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護理對行腹腔鏡腎切除術的效果

時間:2022-05-30 09:49:25

導語:手術室護理對行腹腔鏡腎切除術的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手術室護理對行腹腔鏡腎切除術的效果

摘要:目的考察手術室專業護理分組模式對行腹腔鏡腎切除術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泰州市人民醫院手術室行腹腔鏡腎切除術的80例患者,按照方便抽樣法分成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采用手術室專業護理分組模式。比較2組患者的術后應激水平(心率、血氧飽和度和C反應蛋白),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滿意率。結果術后3d,2組的心率均快于同組術前(P均<0.05),血氧飽和度均低于同組術前(P均<0.05),C反應蛋白均高于同組術前(P均<0.05),且觀察組上述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觀察組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早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手術室專業分組護理應用于行腹腔鏡腎切除術患者中,可有效緩解其術后應激反應,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且提高護理滿意率。

關鍵詞:腹腔鏡腎切除術;手術室專業護理分組;應激反應;并發癥發生率

腹腔鏡腎切除術是治療多種腎臟疾病的外科手術,其具有傷口小、術中出血少和康復速度快等優點,已取代了部分開放手術[1]。有研究[2]表明,提高腹腔鏡腎切除術中的安全性對患者預后有重要影響。一旦不注意術前和術后的護理工作,可能會造成患者術后傷口感染,影響其康復效果。手術室專業護理分組模式是將手術室的護理人員組成護理小組,通過培訓等方式提高其護理知識和技術操作水平[3]。陳鵬[4]的研究發現,手術室護理分組管理能有效提高醫師和患者對手術護理的滿意率。基于此,本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泰州市人民醫院手術室行腹腔鏡腎切除術治療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手術室專業護理分組的干預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經泰州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泰州市人民醫院手術室行腹腔鏡腎切除術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符合行腹腔鏡腎切除術指征[5];②無精神系統疾病;③了解本研究相關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心力衰竭或肝衰竭;②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③存在手術禁忌證。將所有患者按照方便抽樣法分成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2組間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手術位置和性別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1.2方法

1.2.1常規護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術前1d,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同時監測其各項生命指標,完成物品準備和儀器測試工作。術中,護理人員檢查手術所需物品,協助患者取合適體位,配合醫師進行麻醉。護理人員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配合搶救和供應物品。術后,護理人員認真清點器械和敷料,清洗器械;每天對患者進行傷口護理、用藥和飲食指導,監測其基本生命體征。1.2.2手術室專業護理分組模式觀察組患者采用手術室專業護理分組模式。1.2.2.1成立手術室護理小組護理小組由主治醫師和手術室護理人員組建,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其護理操作技能。小組成員提前收集患者的基本資料,于術前3d組織開展會議,全面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病情,總結手術過程中護理的重點和難點。1.2.2.2術前心理疏導術前1d,主治醫師向患者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紹手術流程,并收集患者的意見,解答其疑惑并給予相應指導。小組成員監測并記錄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包括體溫、血壓和心率等。主動向患者分享手術成功案例,消除其緊張和焦慮情緒,增強治療信心,確保其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手術。1.2.2.3術中護理小組成員加強常規無菌操作,將手術室溫度和濕度調節至合理且舒適的狀態,防止患者受涼。1.2.2.4術后護理根據患者的手術完成情況,小組成員制訂詳細的術后護理計劃。①引流管護理:小組成員為患者清潔引流管周圍皮膚,經常擠捏引流管,防止管道阻塞。每天更換引流袋,更換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注意保持引流裝置的密閉性。②傷口護理:行右腎切除術的患者保持側臥位,行左腎切除術的患者保持半臥位。小組成員密切關注患者的血壓、脈搏和意識變化情況,注意傷口滲血和出血情況。每天為患者更換傷口敷料,防止傷口感染。患者家屬密切觀察患者的傷口疼痛情況,若術后3d疼痛癥狀仍未緩解,及時告知醫師。③飲食指導:患者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進食清淡、營養、易消化食物為主。若術后進食量少,需遵醫囑接受靜脈補液。④注意排尿情況:小組成員準確記錄患者術后的排尿情況,若術后24h內尿量<500mL,需警惕出現脫水。根據臨床情況和檢查結果,預防非蛋白氮增高、酸中毒或電解質代謝紊亂等情況。⑤適當活動:患者術后可適當運動,增強身體抵抗力,避免勞累,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情。

1.3觀察指標

①于術前和術后3d檢測患者的心率、血氧飽和度和C反應蛋白水平。C反應蛋白檢測方法:取患者靜脈血3mL,離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C反應蛋白水平。②記錄并統計2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③比較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傷口感染、尿液泄漏和尿性囊腫。④根據自制的護理滿意情況調查表對患者開展問卷調查,滿分100分。≥80分代表比較滿意;60~79分代表滿意;<60分代表不滿意。總滿意率=(比較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心率、血氧飽和度等屬于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描述,采用t檢驗;護理滿意率和并發癥發生率等屬于計數資料,用例(%)描述,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應激水平比較術前,2組間心率、血氧飽和度和C反應蛋白水平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術后3d,2組的心率均快于同組術前(P均<0.05),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均高于同組術前(P<0.05);但觀察組的心率慢于對照組(P<0.05),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低于同組術前(P均<0.05);2組的血氧飽和度均低于同組術前(P均<0.05);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2.22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早于對照組(P<0.05),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2.3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2.42組護理滿意率比較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3討論

腹腔鏡腎切除術是一種常見的泌尿外科手術,具有傷口小、康復快等優點。由于患者對腹腔鏡腎切除術缺乏了解,術前普遍存在恐懼或焦慮情緒,導致術中易出現應激反應,嚴重影響手術進程[6]。張海娟[7]的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腎切除術后護理工作對降低傷口感染、尿液泄露等并發癥發生率具有積極效果。手術室專業護理小組模式通過組建小組、定期培訓、人文關懷和強化護理技能等方式,有效改善手術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患者術前易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表現為神經系統功能亢進,如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過度焦慮易引發患者的應激性和刺激閾值降低,交感神經長期處于緊張狀態,進而導致身體免疫功能下降,從而影響手術效果和術后康復。當身體受到感染或刺激時,代謝加快,心率和血氧飽和度隨之改變,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會異常升高。因此,心率、血氧飽和度和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可有效反映患者的應激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的心率、血清C反應蛋白和血氧飽和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均<0.05),提示手術室專業護理分組能降低患者的術后應激水平。分析原因在于,術前成立護理小組,并向患者介紹手術流程,強調手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效解答其心中疑慮,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8]。正確的術前心理指導能夠有效調整患者的身心狀態,減輕其心理壓力,對促進傷口愈合和康復十分重要。術前護理小組總結護理中的重點和難點,明確護理工作,對手術治療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有助于手術的順利完成[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下床活動時間早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均<0.05),提示手術室專業護理分組模式能夠加快行腹腔鏡腎切除術的患者術后康復。分析原因在于,術前護理小組成員接受相關技能培訓,有助于提高其業務水平和責任感;術后詳細的護理計劃可提高護理質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復,縮短住院時間[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與朱寶萍[11]的研究結果一致。由此提示手術室專業護理分組的術后護理質量優于常規護理,可有效降低行腹腔鏡腎切除術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手術室專業護理分組對患者術后引流管和傷口的護理工作更到位、更細致,進而避免發生傷口感染和炎癥反應。小組成員通過每天記錄患者的排尿量,可以及時了解其排尿異常情況,減少尿性囊腫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率為87.50%,高于對照組的67.50%(P<0.05)。由此提示手術室專業護理分組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率。綜上所述,將手術室專業分組護理應用于行腹腔鏡腎切除術患者中,可有效緩解其術后的應激反應,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率。

作者:孫晶 單位:泰州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