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肥胖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02 10:33:00
導語:兒童肥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肥胖的定義和診斷標準
1.1定義肥胖(obesity)是指長期能量攝入超過消耗,導致體內過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成儲存,脂肪的聚集達到損害健康的程度[3]。肥胖與超重不是一回事,肥胖是指體內脂肪組織的增加,而超重是指體重相對于身高的增加或超過了某些標準和參照值。肥胖是一種多因素造成的疾病,并影響個體的健康,造成許多不良社會后果。在兒童95%屬于單純性肥胖,單純性兒童肥胖是指排除先天性遺傳病和代謝性疾病及神經和內分泌疾病等所引起的繼發性病理性肥胖,而是單純由某種生活行為因素所造成的肥胖[4]。
1.2診斷標準目前尚無統一的診斷標準。本文介紹目前國內外常用的幾種診斷指標。
1.2.1身高標準體重法(weight-for-hight)WHO認為身高標準體重(又稱身高比體重)是評價青春期前(10歲以下)兒童肥胖的最好指標,因此在1978年向全世界推薦使用。本法是以身高為基準,采用同一身高人群的第80百分位數作為該身高人群的標準體重,超過該標準體重的20%~29%為輕度肥胖,30%~49%為中度肥胖,50%以上為重度肥胖[5]。本法的優點是簡單,易掌握,直觀性強,同時消除了種族、遺傳和地區差異以及發育水平的影響,因此該法被許多國家所采用。我國目前使用較多的參考標準有1985年WHO推薦的身高標準體重和1995年我國九市城區兒童身高標準體重。但對于10歲以上兒童,由于進入青春發育期,身高體重的關系波動大,對某一確定的身高值,不同年齡人群體重很不同。因此10歲以上兒童青少年不能用該法來評論肥胖與否。
1.2.2體重指數法(bodymassindex,BMI)即體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過去該指標僅用于評價成人肥胖和消瘦的指標,近年來基于BMI與兒童體脂含量亦具有很強的相關性,能夠反映體脂水平,并將第85百分位數和95百分位數分別定為超重和肥胖的界值點[6]。由于青少年的生長突增,而且有明顯的年齡性別差異,因此WHO建議采用年齡-性別-BMI評價10~24歲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情況。
1.2.3皮褶厚度(skinfoldthinkness)是直接測量局部體脂的一個方法。皮下脂肪厚度與全身脂肪含量的關系與年齡、性別、脂肪堆積量以及測量技術有關。成人皮下脂肪占全身脂肪1/3,在新生兒則占70%~80%,肱三頭肌和肩胛下兩處組織較均衡,皮下組織和肌肉較易分開,皮膚厚度個體差異小,結果可重復性大,是常用的測量部位。皮褶厚度很少單獨用于判斷兒童肥胖,多數與BMI或身高標準體重結合判斷。
1.2.4體脂含量測量(totaladipositymeasurement)理想的體脂判斷方法是用雙能X線吸收(DEXA)、生理電陰抗(BIA)、計算機斷層掃描(NMRS)等較精確的方法,但這些方法復雜且費用高,兒童難以配合及某些檢查對兒童的安全性問題等而沒有被廣泛使用。Lazarus等[7]在一項4~20歲研究中,用體脂百分比≥第85百分位作為定義肥胖兒童的金標準。
2病因及高危因素
2.1遺傳因素基因在肥胖的發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體脂及其分布的遺傳度高達65%~80%,與身高的遺傳性相當。目前發現已有200余種基因位點與肥胖的發生有關,多基因參與并與環境相互作用是大多數人肥胖原因[8,9]。從人類進化的角度看,包括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等疾病的發生率顯著增加的原因在于我們的內在基因譜與當今我們生活的環境不相適應,我們的祖先在長達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其生存始終經受著缺食、饑餓的威脅,人類逐漸形成了一套對付饑餓的反應系統;相反人類饑餓被解除后,機體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對抗這些改變的機制,故導致相應的疾病(如肥胖)發生率增高[10,11]。
2.2能量攝入過多和低運動量當今人們的食品越來越充足,隨之而改變的低運動量生活方式也是導致肥胖增加的外在因素。看電視和玩電子游戲與兒童青少年肥胖的發生具有很強的相關性,看電視時往往伴隨吃零食行為,增加了能量攝入,同時降低了能量消耗。有人發現每天看電視1h,玩電子游戲的兒童肥胖的危險性增加12%,每天看電視超過3h的兒童肥胖率高達31.2%[12]。另外隨著有機和無機化學材料的使用,人類生存的環境已經發生改變。有些化學制品(如某些農藥、植物激素,合成洗滌劑,石油制品等)在大劑量時可引起體重減輕,但小劑量則可導致體重增加。化學毒物可能與肥胖發病率逐年上升有一定的聯系,但其機制尚需要進一步證實[13]。
2.3低出生體重和高出生體重低出生體重的兒童由于在胎兒期宮內環境導致營養不良,為保證重要器官如大腦的生長而減少內臟器官的營養供給。內臟器官適應于低水平代謝狀態致使內臟器官的發育存在潛在的異常。當出生后處于營養相對過剩的環境下時,出現生長追趕而使內臟器官功能失衡,發生代謝紊亂,出現肥胖、2型糖尿病等胰島素抵抗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出生體重也是兒童期肥胖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14]。2001年對北京的近萬名6~8歲兒童的肥胖調查發現,隨著出生體重的增加,加重肥胖率呈直線上升,達到或超過4000g后,有1/3以上的兒童超重和肥胖,從肥胖程度看,低出生體重兒童以輕度肥胖為主,而高出生體重則以中重度占多數[15]。
兒童肥胖的治療有別于成人肥胖,兒童具有生長發育的特點,任何措施都不應妨礙兒童正常的生長發育,因此手術祛脂、藥物減肥、饑餓療法等在兒童是不宜使用的。目前國內外公認的適合兒童肥胖的治療方法是包括行為矯正、飲食調整和運動在內的統合治療方案。
3.1行為矯正對各種小兒行為障礙最有效的心理行為療法是行為矯正技術,對于與行為關系密切的小兒肥胖也是如此。系統、全面、長期運用正性強化(獎勵)、負性強化、替代強化(父母榜樣作用)等行為矯正技術對肥胖兒童的運動和進食行為進行管理,是控制兒童體重增長的主要手段。獎勵兒童的運動行為,嚴格限制孩子接近高熱量、高脂肪和高糖類食物;限制看電視和玩電子游戲時間,這點在當前有特別的重要意義。
3.2飲食療法首先合理分配一日三餐,早餐占全天食物總量的33%,中餐占45%,晚餐占20%。飲食調整應注重均衡膳食。以計算熱卡來定飲食量的方法是不精確的,執行起來也比較困難,最實際有效的方法是在現基礎上減少高能量食物和高血糖指數食物的攝入。對主食量大的孩子,則應限制主食量,每餐先減1/3,逐漸地渡到減1/2,細嚼慢咽,通過上述飲食調整,不會對兒童生長造成損害,但也不可能短期內出現明顯效果。一個6~7歲的孩子,即使一點東西不吃,也要3~4天才能減去1kg體重,因此家長應有恒心,讓孩子堅持飲食調整。
3.3運動治療用于肥胖兒童的運動處方要求運動強度達到個人最大氧消耗的50%~60%即中等強度運動,或者最大心率的50%~60%,一般運動時脈搏達到150次/min左右比較合適,這種強度不會使孩子過于疲勞,又能有效地消耗身體脂肪,還能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運動量太大,不利于孩子健康,而運動量太小,不僅能量消耗少,而且會增加食欲,達不到減肥效果。每天運動量累計40~60min,每周運動5天,才有效好的減肥作用[16]。一般堅持2~3個月,肥胖度會有所下降。
[參考文獻]
1MartorellR,KettelL,HughesML,etal.Overweightandobesityinpreschoolchildrenfromdevelopingcountries.IntJObesRelatMetabDisord,2000,24:959-967.
2徐勇,譚琪.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3,3:166-167.
3CarrowJS.Obesityanddiseases.London:ChurchillLivingstone,1988,1-6.
4丁宗一.兒童單肥胖癥診斷方法學.中華兒科雜志,1999,37(4):246-248.
5WilliamsCL,CampanaroLA,SquillaceM,etal.Managementofchildhoodobesityinpediatric.AnnNYAcadSci,1997,817:225-240.
6DietzWH,BellizziMC.Introduction:theuseofbodWilliansymassindextoassessobesityinchildren.AmJClinNutr,1999,70(1):123.
7LazarusR,BaurL,WebbK,etal.Bodymasslindexscreeningforadiposityinchildrenandadolescents:systemicevaluationusingrev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s.AmJClinNutr,1996,63(4):500-506.
8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中國學生體系與健康研究報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67-182.
9PalouA,SerraF,BonetML,etal.Obesity:molecularbasesofamultifactorialproblem.EurJNutr,2000,39(4):127-144.
10SimopoulosAP,Cenetievariationandnutrition.WorldRevNutrDiet,1999,84:118-140.
11RiedmanJM.Awaronobesity,nottheobese.Sceince,2003,299(5608):856-858.
12HemandezB,GortmakerSL,ColditzGA,etal.Associationofobesitywithphysicalactivity,televisionprogramsandotherformsofvideoviewingamongchildreninMexicocity.IntJObesRelatMetabDisord,1999,23(8):845-854.
13Baillie-HamiltonPF.Chemicaltoxins:ahypothesistoexplaintheglobalobesityepidemic.JAltermComplemNed,2002,54(5):423-436.
14OgdenCL,TroianoRP,BriefelRR,etal.PrevalenceofoverweightamongpreschoolchildrenintheUnitedStates,1971through1994.Pediatrics,1997,99(4):1-15.
15 李輝.小兒肥胖.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4,19(3):129-130.
16蔣竟雄.小兒單純肥胖癥的防治,2004,19(3):147-149
【關鍵詞】兒童肥胖
- 上一篇:商貿學院述職報告
- 下一篇:腹腔鏡設備使用方法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