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共享數字化轉型背景管財融合研究
時間:2022-06-08 09:41:00
導語:財務共享數字化轉型背景管財融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隨著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不斷演進與發展,管財融合逐漸成為了集團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核心問題。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興起,讓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走上了數字化轉型的發展道路,管財融合也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文章通過分析和闡述傳統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的局限,著力于探究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由財務共享向管財融合發展的實現路徑。希望為正在計劃或者正在建設財務共享中心,謀求管財融合的集團企業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財務共享;管財融合
1傳統財務共享中心模式的弊端
從財務共享中心發展至今,機構選址、崗位職責、制度體系、業務流程、人員績效等傳統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下的核心要素及方法論已逐漸被絕大部分的企業熟知和掌握,不再是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的難題與重點。目前企業更多在關注,如何借助財務共享中心天然的數據資源整合優勢,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為企業決策賦能。傳統財務共享中心模式解決了企業財務信息化的問題,但卻沒有解決財務數字化問題,其弊端主要體現在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等數字化能力上的不足。
1.1數據獲取范圍存在局限性
財務共享中心雖然通過電子影像查閱方式,代替了實物單據的審核,但受制于非結構化數據轉化的技術能力不足,合同、發票、收發貨單、驗收文件等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前端信息無法從電子影像文件中被財務人員獲取。另外,由于“煙囪式”的信息系統建設導致系統間數據壁壘嚴重,財務人員所能采集的數據仍僅限于賬務層面,且與前端業務系統還存在數據信息、口徑等方面的一致性問題,數據的獲取范圍和信息質量均難以保證。
1.2數據加工處理的效率較低
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讓大部分的企業搭建了很多財務信息化系統,讓數據的存儲和查詢由線下轉移到了線上。但由于傳統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下的信息系統架構,缺乏跨系統間的數據整合能力,數據查詢的敏捷性和靈活性也存在不足,無法滿足隨業務發展而日益多變的數據分析需要。久而久之,財務信息系統已逐步演變成了數據存儲的容器和數據導出的工具,財務人員要通過EXCEL等工具對數據進行反復的加工和處理,繁瑣的數據加工處理工作無法及時為企業決策分析提供數據支持[1]。
1.3數據分析深度無法滿足企業需要
以“管算分離”為代表的傳統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不僅讓財務共享中心從數據獲取層面與業務前端脫離,在數據分析層面,也造成了在視角上與深度上的不一致。目前大部分企業的財務共享中心已經較難從經營的視角挖掘數據背后的決策分析價值,更多停留在一般的財務分析。出具的財務分析結果普遍停留在財務數據同期、同比上的成像分析,卻無法洞察到財務數據的業務成因,對企業在戰略規劃、全面預算與控制、資本性投入以及績效評價等管理會計方面的決策支撐效果較弱。
2數字技術驅動財務共享數字化轉型
目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已經在財會領域廣泛應用,而財務共享中心具有的標準化、規范化、流程化的業務特征天然符合了應用數字技術的條件。因此,前文中提到的關于傳統財務共享模式下,數字化能力的建設成為了財務共享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突破點,數字化、智能化也就成為了財務共享數字化轉型后的主要特征[2]。
2.1大數據技術,為財務共享中心插上了數字的翅膀
2.1.1大數據拓寬了財務共享中心的數據邊界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應對財務共享中心面臨的數據量大、數據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整合問題,一是在企業內部,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將各個信息系統的數據進行關聯和整合,抽取到統一平臺實現存儲和管理。二是依托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在數據的存儲、傳輸等方面的標準、規范統一,避免數據信息質量差、數據口徑不一致等問題。三是大數據技術的出現,可以將數據邊界延伸至產業鏈上下游,幫助企業從全產業、全行業的不同視角,評價和分析企業的經營活動,實現以數據驅動企業的經營決策。大數據技術的出現,讓財務共享中心獲得的數據從財務走向業務、從非結構化走向結構化、從企業內部走向整個產業鏈。2.1.2大數據使財務共享中心數據應用能力增強財務共享中心對于數據價值的挖掘和應用能力,是企業從財務共享走向管財融合轉型的關鍵。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財務共享中心挖局復雜數據之間的相關性,探究業務的運營實質,從而預測未來的企業經營發展趨勢,實現價值創造。同時,財務共享中心還可以利用大數據為企業經營管理賦能,通過對生產經營活動的數據監測與分析,可以幫助業務部門洞察市場機會、識別項目風險,從而發現影響企業經營結果的關鍵因素,并對關鍵因素的影響程度進行識別和干預,最終達到提質增效的效果。總體而言,大數據技術能夠從更大、更廣和更深的角度影響財務人員對于數據的管理和應用習慣,增強數據價值的挖掘與應用能力,為企業提供更加可靠的經營決策支持[3]。
2.2人工智能技術,為財務共享中心裝上了智能的臂膀
2.2.1人工智能提高了財務共享中心的業務處理效率RPA是一種根據預先設定的程序與現有系統進行交互,模擬人的操作模式,自動處理工作流程任務的技術。RPA機器人可以登錄不同的系統,調用不同的工具,跨終端、跨平臺和跨系統進行自動化操作。財務共享中心集中了企業大量重復分散、規則明確、流程標準的業務,以銀企對賬為例,財務機器人可以定時自動登錄銀行網銀系統下載銀行流水信息,然后將企業賬務信息與其進行比對,自動生成銀行余額調節表。財務共享中心是RPA技術在財會領域主要的實踐中心,實現RPA技術在財務審核、會計核算等業務的廣泛應用,將全面提升財務共享中心業務處理的自動化水平。2.2.2人工智能賦予了財務共享中心的智能決策能力學術屆普遍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內涵,是賦予計算機模擬人類進行思考、判斷和決策的能力。機器學習技術是賦予此類能力的核心,通過模型和算法的應用,可以在復雜的變化當中學習和適應,以保持對規則判斷的一致性,只有當自動化程序具備了學習與判斷的能力,才能被稱為一定程度的智能。如果將機器學習應用到財務共享中心中,由財務人員將經營分析的思路與規則,通過模型與算法置入至系統中,基于不同業務設計出合適的應用場景,在與大數據技術結構后可賦予財務共享中心智能決策的能力,深入發掘出數據的決策支持價值,促使財務共享中心在數字化的基礎上向智能財務邁進[4]。
3財務共享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管財融合
3.1管財融合的演進路線
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的組織形態與職能,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在進行著變化(詳見下圖)。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尚未發展以前,企業的財務職能還是以重核算的財務會計為主。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開始依托信息化系統建設財務共享中心,推行“管算分離”并構建“戰略財務、共享財務、業務財務”的財務共享體系。但此時的財務共享與管理會計之間是脫離的,財務共享無法及時、全面的為管理會計提供企業決策支持。近幾年,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興起,集團企業也逐漸意識到,以數據驅動的智能決策是財務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為企業實現數據共享夯實了基礎,而數字化轉型后的財務共享,可以幫助企業規范數據的輸入標準、提升數據的質量和處理效率,為管理會計提供源源不斷的數據支持。在此基礎上,借助智能化的手段將管理會計的理念置入到財務共享中心后,財務共享中心便可以搭建以智能決策、洞察分析為特征的管理會計應用,實現“管財融合”。圖1管財融合實現路徑示意圖
3.2財務共享數字化背景下的管財融合實現路徑
(1)搭建數字中臺,建設財務大數據中心。數字中臺是基于企業級互聯網及大數據架構打造的數字化創新平臺,它是將共性業務服務和技術予以沉淀,以避免相同功能重復建設和維護帶來的資源浪費,有助于企業實現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賦能企業智能化。財務共享中心則天然成為了是數字中臺的建設土壤,財務共享中心借助數字中臺,可以將企業各類信息系統的數據鏈路完全打通,由財務數據的共享,轉變為企業經營全鏈條的數據資源整合,形成企業的數據資產[5]。(2)搭建財務共享運營云平臺,實現虛擬財務共享服務。伴隨著財務共享的數字化轉型,財務共享邊界將會變得越來越模糊。傳統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下的重復性、標準化、流程化的作業將逐漸由機器人取代人工,而通過云架構搭建財務共享運營平臺,一方面讓財務共享中心的組織形式不再依賴于物理集中,呈現虛擬財務共享模式,促使財務人員走向企業的業務前端與經營管理中。另一方面,基于云架構的財務共享中心,可以進一步與產品鏈上下游的協同與共享,整合客戶、供應商等諸多數據資源,形成企業生態級的大數據中心。(3)引入知識圖譜技術,搭建智能數據檢索應用。知識圖譜本身是一個具有屬性的實體通過關系鏈接而成的網狀知識庫,知識圖譜的應用價值在于改變現有的信息檢索方式。通過引入知識圖譜技術,將數字中臺存儲的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進行多維整合,使財務數據屬性化,實體化,構建基于業務屬性知識網絡的智能數據檢索應用。財務人員可以在數字中臺中,根據自己數據查詢需求,檢索出財務數據所關聯的所有業務信息,而不再僅依賴信息系統的定向查詢。隨著用戶數據檢索次數的積累,數字檢索的質量也會逐步提高,數據檢索的范圍也會逐步精確。基于知識圖譜的智能數據檢索應用,可以大大提升財務共享中心獲取業務維度信息的靈活性和敏捷性[6]。(4)引入機器學習算法,搭建智能決策分析應用。機器學習算法是一類從數據中自動分析獲得規律,并利用規律對未知數據進行預測的算法。通過引入機器學習算法,將數據“標簽化”分類處理、搭建智能數據檢索應用。財務人員可以利用數字中臺,對企業經營現狀進行洞察、分析、推理與求解,在大量的數據中自動發現隱藏的、有價值的知識與信息,總結財務結果所對應的業務成因,描繪企業經營管理畫像。并且基于歷史數據的規律總結,實現對企業未來經營發展趨勢的預測,為企業提供智能化的決策分析與支持。
4結束語
財務共享數字化轉型,是企業實現管財融合的最佳途徑。而在財務共享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搭建數字中臺、云平臺以及智能化應用,是實現管財融合的重要手段。未來的財務共享模式,將逐步走向虛擬化、數字化、智能化,企業未來的財務共享形態,也不應再追求“管算分離”,而更多地應關注“管財融合”。
參考文獻
[1]王興山.數字化轉型中的財務共享[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8.
[2]張慶龍.財務共享服務數字化轉型的動因與技術影響[J].財會月刊,2020(15):12-16.
[3]韓向東,屈濤.基于數據中臺的管理會計信息化框架及創新應用[J].管理會計研究,2020(Z1):116-124.
[4]張天峰.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4):109-110.
[5]唐勇,胡先偉.共享服務模式下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探討[J].會計之友,2019(8):122-125.
[6]劉嶠,李楊,段宏,等.知識圖譜構建技術綜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6,53(3):582-600.
作者:王英軍 于觀瀾 孫輝 單位:國網信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體外診斷試劑參考區間影響因素分析
- 下一篇:食品安全在食品工程質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