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要點及新變化
時間:2022-10-22 10:06:29
導語: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要點及新變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建筑業轉型發展為契機,思考如何將這些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融入到質監的實際工作中。從新的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實施和BIM技術應用等幾個方面,探討了質量監督要點的調整和變化,以期通過科學先進的方法提高監督工作效能。
【關鍵詞】工程質量監督;節能;BIM
總書記在黨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居住的建筑環境有了更高要求,具體表現概括講就是更漂亮建筑造型、更寬敞的內部空間、更舒適的室內環境和更安全的室內裝飾。在建筑工程領域與這些要求相對的則是更低的圍護結構傳熱系數、更緊湊的安裝空間、更低的設備能耗和更少的室內污染物釋放。面對新要求,舊規范的修訂和新規范的制訂是必不可少的,一些質量要求不僅出現在施工、驗收規范中,也會出現在設計規范中,單純的依靠施工、驗收規范和圖紙中的設計說明,已經不能全面指導質量監督工作。監督人員需要不斷關注工程建設標準規范的制訂、修訂,及時了解掌握建筑工程建筑、結構、暖通、給排水、電氣等各個專業領域的新變化,對工程質量監督的要點做出相應調整與增加。
1監督要點幾個新變化
1.1對被動式節能施工的質量監督
近幾年,居住建筑節能備受關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先后了新的溫和地區、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在此行業標準實施基礎上,包括北京、河北、河南、安徽、黑龍江等省市也相繼更新了各自的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縱觀這些新規范,不難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對外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參數限值進行了修改,降低了外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提高了被動式節能的要求。以往談到節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以降低暖通空調能耗為主的主動式節能,但此次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行標和地標變化充分說明了被動式節能已經成為節能領域新的關鍵點。與主動式節能相比,被動式節能是指以非機械設備干預手段實現建筑能耗降低的節能,其中通過對建筑外圍護結構進行合理保溫隔熱,降低外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是被動式節能技術中很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新的建筑材料的應用和新的施工技術日益成熟的結果。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新規中修改了外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參數限值,使得外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已經相當接近“零耗能建筑”(由于外圍護結構的耗能足夠低,建筑內部在滿足舒適、衛生等當代人類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能耗完全由可再生資源提供,不消耗其它不可再生能源)的外圍護結構傳熱系數,而且均是強制性條文。這個設計的變化對建筑節能工程的墻體、幕墻、門窗、屋面等外圍護結構的施工都有新的影響,因此要加強對這些被動式節能施工的質量監督。尤其建筑外墻的保溫材料是否滿足設計說明中對保溫材料的性能要求,在施工過程中是否滿足施工規范要求。越高的被動式節能就會有越低的設備能耗,由于暖通專業的設計工作是依托建筑的圍護結構數據,圍護結構設計的越好,暖通專業設計的冷熱源設備容量就越小,室內管道也越小,而且在規范的嚴格要求和設計外審的嚴格審查下是沒有辦法作出富余量的,根據這樣的實際情況被動式節能施工的好壞直接影響建筑的后期使用效果,如果施工沒有達到設計要求,一方面會造成室內環境無法滿足人員要求,偏高或偏低的室內環境溫度使得人們體感不適,另一方面項目投入使用后無論是重新施工建筑外保溫,還是通過調整暖通設備容量和管道尺寸來滿足要求,都是重大的施工拆改,造成經濟的浪費。鑒于此,在質監工作中,對外圍護結構被動式節能施工的質量監督將成為建筑成敗的關鍵因素。
1.2對防煙排煙系統的質量監督
隨著對建筑工程消防方面的越加重視,通風與空調工程中的防煙排煙系統相比過去也越發重要了。原先建筑內部的土建風道日益失去了風道的用途,其作用更傾向對于豎向風管的一種耐火防護,現在建筑內部除了通向室外的新風取風井和排風排煙井外,其余建筑內部管道穿越的豎向土建風道均要求內襯風管。對于沒有檢修門的土建風道,封閉前完成風管的強度和嚴密性檢驗是非常關鍵的,因為防煙排煙系統風管嚴密性關系到機械加壓送風系統、補風系統和排煙系統的實際風量、風速是否符合設計風量、風速,關系到發生火災時人員生命安全。2018年實施的《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2017)規定防煙排煙系統風管安裝完畢后,應按系統類別進行嚴密性檢驗,檢驗應以主、干管道為主,檢查數量按系統不小于30%且不應少于1個系統,其中排煙風管應按中壓系統風管的規定要求。對于工程中使用外購成品風管的,監督的重點應放在檢查風管耐壓強度、漏風量等相應的檢測證明文件,而且檢測證明文件不應超過3年,其中風管耐壓變形量和漏風量屬于通用項目,其他檢驗項目按風管類型的不同做相應檢驗,且應符合2017年實施的《通風管道技術規程》(JGJ/T141-2017)中表5.1.2風管性能檢驗項目表的具體規定。對漏風量的要求要重點注意核查風管低中高系統類別和ABCDE風管漏風量等級是否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1.3對管線綜合的質量監督
伴隨著建筑行業的高速發展,當代社會不論國內、國外,還是公共建筑、民用建筑,建筑設計的總體趨勢都是追求更獨特的建筑造型和更寬敞的內部空間,當建筑造型確定,占地面積、建筑高度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何合理布置安裝設備、減少管道交叉穿越,使得內部空間最大化、保持完整的視覺效果,成為衡量建筑工程優劣的重要內容,但也給設備安裝專業帶來了難題,眾所周知施工中暖通、給排水和電氣三個專業經常會為了爭取各自的安裝空間而相互“打架”,使用空間需求的擴大直接壓縮了原本有限的安裝空間,對管線綜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管線布置不合理,會導致機電的管道安裝過于集中,管線過于密集,風道、電氣橋架、水管等管線上下疊放的層數也有增加的趨勢,但是機電內部的管線安裝有間距要求,支吊架有安裝要求,原先管線之間避讓開的空間逐步的被支吊架和防震支吊架填滿,防震支吊架與普通的支吊架不同,需要具備相應資質的廠家進行深化安裝,也就是在需要安裝的管道上多了一套抗震支吊架,會讓整個頂部機電安裝空間顯得更加緊湊。運用BIM技術進行管線綜合優化不僅是建筑工程設計和施工的一個新技術,也是開展質監工作的新方法。BIM應用里的管線綜合優化是指基于BIM模型進行管線綜合排布工作,對管線進行經濟性路徑優化,以降低成本、保證凈高要求,并輸出管線綜合平面圖、單專業安裝定位平面圖等用以指導安裝工作,從而提升安裝質量和效率。運用BIM技術進行管線綜合優化的優勢在于合理協調綜合管線整體布局,做到綜合管線初步定位及各專業之間無不合理的交叉,確保各類閥門及附件的安裝空間和檢修空間。監督人員利用BIM全專業管線綜合技術,通過設計和施工兩方深化后的包括所有專業的三維模型圖紙,直觀準確了解工程施工進展情況,有效預判各專業施工順序,針對性的安排過程監督檢查的時間節點。對于會形成隱蔽或半隱蔽的管綜區域,可以在隱蔽或半隱蔽前對該區域進行安裝質量檢查,避免安裝返工,保證工程施工進度的同時提高質量監督的檢查效率。
2結語
在建筑業全面深化改革、轉型發展的當下,工程質量安全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質監機構和人員不僅要執法嚴格,更要方法科學、手段先進,積累工程監督經驗,拓寬專業、行業相關學習,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工程質量監督模式,突出監督重點,強化對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關鍵部位、環節驗收的監督檢查,逐步提高加強監督工作效能。
【參考文獻】
[1]崔嘉慧,安源.BIM在設計和施工的應用[J].基層建設,2018(34).
[2]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2017[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7(38).
[3]高明德.談零能耗建筑的發展及其應用[J].房地產世界2019(11).
[4]徐偉.近零能耗建筑發展與趨勢[J].建筑,2019(17).
[5]張亮.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D].青島理工大學,2019.
作者:喬蓓蓓 陳莎莎 單位:海后工程質量監督站
- 上一篇:環境與化工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 下一篇:水穩碎石基層施工技術質量控制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