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乳腺癌治療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08:37:00

導語:男性乳腺癌治療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男性乳腺癌治療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男性乳腺癌的臨床特點、診斷、治療及預后情況。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4例男性乳腺癌的臨床資料。結果病理類型、腫瘤分期及ER表達為影響男性乳腺癌預后的重要因素。結論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提高男性乳腺癌生存率的關鍵。治療上應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同時要重視ER表達陽性者的內分泌治療。

【關鍵詞】男性乳腺癌診斷治療預后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diagnosis,treatmentandprognosticfactorsinmalebreastcancer.MethodsTheclinicaldataof54patientswithmalebreastcancer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Pathologicaltypes,tumorstagesandexpressionofestrogenreceptorweretheimportantprognosticfactorsformalebreastcancer.ConclusionsEarlydiagnosisandearlytherapyarecrucialtoimprovethesurvivalrateofmalebreastcancer.Thecomprehensivetreatmentofmalebreastcancerbasedonoperationisimportant.EndocrinetherapyshouldbepaidattentiontopatientswithERpositive.

【Keywords】MalebreastcancerDiagnosisTreatmentPrognosis

男性乳腺癌較少見,占乳腺癌總數的1%[1]。其發病情況、臨床特點與女性乳腺癌不甚相同,早期發現率較女性低,誤診率較女性高,且發現時病期晚,淋巴結轉移率高,預后一般較差。本院自1985年7月至2002年9月間共收治54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約占同期乳腺癌的1.29%,現回顧性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54例,年齡32~78歲,平均58歲,均經過病理確診。病程3個月~3年,平均10個月。既往有男性乳腺發育癥8例。臨床表現有:乳暈及周圍腫塊42例,直徑<2cm12例、>2cm30例。與周圍皮膚粘連、乳頭回縮4例,乳頭溢液2例,皮膚破潰5例,腋窩淋巴結腫塊30例。按照TNM分期:I期12例、II期24例、III期13例、IV期5例(轉移部位包括肺、骨、腦及全身多發轉移)。病理類型:非浸潤性癌15例(導管內癌9例、小葉原位癌6例);浸潤性癌39例,其中非特殊型27例(導管癌18例、單純癌6例、腺癌2例、硬癌1例)和特殊型12例(乳頭狀癌6例,黏液腺癌4例、髓樣癌2例)。腋窩淋巴結陽性28例,其中>4枚者13例,病理證實侵犯皮膚乳頭者6例。其中38例行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檢測,陽性者22例(占78.6%)。

1.2治療方法

本組中49例行手術治療,3例因遠處轉移,2例因其他原因未能手術。49例行手術治療患者中10例為外院行局部切除術后轉本院行再次手術,術后標本未見癌殘留5例。本院行乳腺癌根治術6例,改良根治術38例,單純乳腺切除術5例。3例行術前新輔助化療,2例行術前放療。35例術后給予1~6周期的輔助化療,選用環磷酰胺、阿霉素、五-氟尿嘧啶(CAF)、環磷酰胺、甲氨喋呤、五-氟尿嘧啶(CMF)方案為主。15例術后證實有淋巴結轉移的予術后放療,包括胸壁、內乳區、鎖骨上下區、腋窩區放療。本組行ER、PR檢測,檢測陽性者中有22例予三苯氧胺內分泌治療。

1.3統計學分析

各項臨床病理學指標用COX模型作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對生存期有獨立作用的指標,再用Kaplan-Meier法繪制生存曲線并經Long-Rank檢驗。以上統計數據均使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以P<0.05有顯著性差異。

2結果

全組隨訪54例,隨訪時間5~20年,5年總生存率為74.1%,存活最長時間為16年,最短為7個月。COX模型單因素分析表明病理類型、腫塊大小、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ER表達、PR表達與患者預后顯著相關,而發病年齡、腫塊位置與患者預后無關,見表1。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理類型、臨床分期、ER表達與患者預后顯著相關,見表2。表1COX模型單因素分析(略)表2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略)

用Long-Rank檢驗病理類型、臨床分期、ER表達與患者預后的關系,并繪制生存曲線。發現病理類型、臨床分期、ER表達均與預后顯著相關(圖1、2、3)。

3討論

3.1男性乳腺癌發病的病因和診斷

男性乳腺癌的致癌因素至今尚不明確,文獻報道年齡、男性內分泌失調、男性乳腺發育癥、慢性肝病、放射史、乳腺外傷及Klinefelter綜合征等均是本病發生的高危因素。另外,男性ERCA2突變可導致5%的乳腺癌的發病風險。本組病例中男性乳腺發育癥8例,術后標本ER、PR陽性率為77.6%,也證實男性乳腺癌的發病與男性內分泌失調有關。

男性乳腺癌臨床表現以乳暈及周圍的無痛性腫塊為主,少數伴有乳頭溢液。本組病例有30例為乳暈區腫塊。由于男性乳房小,腫塊更易觸及,乳腺鉬靶攝片、紅外線掃描及B超均可發現乳腺腫塊并可作初步定性診斷。病理檢查為其診斷的金標準,對乳腺腫塊行細針穿刺活檢簡易迅速,確診率高。男性乳腺癌的病理類型最常見為浸潤性導管癌,本組浸潤性導管癌有18例,占全組病例33.3%(居第1位),這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3]。

3.2男性乳腺癌的治療

目前采用以根治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既往對男性乳腺癌的外科治療通常采用乳腺癌根治術。GiordanoSH等[3]報道:男性乳腺癌根治術與改良根治術在生存率上無顯著差異,且根治術多需要植皮,易發生術后皮瓣壞死等并發癥。國內陳國際[4]等報道標準根治術與改良根治術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75.9%、72.7%,統計學上并無差異。故對無胸大肌侵犯的男性乳腺癌首選改良根治術。GoyalA[5]等有小樣本的研究報告證實前哨淋巴結活檢也同樣適用于男性乳腺癌。本組中行標準根治術患者為6例,因樣本例數較少,未作進一步研究。化療一般選用CMF、CAF方案。對于淋巴結有轉移者可以考慮用含紫杉醇的方案。男性乳腺癌術后放療與女性乳腺癌放療指征相同,常用于胸壁浸潤或者晚期患者,以胸壁區、內乳區為主要的照射區域,可降低局部復發,但對生存率無明顯影響[6]。

男性乳腺癌的內分泌依賴性較女性強,藥物上可選用三苯氧胺或芳香化酶抑制劑治療。本組行ER、PR檢測,檢測陽性者中有22例予三苯氧胺內分泌治療,效果良好。

3.3男性乳腺癌的預后

男性乳腺癌的預后與多種因素相關,如TNM分期、治療方式、腋窩淋巴結陽性數目、腫瘤大小、病理類型、ER、PR是否陽性、患者狀況等。此外,免疫組化指標Her-2和PCNA可作為獨立的預后指標。

目前認為治療方式是影響預后的最主要因素,多采用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男性乳腺癌具有年齡大、病程長、轉移率高、預后差的特點,要力爭對患者實施早診、早治。重視男性乳腺內小腫塊,及早切除,并病理檢查。本組4例患者發現乳房腫塊長達3年未及時就診,拖延至中晚期而致預后差。因此對男性(尤其老年男性)加強科普宣教及提高醫師對男性乳腺癌的足夠認識尤為重要。本組中3例患者因遠處轉移而未行手術治療,2年內均死亡。

原發腫瘤的大小和腋淋巴結轉移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后者,甚至認為原發腫瘤惡性程度高而淋巴結未轉移患者的預后好于原發腫瘤惡性程度低而有腋淋巴結轉移的患者。本組資料COX模型單因素分析表明腫塊大小、淋巴結轉移、與患者預后顯著相關,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臨床分期與患者預后顯著相關,也證實了這一點。

雌激素受體的檢測對提示預后和內分泌治療有臨床指導意義。本組資料中ER陽性者預后明顯好于ER陰性患者,且因為男性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體陽性率高于女性患者,因此,應該更加重視男性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

【參考文獻】

1DelosSantosJF,BuchholzTA.Carcinomaofthemalebreast.CurrTreatOptionsOncol,2000,1(3):221~227.

2GoodmanMT,TungKH,parativeepidemiologyofbreastcanceramongmenandwomenintheUS,1996to2000.CancerCausesControl,2006,17(2):127~136.

3GiordanoSH,BuzdarAU,HortobagyiGN.Breastcancerinmen.AnnInternMed,2002,15;137(8):678~687.

4陳國際,邵永孚,余定超等.男性乳腺癌的治療及預后分析.中華普通外科雜志,1999,14(2):98~100.

5GoyalA,HorganK,KissinM,etal.Sentinellymphnodebiopsyinmalebreastcancerpatients.EurJSurgOncol,2004,30(3):480~483.

6ChakravarthyA,KimCR.Post-mastectomyradiationinmalebreastcancer.RadiotherOncol,2002,65(2):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