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證券公司競爭力探討
時間:2022-09-12 08:51:42
導語:我國證券公司競爭力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我國證券行業迅速擴張,極大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但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面臨的競爭也在加劇。文章從分析我國證券業和證券公司的發展和現狀出發,借助波特五力模型進行行業競爭結構分析。通過分析和評價證券公司的競爭力,提出提高競爭力的對策。
關鍵詞:證券公司;現狀;行業競爭結構;競爭力;對策
1我國證券業和證券公司的發展現狀
我國證券業萌芽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1992年證監會成立,標志著證券市場開始逐步納入全國統一監管范圍,全國性市場由此開始發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容量不斷擴大,中國證券市場已具備了相當的規模。證券公司作為證券市場中最重要的中介機構,在我國主要從事證券買賣、證券承銷與保薦、財務顧問、投資咨詢、資產管理和證券投資收益等業務,與整個證券行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125家證券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751.55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2447.63億元,124家公司實現盈利。但是與國外市場相比,我國證券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證券行業本身還是券商、上市公司都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
2我國證券公司行業競爭結構分析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提出波特五力模型,他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分別為同行業內現有競爭者的競爭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和購買者討價還價的能力。這五種力量綜合影響產業的吸引力及現有企業競爭戰略決策。本文主要采用波特五力模型對證券業的行業競爭結構和競爭現狀進行分析。依據以上原理,我國證券行業構建行業競爭結構模型圖如下圖所示。
2.1新進入者的威脅
進入壁壘是新進入企業與在位企業競爭過程中所面臨的不利因素,在不同行業情況有所不同。對于國內證券公司而言,其進入壁壘主要包括行業準入管制、資本進入壁壘和人才壁壘三個方面。為防范金融風險,證券行業在我國受到嚴格的準入管制。我國證券行業有嚴格的監管制度,《證券法》《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和《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定了證券公司的設立及開展相關業務的條件。《證券法》對證券公司的設立和相關業務經營范圍有明確的注冊資本規定,證券公司必須具有規定的資本規模才能從事相應的業務,業務規模與凈資本直接掛鉤。巨大的資金投入構成證券行業的初始進入壁壘。證券公司作為知識密集型的行業,人才的重要性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證券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高層次、專業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法律法規要求其從業人員應當獲得相應的從業資格。對于從事證券行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對證券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等,均要求取得相應資格。從以上分析可見,我國證券行業的進入壁壘較強。但外資券商通過合資形式進入我國證券行業,合資券商不斷擴員,國外證券公司憑借其良好的信譽、先進的管理方式、靈活的機制和完善的業務品種等優勢必將對國內證券公司構成巨大威脅。[1]
2.2買方議價能力
具有投資需要的投資者以及具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是證券公司最主要的客戶群體,可看作證券公司的“買方”。首先表現為投資者的議價能力的提高。近年來,券商數量不斷增加,行業競爭加劇,同質化服務現象嚴重,形成買方市場,投資者可選擇的余地增加,議價能力也隨之提高,其中以機構投資者表現更為突出。隨著各種限制政策的逐步放開以及理財觀念的不斷增強,我國機構投資者的規模在日漸擴大。這些機構投資者往往手握大量的資金,能給證券公司帶來巨大的交易量和傭金貢獻,因此,此類投資都具有很強的議價能力。除此之外,銀行、保險公司推出的理財產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買方的議價能力。其次表現為優質融資企業的議價能力較強。優質企業屬于稀缺資源,優質企業的PO項目可以同時被多家券商盯上,自然而然企業的議價能力就得到了提升。
2.3行業內部券商之間的競爭
影響行業內部券商之間競爭的因素主要有證券公司數目、產品差異程度和市場集中度。一般而言,行業內證券公司數量越多,產品差異化程度越小、市場集中度越低,競爭越激烈。目前,證券行業券商數量呈遞增趨勢,過小的市場容納過多的證券公司,導致惡性競爭現象。同時,產品的差異化程度低,產品或服務的同質化嚴重,交易品種單一、業務結構雷同,競爭形式單一,缺乏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從市場集中度的角度來看,證券營業部主要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等經濟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營業部較少,證券公司的市場集中度逐年上升,一些規模較大、實力較強、業績優良的證券公司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因此,從總體上來看,我國行業內部券商之間的競爭較為激烈。
2.4供應商議價能力
證券公司主要供應商有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和軟件提供商。交易所和中登公司既是證券行業的監管機構,同時又是證券公司開展業務所需的交易平臺、交易規則、賬戶體系的提供者,因為可以把它們看作證券行業的供方。兩者是具有一定性質的政府機構,進入壁壘高、壟斷性強,因此議價能力強;針對軟件提供商,該行業的企業相對較少,很容易形成賣方市場,因此它們的議價實力也較強。
2.5替代品的威脅
證券行業的替代品威脅主要來源于基金公司、商業銀行,以及信托與保險業。可以將替代品歸結為兩大類:一是金融產品與服務,包括各類基金產品、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產品等;二是間接融資,主要是銀行信貸、信托類產品的融資會影響券商的承銷業務。首先是金融產品和服務多樣化的威脅。銀行、保險、信托等金融創新產品和大量存在的私募基金,在不斷豐富廣大投資者理財需求的同時,也很大程度上擠壓了證券資產管理業務。銀行存款在承擔小風險的情況下還可以享受穩定的利息收益,尤其對于風險回避者來說,吸引力巨大,對券商的經濟業務影響較大。其次表現為間接融資的擠壓。企業為獲得融資,既可以是采用諸如銀行貸款類的間接融資,亦可以是采用股票、債券發行類的直接融資。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仍然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由此可見,銀行信貸融資對股票、債券融資的替代作用將影響到證券業的投行業務。銀行貸款類的間接融資條件相對寬松,而直接融資門檻較高且額度受限。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占直接融資的市場份額。
3證券公司競爭力分析與評價
從模型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雖然證券業在近幾年發展迅速,有較高的進入壁壘,但是由于券商數目的持續增加,形成了買方市場,客戶議價能力強,加之投資、融資的替代品威脅較大,國外證券公司競爭力強。總之,我國證券公司整體競爭力并不強,主要表現為風險管理能力低、創新發展不足、人才資源匱乏和企業文化發展不健全四個方面。因此,我國證券業必須在資本融資能力、業務創新能力、服務營銷能力、研發學習能力、風險控制能力等方面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4提升證券公司競爭力的對策
4.1健全管理制度和風險防范機制
一方面,證券公司應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治理結構,按“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原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2]建立內部會計制度保證資金安全,通過內部管理制度提高經營效率。另一方面,應加強內控機制,設立一個多層次的風險防控系統和合理的風險管理程序,制定各項業務的風險預警標準,培養和引進專業人員進行風險控制和管理。通過多線負責制,并結合計算機網絡,確保各業務部門負責人和風險控制小組之間的有效聯系、監控活動的高效運作。[3]4.2推進我國證券公司創新發展創新是證券公司發展強大的必由之路,券商可通過金融創新,不斷拓展業務和市場,增強風險控制能力。這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制度創新,規范我國證券市場的運行,實現中國金融與國際金融的接軌;二是產品創新,通過開發新產品和金融衍生品滿足市場需求;三是業務創新,結合產品創新并通過并購重組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打造自己的業務品牌,提高自身影響力;四是組織創新,明確各部門的權責關系,精簡機構,提高公司整體的營運效率;五是營銷創新,利用自己所擁有的人才、技術、信息等優勢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
4.3加強人才培養和管控
證券業作為具有“腦密集”特征的行業,歸根到底是高素質智力人才的競爭,人才的重要性已得到越來越多券商的普遍認同,人才優勢無疑是投資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和基礎。首先,券商應完善用人機制和留人機制,吸引高端人才的進入。其次,通過拓展人才招聘渠道、加強人才培訓和選拔、建立合理的人才結構,擴充和完善公司的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員工的業務素質。再者,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員工的研發創新興趣,提高公司整體的科研創新能力。最后,通過完善獎懲機制,并對員工進行科學的考核評價,使員工貢獻與報酬相一致,對員工的工作進行合理管控。
4.4培養優質的企業文化
在我國,企業文化也是企業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能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增強競爭能力。[4]構建具有時代氣息和自身特點的企業文化體系,營造融洽和諧、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打造獨具特色的品牌,加強品牌宣傳力度,提高自身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樹立長期經營的思想;二是樹立服務理念,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強化服務意識,提升公司形象,吸引客戶資源;三是完善管理理念,培養管理風格,通過規章制度規范員工行為,公司的理念和精神恰好可以通過員工行為傳遞給客戶。
作者:付舒涵 夏冉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
參考文獻:
[1]郜亮亮,涂三勤.加入WTO后我國證券業的挑戰及對策[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4(5):22-23.
[2]武飛.中國證券公司核心競爭力評價及管理建議[J].中國流通經濟,2013(4):116-123.
[3]何學松.中國證券公司競爭力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
[4]張華.我國證券公司競爭力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05.
- 上一篇:我國證券公司市場準入現狀與建議
- 下一篇:中小型證券公司財務系統內部控制體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