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書院制模式及通識教育現況

時間:2022-05-05 09:27:09

導語:民辦高校書院制模式及通識教育現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辦高校書院制模式及通識教育現況

摘要:結合當前國內高校書院制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對民辦高校的通識教育模式進行分析,認真查找現行國內民辦高校通識教育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進一步完善學院與書院、傳統課程和通識課程的教育,創新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和生態文明教育,實現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素質教育的深度結合,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有效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自主發展的需求,積極提供保質保量且豐富多元的文化資源,將書院制的建設作為提升民辦院校育人質量的有效途徑,為社會培養一批滿足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民辦高校;書院制;通識教育

書院作為教育組織始于唐朝,興于宋代,自明代起走向世界。書院制產生于當代的高等院校,借用古代書院的名號,在以傳承中國傳統書院學習方式為主渠道和主陣地的基礎上,參考國外學院住宿制度發展起來的人才培養模式。通識教育作為一種現代教育理念,興起于19世紀,致力于培養博覽群書、見識廣博、德智兼備、通情達理、知古今之事、曉自然人文等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的現代人才。書院制是實現通識教育與專才教育的深度融合,實現學生文理滲透、專業互補,以達到能夠讓學生均衡受教育的教育管理制度。書院制模式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的價值觀、正確的人生觀及世界觀,促進混合多元教學模式和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普及共享,著力提升學生的全面發展。目前,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上,我國采用混合多元的教學模式。隨著教育工作質量的不斷提升,書院制作為教育改革新產物登上教育舞臺,順應了我國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

1民辦高校通識教育發展現狀

我國雖然已經普遍開設通識教育,但效果并不顯著。除少數高校實行書院制外,大部分高校仍主要以學院為核心開展通識教育的慕課和公選課。在此背景下,很多知名高等學府開啟了書院制這一改革之門,鑒于通識教育對于高校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格培養的重要作用,美育、體育、勞育在民辦高校也得到重視,逐步融匯通識教育理念與人才培養課程設置,不斷梳理、總08結,努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校開設的課程和學科競賽中,基本涵蓋了通識教育的內容,不僅保證了課程本身的質量,而且滿足了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

2民辦高校通識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通識教育過多融入專業課模式

目前,民辦高校通識課教師大多來自于專業課任課教師,由于不了解通識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習慣性地把專業課的教學模式、方法、內容直接應用到通識課中。任課教師普遍認為授課內容不需要講太深,沒有花費心思備課和研究,導致部分通識課效果不佳。

2.2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

要培養學生具有淵博的知識、綜合的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就要求通識教育涉及各學科領域,但是我國民辦高校的書院制剛剛起步,內容和形式都需要調整,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加大了通識教育的難度。

2.3通識教育課程評價體系不健全

由于書院與學院并未形成并行之勢,書院制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書院作為“第二課堂”與主課堂銜接不足,激勵與保障措施不夠,教師和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內生動力不足。通識教育課程評價體系不健全,學生的學習效果最終是通過學分體現出來的,評價結果不夠全面、客觀。

3民辦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對策

3.1明確通識教育目標,加強書院制人才培養模式

從學院制到書院制改革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很多師生對書院制仍比較陌生,未真正了解書院制的本質和內涵。高校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宣傳,普及“雙院制”的實施方式,突出書院文化特色,不照搬照抄專業課程模式,開設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課程,打造符合學院特色的文化精品。在學院教學和書院教學工作中要各有側重點,學院在專業課程上為學生學習作出指導,重點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體系建設上;書院在社會實踐和各類講座上為學生提供幫助,重點在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上。書院的通識教育希望每位學生都具有廣博的知識,并加強學生跨專業綜合能力培養,使其養成高的格局、好的行為,使知識有廣度、有深度。

3.2加強導師隊伍建設,規劃通識教育架構

組織教師聚焦學院和書院教育教學重大理論與實踐,立足課堂主陣地,加強理論和應用研究。書院應高度重視民辦高校通識教育導師隊伍建設,建立一支具有嚴格的選拔標準、通識課程教育水平高、工作態度好、教學能力強的導師隊伍。可定期聘請學院資深教授、學者與書院學生進行學科前沿的交流。書院通識教育導師應制訂符合學校教育理念的課程,對標執行,使課程具有整體性,知識具有多元性,不斷完善并改進課程體系,平衡學生德、智等方面的發展,培養更多優秀的復合型人才。建立并完善通識教育體系,規劃通識教育架構,優化通識教育結構,升級改造通識教育課程的內容編排和對現有知識的梳理整合,打造特色優勢課程,融入天文、地理、國學、藝術等內容,促進書院向混合多元的校園文化方向發展。

3.3規范課程內容和考核方式

通識教育內容具有范圍廣、層次多的特點,書院要與時俱進地更新調整課程內容,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規范課程內容和考核方式,加強對學生的過程性考核,采用積分制的形式,通過完成測驗、閱讀、發表討論等與學習有關的活動,獲得相應的積分,每學期末以積分兌換學分。

4結語

書院制的建立是漫長而曲折的,推行書院制是對傳統教育模式下教育體系的改革,具有進步意義和提升空間。科技的發展離不開通識教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通識教育,五育的建設依靠通識教育來促進。我國民辦高校書院制建設應加快步伐,實現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素質教育的深度結合,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有效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自主發展的需求,積極提供保質保量且豐富多元的文化資源,將書院制的建設作為提升民辦院校育人質量的有效途徑,為社會培養一批滿足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郭俊.書院制教育模式的興起及其發展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3,(08):76-83.

[2]李翠芳,朱迎玲.現代高校書院制建設及原因追溯[J].煤炭高等教育,2009,(03):49-51.

[3]劉海燕,陳曉斌.中國大學三種書院教育模式討論[J].大學教育科學,2018,2(02):68-74.

[4]成宗達.書院制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1,(06):12-13.

[5]曹潔.西安交通大學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2014.

[6]龍躍君.傳統與現代的融合:現代大學書院制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9.

[7]黃福濤.從自由教育到通識教育———歷史與比較的視角[J].復旦教育論壇,2006,(04):19-24,43.

[8]張倩.我國內地高校書院建設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9]李靜.書院制模式下通識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教育與職業,2012,(02):76-83.

[10]杜麗娟.淺論書院制模式下的通識教育[J].學理論,2009,(16):218-219.

作者:時楊 單位:長春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