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灌腸輔助治療小兒腹瀉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08:39:00
導語:保留灌腸輔助治療小兒腹瀉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腹瀉灌腸護理
論文摘要目的總結灌腸液保留灌腸輔助治療小兒腹瀉的護理,介紹灌腸液的配制及保留灌腸治療小兒腹瀉的方法。方法對符合腹瀉病診斷標準,需要用灌腸液治療的腹瀉患兒,可采用“思密達、云南白藥、慶大霉素、地塞米松”四聯藥物保留灌腸,利用心理護理、操作護理、病情觀察及基礎護理等措施予以指導。結果經護理指導后,需用保留灌腸治療的腹瀉患兒能積極配合治療,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結論指導、幫助腹瀉患兒及其家長配合灌腸液進行灌腸治療非常重要,保留灌腸治療小兒腹瀉臨床效果顯著。
小兒腹瀉是一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為世界性公共問題,在我國屬第二位常見病,感染性因素多見。在2003年~2005年的10月~12月,我科收治小兒腹瀉的患兒140例,均符合腹瀉病的診斷標準[1],并排除痢疾,重度營養不良及其它全身性疾病合并癥。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符合條件的14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70例,男39例,女31例;發熱30例,嘔吐36例;輕度脫水42例,中、重度脫水28例。對照組70例,男41例,女29例;發熱28例,嘔吐35例;輕度脫水40例,中、重度脫水30例。經統計學處理兩組年齡、病情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靜脈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灌腸液保留灌腸,灌腸液由思密達3克,云南白藥50毫克,慶大霉素2萬u,地塞米松2mg加入0.9%生理鹽水20ml中調均勻配制。用一次性尼龍針頭棄去針尖部分后與一次性注射器連接。向患兒家長介紹灌腸的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項,準備好衛生紙及尿布等用物,解除患兒家長的心理負擔,取得配合。囑家屬協助患兒取左側臥位,抬高臀部,無菌石臘油紗布潤滑導管前端后緩慢旋轉插入肛門,插入3~5cm,推動注射器,使藥液緩慢推入腸道內,壓力要低,灌腸完畢,整理用物后協助患兒平臥,抬高臀部,囑家屬捏緊雙臀,再次交待注意事項,使灌腸液盡量在腸內保持15~30分鐘,每天一次,3天一療程。
1.3療效判定
根據1993年修訂的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2]:顯效為72小時內糞便形狀及次數恢復正常;有效為72小時內糞便形狀及次數明顯好轉,全身癥狀明顯改善;無效為72小時內糞便形狀、次數及全身癥狀無明顯好轉甚至惡化。
1.4結果
觀察組70例患兒在灌腸前都有比較緊張、哭鬧不合作,其家長們也都有比較緊張、擔心、焦慮不安等情緒障礙。經過耐心、細致的解釋灌腸的目的、作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后,全部患兒家長們都配合完成治療,其中的11例患在灌腸過程中排便,給予重新灌腸一次。2例患兒在灌腸過程中出現面色蒼白、大汗,停止灌腸,休息片刻后癥狀緩解,次日再灌,未出現類似現象。
觀察組顯效率86%,總有效率96%,對照組顯效率60%,總有效率81%。兩組總有效率經統計學處理:X2=12.4,P<0.01,差異顯著性。治療過程中未出現明顯毒副作用,用藥后兩組臨床效果比較見下
2治療機理
小兒腹瀉是一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兒科常見病。6個月~2歲嬰幼兒發病率高,是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導致腹瀉的機制有:腸腔內存在大量不吸收的具有滲透活性的物質;腸腔內電解質分泌過多炎癥所致的液體大量滲出;腸道運動功能異常等。治療上常以靜泳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微生態療法,使用腸粘膜保護劑等綜合治療[3]。思密達的主要成分為蒙脫石,它具有層紋狀結構、非均勻性電荷分布,對消化道內的病菌、病毒及其產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對消化道粘膜有覆蓋能力,并通過與粘液糖蛋白相互結合,從質和量兩方面修復、提高粘膜屏障對攻擊性因子的防御功能[4]。慶大霉素對革蘭陰性菌的抗菌作用強,且經腸道不吸收,減輕了其毒副作用;地塞米松有穩定細胞膜,降低細胞的通透性,減少滲出[5]。云南白藥有去腐生肌的作用。
3討論及護理
經本組觀察表明,思密達聯合抗炎藥等進行保留灌腸治療小兒腹瀉,其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局部藥物濃度高,對腸粘膜起治療與保護作用,促進腸病害功能恢復,因此,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讓患者能夠積極的配合,按時完成治療。
3.1加強心理護理,耐心細致的心理護理,是患兒及家長能積極配合治療的前提。
因小兒腹瀉來得快,病情急,患兒精神差、煩躁、哭鬧不安。家長們易產生緊張、焦慮情緒,且因家長們缺乏醫學知識,對灌腸療法比較陌生,不知所措,擔心灌腸的效果,擔心患兒不舒適、疼痛,擔心治療過程中配合不好會導致灌腸失敗而增加患兒的痛苦等。在灌腸前,護士應輕聲細語安撫患兒,消除患兒恐懼心理,運用溝通技巧,耐心細致的向患兒家長介紹灌腸的方法、目的、療效及注意事項,教會他們配合的方法,做好灌腸前準備工作,同時耐心解答患兒家長的的各種疑問,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解除患兒家屬的心理負擔,主動配合,按時完成治療。灌腸后,正確向患家屬講解捏臀及抬高臀部的方法、保持時間及注意事項,與患者在交流中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2操作護理,正確、輕柔的操作,是完成治療的基礎。
灌腸液溫度適宜,不要過涼,以防加重腹瀉;選擇粗細適宜的導管,太細容易使導管脫出,太粗使患兒不舒適;掌握好深度及壓力,使灌腸一次成功,減輕患兒的痛苦,并讓患兒家屬盡量配合使灌腸液在腸內保持的時間在15~30分鐘,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灌腸過程中患兒出現便意,囑家屬將患兒臀部抬高,并捏緊臀部,同時降低壓力。灌腸時保持室溫在20~16攝氏度左右,不要過多暴露患兒,以防著涼。操作時,用石臘油潤滑導管,讓家長們盡量配合,擺好患兒姿勢,易于導管插入,并防止導管脫出,注意邊操作邊觀察患兒的一般狀況。
3.3病情觀察,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是了解病情,取得護理經驗的關鍵。
在操作過程中,觀察患兒的面色、神志、有無腹痛、惡心嘔吐等情況,如果患兒出現面色蒼白、大汗及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應立即停止灌腸并通知醫生采取相應的措施。同時應觀察患兒大便次數、顏色、性狀、氣味和量,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及脫水征,有無酸中毒及低鉀、低鈣等水電酸堿紊亂,了解病情進展及治療效果。做床邊交接班,按時測量生命體征并準確無誤的記錄。
3.4基礎護理
3.4.1大部分患兒因大便次數增多可有肛周發紅或濕疹,因此要勤換尿布,每次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會陰部,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并可涂抹保護性油膏,避免使用不透氣的一次性尿布或橡膠布。
3.4.2治療期間,繼續母乳喂養,暫停輔食;人工喂養者可喂等量的米湯或稀釋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伴嚴重嘔吐者需暫禁食4~6小時,腹瀉次數減少,可由流質、半流質、軟食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腹瀉停止,繼續給予營養豐富的飲食,每日加餐1次,共2周;口服營養物質不能耐受者,加強支持療法,必要時全靜脈營養;病毒性腸炎多有雙糖酶缺乏,不宜用蔗糖,對疑似病例暫停乳類,可用豆制代用品。
3.4.3搞好環境衛生,保持病室整齊干凈,保持床單位整潔干燥,感染性腹瀉執行床邊隔離,嚴格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護理患兒前后認真洗手。
3.4.4對于有發熱的患兒,注意體溫的變化,高熱時給予物理和藥物降溫,鼓勵多飲水,加強皮膚和口腔護理。
3.5補液護理
服用ORS溶液,向家長說明和示范配制方法和服用方法,根據病情指導服用量。一般輕度脫水口服液量約50~80ml/kg,中度脫水約80~100ml/kg,于8~12小時內補足累計損失量,脫水糾正后將余量以等量水稀釋按病情需要隨時口服,中度以上脫水或吐瀉嚴重的患兒予以靜脈補液。
參考文獻
1陳吉慶,吳升華.實用兒科診療規范,南京:江蘇科學出版社,2002,167-170.
2李建敏,劉玉霞,利生.微生態制劑治療新生兒腹瀉臨床研究.實用兒科雜志,2002,17(3):277-278.
3王慕逖.兒科學.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63.
4陳孝治,肖平田,王鐘材.新編實用藥物手冊.第三版.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446.
5金有豫.藥理學.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40,286.
- 上一篇:男性乳腺癌治療研究論文
- 下一篇:大學生村官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