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鏈球菌病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3 02:55:00
導語:豬鏈球菌病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豬鏈球菌病是由鏈球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對養豬業有著較大的威脅。鏈球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不同年齡的豬都可感染發病,新生仔豬、哺乳仔豬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高。表現為急性出血性敗血癥、心內膜炎、腦膜炎、關節炎、哺乳仔豬下痢和孕豬流產等,敗血癥型及腦膜腦炎型多見于仔豬,化膿性淋巴結炎型多見于中型大小的生豬。病豬、康復豬、健康豬均可帶菌,常通過接觸性傳播,如口、鼻、傷口等是該病侵入門戶。該病流行無明顯季節性,夏秋季節易多發,該病侵入豬群后,常為地方性流行,并零星發病,陸續出現死亡。有時會呈地方性暴發,發病率和死亡率高。
豬鏈球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熱性傳染病,不僅可致豬敗血癥肺炎、腦膜炎、關節炎及心內膜炎,而且可感染特定人群發病,并可致死亡,危害嚴重。
1.豬鏈球菌病的概念
豬鏈球菌病是由C、D、E及L群鏈球菌引起的豬的多種疾病的總稱。自然感染的部位是上呼吸道、消化道和傷口。表現為急性出血性敗血癥、心內膜炎、腦膜炎、關節炎、哺乳仔豬下痢和孕豬流產等。本病流行無明顯季節性。但有夏、秋季多發,潮濕悶熱的天氣多發的特點。有時甚至可呈地方性爆發,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給規模化養豬造成嚴重的損失。
2.豬感染豬鏈球菌病的臨床癥狀表現:
⑴急性敗血型
本型為C群鏈球菌、類馬鏈球菌、D群鏈球菌和L群鏈球菌在血中增殖引起全身癥狀的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5—11月份多發。最急性型不出現癥狀即死亡。急性型體溫升高至41—43℃,廢食、震顫,耳、頸下、腹部出現紫斑,如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很高。此類型多發生于架子豬、育肥豬和懷孕母豬,是本病中危害最嚴重的類型。
⑵心內膜炎型
本型不容易生前發現和診斷,多發于仔豬,突然死亡或呼吸困難,皮膚蒼白或體表發紺,很快死亡。往往與腦膜炎型并發。
⑶腦膜炎型
除體溫升高、拒食外,出現神經癥狀。磨牙、轉圈、頭向上仰、運動失調,后期四肢劃水樣動作,最后昏迷死亡。
⑷關節炎型
通常先出現于1—3日齡的幼豬,仔豬也可發生。表現為跛行和關節腫大,呈高度跛行,不能站立,體溫升高,被毛粗亂。由于搶不上吃奶而逐漸消廋。
⑸化濃性淋巴結類型
頜下淋巴結化膿性炎癥為常見,咽、耳下、頸部等淋巴結也可發生。腫脹、硬固、熱痛,可影響采食,一般不引起死亡。
診斷:根據流行特點,典型癥狀及剖檢變化,常可作出初步診斷。為了確診應進一步作細菌檢查,可采取病豬或死豬的膿汁、血、腦、肝、脾等組織作抹片,染色、鏡檢,如發現呈鏈狀排列的革蘭氏陽性球菌,即可確診。條件許可還可以進行分離培養和動物試驗。
3.人感染豬鏈球菌病的臨床表現、診療要點和防控措施
豬鏈球菌病屬國家規定的二類動物疫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鏈球菌分布廣泛,常存在于健康的哺乳動物和人體內。在動物機體抵抗力降低和外部環境變化誘導下,會引起動物和人發病。豬鏈球菌病可以通過傷口、消化道等途徑傳染給人。?豬鏈球菌病可以通過傷口、消化道等途徑傳染給人,這種病原體早已長期存在豬群身上,因為外界環境發生的變化使得病原體發生變異,從而突破種群障礙,開始從豬傳播給人。
(1)主要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短,平均常見潛伏期2~3天,最短可數小時,最長7天。病人感染后起病急,臨床表現為畏寒、發熱、頭痛、頭昏、全身不適、乏力、腹痛、腹瀉。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嚴重患者發病初期白細胞可以降低或正常。
重癥病例迅速進展為中毒性休克綜合征,出現皮膚出血點、瘀點、瘀斑,血壓下降,脈壓差縮小。可表現出凝血功能障礙、腎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軟組織壞死、筋膜炎等。
部分病例表現為腦膜炎,惡心、嘔吐(可能為噴射性嘔吐),重者可出現昏迷。腦膜刺激征陽性,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皮膚沒有出血點、淤點、淤斑,無休克表現。還有少數病例在中毒性休克綜合征基礎上,出現化膿性腦膜炎表現。
(2)診斷要點
綜合病例的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結果,排除其它明確病因的可進行診斷。診斷要點包括:
①流行病學史:當地一般有豬等家畜疫情存在,病例發病前7天內有與病(死)豬等家畜的接觸史,如宰殺、洗切、銷售等。
②疑似病例:流行病學史結合急起畏寒、發熱,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
③臨床診斷:流行病學史結合中毒性休克綜合征和/或腦膜炎。
④確診病例:全血或尸檢標本等無菌部位的標本純培養后,經鑒定為豬鏈球菌。
(3)治療原則
將病人轉入當地傳染病房,隔離治療。該病發病急,進展快,重癥病例病情兇險,各地醫療機構要組織專家力量加強對病人的救治,盡最大可能減少死亡。臨床治療包括一般治療、病原治療、抗休克治療、DIC(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治療等措施。
根據實驗室對豬鏈球菌抗生素藥物敏感性試驗檢測,結果表明,3個試驗菌株對萬古霉素、氨芐西林、亞胺培南均敏感,對鏈霉素、復方新諾明、萘啶酮酸均耐藥。
⑷預防控制措施
主要采取以控制傳染源(病、死豬等家畜)、切斷人與病(死)豬等家畜接觸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
①在有家畜豬鏈球菌疫情的地區強化疫情監測,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發現符合疑似病例、臨床病例診斷的立即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疾控機構接到報告后立即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同時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程序進行報告。
②病(死)家畜應在當地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立即進行消毒、焚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對病例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區域和病例發病前接觸的病、死豬所在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疫點區域進行消毒處理。
③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健康宣傳教育,向群眾宣傳病(死)家畜的危害性,告知群眾不要宰殺、加工、銷售、食用病(死)家畜。一旦發現病(死)家畜,要及時向當地畜牧部門報告。
④畜牧獸醫部門組織力量,查清動物疫情范圍,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參考文獻
[1]楊漢春.豬鏈球菌病不可怕[J].農民科技培訓,2005.
[2]林艷青.豬鏈球菌病僅防一次可不夠[J].河北畜牧獸醫,2005.
[3]陶思源.豬鏈球菌病的診治[J].新農業,2005.
[4]山西部署防控豬鏈球菌病工作[J].山西農業,2005.
[5]華思言.豬鏈球菌病的警示[J].中國飼料,2005.
[6]尤利.豬鏈球菌病突現四川[J].人民公安,2005
- 上一篇:小兒肘部骨折線分析論文
- 下一篇:鏈球菌表型耐藥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