有效的控制,力求盡可能地降低庫存水平。

醫院使用的物資種類繁多,每個品種的價格不同,需求量也不等。為了使有限的時間、人力、物力、資金等資源能夠得到最佳的利用,應對物資進行ABC分類,然后針對不同類別的物資決定不同的庫存、采購方式和配送方式。ABC分類是按物資占總資金的比例和占總品種的數量的比例這兩個指標進行分類的,下面以醫用耗材的ABC分類舉例:

具體地說,A類物資為高值耗材,品種約占醫院使用總品種的5%~15%,而使用資金占資金總額的50%~60%,C類物資為低值耗材,品種約占醫院使用總品種的60%~70%,而使用資金占資金總額的20%以下,B類物資介于兩者之間。

對物資進行分類后,根據醫院的經營策略和實際使用情況確定不同的庫存和采購方式。A類物資:為零庫存物資。由于這類物資價格昂貴,時間要求不高且是不可計劃的,一般采用定時招標即時采購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物資往往是國家法律法規特別關注的物品,應對進貨渠道、質量、有效證件等嚴格把關。C類物資:為計劃庫存的物資。由于這類物資單價不高,數量較大,是醫院持續開展醫療活動的保證,不可斷貨且是可計劃的,一般采用集中招標采購下的定時、定量供貨方式。B類物資:介于上述兩類物資之間,可視情況而定。醫院每次訂貨數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庫存水平和總成本。經濟批量模型就是通過平衡采購進貨成本和保管倉儲成本,確定最佳的訂貨數量。在年需求量是已知和連續的,訂貨到貨間隔時間是固定的且不發生缺貨的條件下,下列數學模型成立:Q=2D·I/J其中:Q=最佳經濟批量,D=年需求量,I=每次進貨成本,J=單位貨物倉儲成本。例如:醫院年需采購膠片10000張,每資訂貨成本是100元,膠片的單位倉儲成本是4元,則最佳經濟批量Q=≈700(張)每年的訂貨次數,N=10000/700≈14(次)每次訂貨的時間間隔為:T=365/14≈26(d)

經過2~3次的配送到訂貨點,經過一定的到貨時間(t)間隔后,恢復原有存的庫存水平而完成一個周期[1]。

配送是物流最具代表意義的節點運動。從環節上看包括了貨物的品種、規格、數量、送達時間要求等,同時還融合了存儲、分棟、配貨等活動。事實上醫院的供應室、病區藥房等均可看成是配送中心。

配送的方式有很多種,如定時、定量、即時、看板供貨等等,這與病區的需求量及需求方式有關,從醫院的現狀看以下幾種方式比較合適。(1)定時配送方式:以周配和日配形式為佳,在病區的病人數量一定的情況下,一般C類物資的需求量是一個相對確定的數量,這種配送方式要求配送中心通過一定的形式(如網絡)掌握各病區的住院病人數。(2)看板供貨方式:一般為B類物資,要求配送中心按照各病區根據自己的工作特征和節奏提出的需求,適時配送物資到現場的方式,是需求與供應同步運轉的一種行為方式。(3)即時配送方式:一般為A類物資,根據病區對于一些特定物資提出時間要求、供貨數量、品種規格后,到貨及時進行配送的形式。配送的基本環節有備貨、理貨、獨立配送與共同配造三個。一是備貨。為了使配送持續運作必需存一定量的貨源保證,儲備是按照一定時期內配送活動要求和根據貨源的到貨周期有計劃地確定的,一般以2~3個配送周期為妥,而安全儲備則以庫存形式,采用先進先出的方式輪轉。二是理貨。理貨是配送的重要內容,也是配送區別于送貨的重要標志。作業人員拉著集貨箱在排列整齊的儲貨架間按配貨單所列的品種、規格、數量將某個病區所需要的物資裝入集貨箱內,然后集中碼放。三是獨立配送與共同配送模式。獨立配送模式是由一個配送主體獨立完成一類物資(如醫用耗材)的配送活動,其組織體系相對較專業和簡單,而共同配送模式是為了提高物流效率,以幾個配送中心經整合后共同進行配送的形式,也可建立共同的儲備區,分別理貨,共同配送,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專業知識的限制,醫院一般采用獨立配送的形式,與一般配送概念有區別的是,一般配送出去的物資與儲備物資不發生關聯,而醫院內各病區尚未用完的物資仍應視作儲備的組成部分,因此,在一個合理的時間間隔內,正確地反饋各病區的物資儲備是必需的。(4)回收:由于醫院是一個特殊行業,許多物資使用完后不能隨意丟棄,需回收后經專業處理,目前多數醫院設專人回收交由專業公司處理,也有承包給專業公司上各病區回收并處理的,事實上,應回收的物資常是容易人為流失的物資,醫院完全可利用回收的環節對這類物資的使用情況進行有效監控。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為物流管理帶來了標志性的進步。在信息社會中,信息已成為任何單位生存和發展最重要的資源。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有利的競爭地位,醫院一定要樹立人才是支柱,信息是生命的經營理念。物流信息反映的是資源、倉儲、配送等物流活動各個環節的內容、形式及其發展變化。目前市場上開發并應用于醫院的有《庫存管理系統》、《供應室管理系統》、《藥庫管理系統》等,在空間上是互相獨立的,尚未整合成整體的物流管理系統。但若將進入醫院所有的物資納入一個系統進行管理,由于受專業知識和人才的限制,目前實施的難度較大。而對現有體系進行流程改造,先按物資分類進行物流管理,在分系統運行成熟的情況下,再整合成一個系統進行管理是比較切實可行的。目前,物流人才不足和物流人員的知識不到位是制約醫院物流發展的瓶頸。物流工作的實踐性非常強,物流人員要求有財務知識,熟悉醫院的業務和供應鏈管理,能提供整體規劃方案并懂得現代物流理念和一般貿易規程,具有一定的醫學知識并能處理數據信息及精通電子商務。要做到這些并不容易,醫院的物流人員要有敬業精神,努力學習相關知識,借鑒先進經驗,不斷完善自己的工作內涵。

物流管理涉及醫院內部的多個部門,由于單位里的很多東西已形成固定模式,要進行流程再造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需要各部門達成共識,盡可能地了解和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經過充分協調共同把這件事情做好。

【參考文獻】

1孟祥茹,呂延昌,孫學琴,主編.現代物流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