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學如何提升教學效果

時間:2022-07-21 08:57:20

導語:信息化教學如何提升教學效果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化教學如何提升教學效果

摘要:因材施教,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來有效調動高職學生專業(yè)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本文對信息化教學改革目標、教學理念、改革思路、改革的主要內容以及在改革中重點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進行研究,旨在摸索出一條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學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機械制造

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具有動手能力較強、缺乏理論學習興趣、喜歡互動式學習方式、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學習的特點,鑒于此,巧妙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來有效調動學生專業(yè)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高職機械制造與工藝編制課程是旨在培養(yǎng)高職學生扎實的機械零件加工工藝編制能力,熟練的機床操作能力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的核心專業(yè)課程。該課程專業(yè)性較強,枯燥難懂,學生課堂聽課率不高,因此,本文嘗試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對課堂教學改革進行有益的實踐探索,并期望為相關高職院校課堂革命提供一些借鑒經(jīng)驗。

1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思路

信息化教學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信息化的學習資源,比如spoc/mooc線上課程、資源庫等;二是信息化工具輔助課堂教學,比如智慧課堂、雨課堂的互動功能、手機投屏、二維碼、VR、虛擬仿真技術等;三是信息化的教學評價方式,如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教學評價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效果。機械制造與工藝編制課程為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的課程,采用“混合式教學”學習方式,可以分為“線上學習”“課堂互動”“實訓操作”三部分。“線上學習”分別在課前課后開展,強調利用信息化資源的自主式探究式學習;“課堂互動”強調在課堂上教師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解決教學重難點,其中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主要為小組合作式探究學習;“實訓操作”強調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如將機床操作關鍵技術要領示范視頻拍成視頻,教師演示機床操作時利用手機投屏輔助教學等,以此來解決教學情境難再現(xiàn)、教學扎堆難觀看的弊端,提升技能學習效果。

2信息化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

2.1機械制造與工藝編制課程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改革

2.1.1課程總體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機械制造技術的基本加工方法,熟悉加工設備和工裝夾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機械加工工藝的基本概念;掌握制定各種典型零件加工工藝路線的原則和要點;具有分析影響機械加工產品質量各種因素的能力;了解與本課程相關的技術標準,了解機械加工新技術發(fā)展趨勢,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2.1.2教學內容機械制造與工藝編制課程內容大多枯燥抽象,尤其是零件工藝設計部分,但是,選取來自企業(yè)的項目,將企業(yè)的實際需求轉化為典型的工作任務項目,將企業(yè)現(xiàn)實工作案例與課題理論學習相融合,就能消除學生的陌生感,使學習的知識與崗位工作內容有效結合,使得知識更新速度與社會需求相匹配,將加強教學內容實用性和操作性,進一步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職業(yè)能力。機械制造與工藝編制課程校企合作共開發(fā)軸類零件加工項目、套類零件加工項目、盤類零件加工項目、箱體零件加工項目和減速器裝配項目等五個學習情景任務。

2.2機械制造與工藝編制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教學方法由原來的教室集中教學,學院實訓中心實訓教學的學習方式,轉變?yōu)榫€上學習、一體化教室和實訓中心三部分。線上學習:建設符合需求的MOOC課程,通過預先復習,鋪墊好學習的基礎,通過視頻、PPT和教案等進行知識點學習,體驗感受,積累感性認識,初步學習知識技能,便于課堂內化。一體化教室:教師通過大數(shù)據(jù)了解學生學習動態(tài),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進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通過職教云智慧課堂強大的互動功能、機床工人模擬手游、加工動畫演示等,師生討論解決重點、難點,達到內化知識、鞏固加深的目的。實訓中心:有理論知識作為基礎,通過代表性教學加工項目,進行實踐操作,借助手機投屏、二維碼技術等提升教學質量,通過“空中課堂”將“課堂延伸到企業(yè)車間”,提高實際運用,學以致用。

2.3機械制造與工藝編制課程學業(yè)評價體系改革

機械制造與工藝編制課程為實踐性較強的專業(yè)必修課程,課程教學要授予學生具有生產加工應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所以傳統(tǒng)的“一次性考核”的終結性評價存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的現(xiàn)象,不能提高學生平時的學習興趣,不能很好地反映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不能很好地學以致用,不能體現(xiàn)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水平。制定合理的學業(yè)評價體系是機械制造與工藝編制課堂教學改革有效進行的必要條件。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功能,該評價體系由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以過程性評價為主,占60%,終結性評價即期末終結考核占40%。

3信息化教學改革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3.1逐步建成反映課程特點的信息化拓展資源

信息化拓展資源旨在開闊視野、認識機械制造業(yè)發(fā)展史、了解新技術新工藝、潛移默化職業(yè)精神和職業(yè)素養(yǎng)、拓寬學生專業(yè)領域知識等,可以是視頻資源也可以是文獻資料,最終整合成素材資源庫、專題講座庫、案例庫課程專業(yè)知識檢索系統(tǒng)等資源。

3.2不斷優(yōu)化課程教學微課視頻模塊集

根據(jù)教學內容,圍繞課程核心概念,將知識點碎片化,并整合成微課資源,形成圍繞知識點展開、清晰表達知識框架的微課視頻模塊集。

3.3不斷優(yōu)化符合“信息化”課程教學特征的教學設計

要遵循有效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結合“信息化”課程教學的特征與需求進行整體的教學設計。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科學規(guī)劃“信息化”網(wǎng)絡學習資源。課程設計、教學互動和呈現(xiàn)方式要符合學習者移動學習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需求。

3.4優(yōu)化整合教學資源促進開放共享

在原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上,吸收嘉興南洋職業(yè)技術學院、嘉興技師學院、嘉興廣播電視大學等院校課程建設的優(yōu)質資源,優(yōu)化整合教學資源、動態(tài)更新課程資源,保持每年15%的更新率。充分發(fā)揮課程共享作用,爭取兄弟院校在合作、共贏、協(xié)議的基礎上實現(xiàn)在線開放共享課程的互認。利用嘉興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學的優(yōu)勢,促進在線開放共享課程對社會相關從業(yè)人員的開放。

4結束語

通過一輪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收集學生、教師、督導和企業(yè)專家的反饋意見,對“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實施進行修正和完善,使之產生滿意的教學效果,并能為相關高職院校課堂革命提供一些借鑒經(jīng)驗。

參考文獻:

[1]李其港.職業(yè)院校信息素質網(wǎng)絡教育平臺的功能結構設計[J].中國民族博覽,2019(14):248-250.

[2]方坤禮,蔣曉英.機械工藝裝備實訓課“項目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J].裝備制造技術,2010(04):181-183.

[3]楊永青.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方法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21,42(05):88-91.

[4]于悟然.信息化教學在機械制造課程中的應用探索[J].成才之路,2020(30):83-84.

[5]樂偉偉.關于信息化教學在高職機械制造類課程中的應用[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02):96.

作者:郜峰 單位:嘉興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