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護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范文

時間:2024-03-28 18:12: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手術室護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手術室護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篇1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問題;對策

手術室作為醫院中一個特殊的部門,肩負著為患者實施手術的重要使命,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近些年來手術的難度不斷增加,手術護理中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因此,手術室護理人員應該及時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找出問題的原因,減少或杜絕手術護理問題的發生,提升整體的護理水平。接下來對我院2000年3月到2011年12月間手術室護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

1手術室護理常見問題

1.1醫護言語及行為不規范通常進行手術的患者,除去一些全身麻醉的患者外,大多意識清晰,醫護人員在其面前的言語和行為不規范,可能直接影響患者的身體康復。

1.2護理水平不達標由于一些手術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以及工作經驗有限,給患者帶來額外的精神和物質負擔,甚至導致一些醫療事故的發生。

1.3工作責任心不強有些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時,往往漫不經心或是三心二意,經常出現違反護理規范的護理行為,直接導致了各種醫療事故、護理糾紛的發生。

1.4沒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糾紛案例中,很多都是由于護理人員沒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護理所致,比如說手術器材、紗布等遺留患者體內的護理糾紛時有發生。

1.5護理人員工作時間安排不合理手術室的醫護人員往往工作忙碌,護理人員大多處于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中,精神和體力消耗巨大,一些洗手護士和巡回護士的工作時間安排不合理,從而導致了很多誤傷事故的發生。

2對策和方法

2.1更新自我護理觀念,嚴格按照法規進行護理

2.1.1作為手術室的護理人員必須轉變自身的護理觀念,工作中時刻以患者為中心開展護理工作,培養良好的服務意識。此外,醫院還應該加強對手術室護理人員的素質培訓,不斷強化護理人員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理念。

2.1.2手術室護理人員還應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學習相關的護理法律法規,在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的同時,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對自身的護理行為進行規范,在工作中應該學會利用法律法規來保護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權利,從而有效的避免一些醫療糾紛的發生。

2.1.3在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進行必要的探視和安撫工作,初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向患者介紹手術前的注意事項,手術的基本過程,使患者正確對待手術,并增強他們術后恢復健康的信心。此外,護理人員還應該對整個手術步驟以及需要的醫療器材進行詳細的了解,做到有備無患。

2.2嚴格考核,按職上崗

2.2.1手術室的護理人員應該嚴格按照相關的工作操作規章制度進行護理,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一些醫療糾紛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同職責的醫護人員相互頂替,所以,手術室狐貍熱源應該嚴格按照自己工作職責和范圍進行護理工作,護理工作只能由護士來進行。

2.2.2合理的安排護理人員的工作時間,在進行相關班次的排列時,應該充分考慮洗手護士以及巡回護士工作的時間和次數,盡量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前提下,降低護士的身心疲勞狀況。此外,還應該針對第二天手術的安排情況,對相關手術室醫護人員進行調整,在保證手術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盡量使醫護人員得到充分的休息。

2.3嚴格按照醫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程進行工作

2.3.1接送手術病人時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手術室對手術病人的責任,從接病人開始到送回病房結束。在接病人時一定要依據手術通知單定項查對,不能接錯病人,更不能做錯手術部位。

2.3.2術中查對簽名制度手術室《術中護理記錄》單是對病人負責和具有一定法律意義的依據。因此,護士必須認真填寫。(1)病人進入手術室后須由上臺、巡回護士根據手術通知單,再次認真核對病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手術名稱和手術部位等項目后做責任簽名;(2)術中認真清點器械、紗布、縫針、線軸、各類引流管以及鉆頭螺絲等物品并認真填寫《術中護理記錄》單;(3)關閉休腔前后必須要由上臺、巡回護士仔細清點物品,無誤后簽名。

2.3.3嚴格消毒隔離制度,防止院內感染對一些特殊感染手術,如HBsAg陽性病人、艾滋病感染者、淋病和尖銳濕疣等病人,術后一定要嚴格按照消毒隔離制度處理,決不能麻痹大意。

2.3.4 防止術后弄錯、弄丟病人的病理標本一般要求病人的病理標本由器械護士妥善保管。手術結束后交給主管醫師,并將標本放入盛有固定液的容器內,貼上標簽。注意,器械護士在手術中無論取下任何組織都要詢問醫師是否要留取標本,不可自行處理。

3結論

在現代的醫院治療中,“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思想是其核心內容。針對當前手術室護理中存在的問題,相關的護理人員應該時刻以病人為中心,嚴格規范自身的職業素養以及業務水平,保證患者身體盡快康復,提高手術室護理水平,減少不必要的手術室醫療糾紛。

參考文獻

[1]張麗華.手術室護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基層醫學論壇.2010,14(24)

篇2

【關鍵詞】手術室;安全隱患;防護

手術室是一個高危的環境,安全隱患多種多樣不可忽視,安全管理成為保障患者安全與利益的重中之重。本文通過對手術室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客觀分析,探討有效的對策,現報告如下。

1 手術室常見隱患

1.1 術前護理隱患 接錯患者、錯放手術間。常見于患兒、老年人、術前緊張及應用鎮靜劑、昏迷等不能準確回答問題的患者。因手術需要臨時調換手術間,如未嚴格查對易錯放手術間。由于推車較窄,護送患者入手術室時,用力過猛或者速度過快可能導致患者的掉落,帶來意外情況。弄錯手術部位。如人體對稱器官或肢體部位術前查對不嚴致擺錯,開錯手術部位。手術擺放不當,如肢體約束帶過緊,肢體過度外展致神經受壓、肢體循環障礙、壓瘡,襯墊不當影響循環、呼吸。

1.2 術中護理隱患 術中物品清點有誤。添加物品記錄不及時,操作不當導致縫針彈出,方向不明,尋找困難,器械使用前忽略檢查螺絲有無松動脫落,導致縫針、紗布等異物遺留于體腔。術中三查七對執行不嚴,如輸液查對有誤,執行口頭醫囑復述有誤導致用錯藥。術中無菌操作不嚴或器械消毒不嚴,無菌物品過期使用,引起術后感染。術中儀器缺乏檢修,臨時出現故障;手術器械準備不全,準備器械和所行手術不甚一致;吸引器管道堵塞等。

1.3 術后安全隱患 清點物品有誤,關閉體腔前后的器械、敷料、縫針等清點數目不一致;護送患者途中發生輸液滾針,引流管脫落,患者衣物丟失等。術后護理不當造成感染等。

2 不安全因素原因分析

2.1 管理因素 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度沒有落到實處,操作流程不合理,缺乏執行力;不重視護理人員素質培訓,管理人員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和防范措施。

2.2 人員因素 責任心不強,聘用制護士比例日益增加,缺乏臨床護理經驗對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差錯事故的危害性缺乏充分的認識;術中用物準備不全,新技術不熟悉,配合不主動、不默契,延誤手術時間。對一些新儀器、新設備操作不熟練,延誤患者治療和搶救時機,引發護理安全問題。

3 防護對策

3.1 建立與實施手術前確認制度 使用腕帶作為手術患者身份識別標識,術前由手術醫師在手術部位做出明確標識,并主動邀請患者及其家屬參與認定,避免發生患者、部位、術式等錯誤。相關臨床病區與手術室護士對患者身份、手術名稱、術前準備及帶入手術室物品等進行核查及清點,雙方確認后交接。由手術者、麻醉師、手術巡回護士執行最后確認程序后,方可開始實施麻醉、手術。

3.2 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臨床實踐表明,護士的素質和能力與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成正相關[1]。手術室護理人員應定期舉辦學術講座和業務交流,把日常工作中容易發生護理缺陷與差錯進行分析討論,總結經驗,加強護理安全防范意識,加強三基培訓,鼓勵支持護理人員參加各級護理學歷的自學考試及各類繼續教育培訓,選派業務骨干外出聽課學習及學術交流,進修深造。對新引進儀器和設備要加強培訓,熟練掌握操作技術,不斷提高專業理論技能及應急能力。

3.3 建立質控小組,全面控制護理質量 科學合理的質控流程是保證護理質量的根本[2]。成立科室質控小組,對出現的質量缺陷進行分析,制定改進措施。開展護理安全討論會,定期組織學習醫療事故管理條例,開展護理安全教育、護理安全討論會和質量分析會,針對已經發生的差錯事故,認真組織討論,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制訂整改措施,及時制止,盡早排除。降低差錯事故的發生率,提高手術護理質量。

3.4 合理使用人力資源 對護理人員人力資源進行合理配制,提高護理安全質量。彈性排班,護士長每天根據手術量的多少隨時調整工作時間,合理搭配不同技術水平的護士。實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發揮其團隊協作精神,讓各級人員能力有充分發揮和創造的機會,確保護理安全。

4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外科技術的飛速發展,手術室的護理隱患是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課題[3]。作為手術室護士必須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將管理細化,責任到個人,倡導精益求精、細致入微的工作態度,及時發現手術室存在的安全隱患,同時應針對存在的隱患,及時采取安全管理措施,有效控制與減少手術室的護理安全隱患,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為手術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滿意的護理服務。

參 考 文 獻

[1] 周培萱.手術室護理工作易發生差錯事故的環節及預防.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2,11(22): 298.

篇3

【關鍵詞】手術室安全護理;預見性問題;控制對策

手術室作為醫院的一個特殊部門,是醫院用來進行手術治療和搶救危及患者的重要地方,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各手術的專業化程度均不斷的提高,對手術室護理質量也有了高質量、高效率的要求[1]。手術室內存在了大量的隱患,為了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對手術室安全護理中可能存在的預見性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并提出了相關的控制對策,旨在減少護理差錯的發生,提高醫院整體的護理滿意度,現將效果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筆者所在的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74例患者按照數字分組法隨機分為對照組(n=32)和觀察組(n=42),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43例,年齡在18-64歲之間,平均年齡在44.6±2.8歲之間,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沒有進行手術室護理預見性問題分析,也沒有采取任何護理防范及安全管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對手術室護理預見性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護理防范和安全管理措施。對手術室護理預見性問題主要是從兩方面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關于手術室護理預見性問題具體如下:①醫護人員不能有效的和患者進行溝通:由于大部分患者在手術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但是醫護人員不能從患者的角度出發,體會到患者的感受,和患者的交流溝通少,當患者提出問題時,醫護人員不能耐心的為其解答,只是簡單的回答幾句或者應付了事,有些醫護人員甚至不能意識到患者的心理問題,不能和患者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讓患者缺乏信任感,不能有效的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降低了手術的治療效果。②護理人員缺乏安全意識:由于手術室的護理工作量多,護理強度大,因此當護理人員面臨生老病死時已經習慣,責任感和使命感也隨之減弱,對于醫院的各項護理流程和規則制度等沒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對患者的照顧不夠,從而引發醫療事故,導致護患糾紛的發生。③醫護人員的護理專業知識掌握不扎實、素質低:一般情況下,在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資料進行核對,防止出現接錯患者的現象,影響手術的進行,一旦出現錯誤對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會造成重要的威脅,其次影響手術質量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患者的手術,不同的病情,采取的手術不同,如果患者的擺放不當,會影響手術醫生的手術視野,不利于麻醉,在手術后因不當容易產生褥瘡、呼吸障礙等多種并發癥。護理人員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也直接影響的手術的安全,在手術中,由于患者個體差異會出現很多突發事件,但是很多護理人員經驗不足,面對突發事件不能沉著、冷靜的處理,更不能在短時間內作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容易導致護理差錯的發生。④術后護理問題:很多護理人員認為患者手術成功了就沒有問題了,因此,對患者術后的護理會掉以輕心,實際上在手術過程中,術后的護理對整個手術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手術結束后醫護人員要嚴格觀察患者的術后、脈搏、血壓等基本生命體征的變化,防止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影響手術效果。⑤醫院的交叉感染:由于醫護人員的無菌觀念不強,手術室的消毒效果不好,或者手術的器械和物品等選擇不當等均可導致醫院的交叉感染。⑥器械或者物品遺留患者體內:由于醫護人員的疏忽,在手術前未對使用的器械和紗布等物品和器械進行清點,導致在手術中因疏忽使器械和醫用物品遺留患者體內,導致手術失敗。⑦患者病理標本的丟失或者混放:病理標本對患者的病情診斷和治療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對患者的病理標本進行良好的管理,一般情況下,患者的病理標本時通過專人送往病理室進行檢查,病理標本上有該患者的性別、姓名、標本部位等,但是由于護理人員的疏忽,尤其是多個標本時,可能存在弄混或丟失的現象,不利于患者病情的診斷和治療。

1.3觀察指標

以兩組患者的差錯發生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等作為觀察指標,分析對手術室護理安全預見性問題進行安全管理的意義。

1.4統計學處理

本試驗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P

2結果

經過比較,結果顯示,對照組中差錯的發生率為22%(7/32),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5%(8/32),觀察組中差錯的發生率為5%(2/42),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7%(3/42),對照組的差錯發生率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觀察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3.1控制對策

3.1.1在手術前對器械和物品進行嚴格的核對

在患者進行手術前,要求醫護人員要對本次手術中需要使用的器械和物品等進行詳細的核查并做好記錄,防止手術用品遺留患者體內。

3.1.2手術中對患者進行嚴格的監測

在手術中對患者的體溫、脈搏等基本生命體征進行嚴格監測,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3.1.3擺正患者的手術

由于不同患者手術不同,要求患者的也不同,為了充分顯示手術視野,保證醫生的順利操作,要根據不同的手術指導患者采取不同的手術,保證患者的舒適和安全,避免對患者的神經、血管以及肌肉的損傷,例如采取膀胱截石位的患者要將患者的膝關節擺正,兩腿擺放正常寬度,防止因過度擴張兒造成肌肉損傷,在手術結束后,定時改變患者的,防止出現褥瘡[2]。

3.1.4嚴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對于進行手術室的人員要進行嚴格的消毒,定期對無菌用品進行檢測,無菌用品要放置在干燥、清潔的位置,不合格的物品要重新進行消毒。

3.1.5加強患者的病理標本管理

在患者體內采取的病理標本,要標明患者的性別、姓名、標本的采集時間和部位, 當病理標本較多時,可以按照采集的順序進行分離整理,有專門的負責人統一送往病理室進行檢測。

3.2研究結果

本次結果結果顯示,觀察組對手術室安全護理預見性問題進行分析,對照組未對手術室安全護理預見性問題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對照組的差錯發生率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觀察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根據手術室安全護理中的預見性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相關的控制對策,對于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護理對策

手術室屬于醫院高風險區域,其護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手術效果。手術室護理工作量大,工作流程繁瑣,較容易發生護理糾紛,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對手術造成直接的影響。對手術室護理進行有效管理,其目的在于提升護理質量,降低危險問題,給與手術進行更多的安全保障。特別是各種新技術的運用,導致護理操作的難度更高,風險因素更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我院在2013年8月中2015年8月期間收治的200例手術患者開展情況,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男58例,女42例;年齡范圍為20歲至67歲,平均年齡為(46.9±4.4)歲;觀察組男54例,女46例;年齡范圍為20歲至63歲,平均年齡為(41.6±3.7)歲;兩組患者在年齡和性別等基本資料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要降低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首先要發現潛在的不安全因素,而后做針對性的管理改善。

1.2.1 制度管理

在手術室護理操作上,首先需要醫院制定完善科學的管理制度和監督體制,要嚴格對手術查對、交接、術前訪視等做管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要對個人信息做有效核準,包括手術名稱、時間、姓名、床號和用藥信息等,避免患者差錯;術前訪視落實到位主要是了解患者狀態,同時通過必要的護患溝通讓患者順利的開展手術;術后要做好規范的護送來避免各管道的穩固,避免松脫、壓迫和堵塞而引發的危險性問題。所有的圍術期操作要做好流程細化制度性管理,做好各操作的標準化。日常要做好護理工作的監督,對于發生的不安全問題情況和原因做統計分析,以便及時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做對應改良措施的制定,不斷的完善管理制度,同時對護理工作做有效監督,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嚴謹性。同時要對護理人員做定期的培訓,包括法律意識、專業技能、溝通能力等。同時做定期考核,提升護理人員對培訓內容的關注度[1]。

在制度與管理上,長時間的應激工作狀態也是導致護理危險性問題發生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夜間急診性患者的手術容易讓護理人員長時間的處于超負荷與緊張的工作狀態,身心疲憊下讓患者的飲食、睡眠等問題日益顯著,從而導致護理人員身心健康問題,進而也更容易導致護理人員服務態度不佳或者其他工作失誤的發生。而大腦在輕松的狀態下,工作效率相對更好,因此在護理管理上,要充分考慮到護理人員有充分的休息,保持身心健康狀態,避免超負荷工作[2]。

1.2.2 護理人員自身因素與管理

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由于缺乏法律意識,而導致對自身工作所應肩負的責任、義務沒有清晰的認識,從而無法意識到手術室護理的高風險性,無法通過規范的操作來規避法律風險。在護理記錄中,無法做好細致、規范與準確的記錄,在操作中存在漏記、錯誤或者涂改等記錄不當問題,從而導致記錄失去了其準確與真實,一旦發生糾紛問題,則無法提供對護理工作有利的護理記錄證據。同時手術室護理的專業性強,由于技術的不斷提升,護理工作的能力的要求也日趨嚴格,護理人員如果自身缺乏上進,缺乏對護理工作不斷深入的學習,就容易導致在實際的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無法有效應對。如果在搶救操作中無法及時有效應對,則會導致患者生命威脅,延誤最佳的搶救時機。護理人員不能隨意說出不負責任的言語,術中應該避免討論非手術必要言語,甚至要避免接聽或撥打手機,避免造成患者對手術的不滿。同時護理人員技術不達標也是重要的危險因素,例如器械的使用、手術配合、物品清點查對等。所有自身因素要做好培訓與監督,做好必要的績效考核工作,對護理質量做監督評價,提升護理人員工作嚴謹性[3]。

1.3 評估觀察

評估觀察兩組患者在護理不安全問題發生率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護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分為管理因素、技術因素、溝通因素等。護理滿意度采用百分制調查表進行,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60分至90分為基本滿意,滿意率為60分以上群體比例。

1.4 統計學分析

將采集的數據通過spss17.0統計學軟件做分析,計量資料運用n(%)表示,運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表1:兩組患者護理不安全問題發生情況

2.1 兩組患者護理不安全問題情況

在護理不安全問題發生率上,觀察組為5%,對照組為18%,兩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表1:兩組患者在護理不安全問題情況對比[n(%)]

%

注:兩組對比,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

在護理滿意率上,觀察組為94%,對照組為80%,兩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2。

表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注:兩組對比,p<0.05

3 討論

護理人員自身的溝通能力而是保證手術與護理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但是由于護理人員普遍存在經驗淺、文化程度低等問題,從而護理人員綜合素養并不能達到整體的高標準,人員之間的素質差異大,因此會引發在護患溝通中產生不準確、不恰當等一系列問題,甚至導致患者對醫護人員不信任和抵觸情緒,從而導致手術工作無法有效進行。特別是在術中緊急情況下需要家屬做好手術處理的同意書簽署,如果溝通不暢則會導致家屬不能及時配合來促進手術操作。因此,護理溝通要做好規范的培訓與積累。

【參考文獻】

[1]朱曉燕. 手術室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解決對策[J]. 吉林醫學,2015,07:1487-1488.

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463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176-02

手術器械的消毒是保證安全手術,避免醫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本院手術器械在消毒供應中心統一進行消毒、配置與供應。但在實際應用中常出現一些問題,為探討手術器械在消毒供應中心流通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本文就此做以下分析。

1 手術器械運送程序

1.1 手術器械運送程序問題及對策

1.1.1 運送 手術護士完成每臺手術后,清點總數,按要求排列擺放在器械筐籃內,仔細填好“器械清點回執單”的每個項目,由手術室污梯降到供應室去污區處理。

1.1.2 核對 供應室按照“器械清點回執單”清點所收器械,如與“器械清點回執單”不相符,器械有損壞的情況應立即電話與手術室聯系明確責任,查找原因,補齊糾正后再送人去污區清洗。

1.1.3 清洗 清點好后的器械充分打開關節,按套分別裝入筐籃,放入器械名稱標識牌,充分浸泡在配置好的多酶液水池中10-20分鐘,濃度為250ML:1,水溫在30°左右較適宜,浸泡后再依次放入清洗架上,推入全自動清洗機內用P1程序清洗75分鐘。

2 手術器械消毒、配置與供應程序存在的問題

2.1 清洗不徹底 浸泡濃度不夠,浸泡時間不夠,水溫過低或高沒有全面激活多酶發揮較好的分解作用,多酶液浸泡渾濁后沒有及時更換而影響浸泡質量。

2.2 對策 加強業務學習,做多媒體課件講解酶的分解作用,浸泡的最佳濃度及水溫,何時更換酶稀釋液,清洗機每個程序的物品選擇、清洗步驟、檢查清潔度的標準,舉例講解一些清洗不徹底,感染控制不好給病人、科室、醫院、所帶來的危害,實際帶教操作中手把手重點指出特殊器械的清洗方法及干凈的標準,樹立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零感染意識,逐漸形成良好的規范操作習慣,以保證器械的清洗質量及滅菌的成功率。

2.3 特殊感染手術器械的處理 無論來自手術室和其他科室特殊感染器械都用黃色的塑料袋雙層包裝,并在外表面及內部的注明是哪一種病菌所污染的器械如乙肝、HIV、HBV、梅毒、氣性壞疽、朊毒體等放入密閉箱內送入供應室的去污區處理。①不熟悉特殊感染器械的處理流程,工作量大時未嚴格按規范要求來處理,甚至簡單處理,可能導致浸泡和清洗不徹底有感染隱患的發生。②根據感染菌的不同,處理流程中是先浸泡還是先清洗,還是先消毒再清洗,不同的感染病菌浸泡藥液濃度、時間是否按規范要求進行。③不熟悉操作的防護及措施。

2.4 按感染器械不同的感染病菌決定不同的處理操作流程,個人防護用品應根據不同病菌穿特殊感染的隔離衣、戴圓帽、口罩、戴防護面罩、戴專用的橡皮手套、穿專用的水鞋如:處理乙肝污染器械時,打開器械關節,放入消毒靈加水2500毫克/L濃度的專用容器中充分浸泡30分鐘,隨時觀察器械表面是否有氧化損壞作用,并立即取出用清水沖洗干凈,再上清洗架選用P1程序來清洗。并且重視特殊感染器械規范的處理、操作步驟及防護措施。

3 裝配方面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3.1 裝配方面存在的問題 ①因手術量大器械多,檢查每件器械的清洗質量就不夠仔細,特別是每個器械的齒牙及關節污跡、銹跡、血跡是否清洗干凈;②檢查功能時對更換功能較差或已經喪失了功能的器械,如:鎖扣失靈,剪刀特頓,齒牙錯位等器械及時更換處理或與手術室溝通進行更換,不要視而不見;③數量:雖然有“器械清點回執單”器械的數量,填寫誤差很少,但是在清點組裝器械時還是會出現一些差錯,如:普通器械的各種鉗子、鑷子、刀柄、各種拉鉤數量不準確,包內容物的裝配與包外六項標識的物品名稱不清楚不符合而造成差錯,最終影響手術操作質量。

3.2 對策 供應室去污區的護士在接收清點分類時應認真清點,如發現器械的數目和性能不符合時,應在30分鐘內積極與手術室聯系,以根據“器械清點回執單”的簽名及手術間的護士聯系,以明確責任及時查找原因。手術室器械管理護士每日清點核對器械數量,必要時與供應室聯系參與核對,盡快將滅菌好的器械送人手術室。尤其對對經常發生問題的環節要每周重點總結,以不斷的改進,同時加強工作人員對手術器械的業務知識的掌握的牢固性,每月組織一次質量改進會議,對當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總結經驗,在良好控制感染的基礎上保障臨床工作的順利進行。

4 小 結

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感染監控的重點科室,是醫院內所有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集中清洗、裝配、消毒、滅菌的重要部門,要求護士不僅要熟悉清洗、消毒、滅菌等專業知識,還應了解醫院感染控制的知識,手術室的工作流程,手術器械的排列與手術步驟的相關知識,器械使用保養等配套的專業知識,在手術器械和供應室一體化管理中,懂得如何配合手術室的工作。充分發揮供應室的中心作用,體現了專業化管理,在新業務新技術不斷增加的同時,應不斷提出日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不斷按規范來進行操作,杜絕院內感染的發生,保證了醫療護理質量的安全性,體現了“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也體現了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手術患者;安全隱患;防范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文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們法制觀念不斷增強。患者對醫療質量、護理質量、服務質量、醫療護理安全及自我保護觀念不斷得以提升[1]。近年來,醫療安全的問題逐漸突出,特別是我國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出臺和醫療訴訟舉證倒置的實施。手術室工作環節多而復雜,護理風險無處不在,且后果嚴重,任何一個環節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使潛在護理安全隱患轉變成實際差錯事故,給患者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現將手術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防范對策總結如下。

1 手術患者潛在護理安全隱患及原因分析

1.1手術部位錯誤 某些雙側臟器、器官等部位手術,由于手術醫生在手術通知單上未詳細注明左右側,在進行手術時巡回護士及主刀醫生又未認真核對,此時,極易造成手術部位錯誤。

1.2手術患者跌撞傷 接送患者時,碰傷患者四肢或頭部,接送車輪子里有手術線頭,長時間未給車輪上油,造成輪子不能隨意推動,強行推動時易撞到墻壁拐角或手術門,造成患者四肢或頭部的損傷。

1.3患者在手術開始前墜床 患者進入手術間后,兒童、神志不清或躁動的患者,約束帶未固定好,手術室護士未按時到位,手術室護士疏忽大意叫實習護士看護患者。這些情況極易發生墜床。

1.4神經、關節損傷 側臥位時,固定髂棘,約束髖部致股骨頭移位,造成股骨頭無菌性壞死[2]。截石位時,如支腿架擺置不妥,時間較長會產生嚴重的合發癥―下肢壓迫性損傷,尤其當雙下肢腳踝被吊起時,術后易形成“馬蹄足”,需要在理療、神經營養藥物及功能鍛煉配合下才能逐漸恢復或不能完全恢復[3]。

1.5縫針丟失 不恰當地縫合致使縫針歪曲,洗手護士用持針器強行矯正,又未采取任何保護措施,致使縫針折斷彈出[4]。

1.6電刀灼傷 電刀頭質量有問題,術中長時間按壓電切、電凝鍵導致不能充分回彈,不用時放在患者皮膚上。因此,極易灼傷患者。

1.7小紗布遺留于體腔 一些胃腸道手術需要用小紗布浸洗必泰清潔胃腸殘端或腸道時,而術前又未對小紗布進行清點,此時,洗手護士就很難確定術中用了多少塊小紗布,容易導致小紗布遺留于體腔。

1.8標本遺失 手術標本微小、手術時間又長,如:顱腦垂體瘤手術,器械護士做完手術后急于吃飯,對微小的標本就忘記了,很容易和器械混在一起清洗掉。即使事后發現也找不回標本了。

1.9器械零部件丟失 某些不可拆卸的零部件,特別是一些骨科手術器械,零部件較多,當使用久了,常會發生零部件脫落,如術前未仔細清點,當術后清洗器械發現就很難確定是在術前丟失的還是術后丟失的。

1.10切口感染 醫護人員無菌觀念不強,術中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空氣消毒不嚴,術前未嚴格洗手、消毒手,器械包、敷料包消毒滅菌不嚴及過期或無菌包外層包布潮濕,一次性用品包裝破損等而導致感染。

2 防范對策

2.1防手術部位錯誤 腦、頸、胸、腎等部位對稱性器官手術,應在手術單上注明何側,在手術開始前手術者必須核對患者,落實手術切皮前手術“瞬間暫停”制度,按病例記載、X線片等再次核對手術部位[5]。

2.2防碰傷 每星期要求衛生員給車輪上油,手術臺上的線不能丟在地上,術中用過的線統一放在一個袋子里,術后丟到垃圾袋里。防止線頭攪進輪子里面。從而,保證車輪能夠靈活轉動。

2.3防手術患者墜床 患者進入手術間后,對兒童、神志不清或躁動的患者應常規約束帶固定,并有專人看護,巡回護士應按時到崗,加強工作責任心。

2.4防止神經、關節損傷 側臥位時,固定髂棘,避免約束髖部致股骨頭移位。托手板上患者手臂外展應

2.5防止縫針丟失 手術醫生需掌握正確縫合技術,特別是實習同學和進修醫生。如果發生縫針彎曲,禁止強行用持針器矯正再次使用。

2.6防止電刀灼傷 術前認真檢查電刀頭的按鍵,術中發現電凝、電刀按鍵不能充分回彈時應及時更換電刀,電刀不用時電刀頭不能接觸患者的皮膚防止電刀失靈而灼傷患者[6]。

2.7防止小紗布遺留體腔 一般情況下術中禁止使用小紗布,如確實需要,術前需認真清點小紗布的數量,術中使用時,用一塊丟一塊,關腹前認真清點,防止遺留體腔。

2.8防止器械零件丟失 對于有零部件的器械,如吸引器頭、咬骨鉗、自動撐開器等,術前巡回護士和洗手護士認真檢查;并將各零部件的數量寫在護理記錄單上。對于已松動的零件,術前洗手護士需扭好零件,術中需注意該零件是否完整,術后請器械室修理[7]。

2.9防止標本遺失 對于微小標本器械護士應養成用小藥杯盛鹽水存放的習慣。器械護士應加強工作責任心,每做完一臺手術都需想一想這臺手術有沒有標本,留好標本以后,再去吃飯。

2.10防止切口感染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術前認真檢查無菌敷料包、器械包及一次性無菌物品的消毒滅菌有效期及滅菌指示標記,如有敷料包潮濕或包裝破損,不得使用,注意無菌物品與有菌物品分開放置,術中如有元菌物品被污染或疑似污染,不得使用,參加手術的人員規范洗手、消毒手的程序.層流手術聞應保證有30 min的空氣自凈時間,定期進行洗手培養及空氣培養,嚴格限制參觀人數,減少人員走動和手術門的開關次數[8]。連臺手術先做無菌手術后做污染手術,做好術前、術后手術問的清潔消毒、整理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3 結論

為了保障患者在手術室的安全,管理者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制度,制度是工作的法規,是處理各項工作的準則,是消滅差錯、事故的重要措施[9];手術室護士加強培訓,通過崗位培訓、學習、強化專科業務技術,從根本上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才能把好安全的技術關;同時,手術室護士應加強工作責任心,樹立“患者第一、安全第一”的觀念;管理者應鼓勵護士積極主動匯報工作中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一旦發生應及時改進;定期召開安全形勢分析會,針對工作中的安全隱患,制定新的修改意見和實施辦法;強化安全意識、警鐘長鳴,將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參考文獻:

[1]王艮花.手術室護理安全問題分析與管理對策[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3,7:166-168.

[2]全寒珍,蔣維連.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3,11:14-16.

[3]程月娥,李麗,葉志霞.專科醫院手術室潛在護理安全隱患的分析及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5):81-82.

[4]謝麗霞,蔣維連,蔣麗,等.手術中縫針丟失原因的調查分析及防范對策[J].當代護士(綜合版),2011,1:38-39.

[5]鄒愛國,謝麗霞,蔣維連.安全核對表和交接記錄本在手術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0,10:100-101.

[6]章麗芬.淺談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2:78-79.

[7]王海燕.淺析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0,11:103-105.

篇7

【摘要】目的 對綜合性手術室低年資護士夜班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采取措施提高手術護理質量。方法 加強低年資護士的系統培訓、制定手術室護理指引,建立儀器操作流程、防護知識培訓等。結果 提高了手術室低年資護士的綜合技能 ,醫生對低年資護士夜班的手術配合滿意度逐步上升。結論 管理者應注意提高低年資護士夜班的心理適應能力,專科與全面培訓并重,多重實踐、新老護士搭配夜班、高年資護士夜間待班有助于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

【關鍵詞】綜合性手術室 低年資護士 夜班 對策

手術室低年資護士是指到手術室工作未滿3年的護士。對低年資護士進行操作示范、參觀講解等,從基礎操作培訓開始設專人帶教,由于手術室業務覆蓋面廣、知識更新快、人員培訓周期長,對于低年資護士來說,不可能在半年內就掌握各科手術配合。為提高手術室低年資護士夜班的手術配合水平,我們對低年資護士夜班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措施,實施后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手術室夜班低年資護士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1專業知識缺乏 培訓時間不足造成業務不熟悉,技術操作不熟練、協作能力不強、制度落實不到位等使手術配合質量降低。

1.2應急能力不足 急癥手術多為意外傷和突發病,病情急,準備時間短,低年資護士擔心準備不充分而貽誤搶救時機;在急診手術配合過程中缺乏經驗,估計不到手術進程。

1.3工作超負荷 綜合性手術室夜間急診手術較多,手術室夜班護士的工作時間為17∶30至次日8∶00,到交班時間若有手術則不能按時下班,工作時間過長造成低年資護士超負荷工作。

1.4缺乏防護知識 手術室低年資護士缺乏防止利器損傷、消毒滅菌劑對機體產生的影響等職業防護知識;在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時如防護不當可致各種傳染病的發生,如肝炎、艾滋病等。

2 對策

2.1有效的培訓 低年資護士的培訓關系到手術室的發展 ,針對不同層次的人設計相應的培訓內容 ,明確規定何時何人必須接受何項培訓 ,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培訓的失敗。制定低年資護士 1~3年培訓計劃,由崗前培訓到基礎操作培訓再進入各專科組培訓。崗前培訓固定一名業務素質高的主管護士負責,培訓以觀看教學錄像、理論課、素質教育、規章制度、各班次責任、各專科手術配合為考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使其盡快熟悉和掌握專業知識。

2.2制定手術室護理指引 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科室的手術指引,建立手術醫生檔案,使手術室低年資護士能夠根據該指引及手術醫生檔案更好的配合手術。綜合性手術室器械種類繁多,我們在電腦里儲存“手術室器械基數本”的文件,以供手術室低年資護士查閱,使手術器械準備及時,不延誤手術進程。

2.3建立儀器操作流程 新儀器須附使用說明書并建立簡易明了的操作流程,入科使用前管理者必須組織護士學習,并且要求每名護士會單獨操作,臨床應用前再次強化低年資護士儀器操作流程。

2.4調整心態合理休息 管理者對低年資護士的工作應當給予適度的肯定,以鼓勵他們不斷樹立新的目標取得更大的進步;當不可避免地延長夜班工作時間時,管理者應關心與傾聽低年資護士的感受,在不違反本科室規章制度的情況下合理調配護理人力資源,避免低年資護士超負荷工作。

2.5加強溝通能力的培訓 手術室低年資護士對手術醫生不熟悉 ,在合作的基礎上應互相尊重、相互理解、以誠相待 ,以營造和諧融洽的工作氛圍,提高配合質量。

2.6防護知識的培訓 為降低急診手術護士的感染幾率,凡施行有可能直接接觸血液或其他感染體液的操作時均要戴手套;遇到可能有血液、體液濺出的情況應戴防護眼罩;所有接觸過患者的器械物品均按消毒—清潔—滅菌的程序進行處理。工作中如不慎將甲醛、含氯消毒劑等濺到皮膚或眼結膜上要及時用清水或生理鹽水反復沖洗,以減輕其刺激性。

3 結果

通過對手術室低年資護士進行有效的培訓,提高了手術室低年資護士的綜合技能,使低年資護士的急診手術配合水平明顯提高 ,醫生對低年資護士夜班的手術配合滿意度逐步上升。

4 體會

管理者安排新老護士搭配夜班、帶教老師在班高年資護士待班,使手術室低年資護士能夠在夜班人員充足的情況下,由帶教老師指導以提高自己的急診手術配合水平。帶教老師在夜班工作中不要為了圖快自己將工作完成,應讓低年資護士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根據手術室低年資護士的工作能力適時調整帶教計劃。

參 考 文 獻

篇8

關鍵詞: 手術室 醫院 臨床實習 教育 護理

手術室護生與其他病區的護生不一樣,有著非常大的特殊性,要求我們有嚴格的無菌技術操作和熟練的專科知識,做到言傳身教,為了進一步提高手術室護生的帶教質量,現在就我院手術室帶教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及采取的相應對策總結如下。

1.帶教中存在的問題

1.1年齡的差異,帶教老師和護生的年齡差異比較大,對各個問題的看法和理解不一樣,老師認為必須掌握的知識,護生認為沒有那么重要,所以學習沒有那么認真,作為老師,為人師,如人母,做到耐心,細心,懂心,從根本上改變護生的理念,讓他們從被動學習化為主動學習,這個是護生在手術室學習的必要因素。

1.2無菌概念的差異,手術室的無菌要求是非常高的,直接關系到手術的成敗,一旦感染,后果很嚴重。護生們從未接觸過這種環境,不知道無菌區和有菌區的區別,手術室是個特殊的工作環境,其工作性質,護理技術操作等與病房差異比較大,護生在剛進手術室又有陌生感和恐懼心理,所以很容易違法無菌技術操作。

1.3理論知識的差異,護生剛從學校出來,理論上都是最新的知識,我們手術室老師都是以前學到的理論和操作,盡管臨床經驗豐富,但學歷不高,相對缺乏教育,管理,科研,心理等方面的知識,與新的護理理念有一定的差異,導致教學發生分歧,這就要求手術室老師必須隨時學習新知識,了解新知識動向,才能做到得心應手的教學。

2.對策

2.1護生進入手術室,我們就應該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姐妹或者孩子,這樣我們才能不厭其煩,心甘情愿的去傳授知識。要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首先由帶教組長集中介紹手術室的環境各個區域的劃分,介紹手術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相互做自我介紹,拉近距離感,讓他們愛上手術室這個大環境,愛上這個集體。對后來的實習有很大的幫助。

2.2護生對無菌概念很模糊,到了臨床,帶教老師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模擬操作訓練,包括最基本的外科洗手,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鋪無菌臺,整理無菌器械,與巡回老師的物品清點,術中的無菌器械的傳遞工作,以及手術后的打包整理工作。每一項操作都和無菌原則有密切的關系。這樣對老師要求就會很高,不是每個老師都有資格帶護生,必須經過醫院的專業考試,合格后有醫院統一發放帶教老師證書,方可進行帶教。

2.3現在很多護生都是本科生或者大專生畢業,為了使教學達到最好化,很多帶教老師也是高學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細致的觀察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方式,細化的講解手術室理論和操作,共同研究最新知識新技術的進展。

3.總結

通過一個月對護生的嚴格帶教,掌握手術室的規章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由一竅不通到得心應手,出科前對護生進行出科考試,了解他們的知識掌握程度和對各個帶教老師的意見反饋,便于我們以后更好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崔霞,戴冬梅.全方位管理臨床實習護生的做法及成效[J].護理雜志,2009,19(24):360-362.

[2] 葉琳,張海風.提高臨床護理教學質量的幾項對策[J].護理雜志,2010,21(12):276-277.

[3] 范宇瑩.以問題為基礎的小組學習在護理學導論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護理雜志,2009,29(21):370-372.

篇9

[關鍵詞] 安全隱患;預防措施;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3(a)-0145-03

伴隨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快速前進,手術仍是現在乃至將來的重點和有效救治患者的醫療手段,而且手術模式以及手術流程和原則的不斷更新前進個發生發展,與此并存的是患者法律觀念的增強,社會人身以及醫療安全的法律保障措施力度的加大,手術患者的安全護理時時在代受檢驗和考驗[1-3]。本研究針對兩組手術室護理人員相關專業操作的臨觀和分析研究,分析和指出日常手術護理過程中出現的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和潛在的護理隱患,盡量避免和克服手術室護理的護理過失和過錯以及不良的護理習慣,同時做出良好地干預措施和對策,有關護理工作的報道特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4月30日~2012年4月30日選取我醫院手術室的護理人員80名,且均為女性,年齡21~35歲,平均(26.36±4.26)歲;其中,大學本科50人,其他均為為大專學歷。將入選護理人員的80例按照隨機分組為實驗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實驗組年齡20~35歲,平均(27.26±4.28)歲,本科20人;對照組年齡20~35歲,平均(27.50±3.97)歲,本科30人。兩組護理員工在年齡與學歷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則只按常規進行操作,對實驗組進行針對手術室安全隱患的預防措施的學習,具體如下:

1.2.1 手術室潛在的常出現的安全隱患有 ①術前工作準備不良:沒注意患者的對號而錯接,或校對失誤而錯放手術間,手術姿勢擺放差錯,有時有神經受壓而出現壓瘡、或手術器械等準備工作不充分或不當出錯而致使患者呼吸受壓。②手術過程中:儀器在手術過程中工作障礙,錯誤配血和藥物發生超敏反應③手術終止后手術過程中相關的手術用品出現遺漏和丟失,如剪刀鑷子、紗塊、棉球等不慎漏入腹腔等,還有患者的病理取材和患者身份不符合,以及送檢不及時等。④手術終止后醫護工作人員與患者在口頭言語交流上存在矛盾,引起患者心理不適等。⑤手術結束后缺乏護理指導和宣傳。

1.2.2 預防與對策 ①積極參與學習指導和特許訓練。按時對手術室護理人員進行必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學習,按時檢查護理人員的規章制度及護理手冊執行情況,積極履行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積極調動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學習主動性,增強關愛患者的意識,關心手術患者的術后生活與工作,對于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嚴重癥狀和疑難問題及時上報。②注意平時工作的點滴積累和記載:爭取每日有一護理工作員工對當日的護理工作作出分析和總結,分析指出當日所做護理工作的不足與缺陷,客觀地進行有意識地做好安全管理和防患工作。③按時完備手術記錄等工作,在搶救患者時所進行的口頭醫囑,務必在搶救完備后5 h內如實登記。④術前手術患者必須認真細心核對和校驗,確保準確無誤。醫護工作者在患者術前的一切準備工作要做到井然有序,用藥要得當等,術前患者的姿勢和床位擺放和手術過程中所需的耗材和種類,以及有無重用等都要細心檢查和核對。⑤手術過程中做好嚴格的醫囑核對和藥物過敏情況記載。用藥和輸血時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⑥手術完畢后護理人員有責任認真清點器械和紗布有無遺漏和損壞。在接送手術患者過程中要注意和不適的接送造成不必要的損害。⑦杜絕護理員工的不文明、不體貼的言語交流,盡量不要給患者心理人格等造成傷害。還要加強患者術后的護理和自我護理等相關知識的指導和示范,盡早讓患者康復和提高術后患者生活質量。

1.3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包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有2人發生了醫療失誤和差錯,對照組有10人發生了醫療失誤和差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3.1 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作息時間安排缺乏合理性和可行性

護理人員長期的精神緊張和超負荷的工作會引起體力不佳,精神萎靡,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敏銳性大大降低等原因,導致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態度以及工作質量大大下降,甚至完全有可能在手術操作過程中出現護理差錯和漏洞。

3.2 工作責任心和工作態度不良的護理

在日常護理實踐中缺乏統一而安全有效的護理規章制度和措施,給護理人員在工作上灌輸漏洞,這將必然會給手術整個過程帶來不可預料。研究和統計證實,護理人員的態度和責任心和相關規章制度和醫療措施的執行程度在決定是否出現醫療差錯中起主要作用,很多醫療差錯統計學表明與護理人員的態度和責任心息息相關。比如在操作和醫囑處理過程中核實校對嚴謹,會造成配藥差錯,送檢標本送錯或丟掉,手術患者錯送、手術后清點不到位異物遺留、手術部位錯誤等情況。無菌觀念淡薄造成手術切口部位的術后出血和感染。

3.3 護理人員業務素質不強

醫院領導過度看重經濟利益,導致應聘上崗的護理人員業務能力良莠不齊。甚至有礙基本手術護理的正常運行。經常出現手術室護理工作量的巨大和超負荷的工作量,嚴重影響護理工作者繼續鉆研和認真學習業務理論知識,以及醫院有關教務領導不重視業務與實踐技能的培訓,引起手術操作時醫護之間的配合不良,沒有準確地發現手術患者的生命體征的變化,以至于錯過最佳的應對處理時間,引起醫療意外問題。

3.4 完善每位患者手術后的自我護理與必要的護理指導

護理工作者多數一致認為手術患者的術后護理應由并取決于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共同配合完成,而沒有術后護理的潛在意識和保證,造成患者術后許多不良的臨床癥狀和引起患者的生活上的痛苦與不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患者傷口愈合時間的延緩,也大大地降低了術后的生活質量,從而造成了患者的身體上和心理上的痛苦,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整個醫院的診療和護理水平。

3.5 醫學法律法規觀念和意識欠缺

護理工作者和醫務人員在執行醫護任務時工作不嚴密、不細致出現漏掉醫囑等工作,經常出現患者出現的不良并發癥的漏報,護理文書的漏記和錯記等潛在隱患,尤其在重大手術意外搶救過程中的護理記錄簿完善和漏記,埋藏了日后醫療糾紛。

3.6 護理人員與患者的交流不佳

由于護理工作人員的用語粗糙或是交流方式不得體,導致患者不能與護理人員良好的溝通,護理人員不能準確而且全方位地記錄患者的任何不適合的重要體征,從而引起某些疾病或是并發癥的遺漏。實際上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會對康復有或多或少的影響。在手術過程中手術患者的人身安全全歸醫護人員的嚴密監控和求治,從而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也是決定患者安危與否的重要核心[4-7]。手術重癥室所有醫護工作者的工作質量與患者的生命及其預后積極相關。手術室工作者在自我工作的同時要富有高度的責任感,注意潛在的護理隱患的發生,多保持安危警惕,樹立風險隱患意識及團隊意識,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多進行總結和研究,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相互之間多進行交流和切磋[8-10]。積極完善手術室方面的管理機制,讓優越的護理條件惠及廣大患者,這項研究分析結果顯示,護理人員的專業特殊訓練將大大減少手術過程中的危險爆發率和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同時也為解決醫療隱患中的危險事件提供策略和預防措施。

[參考文獻]

[1] 潘紹山,孫方敏,黃始振.現代護理管理學[M].上海:上海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349.

[2] 李艷紅,魏紅.手術室護理安全的防范與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10):815-817.

[3] 文傳鳳,李玲,孟增紅,等.手術室護理中的安全隱患及應對策略[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5):69-70.

[4] Mcmorrow SP,Abramo TJ. Dexmedetomidine sedation: uses in pediatric procedural sedation outside the operating room [J]. Pediatr Emerg Care,2012,28(3):292-296.

[5] ECRI Institute. New clinical guide to surgical fire prevention [EB/OL]. https://.2010-12-27.

[6] Mangram AJ,Horan TC,Pearson ML,et al.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Guideline for preven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1999) [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1999,20(4):247-266.

[7] Wachtel RE,Dexter F. Reducing tardiness from scheduled start times by making adjustments to the operating room schedule [J]. Anesth Analg,2009,108(6):1902-1909.

[8] Mariano ER,Chu LF,Peinado CR,et al. Anesthesia-controlled time and turnover time for ambulatory upper extremity surgery performed with regional versus general anesthesia [J]. J Clin Anesth,2009,21(4):253-257.

[9] Eappen S,Flanagan H,Lithman R,et al. The addition of a regional block team to the orthopedic operating rooms does not improve anesthesia-controlled times and turnover time in the setting of long turnover times [J]. J Clin Anesth,2007,19(2):85-91.

篇10

【關鍵詞】 手術室;護理安全;手術室管理

1加強人員的管理

11加強責任心和慎獨精神的教育和培養責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基本素質。對每一個進入手術室工作的同志都要進行入科教育。從日常工作的點滴做起,養成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堅持不懈,使之習慣成自然。科室人人自律,形成人人都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慎獨精神的良好工作氛圍[1]。

12加強對護士的專業培訓分層次分階段對護士進行基礎理論技能和專科理論和技能培訓。每年初針對不同層次的護士制訂培訓計劃,并在一年中按計劃分階段落實學習內容。反復強化訓練,定期考核驗收。使科室人員牢記職責和工作程序。人人熟練掌握專科知識和操作技能,人人能正確操作儀器設備。逐步培養一支能夠熟練配合麻醉和手術的優秀護理團隊。鼓勵護士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和外出學習進修,提高人員的業務素質。

13對進入手術室的實習和進修人員的管理精選工作經驗豐富,責任心強,自我要求嚴格的護士帶教。老師從言行舉止上潛馭默化影響學生。嚴格遵守手術室的規章制度,培養無菌觀念。加強對外科實習和進修醫生的管理,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程序,巡回護士嚴格要求,放手不放眼。

14合理配置和利用人力資源手術室工作被動,服務于醫院整個外科系統,工作任務繁重且沒有規律。要配置充足的人力資源。合理安排班次,新老護士搭配,強弱搭配,據性格特點急慢搭配。但是,目前全國多家醫院手術室在護理人員配備上嚴重不足,據報道[2]2010年四川達州地區基層醫院手術室護理人員與手術臺比例148∶1,遠低于25~3∶1的標準配置超負荷的工作任務,使護理人員無暇顧及業務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過度疲勞,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出現事故差錯。加上外出進修學習,婚假、產假、事假、休假等,使護理人員更加不足。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還承擔著手術器械的清洗保養和消毒滅菌工作。手術室人力資源短缺是手術室差錯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3]。我科目前護理人員與手術臺比例23∶1,也低于標準。

2加強規章制度的執行和落實力

21不斷學習完善制度,使制度人人熟知,每一項工作有章可循。手術室核心的制度有接送患者制度,查對制度,物品清點制度,消毒隔離制度,安全防護制度,衛生清潔制度等。經常利用早交班和業務學習時間反復學習和討論,用制度規范護士的護理行為,用制度指導工作,嚴格遵守手術室的護理技術操作流程。使制度深入人心,使流程人人熟知。

22跟班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制定防范措施。護士長和組長不定期跟班檢查,關注每一個細節和環節,及時發現不安全的因素,及時召開護理安全形勢分析會,組織全科護士討論,人人發言,人人查找可能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認真分析和查找存在問題的原因,及時制定防范措施。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23成立質控小組,發揮監督作用科室成立質控小組,發揮質控小組成員的作用,每月召開護理質量分析會,小組成員匯報平日工作中發現的質量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形成護理部護士長質控小組三級監控機制。從不同的環節和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措施。不放過每一個環節。使安全管理不留死角。建立質控小組是實行護理質量全面管理的組織措施[4]。

3儀器設備的管理

31重要性手術室儀器設備多,管理不善,輕則影響手術的正常進行,重則造成手術患者的人身損害和生命安全。

32所有儀器設備建立使用檔案。手術室儀器設備多,所有的儀器設備建立使用檔案。每次使用后詳細登記,發現問題及時登記。每臺設備醒目位置懸掛簡要操作流程,要求科室人人知道其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說明書妥善保管。新進的儀器設備請廠方技術人員詳細講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33所有儀器和設備專人管理,定位放置。科室的儀器設備專人管理,責任明確。科室人人參與管理,延長儀器使用壽命。

34定期對儀器設備檢查和維修。每周六定期對所有的儀器設備檢查維修和定期充電。建立檢查維修登記本。使儀器設備時時處于完好狀態。

參考文獻

[1]魏革,劉蘇君手術室護理學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174.

[2]蒲琴基層醫院手術室護理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當代護士,2012,(12):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