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改革興趣
時間:2022-05-17 14:48:31
導語: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改革興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進一步提高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質量;方法:選取2020級護理專業學生120名作為實驗對象,將其平均分成兩個小組。第一組設定為實驗組,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開展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第二組設定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開展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實驗教學結束之后,對兩組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驗操作進行考核,同時向實驗組護生發放調查問卷;結果:實驗組學生教學后的理論成績與實驗成績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同時95%的試驗組護生認為體驗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實驗教學的興趣,90%的實驗組護生認為體驗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實踐操作能力;結論:體驗式教學法不僅有助于提高護生對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的興趣,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水平。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
護理學屬于健康科學中一個獨立的應用型學科,依托于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重點分析與探討怎樣改善人類身心健康方面的護理理論、護理知識以及發展趨勢等,不單單擁有較強的理論性,同時也對實踐性有著較高要求[1]。實驗教學是基礎護理學教學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以教導學生領悟基礎知識、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以及培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專業行為與職業素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角色應變水平與綜合能力。所以高等院校在開展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重視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的講解與傳授,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視對護生情感的引導[2]。從當CURRICULUMTEACHING下我國護生群體構成情況來看,大部分護生都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受到成長環境的影響,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夠從患者視域出發來理解患者問題。怎樣讓護生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可以切實做到關心、尊重患者,積極開展“以人為本”的教學活動非常有必要。體驗式教學是現代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一個逼真的體驗環境,讓學生能夠參與其中,親身體驗實踐操作,同時在體驗過程中注重自身心理、實踐等方面的歸納與總結[3-4]。體驗式教學法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價值觀念以及學習習慣等,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以及歸納中,領悟在不同環境下學習、思索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本文通過實驗的方式,論證了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具體研究方法如下。
1實驗資料與方法
1.1實驗資料
隨機選取某院校2020級護理專業學生120名作為實驗對象,其中女護生113名,男護生7名,將其平均分成兩個小組。其中第一組設定為實驗組,共有女護生56名,男護生4名,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開展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第二組設定為對照組,共有女護生57名,男護生3名,采用傳統教學法開展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兩組護生的年齡、性別、學習能力、成績、性格以及愛好等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各項P值均大于0.05(P>0.05),說明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5]。
1.2實驗方法
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方法進行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老師先向學生全面系統講解相關理論知識,然后親自為學生做實驗操作示范,學生一邊觀看老師的實驗操作方法,一邊自己進行實踐操作,老師在演示完成之后,學生進行自主實驗與練習,并記錄實驗數據,完成實驗報告,老師密切關注學生的實驗過程,及時指正學生操作中的問題。實驗組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開展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老師將試驗組學生平均分成3個小組,每一組選取一名學生當組長,承擔起該組實驗過程中的組織協調與實施工作,老師為學生提供整個過程的指導與輔助。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前,老師將實驗實施方案詳細地告知每位學生,所有小組成員共同協商討論,制定出統一的計劃,緊接著進入醫院真實病房中參觀,學生獲取與整合資料,然后再依托于院校圖書館、網絡平臺等查找大量相關資料,完成病例設計,同時編寫可行的劇本,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角色選取,分別擔任護士、患者以及家屬等角色,同時依照患者病情狀況提出相應的問題,然后給出問題的解決方法,要求各個小組需要在患者護理操作過程中融入無菌技術等操作手法,依托于情境規劃與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實驗教學,之后各個小組學生通過幻燈片方式向老師與其他小組成員匯報體驗過程與結果,最后完成體驗報告。
1.3考核評估
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內容全部結束之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與實驗操作兩部分考核,分別統計兩組學生教學前后的成績。之后對實驗組學生開展問卷調查活動,考核實驗組學生對體驗式教學模式的認可程度。
1.4統計學分析
基于SPSS22.0軟件對獲取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利用x±s表示計量資料,通過t值對統計數據進行檢驗,當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6]。
2實驗結果
2.1理論與實驗成績對比
實驗組與對照組護生理論成績與實驗成績對比,如表1。
2.2實驗組問卷調查表
實驗組護生對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評價,如表2所示。
3討論
3.1體驗式教學法有助于提高護生對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的興趣
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完全改變了以往基礎護理實驗教學中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增加護生對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的興趣,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基礎護理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從以往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在開展實驗教學活動前,學生需要依照實驗內容查找大量的相關資料,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理論知識,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也為接下來的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提供幫助,改善實驗教學效果。
3.2體驗式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將體驗式教學模式融入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讓護士在角色扮演中學會換位思考,從而充分領悟在工作過程中加強人文關懷的必要性,同時進一步提高自身的人文關懷水平。另外,在案例設計、劇本編寫、角色扮演以及問題解答等過程中,護生都能夠親切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從而不斷提高護生的團隊協作精神與能力。在體驗式教學中,護生通過醫生與患者對話、護生與患者對話,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應變能力、語言組織與表達水平、溝通交流水平等。在開展實驗總結、匯報以及答辯過程中,可以有效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有助于改善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托于體驗式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護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同時也讓護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讓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去學習相關知識。依托于模擬體驗,護生能夠親身體驗到患者所面對的心理與身體壓力,以及家屬需要肩負的經濟壓力,讓護生在今后實際工作中可以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幫助病人降低痛楚,盡快康復。
參考文獻
[1]顏超,林婷,陳玲玲.基礎護理學課程開展綜合性實驗教學對學生臨床能力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30):4417-4420.
[2]魏繼平,李偉梅,蘭佳慶,等.體驗式教學法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4):279-280.
[3]朱曉菊.高職護理專業基礎護理學實驗實訓教學改革探討[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6(23):134-135.
[4]安力彬,李文濤,岳彤,等.我國護理本科實驗教學方法改革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7,7(1):28-31.
[5]熊鶯.TBL結合PBL與LBL兩種不同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效果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8):152-153.
[6]王艾青,陳玉芳,何敏.護教協同下不同層次高職護生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對比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3):100-103.
作者:邱曉靜 石豫潔 單位: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 上一篇:基層農機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 下一篇:新能源汽車多元化技術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