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護理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10 07:08:00

導語:糖尿病患者護理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糖尿病患者護理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患者護理措施。方法對71例患者進行基礎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應用降糖藥物及胰島素的護理和對其進行健康宣教。結果71例患者經過精心的護理取得了滿意的療效,有效地預防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生活質量。結論精心的護理和有效的治療是保證糖尿病患者療效的關鍵。

【關鍵詞】糖尿病;護理;并發癥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發病率極高的內分泌代謝疾病。病程長而緩慢,時刻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可有效改變患者的不良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我科2005~2006年共收治糖尿病患者71例,通過對患者實施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臨床資料

收集病例71例,男40例,女31例,合并腦梗死4例,冠心病10例,高血壓43例,糖尿病周圍病變12例,足部感染2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19例,糖尿病腎病26例,酮癥11例。經過積極治療與精心的護理,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滿意出院。

2護理

2.1飲食護理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項重要的治療措施。護士要指導患者掌握血糖、尿糖、體重的自我監測方法,估計出每日所需的攝入總熱量,合理安排飲食。一般按早、中、晚分別1/5、2/5、2/5的比例,定時定量進食。主要以蔬菜為主,控制主食,還要控制魚、肉、蛋、油等副食的攝入。患者如有饑餓感,可增加蔬菜食用量,采用低鹽飲食。

2.2應用胰島素的護理糖尿病患者在用胰島素治療時,護士必須嚴格執行醫囑。注射胰島素的時間、劑量、劑型、方法一定要準確。注射胰島素后要定時巡視病房,詢問患者有何反應,并督促患者注射30min一定要進食,避免發生低血糖癥狀。并在患者出院前教會患者和家屬注射胰島素的方法、更換藥液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應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存在著低血糖的危險,如患者出現饑餓、心慌、大汗、乏力、面色蒼白時,立即給予患者少量糖水或糖塊,并及時通知醫師給予處理。叮囑患者及家屬隨身準備一些糖和餅干,以備不時之需。

2.3應用藥物治療的護理臨床常用的降糖藥有雙胍類、磺脲類、非磺脲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等。注意告知患者正確的服藥時間和方法及注意事項。雙胍類藥物如二甲雙胍,需要餐前30min服藥,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如拜糖平則需要餐中嚼服。服用降糖藥物不當也容易發生低血糖反應,可處理方法卻不同。如二甲雙胍、諾和龍、糖適平等藥物發生低血糖反應時,進食糖果等碳水化合物后可緩解,而拜糖平引起的低血糖反應則需要葡萄糖解救,蔗糖無效。

2.4心理護理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服藥或飲食控制,非常苦惱,加上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識,易產生焦慮、煩躁、失望、悲觀的情緒。針對這些情況,護士應主動與他們交流溝通。向患者講解有關糖尿病的知識,態度和藹,語言親切,與之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幫助他們正確了解糖尿病知識,積極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減少和延緩并發癥的出現,提高生活質量。

2.5皮膚護理糖尿病患者皮膚抵抗力較低,一旦破損易發生感染,傷口不易愈合,因此要保持皮膚的清潔,尤其是臥床的患者,應每日用溫水擦浴,按摩骨突出,定時翻身,防止壓瘡的發生。另外足部的皮膚也很重要,應每晚用熱水泡腳,提高皮膚的抵抗力,并選擇棉織的襪子、舒適的鞋子,避免因創傷而引起感染甚至壞疽。

2.6病情觀察

2.6.1生命體征的觀察由于我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是中老年患者,多數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因此要定時測量脈搏、呼吸、血壓。監測并控制血壓在正常范圍內,防止因血壓高而加重視網膜病變。

2.6.2密切觀察血糖變化定時監測血糖,并詳細記錄。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師,以便調整藥物的劑量,防止低血糖及高血糖的發生,確保平穩控制血糖。

2.7出院指導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控制血糖、合理膳食及適量的運動、按時按量用藥是控制糖尿病預防并發癥的關鍵。指導患者定期監測血糖、尿糖,采用低鹽、低脂、低糖、高纖維的飲食。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低血糖癥狀及處理方法,并隨身攜帶糖果,以備急用。忌煙酒,監測并控制體重,肥胖者適量運動,促進血中葡萄糖的利用,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3小結

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癥,正確指導患者掌握糖尿病的知識,合理安排生活起居,良好的心態,配合飲食控制、體育鍛煉、藥物的合理應用等綜合措施,并提高自我護理意識,使治療達到滿意的效果,深受患者及家屬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