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途徑

時間:2022-05-18 09:29:47

導語:新時期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期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途徑

摘要:愛國主義情感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一種情感。新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等網絡媒體的快速興起,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呈現出現代性、多樣性、自由互動性等新特點。同時,出現了個別青年國家利益至上觀念缺乏、少數青年喪失民族文化自信、部分青年愛國情感不能化為實踐等新問題。因此,針對新時期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呈現的新特點及其面臨的新問題,必須不斷加強青年的愛國主義情感認同,積極汲取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中的愛國主義養分,以實際行動來熱愛祖國。

關鍵詞: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教育;情感認同

一、新時期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呈現的新特點

隨著我國社會發展步入新時期,國家在對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方面也呈現出了新特點,與傳統的愛國主義情感培育不同,新時代賦予了愛國主義情感培育新的特點與時代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現代性———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的時代化

愛國主義情感具有較強的時代特征,這是長期以來社會人文環境所造就的,中華文明的歷史演變展示了愛國主義情感的具體性與實踐性。從投江殉國的屈原到寧死不降的文天祥再到時代楷模黃大年,這些榜樣們都用他們的實際行動闡述了什么是愛國,彰顯了他們內心深處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感。在社會主義建設初級階段,愛國主義表現為對中國共產黨的堅定擁護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決貫徹,這是愛國主義情感與時代融合的產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當前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為愛國主義情感培育更好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新時期新興科技的快速發展為愛國主義情感的培育提供了良好載體,政府部門也逐漸變得更加公開透明,為人民群眾更好地參與到國家大事的決策中提供了良好的參政渠道,讓人民群眾能夠更快更好地投身于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建設中。因此,愛國主義教育應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新時期青年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科技軟件的影響,因此每一個青年都應該利用好各個科技平臺理性表達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感,讓科技平臺代替語言的功能成為情感抒發的橋梁,完成愛國情感的表露。同時,在這個講究民主與法制的新時期,青年利用科技抒發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感體現了靈魂間的自由交融,契合新時期我國法律的各項規章。

(二)多樣性———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的多元化

首先,新時期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提供了新的路徑,使愛國主義情感培育不再單一,而是更趨于多樣性。許多青年能夠熟練運用各種社交平臺,這為他們培育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感提供了舞臺。大數據分析表明,在各類科技軟件的使用中,青年群體的應用率和操作率是最高的,一些重大事件經過報道后,在青年群體中也是傳播最快的在青年群體中也是傳播最快的。青年群體在網絡愛國運動中是最活躍的,他們為提升全民族的愛國主義情感奠定了良好基礎。其次,新時期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讓新時期愛國主義情感培育與以前相比都有了重大的突破,現在網絡媒體可以將原來枯燥無味的文字理論灌輸轉換成視頻、音頻等青年群體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廣大青年在和諧愉快的社會環境中培育愛國主義情感。再次,新時期大數據的快速發展為愛國主義情感的培育提供了巨大的知識庫。青年群體在了解關于愛國主義情感方面的各種知識時不用再前往圖書館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在網絡中就能利用大數據篩選出各種與愛國主義情感培育相關的知識。與傳統的圖書館文獻查找相比,大數據平臺廣闊的覆蓋面、快捷的查閱體驗都為青年群體培育愛國主義情感提供了便利,讓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逐漸多樣[1]。

(三)自由互動性———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環境的開放化

說到新時期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的開放性,我們需要對新時期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進行分析。當前用戶使用網絡的門檻較低,任何具備網絡使用能力的人都可以在網絡上進行注冊登錄,同時網絡用戶具有一定的虛假性,難以與實際人物取得聯系驗證。與現實生活中的身份證等證件管理制度相比,網絡存在極大的虛擬性與不可控性,這也使得青年群體更加青睞虛擬網絡世界。網絡的開放性特征使得青年群體在培育愛國主義情感時也具備開放性。青年群體可以通過網絡媒體隨時隨地了解當前熱點事件,針對熱點事件抒發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感是當前愛國主義情感培育環境開放性的體現,這也突破了傳統媒體對愛國主義情感培育的困境。另外,信息的時效性也得到了充分保證,青年群體能夠及時了解熱點事件的發展進程,對其進行觀點闡述。同時新興媒體的出現也讓青年愛國主義情感不再過多地受新聞媒體人的思想影響,青年能夠在與他人的交流溝通、思想碰撞中表達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感。總的來說,新時期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逐漸變得更加開放化,青年之間的愛國情感交流也愈加自由和具有互動性。

二、新時期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面臨的新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發展,新時期在對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方面也凸顯出了新的問題,與過去在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同的是,新時期青年面臨的問題更加復雜、更加煩瑣,總的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個別青年缺乏國家利益至上觀念

新時期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利益主體漸趨多元,在各種利益的驅動下,個別青年漸漸失去了社會責任感,愛國情懷漸趨淡化。為了滿足個人的一己私利,個別青年千方百計采取各種不正當手段損害公眾和國家的利益。此外,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青年的主體意識逐漸強化,青年對個人價值的理解漸趨多元。少數青年更加關注自身利益,注重自身發展,強調自我中心地位。我國對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強調個人服從集體,每個人都要兼顧個人與國家社會的利益發展,不能過度強調個人利益而忽視了國家利益。因此,有小部分青年認為這與個人利益相矛盾,不利于實現個人價值。部分青年的國家觀念并不深刻,愛國責任意識欠缺,愛國主義情感淡化,傳統的國家至上理念缺失,國家意識有待提高。

(二)少數青年喪失民族文化自信

西方國家打著“自由”“民主”的幌子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大肆宣揚極端自由主義等社會思潮等。此外,他們還利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遭遇的挫折及個別同志的紀律問題來煽動青年群體對政府產生不滿情緒,同時還通過制造各種各樣的事件來引發我國的社會矛盾。這一系列的和平演變圖謀對我國部分青年的價值觀產生了不良影響,使其喪失了民族文化自信,甚至有極少數青年忽視國家主權利益。例如,近年部分香港青年鼓吹民主自由,擾亂香港正常秩序。其次,我國少數青年受到西方國家“普世價值”幌子的欺騙,盲目追崇歐美的國家制度與社會價值觀念,對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逐漸喪失信心。同時,他們還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手段對我國社會主義進行抹黑,抵觸傳統文化與社會價值觀念,以至于當前有少數青年人在網絡上對國家英烈、國家制度、國家領導人等進行侮辱、詆毀[2]。

(三)部分青年愛國情感不能化為實踐

新時期價值觀也在進行重塑。市場經濟追求的利益等不斷滲入社會的各個方面,在青年的思想價值觀念方面的體現是部分青年的愛國信念有所動搖,滋生了享樂主義、極端主義等。愛國要講究實際行動,部分青年的愛國還只停留在嘴上,一味地空談愛國理想信念,卻從不進行愛國實踐活動。很多青年對愛國的理解還很淺顯,部分青年的愛國觀念出現了偏差,陷入了愛國的誤區。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許多青年只熱衷于自己感興趣的事,對時政要聞不過問、不接觸,甚至有所抵觸,對一些社會問題的看法缺乏政治意識。一些數據表明,部分青年認為當前的愛國主義沒什么實際作用,只是一個形象性工程,存在意義不大。甚至有個別青年對當前社會和學校的愛國主義情感培育產生了抵觸心理。還有少數青年將當前的愛國主義教育當成一種形象工程來對待,自己并不積極主動參與其中,所以就產生了活動宣傳轟轟烈烈,參與人員寥寥無幾的情況。部分青年將愛國實踐活動當作一項工作任務來完成,不付諸情感,僅空談愛國。

三、新時期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途徑的新思考

新時期由于西方思潮的影響以及愛國主義教育情感培育的弱化,當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危機之際,一些青年跟隨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和反華輿論,反而無端指責自己的祖國,因此,加強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勢在必行。

(一)加強青年愛國主義的情感認同

新時期加強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的關鍵在于青年愛國主義情感認同的培養。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都要努力行動起來,采取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對青年群體的愛國情感進行培育,增強其愛國主義情感認同。人人都有國家,人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祖國充滿熱愛之情,對祖國的認同是通過不斷的社會實踐逐漸建立的。在對青年進行愛國主義情感培育時應充分發掘歷史中的愛國故事、愛國人物,讓青年在聽故事、識人物中不斷以愛國人物為榜樣,增強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感。同時,各主體要增強青年的主人翁意識,讓青年主動將國家的命運與個人的發展相結合,激發其為國奮斗、為國拼搏、為國奉獻的精神。同時使青年明白個人是祖國的一分子,只有祖國繁榮富強了,個人才能夠更好地發展,失去了祖國,個人的一切都將失去保障。自古以來,愛國主義情感就是具體的。新時期對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就是要將愛國主義融入社會教育實踐活動中,使青年在學習知識、參與活動的同時又加強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增強了愛國主義認同感。如果只是僅僅將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寄托在學校教育中,那么將會削弱對愛國主義情感培育的生命力,因此,對青年進行愛國主義情感培育過程中,家庭、學校、社會各方主體缺一不可,只有各個主體協同起來才能更好促進新時期青年愛國主義情感培育,促進青年的愛國情感認同。同時還要促進青年對國家歷史的了解,讓其了解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增強其民族自信心與民族文化認同感,促進其對祖國更深層次的熱愛[3]。

(二)繼承優良傳統與培育民族精神

愛國主義情感培育是社會精神文明培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育青年的愛國主義情感要立足于我國優良傳統。優良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對青年價值觀念的引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青年只有充分了解本民族的優良傳統才能對其產生認同感與自豪感。因此,國家、社會、學校、家庭都應該通過多種形式讓青年了解我國的優良傳統,從而讓其在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增強民族情感的認同與歸屬,自覺增強對祖國的熱愛。同時還要引導青年發掘優良傳統中蘊含的價值,讓其更好地將我國優良傳統發揚光大,讓其在弘揚優良傳統的過程中逐漸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國家也要立足優良傳統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國主題活動,在全社會營造一種濃厚的愛國氛圍,讓青年群體在生活、工作、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增強自身愛國主義情感培育,積極承擔祖國和民族賦予自身的歷史使命。對新時期青年進行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就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只有對自己國家的優良傳統充滿驕傲與自豪才會真心熱愛自己的祖國。此外,新時期青年愛國主義情感的培育必須與民族精神的培育相結合,青年要積極傳承和發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胡錦濤同志明確要求:“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民族精神教育[4]”。廣大青年只有積極繼承和發揚民族精神才能抵御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糖衣炮彈”的攻擊,才能從根本上樹立民族自信心、培育愛國主義情感。

(三)在實踐中將熱情轉化為行動

愛國主義情感培育不能只停留在空談上,而應該將其付諸實踐。唯有通過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社會實踐,才能讓廣大青年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在鍛煉自身的同時升華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感。新時期青年愛國主義情感的培育要立足于現實生活,將青年在課本中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將理論知識轉化成社會實踐。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中增強愛國主義,將愛國主義情感沉淀為熱愛祖國的精神力量,幫助和促進青年更好地成功成才。新時期對青年愛國主義情感進行培育要把青年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其實踐活動抒發出來。廣大青年在學好專業技能的同時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樹立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奉獻的理念,根據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需要,積極投身到基層鄉村的建設中去,在基層廣闊的舞臺上發光發熱、實現自己的價值。將自身價值的實現與奉獻祖國有機結合,為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奉獻自己的力量[5]。將愛國主義情感轉化為奉獻祖國的實際行動,這是每一位青年的正確抉擇,更是愛國主義在新時期的具體表現。青年的成長成才要立足于實現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要以忠誠擔當、樂于奉獻的思想理念為價值取向,讓自己成為祖國和社會所需要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例如當下的“三支一扶”志愿者、選調生正是最好的學習榜樣。

作者:易想和 章添柱 黃娟 單位:益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攸縣酒埠江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