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孕產婦妊娠結局臨床分析

時間:2022-05-18 11:47:46

導語:高齡孕產婦妊娠結局臨床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齡孕產婦妊娠結局臨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后不同年齡段高齡孕產婦妊娠合并癥、并發癥及圍產兒結局,探討高齡對不良母嬰結局的影響。方法收集分娩妊娠孕周≥28周的12733例產婦的臨床資料及妊娠結局。依據孕產婦分娩時的年齡將其分成3組,即適齡組(22~34歲,10840例)、高齡A組(35~39歲,1433例)、高齡B組(40歲~,460例),比較3個年齡組的妊娠合發癥、并發癥及圍產兒結局差異。結果A組、B組的產婦數量逐年增加(P<0.05),產后出血占比呈逐年上升趨勢(P<0.05),剖宮產占比呈逐年下降趨勢(P<0.05)。高齡A組、B組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盤、胎胎膜早破發生率高于適齡組(P<0.05)。妊娠期高血壓、胎盤植入發病率高齡B組高于適齡組(P<0.05)。疤痕子宮發生率高齡A組高于適齡組(P<0.05),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甲狀腺疾病發生率高齡A組和B組高于適齡組(P<0.05)。圍生兒妊娠結局中極低出生體重兒、早產兒、新生兒轉入重癥監護室(NICU);新生兒先天畸形發生率高齡A組、B組高于適齡組(P<0.05),新生兒窒息發生率高齡B組高于適齡組(P<0.05)。結論臨床醫師必須加強孕期監督管理,并加強產科專業人員業務培訓,采取合理有效措施以確保母嬰安全。

[關鍵詞]高齡孕產婦;妊娠合并癥;并發癥;妊娠結局

據統計“全面二孩”政策后,我國平均妊娠年齡提高,其中高齡(≥35歲)的孕產婦數量明顯增加[1]。隨著高齡孕產婦占比增高,導致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的總體發生率亦明顯增加[2]。本課題回顧性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來我院就診的不同年齡段高齡孕產婦臨床特點及妊娠結局,以期更加規范管理高齡孕產婦,為母嬰安全保障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分院婦產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分娩妊娠孕周≥28周的12733例產婦的臨床資料,依據孕產婦分娩時的年齡分成3組:適齡組10840例,年齡22~34歲,年齡(29.19±3.09)歲;高齡A組1433例,年齡35~39歲,平均(36.53±1.24)歲);高齡B組460例,年齡40~48歲,平均(41.99±1.97)歲。3組孕婦的孕周、體重指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診斷標準:

①適齡產婦指分娩時年齡<35歲的產婦,高齡產婦指分娩時年齡≥35歲的產婦;②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胎盤早剝、胎盤植入、前置胎盤、胎膜早破、貧血、甲狀腺疾病依據高等醫學教材《婦產科學》(第9版)[3]的診斷標準;③孕期血小板減少,即血小板計數≤100×109/L且排除凝血功能障礙[4]。1.3方法:通過對高齡A組、高齡B組、適齡組孕產婦一般情況、妊娠合并癥、并發癥及新生兒結局等資料的回顧性分析,分別比較高齡A組與適齡組、高齡B組與適齡組產婦之間的差異。

1.4觀察指標:

①巨大兒、極低出生體重兒,分別指新生兒出生體重≥4000g及<1500g。②早產兒、新生兒窒息依據高等醫學教材《兒科學》(第9版)[5]的診斷標準。③新生兒轉重癥監護室(NICU),指新生兒在院期間因早產低出生體重、新生兒窒息、低血糖、病理性黃疸等因素轉入NICU。④新生兒先天畸形診斷,新生兒分娩后經由專科醫生主要指婦產科及新生兒科醫生查體發現新生兒形態或結構異常,并需結合B超、核磁、心臟彩超、病理學檢查等在內的輔助性檢查手段診斷。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發生率%表示,采用χ2值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017—2020

年不同年齡組一般情況及妊娠結局比較:高齡A組、B組與適齡組孕產婦占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剖宮產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產后出血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2017—2020

年不同年齡組妊娠并發癥比較:高齡A組、B組與適齡組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高于適齡組(χ2=30.50、18.68,P<0.05)、前置胎盤發病率高于適齡組(P<0.05)、胎膜早破發病率高于適齡組(P<0.05);高齡A組妊娠期高血壓發病率高于適齡組(P<0.05),胎盤植入發病率高于適齡組(P<0.05);高齡B組胎盤早剝發病率高于適齡組(P<0.05),見表2。

2.32017—2020

年不同年齡組妊娠合并癥比較:高齡A組妊娠合并疤痕子宮比例高于適齡組(P<0.05);高齡A組、B組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發病率高于適齡組(P<0.05),妊娠合并甲狀腺疾病高于適齡組(P<0.05),見表3。2.4不同年齡組新生兒結局比較:高齡A組、B組極低出生體重兒發生率高于適齡組(P<0.05),早產兒發生率高于適齡組(P<0.05),新生兒轉入NICU發生率高于適齡組(P<0.05),新生兒先天畸形發生率高于適齡組(P<0.05);高齡B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高于適齡組(P<0.05),見表4。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我院2017—2020年高齡產婦數量逐年增長趨勢明顯,2017—2020年剖宮產率逐年下降,原因可能是孕婦避免再次生育時的二次手術,更傾向于選擇陰道分娩。本研究結果顯示,2017至2020年產后出血比例逐年增加,分析可能的原因:產后出血是高齡孕產婦常見的產后合并癥[5];高齡孕產婦合并胎盤植入、前置胎盤、子宮肌瘤等引起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增多。本研究結果顯示,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對高齡孕產婦的影響尤為突出,其中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高齡組發病率均大于適齡組,這與魏麗坤[6]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前置胎盤、胎膜早破高齡組發病率均大于適齡組,這與陳宇[7]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另外高齡組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甲狀腺疾病發生率均高于適齡組,與研究結果一致[7]。有研究提出[8],高齡妊娠(35~40歲和>40歲)不良結局隨著高齡孕產婦比例增高而增高。面對不斷增多的高齡孕產婦最主要是要有早期預防和治療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的意識,從而降低高齡妊娠帶來的不良圍產結局。有研究表明,高齡妊娠孕產期合并癥增高,其發生不良產科和圍生期結局的風險更高[9]。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圍產兒結局中極低出生體重兒、早產兒、新生兒畸形及新生兒轉入NICU的發生率高齡孕產婦占比明顯增高。當高齡孕產婦合并各種內外科及婦科疾病時,隨著妊娠期進展各種并發癥逐漸顯現,這會直接影響子宮和胎盤的血供,伴發胎盤功能不良,阻礙胎兒與母體之間的物質交換,當影響胎兒氣體和營養物質供給時,會阻礙胎兒宮內正常生長發育,容易導致胎兒宮內生長受限、低出生體重兒的發生率增加。

[參考文獻]

[1]祝彩霞,熊瑋,王馬列,等.分娩間隔時間對高齡經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師雜志,2019,21(1):73-75,80.

[2]包春榮,余自成,丁佩芳,等.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前后剖宮產率、妊娠并發癥和不良妊娠結局的變化[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4):724-726.

[3]謝幸,孔北華,段濤.婦產科學[M].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83-127.

作者:王麗琴 樊楊 郭玉峰 劉思慧 蘇婧 張嬌 劉亞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