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安裝工藝質量控制探究

時間:2022-05-19 03:23:43

導語:電氣安裝工藝質量控制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氣安裝工藝質量控制探究

【摘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現代社會已經成為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的、并且將更進一步加速向智能化邁進的時代,說到底當今社會就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時代,而這一切又離不開電氣自動化的支撐,可以說沒有電氣的自動化就沒有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到來。而電氣安裝作為一項系統的工程,我們不僅要注重其技術在施工中的應用,還要加強對其質量的監管和控制。電氣安裝的質量不僅關系到工程項目的交付使用,還會影響到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因此必須對電氣安裝質量加以重視,保證工程項目的質量。基于此,本文從電氣安裝工藝方面著手對其質量控制進行了具體的研究。

【關鍵詞】電氣;安裝工藝;質量控制

1前言

目前,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黃金時代,然而隨著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力發展,電氣安裝工程作為電氣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在這個偉大的進程中,電氣安裝是極其關鍵的一個環節,不僅影響著整個項目的質量、使用能效,還直接關系到電氣設備和使用人員的安全。因此,在進行電氣安裝工程時,如何對安裝質量進行控制及采取何種工藝成為當下研究的重點。

2電氣安裝質量控制

電氣工程的安裝質量將直接關系到整個工程項目的質量。因此,在進行電氣的安裝過程中有必要對其質量進行嚴格的控制,不僅要對材料加強管理,選取優良的材質,還要加強安裝人員的專業知識及技術能力的培訓,提高技術儲備和安裝技術,同時還要提高人員質量意識,加強電氣安裝過程中的質量監控,保證安裝的每一個環節都準確無誤。以下是對電氣安裝質量控制的具體措施。2.1材料的選擇和管理。電氣安裝過程中會用到許多設備和材料,比如安裝圖紙、各類電氣設備及設備的說明書等,只有加強對這些設備和材料質量的控制,才能夠保證電氣安裝的質量。所以用于電氣安裝工程的材料、結構配件、設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產品質量標準,要把住“四關”,即采購關、檢測關、運輸保險關和使用關。優選采購人員,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質量鑒定水平。挑選那些有一定專業識識、忠于事業、守信用的人任采購人員。首先,在進行材料和設備購置的過程中要貨比三家,同時選擇正規廠家的設備,檢查設備的序列號、出廠標號及售后服務條例,并對材料的性能進行測試,確定材料的質量。2.2設計人員與安裝人員之間要相互溝通。在對整個電氣工程進行安裝時都必須嚴格按照設計的圖紙進行,因此為了確保安裝的準確性需要安裝人員與設計人員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對安裝過程中的細節進行確認。安裝人員在安裝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要及時反饋給設計人員,針對實際的問題進行探討后再進行安裝。2.3加強安裝人員的培訓,提高其職業能力和安全意識。電氣安裝過程中人的作用大于一切,豐富的專業知識及過硬的技術能力是保證電氣安裝工程質量的最大保障。所以要嚴格進行安裝人員的選拔,并對現有的安裝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學習最新的安裝工藝,提高安裝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并加強安全意識的培養,保證電氣安裝過程中的安全、效率和質量。2.4做好質量監督。由于電氣安裝工作非常繁瑣,工作人員常常會因為工作量比較大而產生疲勞情緒,從而工作就會懈怠。因此,有必要建立相關的質量監督體系,對電氣工程的安裝工作進行監督,或者實施獎懲政策,對工作較差的員工進行懲罰,對表現好的員工進行獎勵,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2.5合適的天氣和施工條件。在開展電氣工程安裝的過程中,外部環境,如:天氣、氣候等因素都會對整體工程的安裝質量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果是在惡劣的天氣下開展工作會直接影響到電氣工程的安裝質量,甚至會威脅到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因此,應當選擇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開展相應的電氣工程施工,例如:電纜頭制190電力訊息作、電氣設備耐壓試驗等,這樣能夠達到更好的施工效果。2.6安裝方法和機械選擇在進行電氣工程安裝和施工的過程中,整體施工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機械會直接影響到電氣安裝工程的施工質量。因此,目前在開展安裝工作的過程中應當按照相應的技術規范和標準來開展工作,要根據工程實際選取最為適合的施工方法來進行相應的建設工作。在工程項目開工之前項目施工負責人及技術員應當明確所要采用的施工方法。同時在進行整體建設和安裝工程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機械對于整體工程質量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果選用了不合適的工具就會嚴重影響到施工的整體進度,同時也會影響到施工的整體質量。

3電氣施工現場安裝工藝與技術

電氣工程的安裝不僅工作量大而且還繁瑣,因此要想保證電氣工程的安裝質量,必須加強對電氣安裝工藝的重視,嚴格按照施工要求和施工流程進行安裝,把握好施工中的技術要點。3.1電氣設備安裝技術。電氣設備安裝的核心便是配電設備的安裝,所以對于配電設備安裝工藝的熟悉和掌握是必不可少的。配電箱作為配電設備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將接受的電能根據不同電氣設備的需求量進行實時分配,因此配電設備是保證建筑施工中正常電力供應的關鍵。不同型號的配電箱所能夠負荷的電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進行施工前應根據施工量的不同選擇合適的配電箱。配電箱內的電氣要按規定將其固定在絕緣板上,不能出現歪動或者松動現象。同時保證電氣開關和電氣開關之間,電氣開關與板周圍的距離要符合相關規定。另外,在使用配電箱的過程中要做好配電箱的保護工作,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要求對配電箱進行保護,電氣安裝工藝流程如圖1。配電箱內的連接線應當根據不同的要求選擇相對應的絕緣導線,導線的型號及其橫截面的面積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電圖表來進行選擇,若無特殊要求,一般選擇橫截面面積大于2.5mm2的銅芯絕緣導線。此外,還需要對配電箱內的零線利用接線板進行連接和分設。箱體內部的安裝板、構架以及不帶電的外殼、底座等等都需要做保護接零處理。配電箱后排的導線排列后需要進行綁扎和固定,固定時要留出適當長度的導線,這樣有助于后續的檢查工作。對導線處理時,線芯剝離長度要適中,多股導線壓接時不可以盤圈壓環的方式進行壓接。3.2線路鋪設工藝。線路鋪設也是電氣安裝工藝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線路鋪設的過程中要對導線的部位代號和鋪設方式著重關注,不同的導線其鋪設方式不同,因此線路鋪設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杜絕鋪設質量不達標的導線,否則容易引發安全事故。另外在進行線路鋪設時,還要注意配管問題,明確埋管的深度及彎曲方式,在鋪設的過程中,要根據相關的數據對配管工作嚴格控制。另外,配管時應對配管的質量事先進行檢驗,不能出現裂紋、褶皺,并且還要符合耐磨、耐高溫及厚度等方面的要求。只有在安裝的過程中對每一個細節加以重視,才能保證電氣安裝的質量。3.3電氣開關設備安裝技術。電氣開關設備的安裝是檢驗電氣安裝效果的直接體現,同時它們也是與人體接觸最多的部位,因此,電氣開關設備的安裝至關重要。在進行安裝之前,首先對設計圖紙熟悉了解,確認無誤后,嚴格按照圖紙的要求進行安裝,安裝的誤差要控制在50mm以內,同時室內燈具和裝飾的安裝也要執行這種標準,保證整體的美觀和用電的安全。在進行電氣開關設備安裝之前,一般會先埋線,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做好接頭的防護工作,防止漏電,盡量將埋線設置在人們不容易接觸到的地方,保證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此外,避雷針在整個電氣安裝過程中也非常重要,避雷針安裝的質量出現問題,很容易導致整個建筑物出現漏電等問題,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因此,在安裝避雷針時要做好避雷針的焊接工作。另外,在進行避雷針的焊接工作之前,需要請專業的人員對避雷針的質量和長度進行檢測,確保符合要求后再進行安裝。3.4防護電氣設備。除做好上述安裝工作外,還需要在電氣安裝的過程中做好電氣設備的防護工作。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的過程中絕不能在高壓或是低壓的路段進行工作,而且在高壓或是低壓路段的下方也不能支架施工作業棚或者放置施工材料、工具等。電氣安裝過程中注意留出施工架與外電架空線的線路之間可以進行安全操作的距離。根據相關規定,當外電線路的電壓小于1kV時,最小安全操作的距離為4m;當外電線路的電壓在1kV和10kV之間時,最小安全操作距離為6m;當外電線路的電壓在35kV和110kV之間時,最小安全操作距離應為8m。當施工現場外電架線路和機車道出現交叉時,此時應使架空線路距路面的垂直距離保持在規定的范圍之內,這里的垂直距離指的是架空線路的最低點和路面的最小垂直距離。當外電線路的電壓在小于1kV時,應當保持最小垂直距離為6m;當外電線路的電壓在1kV和35kV之間時,應當保持最小垂直距離為7m。若是達不到上述的規定,就需要采取相關的保護措施,比如設置保護網、安全屏障等,并安排相關人員對這些安全設施進行看管。若是安全防護措施也無法滿足施工需求的話,就應該與相關部門進行協商,待問題解決后才能夠施工。

4總結

綜上所述,電氣工程安裝不僅工作繁瑣、工作量大,而且還需要工作人員具有良好的技術能力和細心的工作態度。電氣安裝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機電工程項目的質量,因此對于電氣工程的安裝必須要嚴格把控,盡量做到完善安裝過程中每一個環節,提高對工程質量的要求,加強對相關人員素質的提升,嚴格安裝工作的質量控制。只有對電氣工程的安裝質量進行全方位的把控,才能保證機電工程項目的安全性,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才能提升人們的生活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才能助力社會發展,挺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以及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作者:張少杰 單位:陜西三井電力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鄭峰.電氣安裝的質量控制與安裝工藝技術實施研究[J].化工管理,2016(30):122.

[2]陳廣生.電氣安裝的質量控制與安裝工藝的技術實施的研究[J].電子制作,2013(11):196.

[3]黃飛.淺述電氣設備安裝工藝的控制[J].湖南農機,2012(0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