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患者輸血護理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2 04:34:00
導語:高齡患者輸血護理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1年2月,我科收治1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的老年患者。因老年MDS起病較為隱匿,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態造血,其中21.8%為重度貧血。常規治療效果差,我科給予成分輸血等對癥支持治療,從2001年3月~2005年3月,共輸入紅細胞懸液373次,總量為74600ml,從未發生過過敏反應,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男,88歲,因糖尿病于1999年住院時,自覺周身乏力,經骨髓穿刺診斷為MDS-RAS,給予口服葉酸、VitB6治療,血紅蛋白(Hb)維持在80g/L以上。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Hb逐漸下降。為輸血治療于2001年2月再次入院。查:Hb67g/L,RBC1.74×1012/L,WBC2.8×109/L,PLT334×109/L,GLU8.02mmol/L。貧血面容,診斷為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1~2級,2型糖尿病;MDS。給予輸入B型紅細胞懸液,并口服地高辛、波依定、安體舒通、拜糖平等。2001年11月再次行骨穿,骨髓干抽,骨髓活組織檢查報告為MDS伴骨髓纖維化。
2輸血方法
選用7號輸液器上的針頭接在輸血器上,把輸血器原配的針頭(輸血器上的針頭至少是9號)棄去,先靜滴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試行穿刺,確定針頭在血管內后再接輸血器。待血液輸完后,再用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血管,直至把余血沖盡。
3護理
3.1嚴格查對制度輸血是臨床護理工作中比較常用的護理技術,也最容易出現各種危險及并發癥。因此,在輸血前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專人取血,與輸血科核對準確。不能因為是長期住院和長期輸血患者而疏忽大意,也不能認為對患者的床號、姓名、血型等了如指掌就一帶而過,而是要把患者當成是第一次輸血的患者,該核對的項目一樣也不能省略,嚴格按照輸血常規去做,輸血后及離開患者前的再核對更不能馬虎。
3.2做好輸血前的準備工作
3.2.1患者準備先讓患者排空大小便,避免輸血后再如廁,減少針頭滑脫及液體外滲。
3.2.2血液準備用專用取血筒從輸血科取出,因血在冰箱內放置較涼,靜滴前先在治療室(常溫)內放置20~30min,輸血前輕搖血袋數次,使血漿與血細胞充分混勻。
3.2.3藥物準備輸血前30min,給予肌注鹽酸異丙嗪注射液25mg,防止發生過敏反應。口服速尿100mg,起到利尿作用,從而減輕心臟負擔。
3.3血管的保護因為這是一個長期輸血的患者,又多病纏身,除了輸血以外,時常還要輸入抗生素等,所以對于患者血管的保護是至關重要的。由于老年人的血管較細,且彈性較差,因此進行輸血時應選擇粗直、彈性較好的血管進行穿刺。首先我們從穿刺遠端血管開始,交替使用可利用的血管,左右手血管輪流使用,這樣血管就有充分的時間再生。選用稍小號的針頭對血管的損傷小,利于血管的恢復,且也不影響血液的流暢度。注意拔針時一定要壓住穿刺點,順著血管的徑路方向以拇指掌面壓住,至少5min。
3.4觀察反應,防止滲漏
3.4.1妥善固定首先要把輸血器膠管和針頭接頭接牢固,并用膠布纏好。其次,如果是穿刺點離關節較近,一定要找個空藥盒固定于手掌部,以減少關節的活動度,防止針頭滑出及血液外溢。
3.4.2加強巡視將血液換上后調節滴速28~36滴/min,觀察患者面色,詢問有無心慌,并監測脈率,以便隨時調整輸液速度,每15~30min巡視1次。每次輸血200ml,保證在3~4h內輸完。
3.5心理護理雖然本例患者是離休的老干部,醫療費用是實報實銷,不存在經濟負擔。但是,每周固定2~3次的輸血還是給患者造成很重的心理負擔。經常與患者談心,疏散患者的心結,使其重新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病情。穿刺前,要看清并摸準血管,穿刺時要穩準,盡量做到一次成功,使患者對護士有信任感,消除恐懼心理。
4討論
70歲以上老年人MDS療效差,緩解率低,生存期短,病死率高,采用輸注紅細胞懸液的方法治療MDS患者,能有效地提高Hb水平。因為紅細胞懸液是恢復和維持攜氧能力的首選成分[1]。與輸全血相比,紅細胞懸液因去除絕大部分血漿、血小板和粒細胞等成分,因此發生非溶血性輸血反應也大為降低。
【參考文獻】
1金和謙,丁雄.紅細胞懸液輸注治療地中海貧血126例672人次臨床觀察.中國輸血雜志,1999,12(1):24
- 上一篇:檔案局推進實施名牌戰略的意見
- 下一篇:群眾子女上學問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