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學法研究3篇

時間:2022-07-11 02:44:30

導語:高中政治教學法研究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政治教學法研究3篇

第一篇:高中政治問題式教學運用

一、高中政治課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必要性

1.是我國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我國的思想政治課是代表社會主義性質的教學課程,這種課程的性質就要求我們教師首先在教學上要嚴把知識關。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教材中的各種理論,更要能緊密結合日常生活中相關的經濟、文化生活、政治等現(xiàn)象,提高自身參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能力,逐步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當前我國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與學生的社會生活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會遇到一些與教材知識相矛盾的現(xiàn)象。那么如何解決學生遇到的這些問題,讓他們不僅只是簡單的學習理論,更重要的是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從而把理論知識變成自己的理解,形成正確的思想。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課堂這一輿論陣地,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變?yōu)閷崿F(xiàn)教學目標和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讓“問題”成為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一條重要途徑,更成為培養(yǎng)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基石和起點。

2.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是以學生為本的,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如果不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其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就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如果學生在學習中不會主動去探究和思考,素質教育就失去了它的價值,因為素質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而創(chuàng)新的首要條件就是善于創(chuàng)造問題。因此,問題意識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起點和動力,體現(xiàn)了學生思維的活躍度,也反映了其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因為在學生進行學習時,他們腦海中問題意識的形成不是簡單的提出和解決問題,而是動態(tài)的創(chuàng)新過程。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要求,任何離開問題意識來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毫無意義的。

二、問題教學在政治教學中的優(yōu)越性

1.妙用問題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學習熱情

問題是聯(lián)系教學各種要素的紐帶,這些要素主要包括教師、教材和學生等三個方面。高中政治教學的目標之一是要讓學生領會政治教材內容的特殊性,理解并欣然接受教材中的理論觀點。由于現(xiàn)行的教材已規(guī)定了學習的基本內容和目標要求,也就是說“講什么”與“學什么”已有基本的范圍,那么教師對教材的把握重點就在于研究如何使用教材的策略。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材策略就是要實現(xiàn)由講教材向用教材的轉變,基于此,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這個過程以實現(xiàn)學習目標為目的,以問題的設計與解決作為連接教師、教材和學生三者的橋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和思考問題,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最好途徑,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

2.巧用問題教學,有助于學生獲取新知識

問題教學的前提是要求教師或者學生能提出問題,這個提出問題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由已知過渡到未知的過程,如果不對已有的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就不能有新問題的提出。在政治教學中,教師如果有意識地通過設計一些新穎的問題、并很好地去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動力。在我們的高中政治教材中有很多知識內容都是需要學生學會運用理論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如要求學生運用價值規(guī)律去觀察和分析現(xiàn)實的經濟現(xiàn)象,從而提出解決經濟問題的基本方法。巧用這些問題進行政治教學有利于學生的認知發(fā)展,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從而有利于他們新知識的獲取。

3.善用問題教學,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比較重視知識的傳授,只注重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多少,卻忽視了他們主動性、積極性的發(fā)揮。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容易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走神、思考能力下降等問題,學生對知識也只是盲目的接受,對教材和老師不敢有不同的見解和懷疑,學生的思維逐步變得僵化,從而限制了他們思維的發(fā)展。而利用問題來進行政治教學,則能讓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內容經過思考、分析與整合后有一個更好的理解,發(fā)自內心地接受教材中的理論觀點。因此,相對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特別是只重視知識結論而忽視實際效果的政治課堂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具有顯而易見的優(yōu)越性,能極大的提高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問題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盡管問題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優(yōu)越性,但通過對我校高中學生就“高中政治問題意識現(xiàn)狀”的調查來看,目前學生的問題意識普遍淡薄,還無法滿足順利開展問題教學的要求。因此,如何才能真正地發(fā)揮問題教學的重要作用?如何讓學生敢問、善問,形成以問題教學為重點的學科教學模式,真正實現(xiàn)政治教學在問題中開始,在問題中深入,在問題中發(fā)展呢?

1.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技能

要使學生能順利地參與到問題教學中,首先要求教師要能轉變教學方式,具備強烈的問題意識和較高的問題能力,因為教師教學方式的選擇直接決定著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的高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以教材為依據,將自己置身于教學情景中,提出一些有較強探究性、啟發(fā)性的問題。同時,還要求教師能以研究者的眼光來分析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認真地總結,以形成良好的教學經驗,達到提高教學技能和教學水平的目的。所以,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技能和水平是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問題教學的前提和基本保證。

2.以問促教,問教結合,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觀察和發(fā)現(xiàn)問題,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過程。現(xiàn)行的高中政治教材中有大量和日常生活相結合的內容材料,結合這些活生生的事例,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和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使其學會分析、捕捉材料中所提供的各種信息,思考材料所體現(xiàn)的教學目標,起到激發(fā)學生思考的效果。同時,教師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結合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等知識內容進行教學,利用問題教學富有感染力和針對性的特點,把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通過具體問題的呈現(xiàn)變得形象化、生動化,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有趣。這種以問促教、問教結合的問題式教學,能提高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并作出理解、應用的能力,從而喚醒起他們主動探究知識的問題意識,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3.創(chuàng)設情境,主動引導,實現(xiàn)問題式教學的有效實施

在高中的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能激發(fā)學習興趣,適合問題意識萌芽的教學情境。例如教師可利用網絡、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情境來使學生更好地提出教學疑問,打破教學中的認知平衡,引發(fā)認知沖突,并在沖突中有效地解決問題。這樣的情境教學,符合政治學科教學規(guī)律的要求。它既要求學生能不斷的轉換思維角度來提出問題,也要求教師能積極地幫助學生捕捉問的契機,掌握問的要領,真正養(yǎng)成有疑必問的習慣。因為只有確實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之后,他們才能參與到政治課堂的教學中來,從而使問題式教學得到有效的運用。總之,我們政治教師在課堂中應充分利用問題式教學的優(yōu)越性,通過運用問題式教學這一獨特的教學手段,發(fā)揮問題意識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同時保證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圓滿、順利地實現(xiàn),真正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yǎng)并使之終生受益。

作者:吳冬梅工作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第六中學

第二篇:高中政治情境教學研究

一、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探究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得到提升,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將學習內容貫穿于情境之中,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探究。有以下三點需要教師注意:①進行提問時,教師的語言要準確,問題要具體,因為教師的也語言會直接對學生的思維產生影響。如果教師問得不明確,學生難以清楚地理解問題,就會答得不準確,甚至會使學生的邏輯產生混亂。②教師所提問題要有一定的針對性,直指重點和難點,不能隨意而問、隨處都問。③教師的問題要以能引起學生思考為主,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只有形成了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產生創(chuàng)新思維,也才能夠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問題的目標。

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

在很多人看來,政治課都是以說教為主,沒有任何的實用性。因此,我們要逐步清除學生的這一觀點,創(chuàng)設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教學的生活化,幫助他們從那些熟悉的經濟、文化、政治中領悟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當學生經過了自己的實踐與探究,就會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實用性,他們就能夠真正地體會到思想政治課的價值,繼而愛上政治課的學習。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之間有著很大的距離,這種形式單一的教學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阻礙了教學的發(fā)展與學生的提高。而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則能夠使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教室之內,而是走向了社會,走向了生活。在社會生活中,他們可以聯(lián)系自己所學知識去感受社會規(guī)則,學習更加豐富的知識,真正實現(xiàn)了學習的靈活性。政治課最需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只有將那些枯燥無味的理論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在一起,政治學習才能是鮮活、生動的。教學改革不斷進行,我們對學生的培養(yǎng)方向也應該由“書蟲”型向“實際”型轉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競賽、辯論等活動,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來了解生活、了解社會、了解與政治相關聯(lián)的一切社會現(xiàn)象。逐漸地,學生就會將自己所看到的綜合起來,經過自己的感性認識加以理解,并與所學知識相結合,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三、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情境教學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情感的作用是極其重大的。教師要做的不僅是傳授給學生知識,更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挖掘學生的潛力,喚起學生對于學習的信心。師生之間的情感和諧,就能夠為課堂營造出和諧、民主的氛圍,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權威,以說教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傳授。在一切為了升學率的影響下,學生難以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課堂也難以有良好的氛圍。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教師不要只是站在講臺上講述,而要走下講臺,和學生交朋友,以愛心與學生相交,使師生之間沒有距離感。學生也不是無情的,當他們感受到了教師的關心,就會從內心里尊敬教師,他們的心理壓力就會減少,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與教師溝通。教師切不可將優(yōu)生與差生區(qū)別開來,而應該一視同仁,民主、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以師愛融入每個學生的心扉。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就會更深刻,也能夠更好地表現(xiàn)自己,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逐步進行獨立探索。

四、以多媒體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目前,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帶動了教學方式的大轉變。以往那種“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教學方式已經很難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說過:“興趣就是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人類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感到驕傲。”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將其引入我們的課堂教學,就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長足的提高。多媒體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重點和難點問題,它所表現(xiàn)的是真實的材料,具有實效性,增加了知識的內涵和外延。開闊了學生視野,避免老生常談,使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五、以情境導入作為良好開端

和其他學科一樣,政治課也需要良好的導入,有了好的導入才能使課堂教學有成功的可能。采用情境導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一個良好手段。評判一節(jié)課是否成功,依靠的不是教師講解得是否完整、準確,而是要看學生是否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是否期待新課,期待學習更多的知識。因此,在進行導入時,教師要努力使教學內容更明確,引導學生的思維。為了不讓學生產生厭煩感,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來進行導入。如學習經濟學時,可以通過通貨膨脹、美元貶值等方面進行導入;學習辯證法時,可以通過寓言、故事等導入。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導入語要簡潔明了、妙趣橫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只有做到了這一點,一堂課才算是開了個好頭。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根據政治學科的特點,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情境教學響應了教學改革的精神,不僅能夠使學生全面發(fā)展,還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作者:趙元舉工作單位:江蘇省儀征市第二中學

第三篇:高中政治趣味性教學方法

一、以哲學故事來結合教學,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激起學生對政治的學習積極性

高中政治教學中哲學部分是學生理解和消化起來有點難度的知識點,因為比較抽象,學起來也比較乏味,因此將每個知識點都結合一個小故事來說明,能提高學生對政治學習的熱情。一棵經歷了風吹雨打,甚至閃電襲擊的大樹,仍然能旺盛的生長,但是卻被一群蟲蟻經過不斷的啃食而死,這個小故事就體現(xiàn)了唯物辯證主義的質與量的變化。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就是蟲蟻的日復一日的啃食,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也就是大樹最終死亡了。事實上類似于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等成語都可以通過這一哲學觀點來解釋。再比如,我們在成功之前必然會遭遇很多的挫折,這也是屬于唯物辯證法中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要堅信前途是光明的,很多人都選擇了在最艱苦的時候放棄,其實最艱苦的時候也就是最接近目標的時候。教師對每個哲學知識點都通過一兩個小故事來解說,既能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原理,也能減少知識點的乏味性,增加學習樂趣。

二、以幽默生動的語言和有趣的圖畫來活躍課堂氣氛

幽默、生動的語言在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中都能取得不錯的課堂效果,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有趣的圖片也是增加課堂趣味性的有效選擇之一。教師可以通過幽默的語言、形象的肢體動作將故事展現(xiàn)給學生,幫助學生明白其中的緣由。比如有一天小馬要到河的對岸去,可是不知道水的深淺,這時它就找來了長頸鹿,教師就可以模仿長頸鹿很不在乎、并不屑地說:“哈哈,太淺了,只到我的小腿。”小馬又找來了小狗,教師又模仿小狗氣喘吁吁的語氣說:“不行啊,太深了,都到我脖子了!”但是小馬過去的時候發(fā)現(xiàn)水只到自己的大腿,跟他們說的都不一樣。這個故事就說明了高中政治學科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知識點,經過這一幽默的表演,學生積極性提高了,從而課堂效率也就提升了。另外,政治課本中有很多有趣的圖片,教師可以將其進行充分的利用來提高學習興趣。如在教學《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一課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觀看插圖來引出本堂課的主要內容。比如有個老婆婆在種雞蛋,旁邊的旁白是“種瓜得瓜,種豆的豆,種雞蛋得雞蛋”,學生們看見這幅畫會認為這個老婆婆肯定是種不出雞蛋的,原因在于雞蛋不是種出來的。學生看圖片只能看到表面的現(xiàn)象,教師就可以再一次通過圖片來剖析其深層次的含義,那就是打破常規(guī)思維不一定就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基礎是建立在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fā),以科學為理論的,不然是得不到想要的結果的。這種教學方式也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印象的。

三、以話題討論的方式來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討論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也能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話題討論也被作為趣味性教學的有效途徑。教師講解“市場經濟具有自發(fā)性、盲目性以及滯后性的缺點,需要結合國家的宏觀調控才能實現(xiàn)市場資源優(yōu)化分配”這一內容時,先分析其自發(fā)性的原因在于人們唯利是圖,只看見了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的發(fā)展;盲目性是一種跟風的表現(xiàn),不了解市場行情,盲目跟隨他人進行生產經營;而滯后性則是市場調節(jié)都是在事后進行,沒有事前預期的能力導致的。再讓學生自己思考市場經濟的缺點在實際的生活中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增加趣味性,或是教師先舉例給予引導,比如,添加違禁品嚴重損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這就是生產經營的自發(fā)性行為,如果沒有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來制止,后果將更加嚴重。通過引導,學生就會聯(lián)想到為了利益而污染環(huán)境也是市場經濟自發(fā)性的表現(xiàn),從而話題的討論自然而然讓學生掌握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是需要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來調控的這一知識點內容。另外,還可以討論與學生日常生活比較接近的話題,更加能增加趣味性和引起學生的興趣,比如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進行討論,哪些屬于消費者的正當權益,以及采用哪些手段能得到保護,所以說政治課堂中有很多是能作為討論話題來進行教學的,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

作者:金銀將工作單位:江蘇邳州市八義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