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政治哲學探析

時間:2022-07-18 10:47:35

導語:中國傳統政治哲學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傳統政治哲學探析

摘要:隨著社會的穩步發展,在社會政治構建現實的需求下,中國傳統社會政治哲學研究在當今乃至未來的學術界都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甚至排在了學術研究的首位,成為了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從文化視角下研究中國傳統的政治哲學,其關鍵點在于對研究對象的深入理解與把握。在中國特有的文化環境與歷史環境影響下,我國社會政治與政治文化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個整體是我們進行傳統政治哲學研究的真正對象。在多元的文化視角下,以自我反省的方式來實現現實的政治構建,對現有的研究原則與前提進行必要的檢討與反省,并對現實中的矛盾與沖突進行詮釋與反思,為學術界達成共識提供理論基礎,以期為各學科之間的學術交流起著積極的推進作用。

關鍵詞:文化視角;傳統政治;政治哲學;綜合創新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學術界就將中國傳統政治哲學作為重要的研究領域,究其原因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來自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政治變革的推動,另一方面為了響應世界格局不得不對國內經濟、文化與政治進行體制的探索與改革。社會政治的變革必然會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并對新的政治思想與體制進行分析和探索。因此,政治哲學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當今時代的熱門研究領域,而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由于受到學科領域的限制,自建國以來學術界主要通過史學、哲學以及政治學三個學科對其進行研究與探索。然而,隨著市場經濟與中國社會的穩步發展,近幾年來大批學者開始嘗試從社會學、經濟學等不同角度對中國傳統政治哲學進行研究,這充分體現了學術研究的多元化,同時也暴露了各學科之間對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研究的局限與隔閡,使各學科的研究成果無法進行有效的交流,更無法將研究力量集中于一點,從而減緩了研究速度影響了研究效果。因此,我們從文化視角對中國傳統政治哲學進行具體研究,同時,對現有的研究原則與前提進行必要的檢討與反省,為學術界達成共識提供理論基礎,對各學科之間的學術交流起著積極的推進作用。

一、中國傳統政治的本質探析

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研究從理論上講,就是對中國傳統社會政治的研究,因此,對中國傳統社會政治的認知與把握就成為了學術界首先要攻克的難題。政治是人類文明的體現,也是人類發展的必然產物。在人類發展到一定時期時就會出現社會和國家,同時伴隨著國家的產生,就會出現權利紛爭與資源不均等分配等問題。于是,通過戰爭或協商就會出現各種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其根本目的在于保障人類固有的權利。政治實踐在社會活動中是十分復雜的過程,由于人類文明發展的地域化差異,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政治制度,雖然我們一直在不斷的進行著社會文明的探索與政治制度的研究,但直到今天,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我們仍沒有對國家、權利以及政治的起源給出確切的研究結果。當然,這也受到了不同地域、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不同習俗等因素的影響,但是,宗教與習俗的起源一直以來都是廣大學者難以攻克的難題,所以我們對政治制度與政治思想的研究一直都存在著巨大的局限性。目前,從我國各學科各自為戰的研究現狀來看,其研究結果都是對傳統政治哲學片面的認知,研究的方向也只局限于某一層次或某一方面,從而加大了我們對中國傳統政治本質的認知與把握難度。例如,對中國傳統政治的研究,不同學科領域的學者,其研究的側重點也不同,有的集中研究政治制度的構建,有的則側重于弘揚傳統文化,還有的對意識形態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由于大家出發點不同,側重點的研究結果各持己見,導致社會各界對傳統社會政治本質的認知與把握程度不盡相同,進而從根本上影響了我們對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研究范圍、研究目的和研究意義的理解和認識。但是,從研究對象角度來看,盡管目前的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但其并不影響傳統的社會政治成為共同的研究對象,也不影響對傳統政治進行哲學分析。中國傳統政治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多過程,其研究內容包括了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活動與意識形態四個方面。另外,傳統的政治制度又與宗教、信仰、習俗等密切相關。中國政治哲學的研究,簡單來說,就是對相關的傳統政治進行必要的哲學分析。從哲學的角度對傳統政治的四項基本內容進行深入的剖析與探索,進而達到現實政治構建的目的。所以,要想達到預期的研究效果,必須將哲學、史學、政治學等學科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研究機構,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研究具有學科交叉性。我們對傳統政治本質進行探索的過程中,需要且必須通過不同學科不同角度對其基本內容進行研究,這就要求廣大學者從各自的研究領域中走出來,并清晰的認識到各自學科中研究成果的局限性,進而廣泛的學習和接收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在當今時代,我們在對傳統政治本質進行探索的同時,應當從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等方面為出發點,運用合理的哲學手段進行分析,雖然會產生不同意見和判斷,但是,由于研究目標的一致性,最終會將其融匯到現實政治構建中來。所以,從文化視角對中國傳統政治哲學進行研究,應當首先研究傳統政治的本質,而對傳統政治的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對傳統政治進行全方位的把握,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傳統政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通過對傳統政治本質的探討來指導文化視角下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研究。

二、文化視角下的政治哲學解讀

(一)政治文化因素對政治制度的影響。眾所周知,在中國傳統政治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往往將“品德”、“性格”、“意愿”等政治文化因素視為影響傳統政治現實構建的一個重要條件,盡管廣大學者們的研究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這并不影響文化視角下的傳統政治哲學分析。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亞里士多德用犀利的語言指出:“一個國家的一種政治體制要想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實現長治久安的終極目的,就必須讓全國各族人民參與進來并有支持它存在的意愿。”著名史學家孟德斯鳩曾經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對古羅馬帝國的的興盛與衰敗的原因進行了專門研究,他在研究中指出“羅馬帝國的盛衰完全取決于羅馬公民的品德。”政治學家阿爾蒙德和維巴在對政治文化進行探討中指出:“政治體制的建立與實施必須要以政治文化作為支撐,否則新的政治體制很難得到推行與發展。”在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失敗的原因進行總結時,梁啟超清楚地認識到:“茍有新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中國近代文學的偉大領導者魯迅曾經說過:“不提高百姓的政治文化基礎與意識,任何政治制度均難以推行與實施。”以上這些思想意識的陳述并不是在解釋傳統政治的演進過程,而是在強調政治文化的重要性,政治文化是中國傳統政治推行與發展的必要條件。同時這些思想也為我們對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依據,并對學者們的研究給與重要啟示:政治文化決定著政治制度的成敗。(二)全面認識和把握中國傳統政治的本質是準確判斷和認知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關鍵。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研究是一個相對復雜且繁瑣的過程,對中國傳統政治的本質進行有效的認識與把握,是研究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理論基礎與前提。因此,在近百年的學術研究中出現了大量的關于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傳統社會政治的研究結果,學者們將西方文化作為參照依據,以各自的思想認知為基礎,得出自我的價值判斷與文化觀念。但是,由于各持己見的研究態度,導致至今在研究成果上仍未能達成清晰有效的共識,大量觀點的提出使人眼花繚亂,不同的研究方法與標準使我們始終不能走進自己的古老文明中,只是在籠統片面地進行著中西文化的比較。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明歷史,但在當今崇尚文明的社會中,我們卻無法深刻地認知自身的發展歷程,這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會影響現實社會的政治改革進程。對我們原有的歷史與文化進行好壞的評價與區分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硬性地將其作為研究標注,那么必然會產生情緒化的研究結果,片面而執著地堅持自己的研究成果最終會導致我們對歷史文化以及政治哲學的研究失準,產生矛盾對立的觀念,不利于在文化視角下研究中國傳統政治哲學。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從文化視角對中國傳統政治哲學進行研究分析,需要站在不同的文化層面與角度上對傳統社會政治本質進行判斷和認知。

三、文化的創新推動社會政治的發展和進步

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今天的中國政治制度,是我們黨幾代領導集體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達成的共識,也是我們黨幾代領導集體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結晶。我們不光在傳統政治方面進行了“綜合創新”,在文化建設方面“綜合創新”也已經成為主流觀念。綜合創新中的“綜合”,并不是將古今中外的文化以及政治精華相加到一起,而是要通過基本精神的領會,再加之現實社會政治與文化面前加以融會貫通。所以,我們所說的綜合創新,并不僅僅是文化發展中的創新,更是傳統政治哲學的發展與創新,是政治理論體系的建構,是實現現實構建的手段,其關鍵點在于對研究對象的深入理解與把握。在中國特有的文化環境與歷史環境影響下,我國社會政治與政治文化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個整體是我們進行傳統政治哲學研究的真正對象。在多元的文化視角下,以自我反省的方式來實現現實的政治構建,并對現實中的矛盾與沖突進行詮釋與反思。綜上分析帶給我們的啟示,從文化視角研究傳統政治哲學,需要對外來文化以及外來的政治傳統進行深入的理解,并加以融匯貫通,需要將傳統政治放到與之相對應的宗教、信仰和習俗中來進行具體的詮釋。通過文化習俗的綜合創新來帶動傳統政治的創新,從而更好地為文化視角下傳統政治哲學的研究服務,以此來衡量文化中的歷史傳統,包括政治文明的發展視角。另外,我們要對自身擁有的傳統政治活動和思想進行深刻的反思,嘗試著將其融入到世界人類文明發展史中,而不是僅僅從百年來的近現代歷史來俯瞰數千年的中華文明,我們要全面地把傳統社會政治制度與其政治活動、意識形態、政治思想等共同融會為一體的傳統政治現實作為研究的對象,而不是片面地截取某一具體的視角作為傳統政治的代表與象征。我們還要對馬克思主義等政治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為我國的歷史文化發展提供新的指導思想,從而達到通過綜合創新來建構今天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政治文明。

參考文獻:

[1]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2]阿爾蒙德等.公民文化—五國的政治態度和民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5)

[3]梁啟超選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4]民主與科學的吶喊—陳獨秀雜文代表作品選[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7

[5]熊月之.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2

[6]丁守和.中國近代啟蒙思潮[C].上卷.緒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5)

[7]王滬寧.比較政治分析[M].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8]C•E•布萊克.比較現代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

[9]潘偉杰.現代政治的憲法基礎[M].導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10]劉明翰等.世界史簡編[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4

[11]叢日云.當代世界民主化浪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12]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5(7)

作者:初曉琳 敖祖輝 單位:佳木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