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學習計劃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4 08:38: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聲樂學習計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聲樂學習計劃

高職聲樂教學翻轉課堂模式分析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翻轉課堂的教育模式逐漸進入了教育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學改革的產物,其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本文作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在教學中對翻轉課堂模式進行嘗試和效果分析,提出了相關的應用策略參考。

關鍵詞:高職聲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著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將多種信息技術融為一體,共同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將成為未來教育的重點發展方向。在高職聲樂教學中引入翻轉課堂教學,借助新媒體改革聲樂教學,重建高職課堂教育結構,改變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應充分利用多種教育資源,構建網絡化的教育平臺,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以充分激發,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高職院校聲樂專業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教育體制的改革,帶來了高職院校規模的擴大,各學校招生數量逐年增長,因此更造成了校內學生的差異化。大多數高職院校中,聲樂專業學生都缺乏良好的學習基礎,接觸聲樂時間很短,基本可以說是半業余水平,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較差,沒接受過聲樂學習的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接受、運用能力都比接觸過的學生要弱,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提高知識學習接受能力,提高學生整體的文化素養。我國的高中聲樂教學一直跟隨教育改革[1]的步伐,但課堂教學一直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目前還處于教學的摸索階段,高職聲樂教學大多數模仿的是音樂學院中的聲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并不適用于高職學生的教育教學,使得高職院校學生缺乏足夠的學習效率,由于效果不佳造成學生逐漸喪失自信和學習興趣,最終學無所成。傳統教育模式下,課堂教學的主導者一直都是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都是在被動學習,只接受來自教師的灌輸,總體上為單向的接受式教育模式。教學中缺少課前聲樂作品任務的預習和課后演唱技巧的落實,使所學的知識得不到系統的整合,導致課堂的學習效率大打折扣。

二、翻轉課堂模式應用在高職聲樂教學中的策略

查看全文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問題及對策

摘要:聲樂表演和教學是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必備技能,聲樂課則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利用聲樂教學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聲樂素養,為其將來發展打好基礎,是高職學前教育聲樂專業教學的重要任務。文章結合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希望能對高職學前聲樂教育專業教學有所啟示。

關鍵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問題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能真正適應未來發展要求的學前教育工作者,學前教育聲樂教學雖然只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聲樂理論與音樂技能,但是它的作用卻不容忽視。近年來,隨著高職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職學前教育聲樂教學面貌也有所改善,但是,高職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模糊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初步掌握聲樂基礎知識和技巧,讓學生通過歌唱知識、技能學習發展思維,具備學前教育音樂素質。歸根到底,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是提高學生實用能力,為學生將來從事崗位工作而服務的。但是,許多高職院校在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對教學目標都缺乏清晰的認識,都過度強調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學,卻不重視學生的實用能力、職業素養教育,導致部分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巧但是卻缺少操作經驗。

查看全文

音樂特長生聲樂教學探討

摘要:如今高中生的高考壓力越來越大,許多同學出于不同的求學動機選擇報考藝術類院校,報考人數的增多與藝術院校擴招的人數并不成比例,而很大一部分同學并非有專業的聲樂學習功底,存在嚴重的高考前臨時抱佛腳的現象。聲樂課是集專業性、科學性、技術性、應用性于一體的專業學科,如何能在短時間內幫助學生在聲樂能力方面取得很大進步,主要在于教師針對高中音樂特長生實施怎樣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中音樂特長生;聲樂教學

高中音樂特長生在激烈的競爭如何脫穎而出,是學生、聲樂輔導教師、家長共同關心的話題。對于高中音樂特長來說,高考前的聲樂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作為聲樂輔導教師,在這一特殊的時間段內,要合理的調整改進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藝考中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一.理解聲音概念,建立正確的發音習慣

大部分的同學在聲樂學習的道路上都是初學者,是沒有聲樂學習功底的,他們對聲音概念、科學的發聲方法等都是模糊不清的。教師在啟蒙階段,不能只向學生單純的講解抽象的概念,要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動作或是感覺與聲樂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去體會并真正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說,教師引導學生去感受肚子里“拍皮球”感覺,讓學生體會橫膈膜在腹腔內的具體位置,并感受氣息所具有的彈性。學生對正確的聲音概念有了理解之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聲音分辨力的培養,讓學生可以區分正確的發音與錯誤的發音,使學生具有敏銳的聽覺體統,為后期良好的發音習慣做好準備。在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發音習慣的環節中,要讓學生重點學習正確的呼吸方法,吸氣與呼氣既是相互協作的,又是相互對抗的。吸氣開始后,唱歌用氣時,還應繼續保持吸氣的狀態,讓呼氣與吸氣形成對抗,在一個樂句結束時對抗也相應結束,然后繼續吸氣。

二.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查看全文

如何實現民族聲樂教學多樣化

摘要:作為音樂藝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聲樂教學始終沿用傳統教學觀念,滯后的教學方法難以滿足現代民族聲樂教學的標準。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相關人員必須積極地對民族聲樂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充分意識到多樣化教學對于提高民族聲樂教學質量的重要性。因此,本文首先介紹聲樂教學的特點,然后研究實現民族聲樂教學多樣化的途徑,以便培養出更加符合現代聲樂教育目標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民族聲樂;聲樂教學;多樣化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種類眾多,且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生活習俗,在音樂藝術方面也表現得極為明顯。目前,我國民族聲樂教學獲得了巨大進步,也在一步一步地奔向創新與可持續發展,但是教學方式依然停留在傳統模式之中,不利于當代民族聲樂藝術的迅速發展。實際上,對于民族教學而言,不管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式,都必須是多樣化的,這樣才能滿足新時代下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需求。當然,我們在研究民族聲樂教學多樣化的過程中,必須清楚民族聲樂教學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對其多樣化的實現途徑進行探討。

一、聲樂教學的特點

1.實踐性、科學性

任何藝術的習得都需要實踐,只有實踐,才能悟出其中的奧妙和規律。對于聲樂教學而言,它不但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滿足這個重要特點,才有可能實現預期的聲樂教學目標,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吸收所學的聲樂知識。從表面上看,聲樂藝術就是通過口頭演口,不需要什么嚴格的書面考核,但是口頭演唱水平也有高低,需要學生在課堂實踐中發現問題,并不斷解決問題,不斷反饋,自我認識,重新對聲樂作品進行詮釋,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聲樂藝術作品的情感表達,不斷增強其聲樂演唱技巧。

查看全文

互聯網時代線上社區成人教育平臺研究

摘要:在信息更新如此迅速的時代,獲取知識對社會中每個人來說越來越重要。社區內各類教育資源理應被充分利用和開發,為社區居民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推動社區居民精神文明建設。本文基于已經提出的智慧社區和網絡化社區概念,結合已經存在的線上教育平臺的運營模式,探索線上成人教育平臺存在的問題,主要以中小城鎮社區為分析對象,研究傳統社區教育模式的缺陷,并提出搭建線上社區成人教育平臺的初步建議。

關鍵詞:社區教育;線上平臺;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作為大眾性教育的一個平臺,擔負著提升勞動者素質和全民素質的重大任務。社區是社會居民生活的一個縮影,社區教育的模式將會對全民素質地提高有重大意義。利用互聯網給每位社區居民提供在碎片化時間中享受學習的機會,讓社區居民主要是成年人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學習知識的便利,為不同人群設置終身學習的計劃。以社區為切入點,帶動全員學習氛圍,也為搭建和諧社區貢獻力量。在大數據發展背景下的今天,傳統成人教育模式中的痛點可以很好的通過互聯網平臺解決,在提倡全民學習的時代,線上社區成人教育平臺發展勢不可擋。

一、社區成人教育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速度之快,社會中成年人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長,特別是終身學習和終身教育觀念的傳播,大家不得不承認學生時期的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現時代對個人知識水平的要求。因此,越來越多的社會居民尤其是成年人對多種多樣的教育知識存在廣泛需求。依據新時代社區建設的總體目標,各地政府正積極組織社區內各類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拓展,大力推動文化知識、專業領域知識等成人教學活動地開展,滿足社區中成年人對個性化學習的迫切需求,以社區為切入點探索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提高全民素質。并且政府已把社區教育納入經濟建設和社區發展規劃中來,社區教育服務機構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二、線上社區成人教育的意義

查看全文

聲樂教學改革和創新的有效途徑分析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各領域都在發生深刻變化,高校聲樂教育也面臨一些挑戰。高校要對聲樂課進行合理的改革和創新,跟上時代發展,培養學生的聲樂思維和表演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聲樂課教學的現狀和改革創新的途徑,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有效途徑

目前,很多高校在聲樂授課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高校應該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提升授課品質,革新教學方案,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聲樂人才。

一、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重要性

隨著高校聲樂課的改革發展,我國聲樂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部分高校的聲樂課上教師授課方法比較單一,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只對學生進行樂理、聲樂技巧等方面的教學,學生只是學習了一些理論方面的知識,沒有實踐和練習,最終影響了聲樂課的教學效果。因此,高校要對聲樂授課進行改革和創新。

二、高校聲樂教學現狀

查看全文

高校聲樂教學現狀和發展途徑

摘要:高校聲樂教學是提高高校學生文化藝術修養的重要途徑,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近幾年由于高校在招生方面以及自身方面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情況不容樂觀,嚴重阻礙了聲樂教學的發展進程。對此,本文就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并制定相應的對策,望對高校聲樂教學現狀的改善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現狀;發展途徑

我國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無論是古代或是現如今,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都十分高。尤其當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已經不僅僅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對精神上的渴求也是越來越大。高校學生處在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學校生活的結束,同時也是社會生活的開始,而社會競爭激烈,為了對其進行更好的教育,提高綜合素養,在高校開設聲樂課程是很有必要的[1]。同時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改革,各高校放寬了招生要求,使得聲樂專業的學生也越來越多,隨之聲樂教學的教學質量成為了聲樂教師的工作重點。

一、高校聲樂教學的重要作用

高校聲樂課程集舞臺實踐性和演唱理論性為一身,是一門十分復雜且抽象的學科,以其多樣化的形式形成了獨特的學科特點。為了更好的提高聲樂教師的教學水平,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僅僅依靠發聲技術方面和心理方面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仍需對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解決和優化,不斷研究和創新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指導和教學。(一)激發學生內心情感,培養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高校聲樂教師在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時,需要根據教材內容系統性的對學生進行政治和道德方面知識的教育,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質,從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每首歌曲的歌詞以及對應的音樂背景多為作詞人個人情感以及品德的體現。例如《七子之歌》,歌詞內容本是聞一多先生站在我國二十世紀初被帝國主義列強侵占和瓜分的七塊土地的立場上對祖國母親的呼喚,其創作形式原為詩歌,后在李海鷹的譜曲和創作中成為1999年澳門回歸的主題曲,一經演唱,廣泛激起了廣大澳門同胞回歸祖國懷抱激動的心情和愛國之心[2]。由此可以得出,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可以利用具有時代背景和民族情感的音樂作品,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生活以及祖國的熱愛,這也是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二)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加強技巧的教學。聲樂課程涵蓋了社會、人文以及自然等多方面的知識,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只有演唱達到一定水平的人才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為此,教師在針對學生的演唱風格和能力進行正確的評估,從而在實際教學中能夠更為全面和透徹的講解相應的聲樂理論和演唱技巧。同時對于教師來說也是提升自身知識水平的過程,通過不斷地充實從古到今的音樂知識,進而對歌曲進行分析和研究,從中得到獨特的見解與體會,最終形成系統而全面的文化素養。另外教師要了解和掌握有關聲樂作品創作手法基,學習并引用到日常教學中。(三)增強語言表達和審美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本要求,只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能夠以專業、準確和生動的語言進行表達,進而啟發了學生探析高校聲樂教學的現狀和發展途徑的思維,才能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同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聲樂的藝術美感,教師對教材進行題材或聽覺感受上的分類,使學生在學習不同聲樂教材的過程中通過不同角度產生美的感受,從而辨別美,鑒賞美。例如在教學美聲唱法時,在講解完相關演唱技巧后,要求學生根據節奏的快慢變化情和情感的變化,加強其行腔的美感。同時教師親身示范優質的演唱效果,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取向。另外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對存在自卑心理的學生加以引導,培養其建立自信心,為以后的舞臺表演打好基礎,對于學生自身來說,對學習和表演過程中的挫折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卸下心理包袱,才能以更加輕松的狀態去面對挑戰。

二、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體驗式教學在視唱練耳教學的運用

【摘要】音樂是藝術類高校所設置的一門重要學科,而視唱練耳屬于高校音樂課程當中的重要內容,其存在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引導學生全面掌握音樂課程當中所涉及的各種聲樂元素,對學生的藝術視野進行拓展,培養學生良好的聲樂功底。近年來,隨著我國新一輪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落實,體驗式教學逐步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該種音樂教學模式的應用不但能夠使學生學習到更多實踐類的聲樂演奏知識,同時還能夠強化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的進一步交流,引導學生培養健康、積極的心態,提高學習質量。本文中,筆者首先闡述了高校體驗式教學的基本內涵,然后分析了在高校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融入體驗式教學的重要意義,最后就如何將體驗式教學理念應用于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有效方法展開一系列研究,希望能夠為我國高校音樂教學工作的升級與完善提供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視唱練耳;應用;分析

音樂是一種組織性較強的以聲音為表達方式的極具情感的藝術表現方式,高校視唱練耳教學在培養學生音樂思維及音樂藝術素養等方面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有益于學生的音樂知識學習??梢哉f,視唱練耳課程對于學生音樂知識的學習、音樂演奏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音樂藝術綜合素養的形成均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高校教師一定要對體驗式教學的應用給予充分重視,并將體驗式教學與視唱練耳教學充分融合,進一步改善音樂教學質量,更好地滿足當代高校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也為學生將來實現其人生價值提供良好的條件。

一、體驗式教學的基本內涵

顧名思義,體驗式教學的重點在于其中的“體驗”,換言之,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從而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就高校音樂這類藝術性學科而言,想要將體驗式教學融入于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體現體驗式教學理念的以下特征:首先,情感性特征。音樂術語是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可憑借聲音的旋律對人們內心的情感進行發揮,所以,在開展體驗式的音樂教學活動時,一定要引導學生對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進行體驗,以此來感知音樂的藝術魅力。其次,指向性特點?!绑w驗”的主體為學生個人,所以,在教學中作為音樂藝術的感知者,學生的音樂體驗必然會隨著自身情感體驗及思維方式發生變化,這就突出了其指向性特點。

二、高校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融入體驗式教學的重要意義

查看全文

音樂學專業實訓課程線上教學探究

摘要:音樂學專業實踐性強、實訓課程占比較大。在無法實現線下教學的情況下,高校音樂學專業的一線教師和教學管理者必須找到符合實訓類課程學習規律的線上教學策略,這是保證在線教學與線下教學實現教學質量實質等效的重要保障。本文認為采用“MOOC+SPOC+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可以有效開展音樂實訓課程在線教學,同時認為線上教學所取得的經驗和成果對于疫情結束后線下課程課堂教學改革中。

關鍵詞:音樂學;實訓課程;線上教學;MOOC;SPOC

一、問題研究背景

2020年春節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洶涌而至。面對疫情,教育部及時了《教育部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教高廳〔2020〕2號),在《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各高校應“充分利用上線的慕課和省、校兩級優質在線課程教學資源,在慕課平臺和實驗資源平臺服務支持帶動下,依托各級各類在線課程平臺、校內網絡學習空間等,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在《指導意見》文件精神指引下,各專業教學管理者和任課教師積極探索線上教學方法。如何把傳統的線下課程有效地轉移到線上,是一線教師和教學管理者不得不面對的緊迫任務。

二、音樂學專業實訓課程線上教學可行性簡析

長期以來,音樂學專業實訓課程教學主要以線下實訓為主,一節完整的實訓課通常包含如下五個步驟:(1)教師現場講授演唱(奏)或操作的方法;(2)學生進行現場演唱(奏)或現場實際操作練習;(3)學生進行練習或操作之后,教師指出學生不足,進行示范,并給予學生改進演唱(奏)意見;(4)學生聽取教師建議并改進演唱(奏)或操作方法;(5)教師布置下次實訓課程曲目(項目)。通過對以上教學步驟的梳理和分析,在無法開展線下教學的情況下,只需把音樂實訓課程教學環節在適當的在線教學平臺或互動交互網絡平臺展開即可實現。

查看全文

高校學生聲音教學論文10篇

第一篇:高校聲樂教學改革創新論文

摘要:歌唱是一種由感覺上升為運動的現象,它要求歌唱者必需掌握一定的身體機能,并且達到歌唱所特有的平衡狀態,其演唱技術很難掌握,而且要用文字將藝術感覺闡釋清楚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目前國內教授聲樂的教學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歌唱本身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給聲樂教學帶來了很多困難,很多學習者由于沒有正確的理解而導致形成了錯誤的發聲習慣。那么,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我們能否建立對主要參與發聲的肌肉群的了解,探討一些能夠促進這個肌肉群運動的肢體動作,從而達到輔助歌唱發聲的目的。筆者在借鑒學習、了解瑜伽和中華傳統武術的過程當中得到了靈感,創編了歌唱助音操,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也證明該教學方法是切實可行的,希望對聲樂教育者、聲樂學習者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改革;教學方法;歌唱助音操

歌唱是一種由感覺上升為運動的現象,它要求歌唱者必需掌握一定的身體機能,并且達到歌唱所特有的平衡狀態。曾有國內聲樂教育專家評價歌唱藝術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藝術,其演唱技術很難掌握,而且要用文字將藝術感覺闡釋清楚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向學生介紹聲樂專業術語,啟發學生加強對聲音產生過程的認識,不斷探索適合時展的聲樂教學方法,分析歌唱機能狀態和藝術表現力的關系,將歌手成長的經歷講述給學生,讓學生了解豐富成長經歷對歌唱藝術發展的影響。而目前國內教授聲樂的教學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可謂是百花齊放,從講解發聲原理到啟發式教學,從單純的模仿到咽音機能訓練,歌唱本身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給聲樂教學帶來了很多困難,很多學習者由于沒有正確的理解而導致形成了錯誤的發聲習慣。筆者從事教學工作近十年以來,一直在思考高校聲樂教學改革中教學方法如何創新,什么樣的方法能夠更加直觀,更加通俗易懂。在進修學習中,筆者發現有歌唱家、教育家利用肢體動作輔助歌唱教學,比如中國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爾讓學生彎腰找到歌唱的正確呼吸方法;海軍政治部文工團獨唱演員甘露露指導學生邊走邊唱找到歌唱氣息流動的感覺。筆者從中得到啟發,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我們能否建立對主要參與發聲的肌肉群的了解,探討一些能夠促進這個肌肉群運動的肢體動作,從而達到輔助歌唱發聲的目的。筆者在借鑒學習、了解瑜伽和中華傳統武術的過程當中得到了靈感,創編了歌唱助音操,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也證明該教學方法是切實可行的。現將歌唱助音操的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一、射箭練習

訓練中左腳在前、右腳在后,需注意人體重心放置在右腳上,左手做手持弓箭的動作,右手往后腰做拉弓箭的動作,用意念把氣息吸在雙手的水平線上,保證氣息不上浮。隨著拉弓動作強度的增大,背闊肌、腹外斜肌、腹橫肌、下后鋸肌、豎脊肌等肌肉也將參與其中,氣息牢牢地放置在后腰支點上,逐步加大吸氣狀態。這一動作有助于歌唱者特別是初學者穩定歌唱呼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