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精神內核與時代價值分析
時間:2022-05-17 09:52:31
導語:紅色文化精神內核與時代價值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疆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本文從中國共產黨領導新疆各族人民在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當中提煉出堅定信念、對黨忠誠,英勇頑強、敢于擔當,團結奮斗、艱苦創業,愛國愛疆、無私奉獻等新疆紅色文化精神內核;歸納并總結了新疆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進而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新疆紅色文化;革命精神;時代價值
新疆紅色文化是寶貴的紅色文化遺產,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新疆紅色文化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帶領新疆各族群眾在革命斗爭,開發建設,屯墾戍邊中形成的革命、奮斗等精神。新疆紅色文化中蘊含的革命精神是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體現,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兵團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紅色基因的組成部分,是激勵新疆各族人民奮勇無畏、奮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同時,新疆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也始終凝聚、彰顯著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的“硬核力量”。因此,通過分析新疆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與時代價值,能夠豐富新疆紅色文化教育和研究的理論寶庫、傳遞正能量、提升民族凝聚力。
一、新疆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
(一)堅定信念、對黨忠誠
在新疆這片紅色熱土上,無數共產黨人秉持著堅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艱難、浴血奮戰,創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業績;對黨忠誠、服務人民,播下了革命的火種。1937年4月底,西路軍左支隊終于到達甘肅與新疆交界的星星峽。中共中央代表陳云、滕代遠親往星星峽迎接,遂途徑哈密轉至迪化,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總支隊”,對外稱“新兵營”。西路軍總支隊遵照黨中央“嚴守紀律,安心學習”的指示,在新疆有計劃地進行軍事技術、文化科學知識、政治理論學習。西路軍總支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多兵種建立和發展的基石,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培養了大批航空兵、裝甲兵、炮兵人才,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支英雄部隊憑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到達祖國西部最遠的地方,成為長征中征途最遠的紅軍,也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疆的燎原之火。1937年10月,對外稱“南梁第三招待所”的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正式成立,辦事處積極開展新疆抗日救亡運動,組織和發動新疆各族人民支持前線,壯大了抗日力量,保住了紅色交通線。隨著新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中共中央先后調派160多名黨員干部及家屬前往新疆工作。其中有肩挑紅色金融命脈的毛澤民:為扭轉新疆經濟困頓局面,毛澤民通過整頓稅務、財稅改革,為發展和建設新疆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興辦教育的林基路:在新疆期間緊密聯系群眾,積極宣傳抗日,改變了社會的風氣,凝聚了人心。但由于新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破裂,毛澤民、林基路、陳譚秋等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們堅貞不屈,繼續同敵人進行堅決斗爭,林基路在著名的《囚徒歌》中就表達了對革命的忠貞和堅定的信念。在抗日救亡運動中涌現出的一大批共產黨人為發展新疆各項事業、傳播馬列主義,在新疆大地上灑下了革命的火種,更有一批烈士為了新疆的和平解放壯烈犧牲。中國共產黨留在新疆的活動足跡和紅色資源,充分彰顯了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精神內核。
(二)英勇頑強、敢于擔當
新疆位處祖國西北邊陲,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為穩疆控邊、衛戍西陲,頑強奮斗的英雄團隊和堅守不渝的邊防戰士在新疆大地上遍布了不朽紅色印記,這正是英勇頑強、敢于擔當的精神內核體現。御匪穩疆、顧全大局。新疆的和平解放,結束了國民黨在新疆的反動統治,解放了新疆各族人民,開創了新疆歷史的新紀元。然而新疆和平解放之初,土匪橫行,擾亂社會治安,剿匪任務艱巨且迫切。20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6軍16師46團1營2連全體官兵奉命進駐伊吾,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民主建政和屯墾生產。1950年3月原國民黨伊吾縣縣長艾拜都拉在匪首堯樂博斯授意下,與國民黨反動派走狗烏斯滿匯合,撕下偽裝,公然叛亂。面對七倍于人民解放軍的叛匪,1營2連堅守伊吾城四十天,用鮮血和生命保衛伊吾。這支“鋼鐵英雄連”的堅守和擔當精神是新疆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吃苦耐勞、保衛邊疆。新疆建設兵團第10師185團的幾代守邊人一手握槍一手扶犁,在惡劣的環境中捍衛著神圣的國土,用生命保衛著國家的安全,在祖國西北邊境構筑了堅如磐石的國土屏障。和他們一樣戍守邊陲的還有小白楊哨所等紅色邊防的戰士們,這些衛國戍邊英雄都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了突出貢獻,其表現出的精神內核成為新時代賡續傳承紅色血脈的精神力量。
(三)團結奮斗、艱苦創業
新疆的歷史就是一部民族團結史、奮斗史,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各族群眾團結奮進,譜寫著民族團結、艱苦奮斗的動人篇章。扎根新疆、艱苦創業。為建設、發展邊疆,改善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王震率軍挺進新疆后,提出發揚“南泥灣精神”,開展大生產運動。1950年,王震動員全軍一面保衛邊防,一面從事生產建設,同年新疆軍區發布了大生產命令,拉動了“軍墾第一犁”。在王震、王恩茂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建議下,1954年,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正式成立了。“廣大兵團軍墾職工櫛風沐雨,扎根邊疆,把亙古戈壁荒漠改造成生態綠洲,建成了規模化農業和新型城鎮,充分發揮了生產隊、工作隊、戰斗隊的作用。”戰士們屯墾戍邊、開荒造田、鋪路修橋為推動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作出了歷史貢獻。守望相助,團結奮斗。“白衣圣人”吳登云懷著報效祖國的熱情,風塵仆仆地前往西北邊陲——烏恰,成為一名醫生。他以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給牧區人民帶去生命的希望,當地干部們稱他是“活著的孔繁森”。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尉犁縣興平鎮的達西村,經過艱苦奮斗、創新發展,如今已經成為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的小康村。事實證明,沒有民族團結、艱苦奮斗就沒有今天的美好生活,而團結奮斗、艱苦創業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理念堅守。
(四)愛國愛疆、無私奉獻
愛國愛疆、無私奉獻,就是要自覺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與民族復興相聯系,把愛國之情融入到維護祖國統一、建設偉大祖國的事業中。在反對外來侵略方面:盧溝橋事變激起了新疆各族群眾的義憤,新疆各地建立了抗日救亡組織和團體,并同心同力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募捐活動,為抗日前線捐衣、捐物、捐款、捐飛機。新疆各族人民雖遠在抗戰后方,但各族群眾始終慷慨解囊、支援前線抗戰,譜寫出愛國主義的贊歌。在建設邊疆方面:昭蘇縣燈塔知青館記錄著一批批內地和新疆各城市來昭蘇插隊的知識青年,他們揮灑熱血,為新疆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宏偉壯觀的工程——獨庫公路建成。在公路建設過程中,有上百名解放軍戰士犧牲并長眠于喬爾瑪烈士陵園,這亦是條英雄之路。在科學技術方面:現存的可可托海三號礦坑為中國“兩彈一星”立下了不朽功勛,它折射出老一輩可可托海人無私奉獻的奮斗精神。同時,上世紀60年代的馬蘭軍博園也是中國核試驗基地的研究中心場所之一,是“兩彈”研發的軍事紀念地,曾留下諸多國防將領和核試驗科學家在新疆奮斗的足跡。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阿克蘇柯柯牙綠化工程通過在亙古荒垣上進行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在南疆戈壁荒灘上孕育出百萬畝“綠海”,根治風沙危害,造福了南疆的人民。這些史實充分展現了新疆紅色文化中愛國愛疆、無私奉獻的精神內核。
二、新疆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
新疆紅色文化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形成的,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革命遺產。發掘、利用好新疆紅色文化的價值功能,能夠增強自身素質、提高道德水準、堅定文化自信。新疆紅色文化獨特的精神內核使得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價值、文化價值、經濟價值、教育價值、精神價值。
(一)政治價值
紅色文化是先進的政治文化,是黨執政理國的重要資源和文化根基。新疆紅色文化所蘊含的中國特色的精神指向,不僅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理念、政治作風、政治信仰,而且還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堅定的理想信念。擁有正確的理想信念是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觀點、政治立場的前提條件。中國共產黨帶領新疆各族群眾取得革命勝利的法寶就在于理想信念的堅定,只有牢固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才能夠深化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培育主流意識形態、堅定“四個自信”、增進政治認同、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進而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二)文化價值
新疆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新疆各族人民為爭取民族解放,實現社會穩定、國家統一,促進新疆繁榮發展而努力拼搏、艱苦奮斗的寶貴結晶。今天新疆留存的陵園碑塔、紅色文化遺址(故居),紀念館、博物館展出的革命文物,無不印證著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從黑暗、封閉、落后,走向光明、開放、進步的史實。弘揚新疆紅色文化有利于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在新疆的光輝歷程,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同時,新疆紅色文化中所蘊含的精神品質引導一代又一代人去緬懷歷史,以新疆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文藝作品不斷發揮其激勵作用,幫助人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紅色文化認知水平,突出了其價值引領作用。
(三)經濟價值
紅色文化的解讀和宣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拉動經濟的發展,進而使得人們能夠具體感受到紅色文化的教育和紅色精神的洗禮。新疆紅色文化表現為豐富的歷史遺跡、文藝作品、歷史文物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紅色旅游也日漸火了起來。新疆依托紅色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而加以產業化開發,通過依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平臺,已打造自治區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各地還推出多條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精品線路。通過將紅色資源與旅游產業相結合,打造紅色品牌,加大宣傳力度,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提升經濟效益。
(四)教育價值
新疆紅色文化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學資源,為教學和實踐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和生動的素材,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充實了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其中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將新疆紅色文化的物質性載體、紅色精神與教學充分融合,能夠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共產黨帶領新疆各族人民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砥礪前進,進而創造新時代社會主義新疆的壯麗篇章,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判斷,幫助學生激發愛國愛疆情懷、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提高政治理論素養、增進文化認同。
(五)精神價值
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淀與凝聚,是人類寶貴的資源和精神財富。新疆紅色文化擁有著豐富的精神內核,其精神價值主要表現在對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傳承與弘揚。新疆紅色文化中蘊含著熱愛祖國、艱苦奮斗、團結進取、無私奉獻等優良作風和科學態度,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資源、也是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資源;通過對其精神內核的科學解讀,有利于激勵和引導人們銘記歷史、弘揚愛國主義情懷、喚醒對中華文化的自覺、踐行紅色精神,進而為新疆的發展進步提供精神引領。
結語
新疆紅色文化是新疆崢嶸歲月里的紅色印記,其中飽含著中國共產黨在新疆的光輝歷程和不朽功勛。這部紅色歷史展現了新疆各族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勤勞互助、團結奉獻、艱苦奮斗,為實現新疆和平解放、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建設大美新疆的真實感人事跡和革命奮斗精神。新疆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賡續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充分掌握其精神內核和時代價值有助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對建設新時代的新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曹宇.試論《兵團年鑒》編纂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新疆地方志,2016(04):28-30.
[2]歐陽淞.中國共產黨人的故事[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20年:181-183.
[3]陳伍國.王震與新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3-37.
[4]本書編寫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學習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144-148.
[5]郝備.講好紅色文化故事傳承紅色文化基因[J].文化產業,2020(27):139-141.
作者:張雪飛
- 上一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習卡片設計研究
- 下一篇:談百年經典文學作品的動漫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