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券類主持人的能力及素養
時間:2022-04-07 02:53:57
導語:論證券類主持人的能力及素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素質
我們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那么,在這個基礎中,必然牽涉到方方面面。好比一座大廈,樓層越高,地基就要越深。如同一棵大樹,根扎得深,枝葉才繁茂。對于財經類節目主持人,如果沒有深厚的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等文化底蘊就無法駕馭這樣專業性很強,而且涉及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學科。一提到財經證券類節目,我們經常會談到幾個關鍵詞:經濟、投資、民生、服務。由此可見,關注證券市場實際上是在關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解讀CPI,大家會覺得太宏觀,但是,如果和大家聊早餐中,熱干面從2塊漲到3塊,包子從1塊漲到一塊五,對數據的分析就直觀易懂了;房地產不斷調控措施的出臺,能抑制房價嗎?能對地產板塊帶來多大的利空呢?與其逐字逐句分析政策條例,不如直接了解一下年輕人對買房的剛性需求有多大;銀行板塊的不斷融資壓得大盤直不起腰,真的是銀行缺錢嗎?去了解一下銀行職工的收入大家就能自己清晰地做出判斷了。簡單的說,就是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綜合文化素養的雜家,才能在節目中深入淺出地把枯燥問題通俗化,讓大家直觀易懂。
專業素質
這里講的專業素質,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主持人應該具備的經濟學專業知識與技能;第二,是主持能力,語言組織表達上的播音主持技巧;第三,是指主持人在節目中反映出的采、編、播等專業能力。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致的今天,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專業人做專業事。現在的電視節目,特別是社教類的節目中,已經基本形成了這樣一個共識:出色的主持人應該具有學者的素養,成為自己所主持門類的專家。如果他具備了較為系統的知識和技能,就能夠站在一個制高點駕馭節目,不僅能有效傳達信息,更能給人留下余音、余味,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間。主持人必須具備節目主持的專業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財經節目特別是證券類節目,報的是數字,講的是曲線,既不活潑也不有趣,這與現在大家都更愿意接受的娛樂化走向是相背離的。當新聞都要“故事化”的時候,日復一日的枯燥數字與曲線再也難以吸引受眾了。因此,就需要主持人運用播音主持上的專業能力與技巧,不斷調整節目節奏,隨時把生澀的財經術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電視語言傳遞給觀眾,并且有能力在與嘉賓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機敏、幽默,始終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氛圍。作為一檔財經節目的主持人,不是編輯把稿件給你就能短時間消化、就能在節目中游刃有余的,要做到更好地駕馭整個節目,還必須熟悉選題設置、采訪、編輯等業務,尤其在這種直播形式居多的證券類節目中,主持人必須站在一個統領全局的高度,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把控節目進程,這樣的節目才會內容充實、松弛有度。
廣大股民的代言人
證券市場中,中小散戶人數眾多,他們在證券市場中處于弱勢地位。由于單個投資者受到時間、資金、專業知識、技術設備等條件的制約,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較為有限,方式也比較單一。在當前我國證券市場信息極不對稱的情況下,作為特定受眾群的股民尤其需要權威媒體指點迷津。因此,證券類財經節目主持人就要站在廣大股民的立場上,搭建好分析師和股民之間的橋梁。曾有人開玩笑地說,在證券類節目中,嘉賓想出名,就往死里說,主持人想出名,就往死里問。雖然說法有點極端,但話糙理不糙。主持人在向分析師提問時,應該把自己當做股民的代言人,不能只注重問題的表象,而要進行深入的探析,急散戶所急,想投資者所想,說出廣大股民想問而又無法問、應知而未知的問題,讓關心股市的散戶和中小投資者更多的了解信息,理清思路,才能幫助廣大觀眾規避市場風險、獲取超額利潤。
親和力
人情味兒越濃,可視性就越強。這是訪談類節目中主持人需要具備的素養。但是,證券類財經節目多半也是經濟訪談的范疇。而且這種節目受大眾關注的原因,是因為節目中反映的經濟活動與人們的經濟生活密切相關,也可以說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錢袋子”。因此,主持人在節目中除了對政策、現象進行解讀外,更應該從關心百姓生活的角度出發,告訴大眾這些變化將對他們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說得再直白一些,就是如何規避風險、投資理財。而這時主持人的語言不但要有權威性還要有親和力。股市中大家虧錢是難免的,本來是想通過節目提高自己的判斷、操作能力,可看到主持人還是一副高高在上、一本正經的說教,那種郁悶的情緒更是無處發泄了。所以在節目中,主持人還應有的作用就是給大家做心理按摩。讓大家盡可能做到:不以漲喜,不以跌悲。或者可以輕松地告訴大家:在股市中賺錢了,收獲的是人生的財富;在股市中虧錢了,收獲的則是財富的人生。
道德操守
由于股市本身的撲朔迷離,如果嘉賓對于后市的判斷抽象一點,模糊一點,好給自己找個退路,但對觀眾沒幫助;如果嘉賓直接點出板塊、個股的機會或風險,大家看上去是便于操作了,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嘉賓利用這個平臺達到了商業營銷的目的,最終還是廣大普通投資者吃虧上當,這兩種局面都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對于這樣一個雙刃劍,作為一個合格的證券節目主持人,就需要從專業角度以及職業操守、道德約束的角度出發,留意嘉賓給出的判斷和推薦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想法還是從商業的角度出發,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來保持節目的純潔性和公益性。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這個比喻很形象。只要主持人從道德自律的角度出發,約束好自己和嘉賓,即使對盤面、板塊的判斷有失誤,但是只要是真正基于自身經驗得出的判斷,觀眾就能理解,就能接受。在全球范圍內,電視節目收視率最高的三種類型分別是新聞、財經和娛樂。對于看上去似乎很單調的財經節目,要獲得成功,對市場有影響,主持人的個人魅力往往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因此,財經主持人不僅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素養,更要用心把自己融入到節目中,這樣的節目不僅能為大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服務,而且是真誠的,有溫度的。
本文作者:陳懇唐棣工作單位:湖北衛視《天生我財》欄目組
- 上一篇:證券仲裁制度存在的問題與策略
- 下一篇:淺析證券公司的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