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隔音符號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31 02:58:00
導語:漢語隔音符號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漢語拼音方案》對普通話音節的拼寫有如下具體的規定:給漢語注音時,實行分詞連寫,即同一個詞的音節要連寫,詞與詞一般分寫。按此規定給兩個音節以上的詞注音必然會涉及到音節連寫造成的音節界限是否混淆這一問題,為了使音節界限明晰,《漢語拼音方案》規定了漢語的隔音方法:主要采用隔音符號與隔音字母來隔音。
《漢語拼音方案》的第五部分是“隔音符號”。其中規定:“ɑ,o,e開頭的音節連接在其他音節后面的時候,如果音節的界限發生混淆,用隔音符號(’)隔開,例如pi’ɑo(皮襖)。”
這個規定說明了兩個問題:
1.“ɑ,o,e開頭的音節連接在其他音節后面”。站用《漢語拼音方案》記寫漢語的時候,要分詞連寫(不是一個一個音節分開寫),雙音節和多音節的詞就要把兩個或多個音節連接著寫,音節之間不能有空隙,例如tongxue(同學)、you’eryuɑn(幼兒園)。
2.“如果音節的界限發生混淆,用隔音符號(’)隔開。”讓我們先看例子,拼音詞fɑngɑn究竟是什么意思昵?“反感”?“方案”?不易確定。如果要表示的是“方案”,那么,拼音方案規定需寫成fɑng’ɑn,即,在音節fɑng和ɑn之間加個隔音符號(’)。否則,就是“反感”的意思。再比如xiɑn,是什么意思?“仙(先)”?“西安”?如果要表示的是西安,就應該在xi和ɑn之間加上隔音符號。另外,x字母大寫,成為xi’ɑn。又如前面的例子you’eryuɑn(幼兒園),盡管you和er之間如果不加隔音符號并不會出現“是yo和uer,還是you和er?”的疑問(因為漢語里沒有yo和uer這樣的音節),可是為了使音節界限更加明晰,在you和er之間還是用上隔音符號為好。
隔音還可以采用隔音字母y,w。《漢語拼音方案》規定:i行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i要改作y或在i前加上y,如yiyao(醫藥);u行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u要改作w,或在u前加上w,如wuiwu(威武);ü行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ü要寫作yu,如yuyi(雨衣)。《漢語拼音方案》關于音節沒有聲母時用y、w代替i、u,或在i、u之前加y、w,以及用yu代替ü的設計,主要就是為了i行、u行、ü行韻母連接在別的音節后時音節界限的分明。試想“醫藥”如果不寫成yiyɑo而寫成iiɑo,它的兩個音節的面貌是何等模糊難辨。所以,y、w實際上是兩個起隔音作用的字母,而“’”則是起隔音作用的符號。前者用于i行、u行、ü行韻母的音節,后者用于ɑ,o,e起頭的音節。
二、隔音符號用法新探
隔音符號的使用與隔音字母y、w的使用從某種意義上講確實可以避免所有的零聲母音節與前面的音節界限發生混淆的問題。但音節界限混淆問題并不是只發生在零聲母音節上,還可能發生在鼻韻母上。普通話共有16個以n、ng為韻尾的鼻韻母,而n和g又都是可以充當聲母的。這樣,帶鼻韻母的音節就可能與連接在后面的音節界限發生混淆。這樣總結起來,容易造成音節界限不明的音素共有8個,即,ɑ、o、e、i、u、ü、n、ng。由ɑ、o、e、i、u、ü六個音素組成的零聲母音節與前面音節的界限可以利用隔音符號與隔音字母劃分開,暫且放在一邊,問題就出現在n、ng兩個音素上。
1.輔音n可以作聲母,出現在音節開頭,又可與ɑ、o、e、i、u、ü組成帶鼻音韻母ɑn、en、in、uen、iɑn、uɑn、üɑn、ün,在這些韻母中n都出現在音節末尾作韻尾,可見輔音n具有雙重性質,因此,當以n為開頭的音節與前面的音節組成雙音節詞或多音節詞時,如果前面恰巧與ɑ、o、e、i、u、ü相連,那么就很容易將n當做前面音節的韻尾,如“姑娘guniɑng”,“比擬bini”兩個音節中的n本屬于第二個音節,如果不加入隔音符號就很容易與前面的音節相拼為“gun”和“bin”。
2.ng是n和g的組合,是輔音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出現在音節中時不能作聲母,只能充當韻尾。輔音g既可作聲母出現,又可出現在音節末尾,與n組合為ng,這就為音節界限混淆提供了可能性:ng一旦連接在以ɑ、o、e、i、u、ü為末尾的音節后面的時候,就容易使人產生誤解,而把ng割裂開來,把g當成一個音節的聲母,把n作為前一個音節的韻尾,如huɑngɑn;輔音聲母g遇到前邊音節是以n作韻尾的音節時,容易被人誤認作為韻尾ng而使后面的音節成為零聲母音節,如,單干dɑngɑn很容易拼成檔案。
其實,大部分輔音出現在音節中除了參與構造音節外,還發揮出了相當于隔音字母的隔音作用。普通話音節多數是有輔音聲母的音節,漢語拼音字母單個音節的拼讀習慣是:輔音字母不能單獨地構成一個音節,總是跟后面的原因拼合成音節,多音節的只有在后邊沒有元音的情況下,輔音字母才跟前面的音素拼合,例如shɑng、kɑng、lɑn。這樣,輔音字母就起了標明音節界限的作用,但n、ng兩個輔音又有特殊情況,后面要進行分析。
隔音字母的運用沒有問題,姑且放在一邊,問題就出在隔音符號上。按《漢語拼音方案》規定,“ɑ,o,e開頭的音節連接在其他音節后面的時候,如果音節的界限發生混淆,用隔音符號(’)隔開”,但如上文中提到的例子you’eryuɑn(幼兒園),盡管you和er之間如果不加隔音符號并不會出現“是yo和uer,還是you和er?”的疑問(因為漢語里沒有yo和uer這樣的音節),可是為了使音節界限更加明晰,在you和er之間還是用上了隔音符號。又如,he’ɑi(和藹)、hɑi’ou(海鷗)、chɑo’e(超額),不用隔音符號,界限也很清晰,但仍然加了隔音符號。可以總結出以元音為末尾的音節后面連接一個以ɑ,o,e開頭的音節,這時要加隔音符號。
我們給“桑塔納”注音,注音為sɑngtɑnɑ,可能有sɑngtɑnɑ和sɑngtɑnɑ兩種讀法,但《漢語拼音方案》規定,以ɑ,o,e開頭的音節連接在其他音節后面的時候,有必要才加,所以sɑngɑtnɑ不能加隔音符號,但音節的界限確實發生了混淆。總結得出,當n、ng出現在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節的連接處時,如果在它們后面有隔音符號,那它們當然是前附于上一個音節的,如果沒有隔音符號,那么必然會導致音節的界限不清,例如zhengɑn、zhene,這就是隔音符號的問題所在。再如,chɑng’ɑn和chɑngɑn,“長安”加了隔音符號,而類似于“產感”的,就不加隔音符號了,我認為這樣做是極不合適的。單獨拿出一個詞當然很容易辨別,但如果把它放到語流中去快速朗讀,必然會引起讀者的懷疑,不知讀哪個詞好,必然會影響到朗讀的連貫性。雖然根據上下文語境可以作出判斷,但仍然浪費了讀者的時間和目力。
既然類似于you’eryuɑn(幼兒園)、he’ɑi(和藹)、hɑi’ou(海鷗)、chɑo’e(超額)這樣不加隔音符號音節界限也很清晰的詞都用了隔音符號,那么為何音節界限不清的類似于sɑngtɑnɑ(桑塔納)和chɑngɑn(產感)這樣的詞就不能加隔音符號呢?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解除隔音符號使用條件的限制,只要音節界限不清晰就可以使用隔音符號,如shɑng’e(上腭)shɑn’ge(山歌),這樣,音節的界限自然就變得更清晰了。
結語
正是基于上述分析,我認為,《漢語拼音方案》中對隔音符號的敘述不科學,“音節界限發生混淆”這一表述的具體表現沒有明確,所以,人們對容易發生音節界限混淆和不容易發生音節界限混淆的情況不容易作出正確的判斷。應該表述為:“ɑ,o,e開頭的音節連接在其他音節后面的時候,或以ɑ,o,e,i,u,ü和n,ng同時出現于第一個音節的末尾與與其相連的音節的開頭時,如果音節界限不清,就用隔音符號(’)隔開”,我想這對《漢語拼音方案》乃至普通話的推廣都是大有益處的。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K].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王艾錄.隔音符號用途異議[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6,(5):72-74.
[3]周建文.隔音符號的使用規則質疑[J].中學語文,2002,(1):12-12.
[4]王東音.隔音符號該怎么用[J].語文建設,2000,(6):35-35.
摘要:我們給多音節詞注音時,經常會遇到音節界限混淆的問題,為了避免發生這一問題,《漢語拼音方案》規定可以利用隔音規則來明確音節的界限,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發現隔音規則并不能防止所有的音節界限發生混淆,據此便是由此入手來分析隔音符號的新用法的。
關鍵詞:隔音符號;音節;界限混淆;n和ng
- 上一篇:道德規范內化的心理效應分析論文
- 下一篇:語境與詞義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