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資源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1 21:37: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物資源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物資源論文

農業生物資源保護現狀與發展戰略論文

摘要:簡述了保護與利用農業生物資源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總結分析了山東省農業生物資源保存、研究和利用現狀。針對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構建全省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平臺的設想,包括平臺建設的總體思路、平臺結構、三大體系建設及八大重點任務。

關鍵詞:生物資源;保護現狀;存在問題;發展戰略

農業生物資源包括農作物、畜禽、農業微生物和藥用植物等種質資源,是維持人類生存、健康與發展的最根本物質基礎和戰略資源,也是農業新品種和生命科學源頭創新的材料基礎。育種實質上就是作物種質資源優異基因的重組再加工,小麥矮稈基因、水稻“野敗”型不育基因的應用引發了“綠色革命”。因此,保護農業生物資源多樣性,發掘其中的優異基因,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中心策略[1]。當前,山東省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仍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許多不足,而作物種類減少、品種遺傳基礎狹窄的問題卻日益突出。我們應該充分認識農業生物資源在經濟社會、農業可持續發展及食物與生態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站在國家和民族長遠利益的高度,切實加強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2]。

1山東省農業生物資源保護現狀和主要存在問題

1.1農業生物資源收集保存現狀

山東省地處溫帶,由于具有良好的氣候、土壤、地形地貌條件及悠久的墾殖歷史,農業生物資源相當豐富。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農業行政部門和科研單位組織了三次較大規模的農作物品種資源調查、搜集和整理工作,特別是近幾年,在省農業良種工程項目的支持下,大力開展了新品種選育和國內外種質資源的引進收集工作,進一步豐富了山東農業生物資源。初步統計,目前分散保存于全省科研和教學單位的農業生物種質資源約4萬份,這些資源有效地支撐了全省動植物育種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查看全文

小議生物資源保護現狀與發展探討

摘要:簡述了保護與利用農業生物資源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總結分析了山東省農業生物資源保存、研究和利用現狀。針對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構建全省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平臺的設想,包括平臺建設的總體思路、平臺結構、三大體系建設及八大重點任務。

關鍵詞:生物資源;保護現狀;存在問題;發展戰略

農業生物資源包括農作物、畜禽、農業微生物和藥用植物等種質資源,是維持人類生存、健康與發展的最根本物質基礎和戰略資源,也是農業新品種和生命科學源頭創新的材料基礎。育種實質上就是作物種質資源優異基因的重組再加工,小麥矮稈基因、水稻“野敗”型不育基因的應用引發了“綠色革命”。因此,保護農業生物資源多樣性,發掘其中的優異基因,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中心策略[1]。當前,山東省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仍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許多不足,而作物種類減少、品種遺傳基礎狹窄的問題卻日益突出。我們應該充分認識農業生物資源在經濟社會、農業可持續發展及食物與生態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站在國家和民族長遠利益的高度,切實加強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2]。

1山東省農業生物資源保護現狀和主要存在問題

1.1農業生物資源收集保存現狀

山東省地處溫帶,由于具有良好的氣候、土壤、地形地貌條件及悠久的墾殖歷史,農業生物資源相當豐富。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農業行政部門和科研單位組織了三次較大規模的農作物品種資源調查、搜集和整理工作,特別是近幾年,在省農業良種工程項目的支持下,大力開展了新品種選育和國內外種質資源的引進收集工作,進一步豐富了山東農業生物資源。初步統計,目前分散保存于全省科研和教學單位的農業生物種質資源約4萬份,這些資源有效地支撐了全省動植物育種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查看全文

海洋功能食品及高端生物制品現狀探析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不再僅僅關注吃不吃得飽,而是要看吃不吃得好。在食品開發過程中越來越注重人類自身的健康問題,人們對營養成分高、保健功能好的功能食品的需求日趨迫切,而海洋功能食品更是憑借其優質的營養成分、獨特的保健功效逐漸獲得人們的青睞。現階段,海洋功能食品的開發利用已經成為了海洋生物資源高效利用的一大研究熱點。那海洋功能食品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就概述一下海洋功能食品,然后分析一下海洋功能食品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的展望。

關鍵詞:海洋功能食品;海洋資源;高端生物制品

引言

在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由于學業壓力過大,平常又缺乏鍛煉,身體便會吃不消。這時家長們便會給孩子買一些營養價值高的保健功能產品,來為孩子補充日常學習生活所需要的營養。這些保健功能產品中就有著海洋功能食品,那海洋功能食品究竟是什么呢?眾所周知,在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而在現階段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研究和開發海洋功能食品已經成為了食品業的熱點。到目前為止,利用海洋生物研究和開發的海洋功能食品已經形成了很多種類,例如魚油功能食品、海洋蛋白功能食品、海藻功能食品、微藻功能食品、貝類功能食品等。因為過去人們大肆開產自然資源,不注重保護自然,所以陸地上的資源日益匱乏,因此作為一種海洋生物資源的海洋功能食品越來越受到重視。

一、海洋功能食品及高端生物制品概述

功能食品指的是具有調整生物規律、防治疾病隱患、促進健康恢復等功能,經設計加工而制成的對人體機能具有明顯調節作用的食品。如今陸地資源越來越匱乏,因此作為一種海洋資源的海洋功能食品便越來越受到重視。據悉,海洋魚類中含有著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其蛋白質含量高達15%~25%,必需氨基酸含量也很高。另外,海洋魚類還含有著淡水魚類及陸生動物蛋白質中所缺乏的牛磺酸,而牛磺酸可以顯著的促進兒童的大腦發育,抑制和治療帕金森綜合征,改善腦功能和視網膜組織功能,具有利膽護肝的作用。海洋魚類脂肪含量一般在5%~15%,含有人類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含有以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為主要成分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類身體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海洋功能食品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和開發潛力,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生物有些特異功能對人體特別有效。由于海洋生物和陸地動植物的生長環境不同,海洋功能產品所含有的功能也不一樣。隨著海洋生物技術、分子快速篩選方法等高新技術的運用,世界范圍內已從海洋動植物及微生物中分離得到了近4000種生物活性成分,如牛磺酸、魚油不飽和脂肪酸、甲殼素、殼聚糖、活性多糖、維生素、膳食纖維和礦物質等,這些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腫瘤、提高人體免疫力、免疫抑制、免疫賦活、強心、抗病毒、抗菌、消炎、降血脂和降血壓、益智和預防老年性癡呆以及美容等功效。簡而言之,海洋功能食品就是以海洋生物為資源而開發的功能食品,是利用海洋生物技術從海洋生物中抽取出對人體有益的活性功能因子,且具有明確功效的功能食品。近些年,我國海洋功能性食品的研究與開發應用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研制出了一系列投入市場的產品,為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很大貢獻。

查看全文

戰略性資源分析論文

首先須回顧一下,資源科學對資源是如何分類的?即明確一下,戰略性資源這道題目在資源科學中,應歸于哪一部分。

資源科學把對資源分為三大類,一是社會資源(學),包括人力資源,資本資源,科技資源和教育資源等。這方面的資源,今天各位專家發言已涉及或將要涉及。二是綜合資源學科,從地理學、生態學、經濟學、信息學和法學等角度來研究資源,形成交叉學科。三是部門自然資源學,包括氣候資源學、生物資源學、水資源學、土地資源學、礦產資源學、能源資源學、藥物資源學等部門資源學科。根據會議安排,我今天主要對自然資源中的戰略性資源進行分析,這接近于部門資源學研究的內容。

戰略性資源,用我自己的概括是:主要指硬體資源而不是軟體資源。

那么,什么資源可稱為戰略性資源?

我認為戰略資源應具備三個特點或說存在三種矛盾:需求的基礎性或剛性(比如人們吃穿用行安全等需求)與供給難以永續性的矛盾,需求額的擴張性(即巨大且不斷增大)與供給的稀缺性的矛盾,產品價格的低預期值(因其使用者的普遍化)與保護或開發的邊際成本遞增的矛盾。

讓我們看看古人如何認識戰略性資源的。我們的祖先曾從哲學高度概括出五類資源即:“金、木、水、火、土”。金者,礦產資源;木者,植物資源引申到生物資源;水者,就是水資源;火者,引申為能源資源,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石油資源;土者,土地資源。以上五種資源也是現代人公認為的最具戰略性意義的資源。

查看全文

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摘要:生物產業的發展需要具有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生物技術類人才。為此,廣西民族大學生物技術專業探索了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專業第二課堂課程內容,獲得了顯著效果,極大的提升了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為地方高校專業類第二課堂的開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

關鍵詞:生物技術專業;專業第二課堂;科研創新能力

重視以專業知識學習為主的第一課堂教學是各類高校長期以來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在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卻忽視了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1,2],造成了人才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脫節。隨著我國生物產業的發展,對生物技術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不斷提高,其中科研創新能力已成為了新時期生物技術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

一、專業第二課堂概述及目前存在的問題

專業類第二課堂,有別于學生課余參加的體育、文藝、娛樂等活動的通識類第二課堂,指以學生在課余圍繞專業知識運用而開展的競賽、研究、實踐等各類活動,內容和形式多樣,大大地拓展了學生專業實踐的深度和廣度,對于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方法和途徑[2]。廣西民族大學是地方性高校,負責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各類高素質的民族地區人才。生物技術專業結合廣西區域特色自然生物資源設置課程體系,培養符合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面向東盟、服務于地方經濟的技能型高素質專門人才。廣西具有豐富的自然生物資源,為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響應《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廣西政府特別頒布了《廣西生物技術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明確了廣西生物技術優化突破的戰略路徑。這一系列的規劃對于具有科研創新能力的生物技術人才的需求無疑更加的迫切。但在近20年的人才培養過程中,該專業仍然停留在第一課堂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層面,雖然也零星開展一些旨在提升科研素養第二課堂的實踐,但是由于內容單一,效果不明顯。為了適應用人單位對人才能力需求的提高,該專業從2012級學生開始,系統探索實施了以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專業第二課堂教學活動。

二、政策保障和第二課堂培養方案的制定

查看全文

儒家生態倫理學思想研究論文

人類經歷了20世紀的輝煌,并帶著困惑進入21世紀。21世紀的人類應該如何發展?從上個世紀的經驗和教訓,我們得出了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和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其中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對于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來說,中國傳統生態倫理思想,特別是儒家生態倫理思想內涵豐富,我們挖掘其中的積極合理因素,對維護生態平衡,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必將產生有益的啟示。

一、儒家生態倫理思想的豐富內涵

儒家生態倫理思想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儒家把整個自然界看作是個統一的生命系統,既表現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實踐理性,又體現了保護自然的道德精神。儒家認為,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自己,愛惜其他事物的生命,也是愛惜人自身的生命,人要博愛生靈,兼利宇宙萬物。

(一)“仁民愛物”的惜生重生觀

孔子奉著惜生、重生的原則,主張用生態從善的道德情懷來對待自然界,對自然界及自然界的萬物施以愛心。提倡天道生生,仁愛萬物,將義、禮、仁等倫理道德范疇推廣至自然界。《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之言說:“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郊,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何則?君子諱傷其類也。夫鳥獸之于不義尚知辟之,而況乎丘哉!”這表明孔子懂得維持生態平衡的道理,包含有對于獸類、鳥類、魚類不可過量捕殺、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的含義。人對萬物應持一種同情的善待態度,否則就是不入道,所謂“啟蟄不殺則順人道,方長不折則恕仁也。”。這意味著對自然的態度與對人的態度不可分離,惜生與愛人憫人同為儒家思想題中應有之義。孔子的“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就典型地表現了這一觀點,指人類對搏殺生物要有限度、有節制;捕魚用釣魚竿而不要用大繩網,不用箭射殺巢宿的鳥,以免破壞生態平衡和資源的再生,造成資源枯竭。在孔子看來,保護動物,既是仁愛精神的體現,也是熱愛自然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保護人類自己的手段。這種生態平衡觀體現了孔子反對無節制的獲取自然資源和毀滅生物物種的思想,也體現了孔子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上棄惡向善的價值取向。孔子將對待動植物的態度與對待人等同并列起來,反映的不只是人對人的倫理道德,而是對待動植物和大自然的博愛之倫理。孔子把對待動物的態度看作是道德問題,初步實現了由家庭倫理、社會倫理向生態倫理的拓展,這是其偉大高明之處。

孟子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揮了孔子熱愛生命的“仁愛”思想,第一次明確提出并初步回答了生態道德與人際道德的關系問題。他說:“君子之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他認為君子之愛包括對親人的愛,對百姓的愛和對自然物的愛三部分,這三種愛是“仁政”的重要內容。親親必須仁民,只有仁愛百姓,讓百姓安居樂業,親人的幸福才有保障。與此同時,仁民又必須愛物,只有珍愛保護自然萬物,百姓的安居樂業才有物質保障。這是一種真正地推己及人,由人及物的道德,他把仁民與愛物相提并論。可以看出,孟子認為愛已愛人是不夠的,還應進一步把這一愛心擴展到自然萬物,這才是真正的“愛”和“仁”。在他看來,道德系統由生態道德和人際道德兩部分構成,人際道德高于生態道德,“仁民”是“愛物”的前提,通過“仁民而愛物”這一途徑可以實現生態道德和人際道德的統一、人與自然的和諧。

查看全文

公開選拔農林水管理類模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正確,請將所選答案的字母寫在括號內。每題1分,共20分。)

1.我國農林牧用地人均8.5畝,僅為世界人均量的()。

A.l/2B.l/3

C.l/4D.2/3

2.我國人口構成的顯著特點是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

A.90%左右B.85%左右

查看全文

環境保護旅游資源開發管理研討

旅游資源是指能夠吸引旅游者并能為旅游業利用而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自然事物。在旅游業發展中,旅游資源處于基礎地位,既是旅游產品的主要組成部分,又是旅游實踐中吸引旅游者的直接條件和因素,更是旅游消費的客體對象。

一、旅游資源開發對環境保護的影響

1.旅游開發對非生物類旅游資源的影響

非生物類旅游資源包括水體、大氣與氣候、土壤與巖石等,既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載體,又是構成旅游資源與環境的最基本要素。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游客、車輛、物資等大量涌入旅游地,旅游區出現了水質惡化、大氣污染、土地板結、巖石(山體)坍塌等現象,這些對旅游資源構成了嚴重威脅。旅游對資源與環境的破壞,尤其表現在水體資源與環境方面。

2.旅游活動對生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地球上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不但可以單獨成為人類的旅游產業開發和利用對象,而且還與非生物類旅游資源組合,構成了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重要依托或自然生態旅游資源的總體系。

查看全文

秸稈利用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秸稈;綜合利用;四料

論文摘要農作物秸稈是十分寶貴的生物資源,針對秸稈利用過程中嚴重浪費現狀,提出了以飼料、燃料、肥料和工業原料等形式利用秸稈資源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以期提高利用率,妥善利用這一資源。

秸稈是農作物的主要副產品,也是十分寶貴的生物資源。露天焚燒秸稈,不僅污染環境,浪費資源,而且影響交通安全,影響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我縣是個農業大縣,每年秸稈資源達70萬噸,若能充分利用,不僅能改善環境,還能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1利用秸稈資源的意義

(1)作物秸稈是一項重要的農業資源。作為農業生產的副產品,具有產量大、分布廣、供應穩定的特點,應合理利用。歷史上,我國有利用秸稈的優良傳統,農民用秸稈建房蔽日遮雨;用秸稈燒火做飯取暖;用秸稈養畜積肥還田………合理利用秸稈是我國傳統農業的精華之一。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一方面,秸稈利用開辟了新路子,其綜合利用成為一篇必須做好的很有價值的大文章;另一方面,焚燒秸稈在一些地區愈演愈烈,成為必須認真對待、下決心解決的緊迫問題。最近的統計結果顯示,我國年產農作物秸稈中30%用作農用燃料,25%用作飼料,2%~3%作工副業生產原料,6%~7%直接還田;此外還有35%的2.2億噸剩余秸稈未被合理利用。

(2)秸稈還田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秸稈還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釋放出N、P、K等養分,還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生物活性。

查看全文

生物技術專業微生物學大實驗教學研究

摘要:微生物學大實驗是江蘇海洋大學面向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開設的大實驗課程,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探索,實驗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闡述了海洋特色生物技術專業微生物學大實驗項目的前期準備、大實驗的實施及其效果以及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微生物學大實驗的實施,有助于學生對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相關知識的整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關鍵詞:生物技術;微生物學大實驗;實踐

生物技術是21世紀生命科學領域的一門前沿技術,生物技術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均很強的關鍵學科[1]。國家和高等院校對生物技術人才的培養要求很高,投入也很大。實驗教學是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綜合實驗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關鍵[1-2]。微生物學是生命科學領域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程[3],面向本科生開設的微生物學課程一般都會附帶開設微生物學實驗課程,旨在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以及掌握微生物學研究所需要的基本操作技術和實驗技能[3-4]。但是微生物學實驗課程在內容設置上存在以下問題:各個實驗項目之間相互獨立,缺乏關聯性,導致學生缺乏對微生物學實驗設計的系統性領會,只零散地掌握了一些實驗技術[3,5]。為培養國家海洋生命科學專業人才和發展國家海洋生命科學事業,江蘇海洋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海洋科學與水產學院設立了生物技術專業,并加大專業建設投入,重視培養學生的生物技術技能訓練,使學生掌握最新的生物技術理論和研究方法。為了彌補微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的不足,我校面向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開展微生物學大實驗教學;微生物學大實驗教學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方向,確定實驗選題,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與同組合作者共同完成實驗任務,撰寫論文式報告,從而強化學生對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相關知識的整合,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驗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素養,為學生未來從事現代生物技術開發工作打下基礎[2,6-8]。

1微生物學大實驗的實施

1.1實驗準備

1.1.1任課教師與實驗室教輔人員的準備微生物學大實驗安排在大三學年第二學期的第18~19周進行,持續兩周時間。任課教師至少應提前一個月完成課程計劃表、開課日程安排文件、材料試劑申購清單的報備以及相應的經費申請;實驗室教輔人員應協助完成實驗室場所的安排、設備的準備與調試、試劑材料的購買或驗收,應保證實驗場所的及時安排以及實驗設備和實驗材料的充分供應。1.1.2學生的準備任課教師在開課前一個月左右將項目選題計劃、任務書、日程安排表發送給學生,要求學生根據所設項目自由選題,并按照四人一組自由組合,合作查閱文獻,撰寫較為具體的實驗方案,列出所有需要用到的實驗設備、實驗材料,并且盡可能細化到用量大小。任務書要求每組學生完成兩個項目:一是產酶海洋微生物的篩選。要求從提供的一種海洋樣品中分離細菌、真菌、酵母菌,并篩選產某種酶的細菌,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或者結合在研項目選擇一種酶,如蛋白酶、淀粉酶、甲殼素酶、葡聚糖酶等,然后自行設計實驗方案。二是產酶海洋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研究與分子鑒定。要求每組學生對所篩選出的一株產酶細菌進行生物學特性研究,如染色顯微觀察、部分生理生化反應觀察、耐鹽性試驗,并采用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對自己篩選的菌株進行分類鑒定[5]。學生要完成前期準備,必須提前查閱文獻資料,按照任務書要求且結合之前所學知識理清實驗思路,設計實驗方案,完成實驗材料的列舉以及實驗流程、實驗方法的完整設計,并在實驗前和教師溝通交流,確認實驗方案的正確性及合理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