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特色農業的建議

時間:2022-05-10 09:23:49

導語: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特色農業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特色農業的建議

摘要:對于農業發展現狀來說,積極發展特色農業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以臺州市為例,講述了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臺州市依照自身在農業方面的優勢積極發展特色農業,使得農業農村發展有了長足進步,但總體上發展程度不太高,同時也存在特色農業發展規模小、效率低下、品牌影響力小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文章深入掌握臺州市發展特色農業的現狀后,深刻剖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最后提出如何引導臺州市特色農業進一步發展的建議,為扎實推進臺州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摸索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有益經驗。

關鍵詞:鄉村振興;特色農業;臺州;進一步發展

一、發展特色農業與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關系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產業,而農業是農村產業和經濟發展的根基,需要分析地區發展優勢來挖掘鄉村農業特色并加大對它的支持和轉型升級力度,通過激發農業競爭力和創新力來提升農產品質量。同時發展特色農業不僅能夠通過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提高地區知名度和提升產品附加值,還擁有帶動農村其他行業轉型升級、提升農村經濟市場化水平等優點,真正做到從質的角度促進農民增收,從而帶動區域產業及鄉村經濟的發展,進而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4]

二、臺州市農業基本概況和發展特色農業的實踐

(一)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2018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769554(萬元),農林牧漁業增加總值達到2673599(萬元),其中農業產值占1553968(萬元),可以看出農業對于臺州市的產業發展來說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臺州市農業發展的持續進步也為全省實現生產總值的增長,以及其財政總收入的增加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幫助。[5]歷史上,臺州長久以來一直是純農業區,自然資源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當地人很多都世代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對于農業的種植、栽培等歷史悠久,加上臺州市地形種類多樣,使得當地人在山區和中心平原區都有分布,山區適合生長楊梅、茶葉等經濟作物,平原有適合青蟹、蔬菜等的生長環境,不同的農業生產方式也豐富了農產品的品類,這也成為臺州市發展特色農業的物質基礎。

(二)優質品牌農產品

臺州的很多特色農產品如楊梅、枇杷、茶葉等,不僅種類多而且品質好,在國內外也很暢銷,同時全市也有15個產地獲得了“中國特產之鄉”稱號。臺州是浙江省最大的果品基地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枇杷產區,其中果園面積有3631(公頃),產量達23866(噸),面積、產量均居全省首位。同時臺州是中國著名的茶葉產地,2018年全市種植茶葉總面積為12284(公頃),天臺第一6678(公頃),茶葉總產量達5285(噸)。目前臺州市已經形成了括蒼、天臺山脈的10萬畝高山名優茶葉基地,天臺云霧茶等均是經國際有機組織認證的有機名茶,深受中外客商青睞。全市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有500多個,其中擁有中國名牌農產品3個、浙江名牌農產品23個,而且各區優勢農產品各有特色,各自發展不同的特色農產品,互相不容易產生惡行競爭,品牌效應較強,為臺州市發展特色農業做好了前期準備。[6]

(三)全面深化“一區一鎮一體”品牌建設

2018年起,臺州市累計建成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2個、特色農業精品園44個,同時“一區一鎮”梯度創建體系逐步建立,列入省級“一區一鎮”創建名單的3個園區和5個特色農業強鎮將有序開展建設工作。臺州市深知推進“一區一鎮一體”建設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是發展特色農業的必由之路,是農業優化升級的具體抓手,是農業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現實選擇。為此,臺州市不斷推動特色農業發展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通過打造“一區一鎮一體”三大平臺,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及布局,從而強化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也為臺州市發展特色農業帶來長足動力。

三、臺州市發展特色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就整個臺州市的農業發展來說,雖然因為地理環境和歷史選擇等原因給臺州市發展特色農業帶來了一些天然的優勢,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臺州市發展特色農業還是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導致臺州市特色農業無法快速發展和提高生產力的主要原因。為此本文從實際出發,從發展不平衡且規模小、效率低下、特色程度不高、品牌影響力小這四個方面不同角度地提出對于臺州市發展特色農業目前影響最大的因素。

(一)各區縣發展不平衡且發展規模小

雖然近年來,臺州市特色農產品品牌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但還是存在各區縣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由于不同的特色農產品需要有不同的生長環境且對區域資源的特殊性要求高、依賴性強,在沒有其他因素的助力下臺州市依靠自身發展特色農產品很難實現大規模擴張。同時因為臺州市政府用于發展特色農業的土地較少且地塊分散,土地基本是由農戶承包或者政府合作的,很難有大企業入駐,投入資金流動性的不足使得臺州的特色農產品發展緩慢且規模小。[7]

(二)創新技術不足導致效率低下

在整個農機設備規模化方面臺州市的表現也不太理想,2018年全市農業總機械動力達2856110(千瓦),相比于2017年的3002230(千瓦)略有下降,并且在耕作、加工、運輸等機械動力方面臺州市同年增加量普遍減少,對于特色農業專業化發展的重視程度也有所欠缺。[8]科技支撐力的不足使得臺州市對于特色農產品的培育速度也較為緩慢,引種育種、嫁接等農技類工作發展程度不高,特色農產品的技術創新能力明顯不足,發展特色農產品的效率提升也止步不前。

(三)人才和資金的缺乏導致特色程度不高

臺州2018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9128(元),而同年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7631(元),這說明農業從事者的收入水平存在普遍較低的情況。[8]且政府在農業政策上的扶持還不夠,農民的收入渠道比較單一且主要靠農產品變現,這使得在特色農業發展方面吸引農業技術人才的力度較小。同時臺州市在發展特色農業時存在與現有農業龍頭企業聯結不緊密的問題,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導致了臺州市發展特色農產品時缺乏有效的資金投入。

(四)龍頭企業少導致品牌影響力較小

因為大多從事特色農業有關的企業普遍規模不大、影響力也不強,很多相關特色農產品由于缺少一些龍頭企業的帶領,其在各縣區創立的品牌還處在知名度不高、相似度較高的狀態。同時不同企業間同類產品之間的品牌同質性較大,再加上當地對于特色農產品宣傳力度不足,缺少對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對于居民的消費導向也不強,極大地制約了品牌在市場中發揮的作用。

四、鄉村振興背景下推動臺州市特色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針對上述所討論的關于臺州市發展特色農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本文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包括保障特色農業設施建設、提高特色農業技術水平、提升特色農產品加工能力完善產業鏈、多渠道宣傳特色農產品打造區域自有品牌四個方面,希望能夠在臺州市實際發展特色農業時提供新的思路與路徑。

(一)強化政府制度實施,保障特色農業設施建設

臺州市政府要積極出臺支持特色農業發展的專項扶持政策,并強化落實好各項政策的具體實施,提供給特色農業發展強有力的保障,同時要加大對于特色農業的公共財政投入,推進小微金融改革政策向特色農業延伸。[9]在強化特色農業項目用地保障方面,可以通過宅基地整理整治等方法將一定比例的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用于支持特色農業園區的發展,并實行差別化的設施農用地政策,重點保障特色農業“一區一鎮一體”有關設施建設,做到在土地規劃上為發展特色農業做出一定的調整讓步,保證特色農業有足夠的土地和資金去開拓發展適合自身特色農業的相關產業,從政府角度為臺州市發展特色農業做出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保障,實現臺州市發展特色農業的規模化,加快其發展進程。

(二)加大人才與資金投入力度,提高特色農業技術水平

在人才方面要深入實施“兩進兩回”行動,重點引進省“萬人計劃”、市“500精英計劃”等有關特色農業高層次人才,另外可以通過專業培訓、課題研究等方式來提升其自身素質和分析研究能力,為下一步開展分析特色農業研究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在資金方面要提早準備實施一批特色農業投資重大項目,并支持項目及早落地,從而有效擴大對特色農業的投資。在技術方面要加強對特色農業技術體系的建設,深入推進農業“機器換人”,圍繞特色農業關鍵環節機械化,積極推廣茶葉采摘加工機械、水果蔬菜生產加工等裝備,大力發展鋼架大棚、玻璃溫室等農業設施。[10]通過政府對于發展特色農業進行人才、資金和技術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引導,不斷提升特色農產品的效率,從而為臺州市的特色農業帶來長足動力。

(三)開發多元特色農產品,提升加工能力,完善產業鏈

要支持全市各縣區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并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同時要加大農業領域基建項目投入力度,大力發展倉儲保鮮、分級包裝、預冷速凍等農產品初加工業,新建一批產業集聚度高、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同時推動農產品加工業進園區,根據產業鏈上中下游的生產與服務需求開展創業創新活動,聚集各類經營主體并加快形成產業集群效應。[11]對于特色農產品來說,不僅要專注于其品質、數量等優勢,還需要通過整合資源,依靠科技手段實現特色農產品的深加工、精加工,進一步延長和完善產業鏈并努力配合好彼此間的合作,這樣不僅可以適當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來增加收入,還能拓展更多元的特色農產品種類,進一步打開銷售通路。

(四)強化龍頭企業品牌意識,多渠道宣傳打造區域自有品牌

推進全市內龍頭企業的品牌化建設,深入實施特色農業名牌戰略,培育發展一批省級以上農業知名品牌。建立“臺九鮮”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市場化運營模式,扶持推動展示展銷平臺建設,舉辦線上線下宣傳推介活動,著力打響“臺九鮮”品牌,力爭授權使用主體達到300家,做大做強特色主導產業。結合農業“五園”、農產品優勢區創建,鞏固提升水果、特色蔬菜、茶葉等產業,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進一步通過龍頭企業的迅速發展來帶動相關同類型企業甚至關聯產業的發展,讓龍頭企業帶動其余品牌共同推動臺州市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利用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實現品牌間相互提高曝光度,能夠彼此間合作共贏的成效,以此為發展特色農業帶來較大的品牌效應。

參考文獻:

[1]劉昭樂.鄉村振興戰略下特色農業發展的困境與對策:以廣東省湛江市為例[J].現代化農業,2020(8):45-48.

[2]李公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N].安陽日報,2019-10-17(1).

[3]喬秀萍.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產業:產業興旺的一種社會學解釋[J].農家參謀,2020(12):18.

[4]羅尚智,許敏蘭.湖南省特色農業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模式及途徑:以X縣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9(8):4-6.

[5]臺州市2015—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19-01-15)[2022-03-26].

[6]陳劍,劉守坎,何玲玲,等.臺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與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31):12531-12532.

[7]劉依杭.修武縣特色農業發展模式及路徑研究[J].河南農業,2020(23):58-60.

[8]臺州市統計局.2020年臺州市統計年鑒[EB/OL].(2020-12-25)[2022-03-26].

[9]潘崇敏.臺州鄉村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新農村,2020(5):5-8.

[10]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J].中國農民合作社,2020(3):7-12.

[11]五大經典模式助推青年返鄉創業[J].江西農業,2018(9):56-59.

作者:李陽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