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的應用
時間:2022-02-04 02:47:26
導語:建設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論述了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工作信息化的意義,分析了當前推進質量監督信息化面臨的問題,從健全制度、完善資金和人才配套、建立相互關聯的動態資源庫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有利于提高我國建設行業整體的質量監督水平。
關鍵詞:建筑行業,質量監督,信息化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建筑行業蓬勃發展,各種新型的、先進的施工工藝被應用到工程實踐中去,如何實現對工程質量的有限監管,提高監管水平,這是所有工程質量監管人員需要面臨的任務和壓力。我國目前每年新增的建筑體量居全球之首,但是面臨的質量問題同樣層出不窮,一系列的建筑事故不絕于耳,這不僅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也嚴重危及了人民的生命以及財產安全。由于工程建設項目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施工周期長、工序復雜、參與單位眾多、統籌協調難度大等,工程建設項目的質量安全需要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按照相關規范來進行,這給質量監管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加強各部門、各施工環節工作人員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對于管控工程建設質量大有裨益,同樣地,加強質量監督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將使質量監督部門的工作事半功倍,同時可以有效解決工作中效率低下、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這樣可以避免原有管理中的資源浪費,保證質量監督的實時性、準確性、客觀性和完整性等。
1加強質量監督工作信息化的意義
我國一直以來都在大力推動質量監督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住建部于1998年頒布《全國建設事業信息化規劃綱要》為始,我國的工程質量信息化建設穩步向前推進,這項工作的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加強質量監督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可以顯著地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我國每年新建的建筑體量驚人,給質檢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例如:許多省份的質檢工作量成倍增長,質檢人員的平均監管面積從以前的幾萬平方米,一下子躍升到幾十萬平方米,工作難度可想而知,如果還是采取以往的監督手段,難免會出現一定的紕漏和疏忽,因此,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的信息化系統正是基于這樣一種形勢,可以對工程項目實現及時的信息掌握和差別化的質量管理,在同等人員配置下,降低管理難度,提高工作效率;為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供了便利,質量監督的信息化管理為信息的記錄、處理、分析等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且極大地減少了人為操作帶來的誤差,可以更好地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同時,信息的流轉和分享也變得更加容易,這無疑將為建設單位處理施工中的問題提供極大的借鑒,為其提高施工質量提供參考,也可以加強質檢工作的針對性;其次,通過建立信息化系統,將監督的結果予以公開,可以保證質量監督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性,一方面使工程建設單位的施工質量暴露在人民大眾的眼前,另一方面質量監督部門也需要接受群眾的監督,同時,建立互聯網信息化系統,也可以實現檢測數據的自動上傳、評定等,減少人為干擾,更加確保真實、有效、公正。
2當前推進質量監督信息化面臨的問題
2.1質量監督工作人員缺乏重視
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的技能以適應時代的需要,這本是各個崗位工作人員的義務和責任,但是面對質量監督信息化建設的大潮,許多質檢人員缺乏重視、觀念落后,他們不愿意去接受新的東西,不愿意去改變固有的工作習慣。這種情況的出現究其原因是認識不到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他們不知道將質量監督工作和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相結合會給自身的工作帶來大的便利,不了解最終的受益人其實是自己,因此往往對信息化的推動持觀望或者抵觸的態度。我國對工程實施質量監督的制度已經有20多年,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固有的工作模式或者陋習已經根深蒂固,建立信息化的質量監督系統是一場革命,需要每個工作人員的參與和配合。另一方面,信息化的建設需要相關的領導扶持,但是現在很多身在其位的領導同樣不能認識到信息化的大趨勢,這同樣來源于對信息化技術的不了解,這就導致信息化的建設成為一種噱頭,例如:某縣質量監督站雖然已經實施信息化建設長達一年之久,但是其主管領導只是迫于形勢,對于這件工作并不是真正了解和上心,相關配套資金也遲遲不能到位,導致現在信息化建設的硬件設備都不能到位,由于缺乏了解,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也不高,導致信息化建設工作舉步維艱,陷入僵局。
2.2信息化建設資源欠缺
工程質量監督的信息化建設不僅需要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重視和支持,同樣需要各種配套資源的到位,這是信息化建設的物質基礎。一方面,由于傳統工作模式已經在質檢機構中根深蒂固,單位中熟悉網絡科技的人才稀缺,很多從事信息化系統的建立或者維護的人員都是兼職,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他們工作起來往往會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單位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和運行都需要資金的支持,可以這樣說,建設穩健、高效的信息化系統是一筆高投入、高產出的投資,因此需要足夠的經費作為支持,但是許多地方單位由于認識不到這種投入和產出的關系,不敢冒這樣的風險,或者確實是資金有限,導致系統建設擱淺,另外,信息化系統的日常維護同樣需要一筆不菲的費用支持,包括設備的維護、人才的培訓等,同時監督費的取消可能使得單位對于信息化的資金支持出現縮減,進而影響信息系統發揮其效用。
2.3缺乏信息化建設的統一標準
各地信息化建設的熱情雖然有所提高,但是往往各自為政,各干各的,缺乏信息化建設的統一標準,因此就不能對信息化建設從立項、論證、興建到維護形成一個整體的、全面的規劃和安排,導致事情干到一半卻與初衷不同,或者信息化系統的實際應用效果達不到預期,甚至變得更加繁瑣,與工程質量監督的實際情況有所出入。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導致許多地方的信息化建設流于形式,系統中真正發揮作用的基礎性服務功能缺失,在許多公共服務平臺上,新聞動態、領導講話等成為展示的重點,針對質量監督工作的信息不能得到公開,服務群眾、展示給群眾的信息少之又少,往往只停留在淺層次的辦事說明和流程上,這就起不到讓人民群眾監督的作用。此外,由于缺乏信息化建設的統一標準,各地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受到阻礙。
3推進質量監督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3.1領導帶頭,制度健全
一方面,各地質量監督部門的領導應當加強對信息化系統建設的重視,以身作則將信息化系統的建立和維護作為對工作人員的日常考核,同時積極組織大家討論和學習應用信息化系統給工作帶來的便利,從根本上消除人員的抵觸和排斥情緒,為以后工作的展開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建設信息化系統需要制度的保障,各級質量監督機構應當不斷建立和健全長期的、廣泛的管理制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首先,將信息化建設的任務和責任落實到每個人,不僅是相關的管理部門,包括各基層縣市的質檢人員,要求他們信息化辦公;其次,建立層次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從縣、市到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網絡,同時各層部門之間加強溝通和交流,互相配合,分工明確,省級質監部門在信息化系統中應當監督各地信息化建設的進展,市縣級質檢部門應當努力完善當地的質量監督資源庫和局域網絡的建設;最后,加強對信息化建設的檢查和落實工作。
3.2完善資金和人才配套
信息化的建設需要當地質檢部門根據自身的實際資金情況,因地制宜地逐步地發展和完善。由于各地的資源配套情況千差萬別,信息化系統的建立也不必苛求步伐一致,對于資金較為充裕的地區,可以一步到位購置信息化所需的基礎設施,并引進專業的管理和應用人才,對于那些條件較差的地區,可以首先利用總站已有的公共平臺,購置核心設備,以期滿足核心需求,然后再逐步完善設備和人員配置。信息化建設的另一個重要的要素便是人才,在信息化系統建立的初期可以適當引進專業的、有經驗的人員,協助單位完善系統建設。然后,各質量監督部門應當加強對內部人員的培訓,建立一支專業的信息化隊伍。省、市、縣各級部門之間應當加強交流和學習,上級工作人員對口指導下級人員。
3.3建立相互關聯的動態資源庫
通過建立相互關聯的動態資源庫,完善信息從搜集、處理、分類等的信息化程度,減少人為造成的誤差,使得相關數據分類明確、記錄清楚、真實性高,能夠反映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同時,各級質量監督部門之間通過互聯的局域網能夠實現資源庫數據的共享。在此基礎之上,同步建立起公開的電子政務平臺,將質量監督的情況、業務數據信息、管理信息等公布在政務平臺上,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信息的應該動態、及時。
4結語
面對日益繁雜的質量監督工作,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系統對質量監督部門來說勢在必行,這不僅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體力勞動,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實現資源和信息的動態共享,保障監督工作的公平、公正,對于提高我國建設行業整體的質量監督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王晉萍 單位: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
參考文獻:
[1]于姝.淺談建設工程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1):8-9.
[2]陸慶.我國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現狀與對策[J].山西建筑,2007,33(7):227-229.
- 上一篇:居住物業管理質量監督的研究
- 下一篇:建筑鋼筋工程施工質量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