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質量管理在西藥房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時間:2022-10-19 10:46:22
導語:全面質量管理在西藥房管理工作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合理用藥是確保患者在治療期間獲得預期療效的關鍵因素。處方中一旦出現了不合理用藥的情況,極易導致患者發生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發生不僅會影響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還可能對其生命安全構成威脅。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1],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藥。因此,制定完善、健全的臨床用藥監管體系、充分發揮藥劑師職能的意義重大。為了進一步探討全面質量管理在西藥房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筆者對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220例患者及其首次用藥的處方(220張)等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220例患者及其首次用藥的處方(220張)。在2014年6月~2014年12月和2015年1月~2015年6月這兩個時間段,我院各收治110例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165例男性患者,155例女性患者。他們的年齡在19~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58±3.53)歲。這些患者主要來自于腫瘤科、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在對我院西藥房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前后,藥物的使用量、藥劑師的數量大致相似。這些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自2015年1月起,我院對西藥房進行全面質量管理。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的方法是:①醫院根據《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和《處方管理辦法》及相關的藥品說明書對我院西藥房中藥品的種類、數量、用法及用量進行統計,據此制定完善的藥品管理監督制度。醫院成立專門的藥品質檢小組,小組成員對醫院所有投入使用藥品的質量進行審核,避免為患者使用不符合國家規定及過期的藥物進行治療。對于入庫的每一批藥品,質檢小組的成員對其生產廠家、名稱、種類、批號、數量、保質期等信息都進行嚴格的檢查、核對。當發現有不合格的藥品時,質檢小組的成員應立即上報。藥房的工作人員要確保藥品的存放安全。將藥品存放在陰涼、避光的地方,并注意防火、防污染。對于麻醉藥物、抗精神病藥物等特殊藥物,應嚴格按照規定將其存放于指定地點。上述藥物在存放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應立即上報。醫院完善藥品信息管理系統,利用計算機制定藥品模板、編制藥品代碼,將藥品的數量、種類逐一編輯入庫,以減少藥房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醫院建立藥品采購制度,對采購的藥品按規定進行審核。對副作用大、藥效不佳的藥品予以淘汰,避免假藥進入我院的西藥房。②醫院加強對藥劑師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使其熟練掌握西藥的配伍禁忌。每次培訓結束后對培訓的內容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的結果與藥劑師的績效掛鉤。此外,醫院讓藥劑師有計劃地參加進修,以提高其綜合素質及對工作的積極性。醫院對藥劑師進行職業道德及服務理念的教育,使其具有嚴謹的工作作風及高度的工作責任感,能積極、主動地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藥學服務。③藥劑師在配藥的過程中,對處方中用藥的適宜性進行審核。當藥劑師發現處方中存在毒性較大的藥物,且此類藥物的使用劑量超過了正常的用量時,或處方中存在用藥不適宜的情況時,藥劑師應及時與臨床醫生進行溝通,并予以糾正。④醫院在西藥房設立藥物信息咨詢窗口,由高年資的藥劑師為患者提供用藥的咨詢服務。藥劑師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詳細記錄其咨詢的問題及患者在治療期間發生的不良反應,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以便了解其治療效果。
1.3觀察指標
觀察在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前后我院西藥房中不合理處方的數量及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投訴率。1.4統計學處理我們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兩組的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在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前后我院西藥房中不合理處方數量的比較
在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前,我院西藥房中不合理處方有56張,所占的比例為50.91%。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后,我院西藥房中不合理處方有7張,所占的比例為6.36%。與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前相比,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后,我院西藥房中不合理處方的數量明顯減少,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在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前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在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前收治的110例患者中,出現惡心、頭痛、胃部不適、皮疹不良反應的患者共有29例,這些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6.36%。在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后收治的110例患者中,出現惡心、頭痛、胃部不適不良反應的患者共有4例,這些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64%。與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前相比,在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后收治的患者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在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前后患者投訴率的比較
在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前收治110例患者的投訴率為14.55%(16/110),在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后收治110例患者的投訴率為2.73%(3/110)。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后收治患者的投訴率明顯低于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一些醫院西藥不合理處方的數量居高不下,已經引起業內人士的普遍關注。為了確保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醫院應加強對西藥使用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西藥的管理體系,優化臨床用藥的服務模式和藥學服務的流程,從而有效地提高醫院西藥房的工作質量[2]。為了促進西藥的合理應用,藥劑師應通過參加培訓、進修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熟練掌握西藥的配伍禁忌。在根據處方進行配藥的過程中,藥劑師還要對處方的合理性進行審核。原因在于:由不同廠家生產的同一種西藥,其規格、用量和用法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藥品名稱相似的西藥,其藥理、藥性完全不同,其適應癥及禁忌癥的差異也較大。因此,藥劑師在配藥的過程中,應認真核對藥品的信息,避免將兩種相似的藥品混淆,為患者的臨床用藥埋下安全隱患。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西藥房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減少不合理處方的數量,降低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進而確保其臨床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曹立輝 單位:四川省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劑科
參考文獻:
[1]李兆文.西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及應對措施[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4,24(4):2229.
[2]王杏飛,張琴,包雯穎等.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不合理用藥醫囑分析[J].中國藥業,2011,20(4):63-64.
- 上一篇:油田地面工程建設質量管理探討
- 下一篇:高鐵施工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質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