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特點對氧化性固體測試的影響
時間:2022-06-28 15:22:56
導語:氣候特點對氧化性固體測試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考察溴酸鉀和纖維素重量比為3:7的參考物質混合物燃燒時間的影響因素,測試結果表明,廣東省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對燃燒時間產生明顯的影響。建議加強對實驗室環境溫度和濕度的控制,試驗前保證溴酸鉀和纖維素進行充分干燥,避免因氣候的變化而影響測試結果,進而影響待測物質氧化性的分類。
關鍵詞:氧化性固體;纖維素;溴酸鉀;燃燒時間
氧化性固體是指處于高氧化態,具有強氧化性,易于分解并放出氧和熱量的固體,多為堿金屬、堿土金屬的鹽組成的化合物[1]。目前,國內外普遍采用聯合國《關于危險貨物運輸的建議書試驗和標準手冊》[2]和聯合國《關于危險貨物運輸的建議書規章范本》[3]的規定進行試驗和判定。本文通過考察廣東省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對燃燒時間的影響,并判斷其影響程度大小,為氧化性固體測試試驗的準確性、穩定性篩選最佳測試條件。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CFFTechnocel75纖維素:長度50~250微米,平均直徑25微米;溴酸鉀:分析純;鎳鉻絲:鎳/鉻合金,長度(30±1)cm,直徑(0.60±0.05)mm,金屬線耗電功率(150±7)W;錐形模具:內直徑70mm的60度玻璃三角漏斗;導熱平板:長150mm、寬150mm、厚6mm,熱導率(溫度為0℃時)0.23W/(m?K)。
1.2實驗設計
取參考物質溴酸鉀和纖維素的混合物(30.0±0.1)g,按質量比各為3:7充分混合。使用圓錐型漏斗將混合物做成底部直徑70mm的截頭圓錐體,覆蓋在低導熱平板上的環形點火金屬線上。整個試驗體系放在一個通風區內,并在大氣壓力、環境溫度下進行試驗。點火金屬線接上電源并在試驗期間內保持通電。記錄從電源接通到主反應(火焰、灼熱或無焰燃燒)結束的燃燒時間,進行5次試驗,記錄并計算平均燃燒時間。
2結果與分析
2.1溫度、濕度對參考物質混合物燃燒時間的影響
廣東省地處低緯度地區,亞熱帶沿海,北回歸線從中南部穿過,屬亞熱帶氣候,以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為特征。全年平均氣溫為20~22℃,2020年廣東省平均氣溫更是達到了22.8℃[4]。以溴酸鉀與纖維素重量比為3:7的參考物質混合物進行試驗。從表1的數據可以得出,環境濕度差不多的條件下,不同的環境溫度對參考物質混合物的燃燒時間影響不大;但環境濕度的增加對燃燒時間產生明顯的影響,隨著濕度增大,燃燒時間也逐漸增加。
2.2溴酸鉀和纖維素的干燥程度對燃燒時間的影響
聯合國《關于危險貨物運輸的建議書試驗和標準手冊》(第7版)中規定了試驗前對溴酸鉀和纖維素的處理要求:①參考物質溴酸鉀在65℃下干燥至恒定重量(至少12h),然后放在干燥器內直至冷卻后待用;②將纖維素在烘箱中105℃干燥至恒定重量(至少4h),然后放在干燥器中冷卻后待用。由表2和表3可知,未經過干燥的纖維素和溴酸鉀的燃燒時間最長,經過4h干燥后的纖維素和溴酸鉀其燃燒時間明顯下降,但此時纖維素和溴酸鉀中的水分應還未完全烘干,測量到的燃燒時間較長。當干燥時間達到12h時,燃燒時間與聯合國《關于危險貨物運輸的建議書試驗和標準手冊》(第7版)中給出的參考物質混合物示例結果基本一致,并與干燥24h的燃燒時間趨于平衡,這證明干燥12h這個時間節點可以滿足實驗要求。因此,想要得到準確的測量結果,應盡量保持環境濕度和干燥情況一致,控制好纖維素和溴酸鉀的干燥程度。特別在廣州處于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下,更要控制好實驗室測試環境,以減少對纖維素和溴酸鉀燃燒時間的影響,提高測試的準確性。
3結論
實驗室主要通過纖維素和溴酸鉀重量比為3:7的參考物質混合物的燃燒時間來判定試樣是否為氧化性固體,但這種方法具有局限性,其中與實驗前纖維素和溴酸鉀的干燥程度有一定影響。本文從考慮廣東省氣候環境出發,考察了環境濕度、溫度對參考物質混合物燃燒時間的影響。環境濕度越大,纖維素和溴酸鉀的干燥程度越差,導致燃燒時間增加。所以日常應控制好氧化性固體實驗室的環境溫濕度情況,并在實驗前對纖維素和溴酸鉀進行充分干燥,以達到提高氧化性測試的準確性,增強對氧化性固體的識別。
參考文獻
[1]孫維生.氧化性物質的危害及其防治[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07,25(6):297-298.
[2]聯合國《關于危險貨物運輸的建議書試驗和標準手冊》(第7版)[M].
[3]聯合國《關于危險貨物運輸的建議書規章范本》(第21版)[M].
[4]張柳紅,陳玉瑋,伍紅雨,等.2020年廣東省氣候概況[J].廣東氣象,2021,43(4):1-5.
作者:李樹娟 鐘煥榮 于亮 黃偉 趙軍 范偉檢 單位:廣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一篇:供應鏈集成系統設計研究
- 下一篇:企業集團資金管理問題與對策
精品范文
4氣候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