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關節滑膜炎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0 06:41:00
導語:膝骨關節滑膜炎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用牛蒡子湯內服和外敷治療膝骨關節滑膜炎的適應癥、機理及注意事項。方法:回顧性分析50例膝關節滑膜炎治療的臨床資料。結果:50例病例中臨床痊愈10例,顯效20例,好轉1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4%。結論:牛蒡子湯內服和外敷是治療膝骨關節滑膜炎的一種簡單、有效又經濟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牛蒡子湯膝骨關節滑膜炎
前言
膝骨關節炎多發于老年或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關節軟骨非炎癥性退行性變,并在關節邊緣有骨贅形成。臨床可產生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癥狀。我院自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間,采用牛蒡子湯內服和外敷的方法治療50例因膝骨關節炎所致的滑膜炎屬脾虛痰濕型者,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療效。
牛蒡子湯主方
組成牛蒡子9g,僵蠶9g,白蒺藜9g,獨活6g,秦艽5g,白芷5g,半夏6g,桑枝9g,。
用法上藥水煎,由本院煎藥室代為加工。藥物先浸泡半小時,然后在韓國制造的煎藥機(型號YFY20)高溫高壓下煎煮30分鐘,然后藥液灌裝成袋,每袋150ml。每日兩次口服,早晚各1袋。每7帖中藥的藥渣由病人帶回,藥渣分成3份。用時先在微波爐加溫后再放在特制的布袋(長28cm,寬16cm,由醫院發給)里,扎在膝部,溫度不宜太高,免得灼傷皮膚,待冷卻后取下藥袋,下一次再用時重新加溫。1份藥渣用2天,3份可用1周。以1個月為一療程,一般治療1~2個療程。
臨床應用
一般資料50例患者,女性38例,男性12例。平均年齡60,病程3~12年。
診斷標準199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所修訂的診斷標準,為目前廣泛采用。(1)臨床病史+體檢+實驗室檢查。膝部疼痛加至少符合下面9條中的5條:年齡>50歲;晨僵<30min;有骨摩擦音;骨壓痛;骨性膨大;觸診不發熱;血沉<40mm/L;類風濕因子(RF)<1:40;關節液檢查符合骨性關節炎。(2)臨床病史+體檢+放射學檢查。膝部疼痛+X線見骨贅形成+至少符合下面3條之一:年齡>50歲;晨僵<30min;有骨摩擦音。
病例納入標準本組50例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所修訂的診斷標準。同時,按中醫辨證屬脾虛濕阻,痰瘀相搏型者,即在診斷確立后,患者應具有下列3項者:(1)體型較胖,頭暈、頭沉,倦怠乏力,記憶力下降。(2)胃脘痞滿,便溏,苔白膩或白膩而滑。(3)雙膝關節疼痛,時有針刺感,活動不利。
療效標準(1)臨床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關節活動功能恢復正常,行走和蹲起自如。(2)顯效:臨床癥狀消失,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唯遇天氣變化或勞累時即感隱痛。(3)好轉:關節疼痛減輕,關節功能部分恢復。(4)無效:臨床癥狀及關節功能較治療前無改善。
治療結果:50例病人中,臨床痊愈10例,顯效20例,好轉1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達84%。
典型病例
沈××,女,56歲。初診日期2007年3月10日。
主訴:兩膝關節反復腫痛5年,加重3個月。病史:患者于5年前無外傷條件下出現雙膝疼痛,漸漸加重,勞累及天氣變化時加重,休息及天氣變暖時好轉。近3個月來癥狀加重,下樓及下蹲時疼痛加劇,晨起時兩膝僵硬,需用手支撐方能下地。經活動后(約20分鐘)可緩解。體檢:患者體型豐滿,面色恍白,頭暈乏力,兩膝關節酸軟,疼痛腫脹,局部皮溫不高,活動受限,有捻發音。伴有腰酸腿軟,脊柱居中,腰部活動尚可。苔白膩,舌質暗,脈細澀。閱外院X片:雙膝關節間隙變窄,髁間突變尖。查膝:見雙膝腫脹,以右膝為甚,浮髕試驗(+),活動時有摩擦感。實驗室檢查:血沉35mm/h,C反應蛋白15mg/L,抗“O”(),類風濕因子<1:40。診斷:膝痹(膝骨關節炎)。辨證:肝腎不足,脾虛濕阻,痰瘀阻絡。治則:健脾化濕,豁痰通絡。方藥:牛蒡子湯內服加外敷。經治療1周后癥情稍改善,兩膝腫脹明顯消退,膝關節屈伸活動較前好轉。2周后,兩膝腫脹消退,活動時捻撥音消失,關節活動基本正常。3周后化驗血沉15mm/h,C反應蛋白10mg/L,其他均正常,RF<1:40。4周后頭暈腰酸已痊,兩膝活動自如。給予補中益氣丸和健脾丸以補中益氣,健脾化濕,鞏固療效。
討論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病是一個慢性漸進性的病理過程。其發作的急性期與緩解期是相互交替的,治療的目的是止痛和維護膝關節的活動功能,治療的關鍵是藥物治療結合動靜結合,功能鍛煉。所謂的動靜結合是指在急性發作期應適當制動,緩解期應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功能鍛煉。藥物治療應抓住“本虛標痹”的特點。在急性發作期以治“痹”為主,痹者閉阻不通也。用祛風濕,清熱祛瘀,化痰通絡等法并結合外敷熏洗治療等方法促進滑膜炎的吸收。
中醫對膝骨關節炎的認識,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素問·脈要精微論》云:“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俯,筋將憊矣。”《張氏醫通》云:“膝為筋之府……膝病無有不因肝腎虛者,虛則風寒濕氣襲之。”
我們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方法,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在急性發作時采用祛風通絡,活血化瘀,豁痰通絡等方法,靜止和緩解期則采用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健脾益中等治法來鞏固療效。
根據我們在臨床上的觀察,膝骨關節炎以老年人居多,尤其是絕經期后的婦女為多,而在女性患者中又以肥胖者居多。《石室秘錄》云:“肥人多痰,乃氣虛也,虛則氣不能運,故痰生之。”石氏傷科理論注重氣血、痰瘀相關理論,我們采用牛蒡子湯治療膝骨關節所致的滑膜炎就是源于這個思路。
牛蒡子性涼,味苦辛,祛痰消腫,通行十二經絡,散結祛風,利腰膝凝滯之氣。僵蠶性平,味辛咸,祛風介瘡,化痰散結,祛風散寒,燥濕化痰,溫利血脈。兩者合用,通行十二經脈,開破痰結,導其瘀滯,宣達氣血,滑利關節,共為君藥。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為臣藥。特別是半夏專治脾胃濕痰,對肥胖婦女脾虛不能健運,而生濕痰者,尤為適宜。獨活為祛風除濕之要藥,能療腰腿足脛之痛,故有“身半以上風濕投羌活,身半以下風濕宜獨活”之說。秦艽、白芷、桑枝均有治風寒濕痹之功效,為佐藥。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風,作為使藥。
我院用于膝骨關節滑膜炎屬于脾虛痰濕型者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療效,值得推廣。
- 上一篇:醫藥治療膝關節骨性管理論文
- 下一篇:小兒推拿學術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