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中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的比較
時間:2022-07-11 09:39:23
導語:本科教育中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的比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對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進行合理配置以實現教學質量的最優化,分析了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的特點、優勢和劣勢,從不同院校、不同專業和不同課程三個層次討論了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優化配置策略。研究表明,以課堂教學為主,網絡教學為輔的混合式教學方式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對于不同的院校、專業和課程應該采取不同的線上線下教學比例配置。
0引言
2020年初,新冠疫情讓“網課”一度成為炙手可熱的年度熱詞,當年的春季學期全國所有的高校都停止了課堂教學活動,改為線上教學。一時之間,釘釘、騰訊課堂、超星學習通、云班課、雨課堂等網絡授課軟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了大學教師和學生的手機或電腦上。教師除了備課之外,每天還要建群、開直播間、上網課、錄視頻,同時扮演著教師和網絡主播的雙重角色。學生則需要安裝各種直播軟件,進直播間完成學習,教師和學生都忙忙碌碌地穿梭于各個直播間之間。這種狀況大約持續了一個學期,一切又恢復到了之前的教學狀態。經過這為期半年的網絡教學實戰,每位教師和同學都親身體會了網絡教學這一新生事物的特點,同時有必要深入思考這樣一些問題:⑴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時期不得已啟動了“網課”這種線上教學方式,那么網絡教學有哪些優缺點,在哪些方面能夠取代課堂教學?⑵對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課程、不同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環節而言,哪些更適合課堂教學,哪些更適合網絡教學?⑶我們應該做好哪些知識儲備,積累哪些材料,總結哪些經驗,汲取哪些教訓,以便更好地開展網絡教學活動?對上述問題給予深入的研究、思考、分析和總結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有助于我們挖掘網絡教學的潛力,對線上線下教學進行合理配置,實現教學成效的最優化。這一課題在當下新冠病例在全國范圍內零星散發的后疫情時代尤為重要,只有充分總結線上教學的經驗,整理線上線下教學的案例、視頻和資料,充分挖掘線上教學的優勢,才能在未來需要的時候順利開展線上教學活動。為此,本文以本科教育教學為研究對象,對本科教育中線上和線下教學開展比較性研究,分析兩種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總結各自的特點和優缺點,從教師和學生兩種不同的視角審視這兩種教學方式,從不同院校、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等多個維度和多個層面討論線上和線下教學的特點,尋求這兩種教學方式的優勢互補,改革教學模式,探索創新思路,發掘兩種教學方式互相配合、互相助力的空間和方法。針對不同學校、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研究最適用、最高效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關于線上線下教學有機結合優化配置的問題,近年來倍受學術界關注,很多專家學者都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其中,有一些研究是針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通用理論開展研究,比如: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研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現狀[1];針對某所大學關于線上教學的接受度、教學效果等對教師和學生開展問卷調查,提出了一種混合式教學模式[2];從教育現象學的視角分析了線上教學的現狀和挑戰,探討了兩者如何各取所長、有效互動[3];以地方高校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地方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現狀,提出了一些混合式教學的改進策略,包括完善教學管理,提升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設計能力,優化教學評價體系等[4]。除了關于線上線下教學的一般性討論外,還有一些研究[5-9]是專門針對某一門課程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結合不同課程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討論如何把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有機結合,如何進行教學設計、組織實施和教學效果評價等。以文科類專業為研究對象,討論了文科類專業的信息化建設的水平,存在的問題,改進的措施等,并以貿易專業為例討論了教師如何借助微課、慕課、翻轉課堂使線上線下教學同步進行[10]。本文對本科教育階段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一般性討論,在分析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的特點和優缺點的基礎上,詳細討論了如何為不同院校、不同專業、不同課程進行線上線下教學的優化配置。基于本文提出的優化配置策略,各高校各專業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設計實現不同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1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的比較
為了對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進行比較研究,首先需要從教師和學生兩種不同的視角對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的特點進行分析。第一,在教師側,由于絕大多數教師習慣于在教室的環境中利用黑板或者PPT進行授課活動,并沒有網絡直播的經驗,一開始面對鏡頭往往會手足無措,而且還需要學習各種直播軟硬件的使用并快速進入主播角色,這給教師們構成了很大的挑戰。第二,在教師側,教師對于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的體驗感非常不同。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和學生面對面交流,可以通過自己的表情、手勢、動作等肢體語言渲染和烘托課堂氣氛,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捕捉學生的眼神了解學生對所講授知識的興趣度、理解度和存疑度,可以通過提問與學生互動交流,及時獲知學生的困惑所在。然而,在網絡授課過程中缺少這種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的微表情觀察、情緒感染和交流互動,教師只能面對屏幕獨白,把知識單方向輸出給學生,缺少學生及時的反饋,對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度和理解度缺乏及時準確的感知。第三,在教師側,在網絡教學中教師無法像課堂教學那樣強有力地掌控上課紀律。在直播授課時,由于隱私等原因,學生往往不使用攝像頭拍攝自己,教師能看到的大多是學生的頭像,無法監控學生在網絡另一端的行為活動,也無法要求學生認真聽講。第四,在學生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受到教師的監控和感染,容易集中精力聽講,相反在網絡學習過程中長時間面對屏幕容易產生視覺疲勞和困倦感,學習效果差。第五,基于網絡教學可以進行理論課的教學活動,但無法進行諸如實驗、實訓、實踐類的教學活動,也無法進行考試。這一點是課堂教學相比網絡教學無法取代的優勢。上述五點說明,無論是對于教學活動的便利性和可控性,還是對于教學內容的局限性,還是對于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考評,課堂教學都要優于網絡教學。因此,網絡教學只能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徹底取代課堂教學的地位。盡管與課堂教學相比,網絡教學存在著諸多劣勢,不應該用作主要的教學手段,但網絡教學也有自己特有的優勢和適用場合。第一,網絡教學沒有時空限制,學生可以遠程學習,不需要回到校園進入教室上課,也不是必須在教師講課的同時聽課,可以后期觀看視頻回放,這極大地方便了教師的授課和學生的學習。消除了時空限制是網絡教學相比課堂教學最具優勢的特點。正是這一特點使得“網課”成為新冠疫情期間開展教學活動的不二之選。第二,網絡教學對教學環境、教學條件要求很低,學生只要有電腦或手機,能上網即可聽課,教師也只是增加一些耳麥、攝像頭、手寫板等直播設備即可。而課堂教學則對教學條件要求較高,要配備桌椅、黑板、多媒體、投影儀等一系列的配套設施。第三,網絡教學相比課堂教學而言具有極高的資源共享優勢。一方面,教師在直播授課時錄制的視頻可以保存下來,用于相同課程的其他班級回放學習;另一方面,網上大量的慕課(MOOC)資源可以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幫助師生完成教學活動,提高學習效果。近年來,慕課作為一種特殊的“網課”形式越來越受到師生的青睞,已經成為優勢教育資源廣泛共享的不可或缺的手段。相反,課堂教學的授課活動只能由本班同學參與,授課內容也只能由本班同學學習,不具有共享性。對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的比較如表1所示。
2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的優化配置策略
前述分析說明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各具特點和優缺點,都有對方無法取代的功能、優勢和適用場景。如果以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為最高目標,應該采用以課堂教學為主,網絡教學為輔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那么這兩種教學方式應該怎樣有機結合和優化配置,才能實現兩者的優勢互補,從而取得教學成效的最大化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下面從不同院校、不同專業和不同課程等角度分別加以討論。
2.1結合院校特點優化配置
全國有三千余所高校,辦學層次有高有低,辦學特色各不相同,各個高校需要結合自己的特點設計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的配置策略。比如,從院校層次上看,教育部、工信部等部屬的985高校和地方高校相比,前者的辦學層次、師資力量、學生素質明顯高于后者,前者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律性普遍較高,往往通過自學就可以掌握大部分知識點,教師的課堂教學只需要答疑或點到為止的講解即可。因此,對于這類“國家隊”的高校可以增加網絡教學比重,讓學生通過看視頻、看慕課自學和預習,教師在課堂上以提問和答疑為主,這種方式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多為歐美很多著名大學所采用。相反,地方高校則要增加課堂教學的比重,教師在課堂上要把知識點講通講透,幫助學生理解,提高學習效果。如果一味追求信息化水平,盲目提高網絡教學比重,則可能事倍功半,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節奏和速度,產生厭學情緒,降低人才培養質量。
2.2結合專業特點優化配置
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可以大致分為理、工、農、醫和人文社科五大類專業。其中,人文社科類專業包含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專業。理、工、農、醫類專業的課程大多包含了很大比例的實驗、實訓、實踐、實操的教學內容與環節,這些教學活動高度依賴實驗室、機房、實訓基地、工廠、企業等進行,而且非常強調學生親自動手實踐,這些絕不是網絡教學所能完成的任務。此外,理工類專業課程包含了大量的公式、定理、定義等,對它們的計算、推導、證明必須由教師在黑板上以及學生在演算紙上進行一遍,才能加深理解,這也不是網絡教學所擅長的。相反,對于人文社科類專業而言[10],由于絕大多數資料、著作、典籍都可以通過網絡查到,所以可以適當增加網絡教學比重,讓學生通過慕課等了解大師的思想,拓展知識面。
2.3結合課程特點優化配置
同一個專業的各門課程各有各的特點,在進行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的優化配置時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以通信工程專業為例,該專業除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概率論這三門數學基礎課之外,學生還要修習程序設計、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計算機網絡、信息理論與編碼等課程,其中,三門數學課和信息理論與編碼的理論性比較強,沒有實驗教學環節,因此可以適當增加網絡教學比重,但這類課程存在大量的數學推導,因此還是應該以黑板教學為主,視頻和慕課只適用于學生的預習和復習階段。與這類純理論課程不同,C語言程序設計、電路分析、計算機網絡、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之類的課程具有明顯的實操性特征,學生必須進入實驗室或機房,動手操作示波器、萬用表、頻譜儀等實驗設備,學習使用VisualStudio和MATLAB等程序設計軟件,通過實驗理解理論課中學到的知識點。以C語言為例,如果學生僅僅依靠觀看視頻或慕課,而不動手編寫一行代碼或運行一段程序,是無法透徹地理解C語言的語法規則和編程思想的。因此,上述實操性較強的課程要減少網絡教學的比例,增加課堂教學尤其是實驗教學的比例。
3結束語
“網課”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在2020年上半年得到了師生充分的實踐和認識。本文深入分析了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的特點和優缺點。與課堂教學相比,網絡教學的劣勢在于師生的體驗感和互動性差,教師無法監控學習紀律,無法進行實驗課和考試;優勢在于消除了時空限制,實現了很好的資源共享。研究表明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應該采取以課堂教學為主,網絡教學為輔的混合式教學方式。針對不同類型的院校、專業和課程,本文詳細討論了如何對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進行優化配置,實現二者的優勢互補。對于辦學層次比較高的學校和人文社科類專業,可以適當增加網絡教學比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于理工農醫類專業,由于包含了很多實驗實踐的課程和教學環節,應該降低網絡教學的比重,增加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的比重。
作者:秦娜 劉宴濤 單位:嘉應學院計算機學院 蒙古國研究生大學
- 上一篇:幼兒園版畫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對策
- 下一篇:動漫教學進入小學美術課堂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