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產品銷售新思路
時間:2022-07-27 08:55:51
導語:現代農產品銷售新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現狀
和縣地處皖東,與南京、蕪湖等城市為鄰,區位優勢明顯,生態條件優越,農業資源豐富,素有“蔬菜之鄉”“養鴨之鄉”的美譽。和縣9個鎮,鄉村人口達到42.9萬人,其中勞動力27萬人。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和縣耕地面積4.16萬公頃,總播種面積8.6萬公頃。農業總產值47.22億元,糧食總產量33.47萬噸。和縣現有國家地理標志商標2個,綠色食品認證64個,無公害農產品42個,有機食品4個。全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8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9家。2016年為響應中央及省政府的號召,和縣開始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民生工程,培養了800多名各種技能型的職業農民,為今后現代農業生產提供更好的幫助。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
1.存在問題。農業生產過于依賴自然條件。和縣的農業生產仍然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氣候的突變和病蟲災害的爆發,都會對農業生產帶來致命的打擊,致使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很難達到要求。農產品品牌過于單一。和縣一直重視品牌培育,共有“皖江”“皖蔬”等12個蔬菜注冊品牌。自2013年起,“和縣辣椒”“和縣黃金瓜”地理標志通過了國家工商總局審核。但作為全國性的重要蔬菜生產基地,和縣農產品的品牌數量總體上偏少,檔次偏低,市場知名度不高,創造的經濟效益不明顯,還有更多的優質農產品沒有注冊商標。銷售的風險。2000年,和縣的“西紅柿風波”:導致近千名菜農利益損失,大量的西紅柿無法銷售、爛在田間。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供求信息不暢,信息不對稱等原因,這才讓和縣菜農吃了大虧。2.原因。首先,無論在和縣還是全國的農業生產仍具有盲目性,跟風性,組織化程度低:農民第二年的生產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當年農產品的價格及銷量影響,農民很容易跟風種植。這樣農產品第二年的價格下跌,造成農產品滯銷。這其實是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所造成的,他們無法全面了解市場信息,致使農產品大量積壓。單打獨斗不是長久之計,但是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低、質量不高,這也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其次,農產品科技含量有提高:一方面農業發展方式大部分依然以粗放式為主,科技在農業的應用上不高,大部分農產品科技含量低;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百姓的消費需求發生變化,對于農產品的品質要求變高,越來越重視“綠色、有機”,雖然經過嚴格控制,但農藥殘留物指標仍然偏高,存在大量低端農產品,而優質農產品又相對不足。
三、對策
1.保障農產品電商的配送。配送是現代物流的重要切入點。配送最大最合理的距離實在50公里以內,最遠不能超過100公里。因此政府應當繼續推進鄉村服務網點的建設。根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和縣已經建立了93個網點,保障了物流點到村之間的配送,更好的推動了農村電商的發展,帶動了線上線下的融合。2.發揚農產品的品牌。和縣是農業名縣,素有“北壽光,南和縣”之稱,這就是我們的品牌,如何繼續走好品牌道路,2018年的中央1號文件為農業發展指出方向:“綠色化、優質化、品牌化”,更加嚴格對農產品化學藥劑殘留物的檢測,保障農產品真正的綠色,無公害。加強農業科技投入力度,帶動有機農產品的生產;通過政府牽頭,發揮本地農產品龍頭企業的規范作用,在全縣繼續推廣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為農產品建立“身份證”以便消費者查詢農產品的基本信息。辦好“蔬博會”、香泉梨花觀賞節、鄉村旅游節,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做好農產品的對外宣傳工作,讓“和縣蔬菜”真正的走出去。3.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電子商務模式。對于和縣來講,通過電視、網絡、人流密集場貼海報、車體廣告所等方式,繼續擴大宣傳“滿籃和縣”等網店,將網店收貨范圍擴大到更多的鄉鎮,畢竟農業人口眾多的和縣,真正能從事農產品網上銷售的人數量不多,依托于政府的公信力,將農戶優質農產品承接下來,為農民提供網上代賣的服務,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農民的收入,帶動農民脫貧致富。4.移動互聯網助推農產品電商發展。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的手機購物的規模已經達到5.06億元,使用比例由63.4%增長到67.2%,手機作為上網終端迅速崛起。農村受基礎設施和經濟水平限制,寬帶上網的方式在農村短時間還不能迅速改觀,移動互聯網完全可以作為重要補充,為農產品電子商務提供新的機遇。政府可以與移動網絡運營商合作,利用短信推送宣傳關于和縣地標名產和“滿藍和鮮”。5.結合“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發展是未來農村電商趨勢之一。2017年阿里巴巴與歐尚等零售企業開展合作;京東也先后建立了多個線下京東之家體驗店和專賣店,今年阿里集團計劃和縣建立天貓優品服務站,這反映出電商企業正在加速走向線下。農產品,特別是生鮮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單純的線下渠道或線上渠道都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縣的“小辣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滿籃和縣”也不再局限于線上的銷售,都在本地建立了自己的線下體驗館,在人流相對密集的場所設置了電商扶貧專柜。和縣農產品電子商務仍在發展之中,政府必須因地制宜,摸索出一套適合本地區發展的電子商務模式,用農產品說話,讓和縣農產品的流通更加多樣。
參考文獻:
[1]夏守慧.傳統農產品營銷組織體系及其存在問題的分析[J].市場營銷,2010(07)
[2]姜華.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問題和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6(19)
[3]陶訓健.和縣蔬菜產業發展探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3(13)
[4]李樹強.淺談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07)
作者:金蕾 單位:和縣縣委黨校
- 上一篇:高校籃球技術教學實驗研究
- 下一篇:公共管理人才培養路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