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價值意蘊
時間:2022-01-18 11:09:05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價值意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代科學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科技與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有的時代使命,也是高校培養時代新人的必然選擇。科學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必然的邏輯,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中應該融入科學家精神,在教學體悟中涵養科學家精神,在教學實踐中弘揚科學家精神。科學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注重教學目標導引,強調教師與學生互動,創新教學方法,強化教學實踐。
[關鍵詞]科學家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時代新
人中國共產黨第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指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1]32。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需要傳承和弘揚科學家精神。在2020年9月11日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指出:“大力弘揚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2]5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要肩負起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的使命,引領高校教師和學生追求真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將科學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正是落實立德樹人的必然選擇與實踐指向。
一、新時代科學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價值選擇
新時代科學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時俱進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使命擔當,對時代新人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時俱進的新要求。科學家精神是科學性和時代性的統一,是時展需要的新型精神能量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能夠讓大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精神中的能量光譜和時代標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3]6今天,國家之間綜合實力競爭空前強烈,尤其是在面對各種由于生產發展所需要的技術短板面前,如果科學家沒有科學家精神,勢必會使科學家缺乏創新的熱情,不能為國家科技的自立自強作出應有的貢獻。科學家只有具有科學家精神,才能胸懷祖國的科技事業,迸發出開拓創新的集體能量,推進科技強國建設,為我國科技與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國一些科學家已經腳踏實地地作出了成績,不僅為我國科學事業作出貢獻,更造福全人類,得到了世界科學界的認可。例如,“以屠呦呦研究員為代表的一代代中醫人才,辛勤耕耘,屢建功勛,為發展中醫藥事業、造福人類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4]。因此,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應在課程內容上體現出時代性與發展性;結合社會環境和對象的不同,在教學的形式方法上創新擴維,體現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時俱進的新要求。(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擔當的新使命。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國高等教育是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5]。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擔當著時代新使命,教育大學生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立下鴻鵠之志,注入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成長動力。科學家精神要求大學生樹立探索科學的理性精神,尊重客觀規律,弘揚創新精神,這是大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育學生中需要承擔的新使命。為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繼承和總結前人的經驗和知識,讓大學生從內心深處感知現代科技文明給人類社會帶來的進步和提升,體會科學技術對于人類和世界大環境的影響力,樹立起勇于擔當時代重任的責任感和自我意識。(三)培養時代新人的新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始終將培育“時代新人”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多次會議、講話中提及“時代新人”,展開了一系列極具先進性、引導性、價值性的“時代新人”培養論述。[6]“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7]70把握新時代大學生的認知特點,與時俱進地引導當代大學生,力求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知識轉化為大學生內在的信仰和精神動力,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8]333科學家精神是大學生需要學習和傳承的寶貴精神財富,大學生要繼承和學習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并將其作為自身成長的必要精神儲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就是要給大學生擺正人生方向,喚醒大學生強勁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堅定自己的愛國情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將自我實現和國家與社會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將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繼承和發揚下去。
二、科學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價值旨趣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融入科學家精神具有內在的必然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價值旨趣,具體體現在教學內容、教學體悟、教學實踐3個方面。(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要融入科學家精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要融入科學家精神,需要明確科學家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教育切入點。針對每門課程內容設計從思想理論、時代特色、民族文化及歷史角度挖掘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點,并融入科學家精神的思考視角。譬如,“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在教學中可以側重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闡述,這些理論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的精辟成果,具有時代性與創新性,這些理論的形成與實踐的運用正是科學家精神的集中表現。“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可以通過歷史和現今國情的對比研究,讓大學生認識到一個國家綜合國力提升的重要性,以此來思考科學家精神的重要性。“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要將科學家精神與法律及道德相結合,引導大學生思考人生價值、理想信念、中國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中融入科學家精神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凸顯理論性和史實性,不僅要關注歷史,還要明確發展現狀,把事實與價值統一起來,讓大學生運用科學的思辨方法,形成科學的價值追求,促進科學家精神在課程教學實踐中的運用。(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過程的體悟中涵養科學家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應該把大學生帶入現實情景,通過訓練,培養大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大學生享受探索科學的樂趣和對于科學研究的向往和憧憬。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不僅運用理論來說服大學生,而且要運用實踐的理性來使大學生信服。要使科學家精神融入教學過程,成為大學生塑造自我的精神力量,需要大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做到運用與科學家精神相關的語境,在科學的情境下養成發現和思考問題,繼而探索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和形成科學家精神中所特有的質疑、探究、創新、求真的理性思維方式。當代大學生在培養科學家精神和構建科學的思維方式過程中,還可以通過體悟科學家為社會主義事業作貢獻的大量先進事跡和生動故事感悟科學家精神,通過熏陶和滋養從中汲取力量、勵志涵養,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中要弘。揚科學家精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學家精神離不開科學實踐,離開了科學實踐的科學家精神就失去了靈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從課堂走入實踐,緊隨實踐的發展推陳出新。弘揚科學家精神不能僅僅局限在概念的抽象演繹,而要主動地創設出具體生動的物質載體和具體環境,把科學家精神的培養設置在大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使科學家精神變成一種可感知的情感經歷和可感知的心靈體驗,幫助學生認識到實事求是的偉大力量,從而理解到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與時俱進的常用常新的思想武器。
三、科學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向度
科學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需要從教學目標、主體、過程、方法及實踐教學等層面進行深度的融入,突出科學家精神的內在融合,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一)注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導引中融入科學家精神。“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8]328科學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個系統工程,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引導大學生深入學習科學家精神,尤其是愛國和創新精神。愛國是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第一要義,是科學家用科學報效祖國的最好例證。新時代大學生精神成長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上以科學家的愛國主義精神筑起內核,厚植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創新是科學家精神在實踐中突出的特質,是長久以來引領科技進步的核心動能。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對創新能力培養的導引,營造求新和創造的氛圍,使大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設想和發展愿景,提出新的見解;敢于有依據地對現存既定結論和學術權威提出自己的想法。(二)倡導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融入科學家精神。倡導互動就是要改變由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授課模式,增加大學生在課堂中的有效參與,鼓勵大學生獨立思考并提出問題。教師和大學生都是課堂的發起者和參與者,教師對整個課堂的把控能力和布局設計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創建科學思維和面向實踐的教學模式,引導大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在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之間互動交流創建相互學習的氛圍,更符合當代大學生對于交流模式多樣性的追求。“科學知識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力……但是,要探尋這些方法和途徑,就不能僅僅研究客體,因為獲得真理的方法和途徑主要是人,即認識主體的創造。”[9]329在課堂教學中,靈活有趣和高效的師生交往會令大學生從內心深處渴望和教師產生深刻的思想碰撞,這種交流的模式也會影響大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大學生更多、更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三)實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科學家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對大學生的智慧進行啟迪,使他們的精神世界極大豐富的過程。但傳統教學還殘留著應試教育的刻板模式,教學方法和內容也顯得蒼白和缺乏說服力,再加上部分教師本身科學素養的缺乏,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吸引力與感召力,影響了大學生對于科學家精神的追求和向往,是大學生對從事科學工作并建立信心的潛在不利因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科學家精神不僅可以從建設良好的課程體系入手,而且可以從教師個人能力及課程的內容嵌入,讓教師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科學理念,使課程內容更為精練,在教學過程中把大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科學家精神,要靈活運用科學的方法將思想政治理論課上所呈現出的理論和知識真正地轉化為大學生所擁有的個人內在修為。(四)在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方法中融入科學家精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能夠靈活地運用新媒體對于大學生的吸引力,創造多種途徑讓大學生領會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魅力和實用性。科學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方法,除了采取課堂上學習,也可以通過課外活動、課后研討及進行相關社會調研等方式進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可以采用一些精彩的案例進行演示教學,如“兩彈一星”的成功是中國利用強大的自我組織系統,集中廣大的科學家、科技工作者的集體智慧,推動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成果,這樣的事跡就是很好的教學素材。此外,還可以運用參與法來讓大學生帶著創意融入到課堂的設計中來,采用研究法和設計課題等多種形式有意識地引導和激發大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五)探索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融入科學家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注重實踐教學。實踐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要集齊師生在生活中積攢的集體智慧,讓科學家精神全方位地滲透進實踐教學中,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等來增加實踐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實踐教學中融入科學家精神,可以通過帶領大學生從單純的課堂和相對封閉的校園走入真實的生活,接觸虛擬的網絡世界和涉獵不同領域,用實踐中的科學家精神引領大學生探索真知,培養創新意識,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創造大學生與優秀科學家們在現實場景中主動交流的機會,邀請當代的科學家走入課堂,運用親身經歷現身說法,可以采用專題講座的形式,講述科學的故事、科學家的故事,還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使科學家與大學生們進行直接溝通,為大學生選樹科學家偶像,用榜樣的力量影響和感染大學生。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致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賀信[N].人民日報,2015-12-23.
[5]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潘建紅,梁夢.關于時代新人培養重要論述的價值與啟示[J].高校輔導員,2020,(2).
[7].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9.
[9]雷永生,王至元,杜麗燕,李浙生,高爾強,陳曉希.皮亞杰發生認識論述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作者:潘建紅 趙萍 單位:1.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2.外交學院基礎教學部
- 上一篇:生態文明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思考
- 下一篇:新會計制度改革下醫院預算管理思考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