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證券公司的風險管理
時間:2022-04-07 02:57:33
導語:淺析證券公司的風險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外證券公司風險管理的一般經驗
以美國為例,證券公司一般被稱為投資銀行。在美國,投資銀行的形成、發展已經經歷了很長時間,現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在19世紀30年代就已經萌芽,因此美國對于券商風險的管理有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和教訓。1、健全的組織體系。在美國,證券公司一般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該委員會一般附屬于董事會,其成員一般由公司各個部門的高管構成。這種成員構成方式可以使得各部門之間產生橫向的聯系,而作為各個部門的高管又可以使本職部門產生縱向的聯系,這樣就形成了矩陣式、網絡狀的監管體系。在這個完整的監管體系中,各部門嚴格遵守有關規定共同降低證券公司所承擔的各種風險。2、規模經營。保證證券公司資本的充足是國外券商應對風險的一個重要途徑。比如日本的野村證券、大和證券,美國的美林證券、摩根士丹利等國際知名券商其資本額都超過了200億美元,這一數字大幅領先于我國國內的證券公司。3、特色化、多樣化的經營策略。證券的成功離不開各個券商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開展專業化、特色化的經營。尤其是中小規模的券商往往集中精力、發揮優勢在某些特定業務范圍內展開競爭,以防止由于業務范圍過于廣泛造成的風險增加。
我國證券公司風險管理的策略
1、完善證券公司多層次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目前,很多國內證券公司已經建立了相應的風險管理部門,然而大多券商并沒有建成多層次的完整的組織體系。一般而言,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可以由四個主要層次構成。首先,各個業務負責人對其所負責分管業務的風險有不可推卸的首要責任;其次,風險管理部門與合規部門根據監管法規和公司規章制度主要通過數量化的方法控制公司的風險;再次,公司日常的風險控制由總裁和風險控制委員會領導,對公司的整體業務表現和風險事件負有直接明確的責任;最后,董事會及風險管理委員會對公司所有的風險負有最終的責任。2、建立證券公司保險制度。目前我國的證券市場并不十分完善。證券公司雖然數目眾多但良莠不齊,券商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我國券商還將要面對國外知名券商的挑戰。在如今的風險管理體制下,倘若證券公司一旦倒閉就勢必會對我國金融市場造成劇烈的波動。在這種形勢下,就必須有一個體系來保護眾多證券公司的利益。3、正確處理公司業務發展和公司的風險承受能力之間的關系。在積極推動公司各項業務發展的同時,要控制好各項業務在開展中所產生的風險。對經紀業務的風險控制時要從傭金標準、客戶數量和結構、交易量及其結構各個方面進行全面分析,使之優化以創造最大效益。處理證券承銷業務風險時由于證券發行中保薦人制度的實施,證券公司投行業務風險越來越大,因此證券公司要加強對企業的研究,對企業的前景、業績、財務狀況以及市場具體情況等做出綜合判斷,除此之外還要對國家宏觀經濟的運行進行有效的把握。對自營業務的風險管理時要注意二級市場的價格波動以及證券公司制度的不完整都會使得證券公司的自營業務存在著較大的風險。證券公司應調整投資理念,重新定位投資業務,分散投資,加強自營業務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規避市場風險。
本文作者:崇文明工作單位:西南財經大學
- 上一篇:論證券類主持人的能力及素養
- 下一篇:淺析證券市場調查性報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