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規范與發展論文
時間:2022-03-13 10:30:00
導語:證券市場規范與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sO100
金融、證券必須要與當前的現實情況相結合,一方面是要推進市場化,另一方面是要推進國際化,要從這個背景來講金融市常國際化的前提就是我們要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是隨著資本主義產生而產生的,資本主義經濟是以市場經濟為主的,是開放式的,是以全球的經濟為舞臺的。資產階級要用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那么資產階級通過什么來改造世界呢?我的體會就在于四個方面:
1.資產階級要用它的意識形態來改造世界,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主要內容就是自由、平等、博愛、人權,用這種意識形態來改變封建社會的封建專制。
2.資產階級用它的政治制度來改造世界。
3.資產階級用機器大生產的方式來改造世界。
4.資產階級用它的市場經濟的體制來改造世界。
資本主義制度誕生后隨著它的產生和發展就用自己的面貌改造、改變世界,其中改造世界的過程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時代,這時是以暴力的手段來強制推行它的世界法;第二階段是從1870年巴黎公社到戰后,資本主義國家不僅繼續用暴力手段來強制維護它的經濟全球化,而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為爭奪原料、市場相互之間進行戰爭;第三階段從戰后開始繼續采取暴力手段推行經濟全球化的同時也更多地采用和平的、經濟的手段來擴大市常
20世紀80年代后經濟全球化的速度加快,其中有幾點原因:①經濟發展的需要;②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交通運輸和通訊方式更加多樣化了,成本降低,這對國際交流有很大的促進作用;③體制的改革;④戰后,隨著各國體制的改革、人員交流的增加使得各國之間的交流增強了,國與國之間的了解全面了,有助于進行經濟的往來;⑤戰后國際組織、經濟組織的作用越來越大,世界貿易組織的規章制度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經濟活動規則的統一有利于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發展的潮流,是不可逆轉的。那么經濟全球化是利大于弊呢,還是弊大于利呢?不管如何,我們都要積極參與才有可能化消極為積極,才有可能在迎接挑戰中抓住機遇,才有可能把不利因素轉為有利因素,才能參與整個國際技術經濟發展的進程,才能共享世界經濟技術和經濟發展的成果。
二、加入WTO金融手段的創新
加入WTO,實現經濟全球化最主要的是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實際上推動了金融全球化的進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兩種經濟,一種是實體經濟,一種是虛擬經濟。虛擬經濟包括銀行、外匯、證券這些經濟形態,它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它能夠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虛擬資本主要有三個作用:一是可以把少量的分散的貨幣轉化為資本;二是可以把小資本轉化為大資本;三是可以使同名的貨幣發揮多次的資本作用。加入WTO后對我國沖擊最大的,我認為要數金融業了(除政府外)。金融業是市場經濟中最主要的行業,它與各個地區、各個部門的經濟都有密切關系,它所產生的影響不僅僅是對一個部門的影響,而且影響到整個社會。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企業的特殊性,注定了它是由政府高度壟斷的,這又是金融業受到沖擊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加入WTO后,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都做出了相應的承諾。就拿銀行來說,現在就面臨著多重挑戰:
1.體制的挑戰。中國的銀行業到現在實質上并沒有做到政企分開,銀行的這種政企不分的體制在各行各業中是滯后的,同時,其他行業所有制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但銀行的所有制結構卻變化不大。
2.銀行業的資產質量不高,不良資產的比重大大超過國際標準。1999-2000年我們在國企改革中有一個重要的政策——債轉股,即把銀行的一部分不良資產轉為股權。實際上債轉股只是一種形式上的轉移,并沒有實際上的變化。
3.業務內容,我國銀行業的經營范圍是公開的,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資金的使用成本提高,因此,銀行業要分業經營,分業管理。
4.銀行業的負擔較重。我國銀行要承擔6%的營業稅,國外的銀行不上交營業稅。
5.與國外機構相比較,人員素質較差。銀行業中的人員結構不合理,要調整結構、提高人員素質。中資的金融機構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在加入WTO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是很多的,其他的在服務、經營范圍、技術手段方面也面臨著挑戰。比如說我們的信用卡業務,與國外相比存在許多問題,信用卡應給客戶一定的授信額度,可以培育客戶的金融意識,可以刺激客戶的消費,加強與客戶的往來。當前我國的個人貸款還存在許多問題,我總結了四句話,即“貸城不貸鄉,貸富不貸窮,貸大不貸小,貸長不貸短”。所以說,加入WTO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對各個部門來說,金融業所受的沖擊還是最大的。
三、證券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很多文章都在講資本市場對經濟建設的作用很大,而我要講的是資本市場對改革的作用:
1.突破了傳統的公有制形式。
2.突破了傳統的分配原則。
3.突破了社會公眾的社會身份。
4.突破了傳統的籌資融資的模式。
5.突破了傳統的利用外資的形式。我國過去利用外資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向國外的金融機構或政府貸款;一種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現在除了這兩種形式外又出現了第三種形式,即通過國外的資本市場來進行籌資融資。
6.突破了傳統的財政收入結構,使資本市場對財政的貢獻越來越大。
7.突破了傳統的企業模式——政企不分。資本市場基本上是政企業分開的,而很多證券公司實際上沒有政企分開,但從證券公司的本質上說應該
是政企分開的。現在所以沒有政企分開主要有三個原因:①企業的大股東一股獨大;②傳統習慣,傳統上政府要管企業,通過組織任命企業的黨政干部;③證券公司的高官也希望由政府來管理。
8.突破了傳統的兩極難分難離的狀況。
總之資本市場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有著多方面的意義,資本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對金融改革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整個體制改革都有著重要意義。
四、資本市場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資本市場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表現在它的規模要不斷發展。中國的資本市場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
1.發展是硬道理,不僅要在量上發展,而且要在質上提高。上市公司由主要為國企服務轉變為為民營企業、個人企業、外資企業服務,服務的標準就是資本的使用效率,而不是由哪一種企業作為衡量標準;調整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和產業分配,鼓勵和支持有發展前途的產業上市,增加有發展前途的產業在資本市場的比重。
2.要逐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中國資本市場雖然只發展了十多年時間,但積累的歷史遺留問題已經不少了,最大的歷史遺留問題就是國有股、法人股的流通問題。我們應該采取謹慎的態度來處理這個問題,在解決國有股減持的問題上也要抱積極的態度。這個問題必須解決,如果不解決,我國資本市場就很難與國際接軌,很難實行同股同權,很難解決一股獨大的問題,很難為國有股的流通提供條件。首先,現在減持國有股是為了增加社會保障基金,社會保障基金是為城市職工服務的,這是國有資產的重大變動,把全民所有制資產劃給為城鎮職工服務的社會保障基金。其次,國有股減持牽扯到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國有股既代表中央利益又代表地方利益,我國實行國家所有制分級管理,國有股減持就把一些地方的國有股轉為社會保障基金,轉為整個社會所有,這也就影響到中央和地方的利益關系。第三,同時也要解決違規資金進入股市的問題,在《證券法》生效以前,資金進入股市是實際存在的,要禁止銀行違規資金進入股市。實際上銀行的資金以不同的形式逐漸進入股市。銀行為了減少不良資產,所以對企業的貸款采取非常謹慎的態度,使得銀行的存差增加了。而銀行本身也要找到有利的投資產品,因此銀行就不得不把資金貸款給證券公司、機構大戶。這就出現了違規資金通過銀行進入市場的渠道。因此,對歷史所遺留下來的問題要處理解決,但要逐步進行,好多問題都是政策造成的,解決歷史問題一定要客觀地分析。
3.必須要有創新,資本市場要有創新。創新主要有三個內容:①要勇于引進外資,進入A股市場;②勇于突破銀行業與證券業分業經營的界限,突破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分離的狀況;③加大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力度,尤其是要推動社保基金進入股市,要提高保險資金進入股市的比重。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三條,那么我國的資本市場還是有發展條件的。
精品范文
10證券投資實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