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分析

時間:2022-05-11 11:49:44

導語: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分析

2020年河南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全年力爭新增1000個綠色食品標志許可和申報創建50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經過兩年的發展,目前,全省共申請創建64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以下簡稱基地),已通過國家驗收的有28個,正在創建期的有36個。高質量建設基地需要全面理解與把握創建方法,研究建設內容,對不斷提高創建水平、促進基地健康發展具有指導性意義。本文著重從八個方面對基地建設進行研究,探索總結河南基地創建方法。

一、強化領導,明確責任,建立健全組織管理體系

《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規定,基地建設由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堅持“政府推進、產業化經營、相對集中連片、適度規模發展”的原則。建立健全組織管理體系,一是成立基地建設領導小組,統一指導基地建設工作,以文件形式,明確領導小組與各涉創單位工作職責。例如,財政部門負責資金保障;生態環境部門負責基地環境監測;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基地投入品市場監管;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制定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技術培訓與指導等。二是設立基地建設辦公室(以下簡稱基地辦),承擔基地日常工作、檔案管理、創建指導和組織協調等,并負責制定《目標責任制度》《環境保護制度》《生產技術指導和推廣制度》《綠色食品專項培訓制度》《生產檔案管理和質量可追溯制度》《農業投入品管理制度》《綜合監督管理及檢驗檢測制度》等基地建設管理的各項制度。要配備專職和兼職工作人員,加強培訓,使每一名專職和兼職工作人員都要成為基地創建“明白人”。基地辦要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三是成立基地生產單元創建辦公室,明確基地生產單元創建主體和責任人,建立基地生產單元創建工作隊伍,負責組織指導種植戶的技術服務、基地單元內環境質量整治與監督,編制基地農戶檔案。四是建立監督管理隊伍和績效考核體系,縣、鄉、村、戶層層簽訂責任書,均要建立監督管理隊伍,明確監督管理職責,建立健全基地建設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壓實各涉創單位責任,有力推進創建工作。2020年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河南省加強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與管理的意見》,明確要求壓實基地創建責任,嚴格基地創建標準,加強基地監督管理,協調推動相關工作,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基地建設的濃厚氛圍,推動基地建設良性發展。

二、強化管理,規范執行,建立健全生產管理體系

基地逐步實現“基地+企業+農戶”生產經營模式,實行集中連片、規模種植、標準化生產,全面實行“五統一”生產管理模式。一是實行統一優良品種。選擇適宜本區域內的優良品種,實行區域化種植,良種普及率要達95%。二是實行統一生產操作規程。基地辦按照《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393-2020)和《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394-2021)相關技術標準和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基地內作物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制作明白紙和農戶使用手冊,做到基地農戶一戶一冊,培訓每個農戶至少有一個“明白人”,指導農戶按照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種植管理。三是實行統一投入品供應和使用。每個基地單元均要設立基地投入品專供點和專柜,為基地農戶統一供應投入品,指導農戶按照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進行使用,專供點要建立投入品經營臺賬,做到投入品購買、使用全程可追溯;并大力推廣應用綠色防控技術,采用農業、物理、生物等綜合措施開展病蟲草害防治,基地范圍內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四是實行統一田間管理。基地辦負責制作印發田間生產管理與投入品使用、作物收獲、倉儲、交售等記錄表,各環節負責人要如實填寫記錄表。其中田間生產管理與投入品使用記錄內容包括生產地塊編號、種植者、作物名稱、品種、種植面積、播種或移栽時間、土壤耕作情況、施肥時間、施肥量、病蟲草害防治種類、施藥時間、用藥品種、劑型規格及數量等。五是實行統一收獲。基地對接企業、種養大戶、種植戶在作物收獲前期做好機收作業的各項準備工作,在作物收獲期進行統一收獲。

三、強化監管,控制源頭,建立健全投入品管理體系

《管理辦法》規定,基地要建立健全投入品管理體系,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定期公告基地允許使用的農藥清單及肥料使用準則,定期對投入品專供點開展專項監督檢查。一是建立投入品監督檢查機制,市場監督部門牽頭、農業農村部門配合,嚴把投入品準入關,嚴防違禁投入品的銷售與使用,加強投入品追溯管理,規范投入品市場經營行為。二是實行投入品公告制度,在基地投入品專供點、基地單元宣傳欄和適當位置,定期公示《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中允許使用的農藥和肥料清單,并制作明白紙發放給種植戶,使其按規使用。三是開展綜合或專項檢查,市場監督部門會同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從產、供、銷三方面同時治理,從源頭上確保基地使用的投入品符合綠色生產技術規程要求。

四、強化培訓,試驗示范,建立健全技術服務體系

《管理辦法》要求,依托現有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培養建設專門的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推廣隊伍。基地領導小組以現有的農技推廣服務隊伍為基礎,成立基地技術指導服務工作專班,負責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推廣和培訓指導工作。按照基地建設內容與要求,針對鄉、村、戶培訓對象,分類制訂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內容,實行分區專人負責,采取切實有效的培訓方式,做到鄉、村、戶都有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和投入品使用與管理的創建“明白人”。并定期對基地各級管理人員、技術推廣人員、對接企業生產管理人員、專供點有關人員和基地全部農戶進行綠色食品相關知識培訓。每個基地單元要建立試驗田,布點要科學合理,能夠滿足示范輻射覆蓋全部基地生產單元。試驗田進行綠色食品生產資料、綠色防控技術等田間試驗,提倡生態防治病蟲草害,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交替進行防治試驗,嚴格控制農藥施用劑量和間隔時間,試驗負責人要收集實驗數據進行整理匯總、比對分析,對效果良好的綠色食品生產資料和防控技術加以推廣普及。

五、壓實責任,監管結合,建立健全監督管理體系

嚴格監督檢查,實行全鏈條控制、全過程監管。一是成立監督管理組織,明確職責任務,制定監管計劃,定期開展監督檢查。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基地投入品市場監管,嚴格綠色食品生產標準,確保違禁農藥、違禁化肥在基地范圍內不得銷售與使用;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作物從播種、施肥到收獲的全程指導,加強縣、鄉、村、戶生產檔案記錄的監督管理。二是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公共服務隊伍,加強綠色食品相關業務培訓,對基地環境、生產過程、投入品使用、生產檔案管理及市場流通等環節進行監督檢查。嚴格監管程序,規范監管記錄,嚴格問題整改。三是建立村級監管隊伍,負責轄區內田間生產、投入品使用、倉儲、交售及生產環節和日常監督管理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報告,立行立改。四是建立對接企業生產監管模式。基地對接企業要按照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指導收購區域內的種植戶按標生產,簽訂有效的收購協議,健全對種植戶生產監管手段,真正做到日常生產管理規范化。

六、嚴格標準,夯實基礎,建立健全基礎設施和環保體系

基地創建區域向高標準農田基地傾斜,基本實現基地建在高標準農田基地內,充分發揮雙基地作用。建立基地環境保護工作專班,由發改委牽頭,生態環境、農業農村、基地單元鄉(鎮)政府等部門配合。制定基地保護區環境管理辦法,在作物生長季節監測基地內空氣、土壤、水各項指標,并出具基地環境現狀報告,確保基地環境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要求。發改委負責基地內相關項目的立項工作,對基地周圍5千米和主導風向上風向20千米范圍內沒有新建的有污染源的工礦企業。生態環境部門負責大氣、水、土壤的監測,農業農村部門負責產品質量監測,樣品取樣科學規范,檢測結果及時存檔,發現問題及時會商,按時整改。基地單元鄉(鎮)政府負責基地單元產地環境整治與監督,確保基地單元內沒有生產和生活垃圾或危害品。基地單元內建有無害化處理畜禽養殖糞水的場地和設施,確保無害化處理,全面推廣植保機械化,提高霧化效果,減少農藥用量,達到原料基地保護環境標準。

七、龍頭帶動,產銷對接,建立健全產業化經營體系

《管理辦法》要求,基地產品對接綠色食品加工或生產企業,創建期占比為15%以上,復驗期(5年)對接占比為30%以上。基地建設要完善企業和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強化產銷對接能力。一是出臺獎補政策,鼓勵支持企業申報綠色食品,提升基地產品的附加值,增加千家萬戶從事基地建設的獲得感。二是強化龍頭示范引領作用,加大對龍頭企業在資金、技術、政策、信貸等方面的扶持,為龍頭企業擴大規模、拉長產業鏈、完善供應鏈、建立銷售鏈等方面提供支持。三是構建農企雙贏共同體,對收購、加工、銷售綠色食品原料的企業和農戶給予政策扶持。四是增強基地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著力推廣市場需求大、品質性狀好的新品種,調整優化基地品種結構。

作者:閆貝琪 單位: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