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縮機罐體質量控制論文

時間:2022-03-31 03:28:52

導語:濃縮機罐體質量控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濃縮機罐體質量控制論文

1罐體的設計、制作、檢驗控制

1.1濃縮機前期的設計及準備

公司內部商定,設計部負責污水處理系統的工藝設計、濃縮機裝配圖設計、罐體設計、刮泥機系統圖紙的確認;刮泥機系統的設計和制作,由某專業廠家完成,在投標報價時,將一份詳細的技術附件交給該制造廠,包括:初定的濃縮機裝配圖、設計工藝參數、油漆及包裝要求等;為滿足運輸要求,需將罐體設計成兩半拼裝式,支腿為拆卸式,用高強度螺栓聯接,并采用外框架的結構形式,內部僅保留溢流槽,事先為工作橋、保溫等設計支撐件;設計人員對罐體設備聯接法蘭和支腿進行了強度計算,并將濃縮機裝配圖和設計計算書遞交給業主審批,經過幾輪修改,審批通過;將確定的裝配圖交給分包商進行專項設計,內部審核通過后再遞交業主審批,讓分包依據業主的意見進行修改,直至審批通過。

1.2編制《罐體制作的技術方案》

1.2.1編制罐體制作工藝流程圖

1.2.2編制不銹鋼罐體制作管理的基本規定:不銹鋼原材料應標記清楚,與碳素鋼材料嚴格隔離,不銹鋼板表面加貼塑料保護膜;設置專用的生產場地,地面鋪設橡膠板,與碳素鋼制品嚴格隔離。使用專用的吊夾具以及工裝設備,組裝過程所需的楔鐵、墊板等用具與殼體材料相適應;焊縫坡口打磨至金屬光澤,并用酒精將接頭處的油污等清洗干凈;在焊縫兩側100毫米范圍刷石灰水層,以易清除飛濺物;挑選技能好的工人,經技術方案交底后,才能參與儲罐制作。

1.2.3上、下圓錐體制作:采用反裝胎架法,骨架零件預制后,裝配到固定在地面的胎架上,其標高和位置檢查合格后,骨架焊接成整體;錐體板采用扇形板的下料方式,計19塊,兩片為一組,組對焊接后校平;沿半徑方向,間距均勻地劃出4段圓弧控制線,沿圓周方向間隔2o彈出加工控制線,利用油壓機數次壓制出圓錐形,在圓弧線處用1:1弧度尺來檢查,直至兩者貼合良好為止;圓錐板嚴禁強力組裝,嚴禁采用火焰校形;焊接時,先焊對接縫,再焊角焊縫。

1.2.4筒節分兩節,分別與上下圓錐體焊接;排版時,板縫要與法蘭、人孔位置相避開;筒節板兩端先預滾圓,再進行整體的滾圓;筒節板與上下錐體裝配時,使用300毫米長的弧度尺檢查筒節的圓度,用水平靠尺檢查筒節的垂直度,在內側安裝必要的斜支撐;為減小筒節的焊接變形,在水平方向上加數道臨時支撐,在板縫內側加圓弧板后,再開始焊接作業;

1.2.5剖分面設備聯接法蘭的制作和安裝是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聯接法蘭用20毫米厚的不銹鋼板來加工的,銑平面,螺栓孔配鉆;在罐體外壁彈出剖分面切割槽的邊界線,內部上下左右方向加臨時支撐,防止罐體切割變形及隨后的焊接變形;事先將組對的設備聯接法蘭間夾上2毫米厚的不銹鋼墊塊(代替PTFE軟墊片),并擰緊所有的螺栓;設備聯接法蘭定位后,拉線檢查其直線度,驗收合格才能焊接。

1.2.6焊接質量控制及罐體目測檢查:嚴格執行焊接工藝規范;對接板縫采用多層焊,嚴格控制焊道層間溫度,以減少溫差應力;選擇合適的焊接順序,優先采用多層焊,用分段跳焊或逐步退焊法代替直通焊,對接縫先于角焊縫焊接;錐體板組對焊接時,考慮反變形角度。罐體表面要求平整光滑,焊接飛濺、凸出物、凹坑等要打磨和修復完畢;內表面對接焊縫全部需打磨成圓弧過渡,余高控制在1毫米~3毫米,圓角處的焊縫要打磨到適當的圓弧度;

1.2.7罐體臨時支撐采用10#槽鋼制作,設置二道豎向支撐,一道橫向支撐,支撐末端與罐體聯接處為不銹鋼板,全部采用螺栓聯接;

1.2.8盛水試驗:罐體、支腿組裝后做盛水試驗,采用3毫米厚的臨時橡膠墊,使用市政自來水,液位至溢流口位置,持續48小時,焊縫和法蘭密封面無泄漏,罐體和支腳正常,試驗取得成功。

2提升式刮泥機系統的制作及檢驗

提升式刮泥機系統包括刮泥機、工作橋、電氣控制系統三個部分。開工會上,對分包最終批復確認的圖紙、文件的版本進行檢查;對已購進的材料和設備進行檢查,包括質量證明文件和實物質量;刮泥機系統自制的零部件,如軸系、工作橋、驅動裝置等,過程控制以工廠自檢為主,但要求其保存影像資料,我公司和業主以出廠驗收為準,并審閱其過程資料。

2.1裝配及外觀檢查:刮泥機的軸系、刮泥耙等零部件裝配完畢,對裝配情況進行目測驗收,測量軸長、刮泥耙直徑及傾角,對襯膠層進行外觀檢查和電火花檢測;欄桿、驅動裝置與工作橋裝配后,檢查安裝情況,對焊縫、油漆進行外觀檢查、測量工作橋的長度、寬度和油漆干膜厚度。

2.2電氣安裝檢查:根據圖紙核對電機、扭矩儀、行程開關的品牌、銘牌參數,檢查電控柜、電線導管的安裝情況、電纜接頭的制作質量、電纜標識等;核對電控柜面板上操作按鈕的布局、按鈕的顏色、元器件的品牌;檢查電控柜內配線是否整齊,導線是否連接緊密,接線端子的標號是否清晰且工整,柜門的啟閉是否靈活及接地連接情況,并測量絕緣電阻等;

2.3主驅動裝置的空載運轉試驗,手動啟動刮泥機的主傳動電機,進行空載運轉試驗,連續運轉4小時后,測量電機、減速箱、刮泥機底座軸承處的溫升;在距離傳動裝置1米處,測量噪音等級;在驅動裝置的安裝底座處,測量其振動速度;記錄主軸連續完成數圈運轉所用時間,再根據刮泥耙直徑,計算出泥耙的最大線速度是否滿足設計要求(≤3米/分鐘)。在運轉過程中,驅動裝置運轉平穩,無異常噪音和泄油現象,各項測量數據符合設計要求;

2.4提升裝置的模擬運行試驗:刮泥機設有扭矩儀及自動提落耙裝置,刮泥耙的上升或下降是根據其運轉時所受刮泥阻力,通過機械裝置傳遞給扭矩儀,再由電氣控制來完成提落耙的動作;將電控柜面板上的“自動-手動-遠程”按鈕打到“手動”,對提落耙電機進行“啟?!辈僮?,檢查刮泥耙的動作方向是否正確,當其上升或下降的高度達到行程開關設定的位置,檢查整機是否停止并發出報警,測量升降總行程是否為350毫米,重復試驗5次,檢查每次的動作是否正確靈敏。在主傳動裝置的輸出軸上對稱安裝水平桿,沿水平桿末端垂直施加力,通過彈簧秤讀出力的大小,可計算出所施加的力矩,與扭矩的讀數比對誤差;將控制箱面板上的“自動-手動-遠程”按鈕打到“自動”,當增大施加的外力,使扭矩儀的讀數超過設定最大扭矩(30KNm)的50%,觀察扭矩儀是否發出電信號、自動啟動提耙電機使提耙開始上升;繼續增大施加的外力,超過設定最大扭矩的70%,檢查整機是否停止運轉并發出報警;隨后,減少施加的外力直至到零,檢查提耙的動作是否開始下降,并回落到正常高度。

3結語

罐體和刮泥機系統,出廠驗收時,業主對制作質量滿意;運到現場,順利完成組裝,盛水試驗無泄漏,罐體變形在受控范圍內,刮泥機的現場調試順利,已運行了3年。Φ9米的分體式罐體,制作過程中成功的控制了焊接變形、吊裝變形、合理地預留了裝配間隙,確保了密封性,該工藝也可以制作其它大型分體式儲罐,擴大了其應用的范圍。

作者:謝逸單位:上海高華工程咨詢監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