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現場應急通信保障能力提升對策
時間:2022-05-16 15:49:33
導語:災害現場應急通信保障能力提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應急通信是開展消防救援工作的重要基礎,快速高效的信息傳輸對于增強消防救援隊伍的反應能力和決策水平,實現各種救援力量的合理調度和有序指揮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論述復雜災害現場應急通信特點、當前消防救援應急通信保障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構建應急通信裝備體系、應急通信人才遴選培訓體系、應急通信學習訓練體系、應急通信運行體系等加強應急通信保障能力的措施,以期提升消防救援工作中應急通信保障能力。
關鍵詞:復雜災害;應急通信;保障能力
近年來,我國自然災害和新型災害事故頻繁發生,滅火救援工作呈現出處置難度大、專業化要求高、作戰時間長等特點[1]。跨區域協同作戰越來越頻繁,應急通信保障必須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通信手段,打破不利因素的影響,有效實現災害現場和各級指揮部之間語音、圖像、數據信息的對稱性傳輸,確保在復雜災害條件下信息暢通,強化通信保障專業能力,提升救援效率,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一、復雜災害現場應急通信的特點
(一)災害場景的復雜性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地貌豐富多樣、千差萬別,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型火災不斷涌現,如新能源儲能類火災、光伏發電類火災、大型綜合體類火災等,這些新場景對通信設備的選取、組網的形式和通信人員的配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對于大型綜合體火災地下信號覆蓋不充分的情況,要充分利用信號增強設備、無線中繼設備作為聲音和圖像類設備傳輸的有效補充,同時還涉及多種通信設備的組合運用[2];對于危險復雜、用時較長、現場人員難以進駐的災害場景,還需要啟動多部無人機,完成現場圖像的采集回傳、航拍制圖和建模。
(二)應急通信容量需求的不確定性
當火災或搶險救援事件突發,特別是重特大災害事故發生時,現場人數眾多,涉及到各部門、各層級的指揮調度和通信聯絡,短時間內話務量和信息量激增,通信容量成倍增長,更有甚者電力中斷。如“5·12”汶川地震,幾乎所有的基礎通信設施均面臨癱瘓,而一般火災發生時,并非所有通信聯絡均中斷。同時,即便是面對同一災害類型,嚴重程度不同,所需的通信保障容量也不一樣。如嚴重地震和輕微地震對電信基礎設施的損壞程度不同,所需的通信信道容量也就不一樣,這就給通信容量的具體測算和把握帶來了難度。
(三)應急通信保障的業務多樣化
在應急通信中除語音通信外,還需要傳輸視頻和相關數據,涉及到通信調度、輔助決策、信息采集、移動辦公、工作協同、語音圖像傳輸等多個子系統,為指揮機構及時了解災害現場情況、作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對于大跨度、長距離的重特大災害事故,必然涉及多種通信設備、通信業務和通信網絡的高度融合,設備越復雜,業務越多樣,網絡越密集,構建整體通信系統的時間越長、難度也愈大。應急通信保障既要保證滅火救援戰斗中指揮員和戰斗員之間通信指揮暢通,還要將火災現場情況完整準確地傳輸到指揮決策部門,容量需求難以準確估算。
二、當前消防救援應急通信保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先進通信設備缺乏
通信先行,裝備是基礎。傳統的燈語、旗語、手語顯然難以應對復雜災害場景下的通信難題,必須建立高效可靠的應急通信裝備體系。當前大多單位還是以傳統裝備為主,包括手持臺、固定臺和圖傳設備等,新型裝備引入較少。在實際工作中,應急通信保障具有突發性、隨機性,特別是跨區域復雜災害事故易造成基礎通信設施、電力等設施損壞、中斷,傳統通信設備信號失靈。這就對通信設備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從實際來看,各地應急通信設備的建設水平不高,還不能根據災害類型有針對性地選取和配備通信器材,目前尚難達到先進化、新型化、全面化。
(二)專業人才缺失
先進完好的設備只有依托知識過硬、反應迅速、作風頑強、保障有力的應急通信專業保障隊伍才能在關鍵時刻真正發揮作用。應急通信保障工作專業性較強,涉及計算機基礎知識、網絡應用、無線電常識、衛星通信、數據分析和挖掘、物聯網等多種知識的融合貫通,不僅要求理論精通、熟練操作各種通信設備,還要針對不同場景靈活組合運用各種技術和裝備。在實際工作中,學通會用的專業性人才極其匱乏,一些基層通信員還停留在對設備操作的掌握階段,缺乏專業知識的積累和沉淀,難以在復雜場景下發揮專業優勢,作出優化的技術應用選擇,容易造成信息遲滯,也不利于自身防護。
(三)實戰訓練缺乏
復雜災害條件下應急通信保障是否得力關鍵在于日常訓練的頻次和質量。在實際工作中,應急通信保障存在傳統設備使用得多,如電臺、4G單兵和布控球等圖傳設備,新型設備操練得少,如無人機、MESH自組網和衛星便攜站等;單一設備操練得多,貫穿全流程的組合應用訓練少,根據不同災害類型有針對性的訓練少,在實戰應用中難以做到應對自如、反應得力。
三、提升應急通信保障能力的對策
(一)構建“固移結合、空地一體”的應急通信裝備體系
1.夯實基礎設備建設由于無線電臺具有組網靈活、溝通迅速、機動靈活等特點,應急通信通常以無線通信為主。要充分發揮長期以來消防部門“三級組網”積累的經驗模式,根據實際情況配齊配足車載式、背負式和手持式短波電臺,組建短波通信網,并重點配備于各支隊全勤指揮部和救援站、應急通信保障分隊、輕騎兵小分隊,以便在現場快速建立高效順暢、信息對稱的指揮調度通信網,從而保障基本的語音信息傳輸。在實際工作中,電臺損耗和故障情況比較突出,特別是出警頻率高的消防救援站,電臺水漬、損壞現象較為普遍,因此,要注意做好基礎裝備器材的維修和補給補充工作,進一步夯實基礎裝備建設。2.充分發揮衛星通信優勢衛星通信具有通信范圍大、距離遠、鏈路穩定、抗陸地災害能力強、組網方式機動靈活、建設速度快等優勢。針對復雜災害現場,如在高山、森林等信號覆蓋弱的地區,以及在地震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中基礎通信設施損毀、電力中斷條件下,可以使用北斗有源終端、衛星電話、衛星便攜站等便攜應急通信設備[3],充分發揮衛星通信無源定位和有源位置報告功能,在現場快速建立高效、上下通暢的衛星通信網,傳輸語音、視頻和數據,實現穩定可靠的遠距離通信。3.充分借助MESH自組網通信優勢MESH通信具有負載平衡、快速展開、空間復用性高、抗毀性強的特點,且兼容性高、損耗低、帶寬高,可有效解決因基礎通信損毀造成的通信不暢問題,能將采集到的火場內高清視頻信息準確回傳至現場指揮中心[4],便于指揮人員全面掌握災害現場信息,作出科學決策。特別是針對高層、地下、隧道和大跨度空間等公網信號覆蓋不佳的地帶,利用MESH自組網設備能有效解決通信難題。通過成組部署自組網設備,能將語音、圖像和數據快速回傳給現場指揮部,開通極端不利條件下的通信傳輸通道。4.充分發揮無人機優勢無人機具有機動靈活、安全性高、視野全面、擴展性強的特點。復雜災害現場通信環境惡劣,如2015年的天津港爆炸事故,現場火勢彌漫、濃煙滾滾,通過傳統的人力方式無法獲取信息,當時啟用無人機完成了現場圖像的上傳,既為指揮決策提供了準確信息,又最大程度保證了通信人員的生命安全。當前,無人機功能越來越強大,機型種類也越來越豐富,除了傳統的航拍制圖之外,主要還有以下功能:(1)喊話功能。在高空、山岳、水域等空曠地帶,通過無人機喊話功能可將語音關鍵信息傳遞給被困人員,便于被困人員及時作出應對[5]。(2)拋投功能。利用無人機的拋投功能可為被困人員遞送救生圈、救援繩,這一功能對操作者技能要求較高,需要反復練習。(3)通信中繼功能。公網癱瘓后,臨時架設天線難度較大、耗時較長,利用無人機攜帶中繼設備,可快速進行信號覆蓋,健全通信網絡。(4)建模功能。與傳統圖傳設備相比,無人機拍攝精度更高、維度更廣,還能完成災害現場的三維建模,為指揮決策提供參考。各單位應根據轄區氣象、地理、經濟條件等實際情況,配齊配強無人機,同時與設備廠商建立聯動服務,針對復雜災害場景做好現場設備和技術的維修與保障。
(二)構建“專業對口、素質過硬”的應急通信人才遴選培訓體系
1.從源頭做好專業人才配備從目前應急通信崗位實際工作情況看,各單位通信崗位滿編運行較少,有部分單位甚至只有一名專職干部,與當前“應急通信精兵勁旅、信息化建設排頭兵”的職責定位有很大差距,有的實際在崗人員也沒有對口專業背景。針對應急通信人才短缺的現狀,各單位應加大重視程度,優先選拔計算機專業、通信專業的人員和熱愛鉆研通信業務的人員到通信崗位隨崗鍛煉,提升應急通信隊伍整體專業素質[6]。2.加強崗位培訓要分批次、分階段深入推進應急通信崗位練兵活動,提升在崗人員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應用能力,確保關鍵時刻通信暢通、保障得力。一方面,可依托消防系統內部專家、技術骨干深入各支隊和救援站巡回授課,既考核基層人員通信設備熟悉情況,點對點摸底,又能面對面地講“原理”,將各個通信設備的原理講通、講透。另一方面,要大力開展各通信設備廠商組織的專題培訓,根據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答,手把手地講“實操”,使通信人員進一步了解各類通信設備。特別是在復雜災害場景下,通信人員要全面掌握裝備性能,熟悉領會常用傳輸原理,學會針對不同復雜災害場景,根據現場情況、持續時間、有可能發生的次生災害和連鎖反應情況選取適合的通信設備,充分了解各種通信手段之間的相互補充和替代手段,建立保底思維,學會使用保底的通信手段應對復雜災害條件下的通信難題。針對新入崗的通信人員,特別要加大培訓和考核力度,通過以老帶新、輪崗學習的方式加快其對信息裝備和技術的熟悉和掌握。針對復雜現場保障,還要在通信器材基本維修培訓上下功夫。復雜災害現場災情復雜,地域跨度大,救援時間長,面對通信設備損壞的狀態,通信設備使用人員不僅要學會操作,還要掌握通信設備故障判斷的基本方法,學會維修通信設備的基本步驟,能在短時間內做好通信設備的維修和更換。針對復雜災害現場,人員的業務能力是關鍵,應急通信隊伍的體能素質、心理素質、抗壓能力也很重要。復雜災害現場通信保障持續時間長,對于車輛難以到達的地點,往往需要長時間徒步背負通信設備,這對體能和心理是巨大的考驗。因此,要加強全員體能素質訓練,還要聘請專業團隊對通信人員進行不定期抗壓訓練。復雜災害現場情況千變萬化、危險重重,應急通信人員要在極端條件下保持心態穩定、思路清晰、沉著應對,所以專業的抗壓訓練必不可少。
(三)構建“適應形勢、貼近實戰”的應急通信學習訓練體系
1.積極學習和引入新技術消防救援應急通信保障部門要主動對接各高校和科技公司,積極參加國內信息化裝備展會,了解和掌握通信領域最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狀況,主要就提高快速發現、快速到達、快速施救、快速定位四個能力,以加強“智慧應急”“防滅聯動”建設為主線,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指揮調度、運行保障等方面進行深入研討學習。特別是在提高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能力方面,要積極融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最新技術,將信息化聯動技術融合到消防救援工作中,最大限度提升消防救援效率,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2.突出日常訓練實戰導向消防救援應急通信保障部門要認真學習和研究部局下發的重大災害事故、冰凍雨雪天氣下應急通信的實施流程和所攜裝備要求,研判重大災害事故和一般災害事故對應急通信的要求,根據不同層級應急通信保障職責要求、任務特點和轄區實際,制定有針對性、有操作性的應急通信保障預案,要熟悉所在轄區自然環境、地理狀況、天氣情況、通信基礎設備網絡等情況,不定時進行應急通信保障演練[7]。同時,結合跨區域救援和極端天氣條件下應急通信保障工作,明確各個層級和各個部門的職責目標,細化分解任務清單,根據不同災害類型調配所需裝備,確保前期準備、實施遂行、后方保障等各個環節運轉有序、高效暢通,提升復雜條件下應急通信保障能力。特別是對于復雜災害現場電力中斷的情況,還要加強簡易通信手段的培訓,使通信人員學會使用簡易通信手段,如燈語、旗語等,確保在不同災害場景下能夠靈活使用各種簡易通信手段。
(四)構建“部門聯動、高效暢通”的應急通信運行體系
1.提高重視程度,加強部門聯動通信保障“千里眼、順風耳”的作用在復雜災害場景下愈發凸顯,各地消防救援管理部門應加大對通信工作的重視程度,在頂層設計、經費支持、裝備配備、人才獎勵等方面給予支持,提升應急通信在應急救援作戰指揮體系中的作用。要與移動、聯通、電信公司等地方運營商建立復雜災害現場應急通信定期會商和保障聯動機制,提升公網癱瘓等不利條件下的快速反應能力,及時做好信號擴容和啟動QoS機制,確保災害事故現場通信網絡穩定高效。要加強聯動聯合演練,針對復雜災害現場公網基礎設施損壞以及局部區域無線通信信道占用率飽和等難題,運營商應利用基礎設施資源、衛星鏈路資源以及移動設施,對現場進行信號覆蓋與信道擴容,并檢驗實際通信效果。2.明確職責,確保指揮高效、銜接緊密要進一步明確應急通信部門與指揮中心在平時訓練和實際作戰中的職責分工,強化應急通信部門在日常訓練和模擬演練中的業務指導職能,強化指揮中心在重大災害事故中的統籌調度指揮職能。這兩部門要密切配合和溝通,牢固樹立“訓練為實戰服務、實戰檢驗訓練”的思想理念,正確處理好訓戰關系。要進一步細化和規范各部門、各層級消防救援人員的工作任務,從而保證消防應急救援系統運行的高效暢通,提高整體作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昊,呂欣馳.論重特大災害消防應急通信技術[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1,22(2):132-136.
[2]馬寶磊,裴建國.地下建筑消防通信問題研究[J].武警學院學報,2009,25(12):61-64.
[3]王云鵬.淺談新時期消防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設[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4):134-135.
[4]張思敏,白鈺杰.消防隊伍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優化對策[J].今日消防,2020(8):62-63.
[5]康凱.無人機在消防滅火救援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武警學院學報,2013,29(10):27-29.
[6]吳禮龍.談科學配置消防部隊滅火救援裝備[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7(7):2.
[7]丁曉春.重特大災害事故跨區域救援通信保障問題研究[J].電信快報,2010(9):3-5.
作者:薛劍 單位:北京海淀區消防救援支隊
- 上一篇:青年教師如何適應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 下一篇:對分課堂模式在心理學教學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