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下如何優化高中政治的教學效果
時間:2022-02-02 10:31:05
導語:新課程下如何優化高中政治的教學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依據新課改的要求,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需要面向全體的學生,做到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進行研究性學習。本文就滿足新課改要求的前提下,高中政治教師如何合理地做出課程實施,優化教學效果進行綜述。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政治;教學方法
為貫徹高中課改提出的新的教程標準,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白沙中學致力于“目標•導學•評價”教學模式的研究,目標、導學、評價是構成一節完整課堂的三個重要階段,每一階段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自身需求,還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在教學時,從制定切實目標,到引領教學活動,到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自我鉆研和合作學習主動性,要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和教學方法,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1]。教學導入方法、辯論、小組合作、社會實踐等都是高中政治教學常用的方法,只要靈活運用,便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效果。以下就近年來對如何優化高中政治教學效果模式進行探討。
一、認真備課,制定切實教學目標
備課是上課的基礎,備課包括備教材和備學生。備教材就是對教材鉆研,對知識點、知識結構、重點和難點的精準把握過程。備課的目的就是為學生服務。教師要清楚掌握自己學生對政治科目的學習情感、態度、方法,有針對性地備課,從學生出發,制定教學目標,進行有指向性的導入,準確把握知識重難點,快速理清本課知識結構。經過備課準備過程,對學生學習的情況進一步掌握,教學方法的選擇就有了依據,講課也就有了目的性。
二、注重使用導入教學方法
在課堂中要想吸引學生注意力,就要靈活運用新的教學方式,本文中介紹兩種方式。
(一)直觀導入新課
通過提問、復習,直接導入新課。經過實踐證明,直觀導入新課這種常用的方法比較有效。通過對以往的教學知識點、重點、難點和新內容相關知識點進行串聯,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有目的地聽課。同時,可以有溫故知新的效果,一方面鞏固學過的知識點,讓學生回憶重點、難點;一方面對知識點的串聯加強記憶,促進教學活動開展,提高學生注意力。例如,在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四課第二框《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直接導入,上一節課,講到政府如何行使權力方面,我們學習了政府的有關知識,知道權力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好可以造福于人民,運用不當將滋生腐敗,貽害無窮,所以政府的權力,必須受到監督。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常用的情景創設方式有四種:漫畫圖片情景、學生活動情景、音樂視頻情景、話題情景。這些精彩的情景教學的引入能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他們原有的知識,創設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情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融入情景,并參與到相應的學習活動中。例如,思想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第三課第一框《消費及其類型》話題導入:小王和小李是同班同學,兩人感情很好,經常一起逛街,買的東西也都很相似。大學畢業之后,因為種種因素,兩人去了不同的單位工作。小王去了一家規模大、效益好的公司,而小李卻去了一家效益不怎么好的小公司。于是,在真正開始上班的那個暑假,兩人再一起相約逛街的時候,兩人都覺得對方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小王買高檔的化妝品和時裝,而小李卻相對買中低檔的商品。教師隨即讓學生思考:小王和小李的消費水平為什么不一樣呢?影響消費的因素有哪些?從而導入新課。
三、充分運用情感教學
高中政治知識理論性較強,抽象性較高,部分學生對于高中政治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靈活運用方法技巧,將情感教育帶入到政治課堂,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情感共鳴,從而自覺投入到高中政治學習中。一是創設情感教學情境。情感教學情境創設是需要在一定教學情境進行,創設的好壞與否直接影響教學結果。二是優化情感教學設計。首先,要確定學生學習的情感目標,其次,要確定政治學習的情感目標,要引導學生形成對事物體驗的滿足感以及對人生的積極態度。三是活化情感教學方法。政治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教師作為“藝術家”,需要從多個角度切入,既要采用適當的交流方式與學生交流,例如用幽默、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又要與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教師要用真實的情感感染學生,充分理解、包容學生,讓學生避免產生畏懼感,主動跟教師交流,最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四是情感化的教學評價。高中政治教學目標是對學生政治素養和道德品質的培養,教學評價要介入情感因素,不可以單一以學生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觀察,重視對學生行為的整體評價,對學生積極的行為改變進行鼓勵和表揚,及時指出學生思想行為方面的不足,利用日常的接觸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評價,督促學生政治素養的提升。
四、課堂評價,提高教學質量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健全學生的知識認知,還在于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課堂教學最終應形成相應教學評價,這是檢驗教學質量、水平和成效的關鍵環節。通過辯論、作業、檢測、述評等方式反應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效果、成績效果等情況,是對教學進行的嚴謹的科學的診斷。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以下介紹幾種評價模式。
(一)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一項教學活動開始前,對學生的學習備課情況全面了解和鑒定,利于對教學活動采取對應措施,使教學計劃有效實施的一種測定性評價,也叫教學性評價。這種評價有利于掌握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準備狀況,判斷學生是否符合當前教學目標要求的條件,利于教師因材施教。
(二)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又叫過程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可以發現每個學生的潛質,強化改進學生的學習,為教師提供反饋,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同時培養合作精神。
(三)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教學效果做出評價,也叫終結性評價、事后評價。總結性評價注重考查學生掌握政治知識整體程度,通過作業、練習、檢測判定學生的最終學習成果,這種評價可以使學生認識自己、激勵自己,可以使教師改進教學方式的手段。“目標•導學•評價”教學模式的摸索與實踐再次證明,高效的教學模式是幫助學生科學構建知識體系,構建知識體系,充分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會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建構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找到適合自身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的有效學習方法,而這個過程正是一個不斷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
作者:侯春戀 單位: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白沙中學
參考文獻:
[1]楊友梅.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現代閱讀,2013(1):150.
[2]王貴彬.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中學教育,2015(6):30.
[3]白冰.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政治教學方法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3(26):146.
[4]肖美玲.淺議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情感教學[J].德育在線,2013(12):247.
[5]李婷婷.淺談高中政治教學的反思性教學法[J].高考:綜合版,2015(6):14.
[6]王國濱.實施生活化教學模式,探討高中政治高效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12):277.
[7]張軍.有效運用邏輯思維,科學構建知識體系———以高中政治學科教學為例[J].教學探索,2015:67.
- 上一篇:城市設計對城市發展的意義
- 下一篇:如何改進對小學數學作業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