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路徑

時間:2022-07-22 08:40:53

導語: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路徑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職業教育改革指明方向,如何迎合鄉村振興戰略,為其快速實現承擔職業教育應承擔的使命,就成當下職業教育重點思考的問題。文章指出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主要承擔人才培養責任,對如何進行人才培養以適應鄉村振興所需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鄉村振興;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教育內容

1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的角色定位

在推動鄉村戰略的實現上,職業教育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首先,職業教育為鄉村振興培養專業人才,面向鄉村展開定向招生、定向培養,與鄉村企業開展合作辦學,實現鄉村學生的本地化就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隊伍中的一員。其次,職業教育吸收、整合鄉村人力資源,在帶動鄉村脫貧致富上,承擔著“生力軍”角色。具體地講,職業教育利用自身諸多資源優勢,可帶動鄉村技術扶貧,幫助解決產業建設中的技術難題,可帶動鄉村產業扶貧,幫助鄉村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帶動更多鄉村閑散人員就業,投入到鄉村產業建設中去,可帶動鄉村教育扶貧,通過職業教育,增強人員職業技能,以知識帶動就業,以就業實現致富。

2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路徑

2.1構建人才培養新體系

承載著為鄉村振興培育與輸送專業人才重任的職業教育,要發揮自身教育資源優勢,立足鄉村振興戰略的實際需求,構建人才培養新體系。具體地講,需做好以下幾點:首先,要以問題為導向,加強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訓,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對學生的考核評價,要與鄉村振興實際工作掛鉤,擺脫對教材的完全依賴,且不以對教材內容的書面考試為考核學生的主要手段。再次,加強學校和鄉村之間的聯系,同時加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系,創新職業學校的辦學模式,實施聯合辦學。最后,專業設置與課程設置需與鄉村振興工作相匹配,緊密貼合鄉村振興工作的實際需求,避免出現學不對口現象。

2.2構建人才培養新內容

如今鄉村出現了越來越明顯的老齡化問題,農村中的主要勞動力大多選擇前往城市打工,新成長起來的一批學生也在努力通過學習,想要走出農村,這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無疑制造了困難。職業教育承載著為鄉村振興培育人才的重任,這樣的人才需既懂農業生產,又懂推廣經營,既有文化,又會管理,簡言之為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內容要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現實需求緊密貼合,凸顯職業教育的職業性與實踐性特點,為此職業教育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新內容,一方面要圍繞鄉村振興下鄉村經濟、文化事業發展所需,科學設置教學內容,增強課堂建設的針對性。另一方面要加大社會實踐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比重,將學科內容與社會勞動緊密聯系在一起,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由以往學生坐在教室中學改變為學生處在實際職業環境中學,通過學練一體,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3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具體策略

3.1分階段制定人才培養目標

職業教育對鄉村人才的培養,不應將目光局限于中學階段的學生,而應將各個年齡段的鄉村人口都涵蓋進來,包括嬰幼兒、中小學生、中年乃至老年人,且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等,制定相適應的人才培養目標。對于孩童時期的鄉村人口,要對其進行職業啟蒙教育,通過帶領孩童體驗各種職業,讓他們對各個職業的職業內容有初步認識,在他們幼小的心靈埋下職業愿景。對于青少年時期的鄉村人口,要在加強文化課教育的同時,加強對其職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同時引導他們形成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壯年、中年時期的鄉村人口,要加強職業培訓,培養其創新創業能力。其一要為其提供職業分析咨詢服務;其二要深入基層,指導鄉村人口應用最新技術服務農業生產經營;其三要擴大職業教育渠道,如網上教學、農民夜校、培訓講座等,增加受教育的機會。對于老年時期的鄉村人口,職業教育的重點在于喚醒老年人的職業意識,如建立老年大學,開設手工編織、烘焙等適合老年人的職業課程,激發老年人的再學習熱情,為老年人營造職業文化環境。當然,在對這4個時期的鄉村人口展開職業教育時,要有主次之分,將重點放在對鄉村青少年、壯年的人才培養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主要依靠農民的力量,那么加強對鄉村青少年、壯年的職業教育,使其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就成了職業教育最為主要的任務。

3.2科學設置職業教育內容

新型職業農民是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主要助推力,因此職業教育的主要人才培養對象就應該是新型職業農民,為此職業院校無論是開設的教學課程,還是組織的社會實踐,都應緊緊圍繞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這一目標,依據產業需求設置職業教育的具體內容。第一,職業教育所設置的專業要符合產業發展所需。不同的鄉村,由于各自所處地理位置的不同,所擁有的資源不同等原因,會形成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產業布局,那么職業院校在開設教育專業時,就應緊密圍繞當地產業的布局,體現出專業上的針對性。比如有些鄉村所處地理環境十分優美,在此基礎上發展了旅游業,那么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則應偏向于旅游管理、農家樂經營管理等。再比如有些鄉村氣候和土地條件比較好,種養資源比較豐富,發展了桑蠶養殖業,那么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則應偏向于桑蠶養殖技術、病蟲害防治等。第二,職業教育所開設的課程內容要符合職業需求。如今很多職業院校所開設的課程都與職業實際所需相脫離,比如教材內容陳舊,所涉及的理念、技術跟不上時代發展,學生在學校學完課本知識走上社會崗位后卻發現所學的根本用不上,這就要求職業教育要與職業標準對接,以鄉村產業中的真實職業需求為教學重點,更新教材內容,引進新技術、新理念、新知識,使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就是上崗就業時可以真正用到的內容。第三,職業教育要與產業加強合作,通過校企合作,給予學生更多投身一線、積累工作經驗的機會,從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3.3加強政校行企媒的多方合作

政府方面,要增加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支持,同時要出臺有利于營建職業教育更優環境的政策制度。具體地講,政府要增加資金投入,特別是要加大對那些在人才培養上有突出貢獻的職業院校的資金支持,使職業院校可以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教研活動中去,為學生的職業知識與技能培訓提供更好的條件。同時,政府要結合鄉村實際情況,制定更有助于當地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制度,包括校企合作制度、師資管理制度、培訓補貼政策等等,通過政府相關制度的出臺,給職業教育更強有力的保障。職業院校方面,除了科學設置教育教學內容,增加專業設置的針對性以外,還需發揮職業教育主陣地的作用,重點做好以下兩點內容。第一,積極搭建職業院校和地方的合作,共同申報科研項目、建設科研基地,充分利用職業院校的教育資源,培養熟悉本地的“本土專家”。第二,深入鄉村基層,將職業教育下沉到鄉村老百姓群體之中,可以組建兩支教育隊伍,一支隊伍由職業院校普通教師組成,主要任務是將職業基礎知識與技能教授給鄉村基層百姓,特別是對于文化水平低的群眾,使其掌握基本的職業能力。另一支隊伍由職業院校高級教師組成,主要任務是以鄉村振興專題項目為培訓內容,對鄉村管理人員進行職業能力的再教育,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行業方面,則是要盡可能地在政府、職業院校和企業之間牽線搭橋。具體地講,行業要為職業院校提供行業發展動向,將行業新知識、新技能、新理念帶給職業院校,幫助職業院校及時更新、完善自己的教學內容。同時行業要將行業發展動向上報給政府,豐富政府的行業認知,從而制定出更符合行業發展、對職業院校更有指向性的政策制度。另外,行業還要隨著時代發展,制定逐步抬高的行業人才準入標準,以此促進職業教育不斷的改革創新,從而為鄉村振興培養更多高素質行業人才。企業方面,要增加與職業院校的深層次合作。具體地講,企業要和職業院校以及鄉村之間簽訂合作協議,職業院校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專業人才,企業為鄉村人口提供就業機會與產品銷售渠道,最終實現三方合作共贏;企業一方面要為職業院校傳達企業用人要求、標準,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指明方向,另一方面要參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企業用人標準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同時企業要與職業院校共建實踐基地,通過組織學生到企業一線體驗工作,邀請企業員工到學校開展培訓講座等雙向交流合作,提升職業院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媒體方面,要利用好手中的“筆桿子”加大宣傳,與職業院校、企業、政府、行業一起共同為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做努力,搭建好文化大環境。比如,媒體要在鄉村各處建設廣播站,通過廣播宣講新農村、新農業知識,使鄉村大眾通過收聽廣播獲取職業知識與技能。再比如媒體要跟蹤報道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事件,從而帶動各界對職業教育振興鄉村的熱情。

3.4建設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信息庫

職業教育要整合有利于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一切教育資源,搭建人才培養信息庫,具體需做到:第一,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搭建信息化平臺。既包括鄉村人口信息平臺,將鄉村所有人口進行信息化管理;又包括鄉村產品電商平臺,積極發揮職業院校的專業優勢,對電商平臺的策劃、運營、直播以及農產品的外包裝等進行專業指導,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實現農村增收;還包括國際科研合作平臺,與國內、國外的教育資源聯合起來,共同商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路徑,共同培養高素質人才。第二,職業院校要積極尋求政府、企業、行業的幫助,整合資源,搭建農村實踐基地。既包括鄉村人員培訓基地,為鄉村人員提高職業能力提供盡可能多的培訓機會;又包括農產品供應基地,實現鄉村產業規?;l展;還包括職業院校生源基地,職業院校學生畢業后直接分配到鄉村振興所需崗位,同時職業院校要對鄉村適齡學生廣開大門,吸收鄉村生源,因為生源地的學生更有服務生源地的熱情,從而使鄉村人才有更強的內生力;另外,也需要立足于鄉村文化,建設鄉村文化傳承與保護基地,發揮職業院校文化傳承主陣地的優勢,在文化課、思想政治課中滲透鄉村特色文化,打造具有鮮明鄉村特色的文化品牌。第三,拓寬鄉村農產品銷售渠道,實現產銷項目化發展。職業院校要參與到農業生產一線,將先進的農業技術、農業知識帶給農戶,同時要邀請農戶參與職業院校所開展的農產品科研項目,實現雙性互助,實現農業高產高收。并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農產品銷售模式,尤其是要發揮職業院校信息化優勢,搭建網絡銷售、活動展銷等平臺,擴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傊?,承擔著為鄉村振興培養人才重任的職業教育,要積極推進自身教育改革,以滿足鄉村振興實際所需為教學目標,積極聯合政府、企業、行業、媒體多重力量,共同搭建起人才培養的平臺。

參考文獻:

[1]梁裕,韋大宇.職業教育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內在邏輯、實踐困境與實現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1(22):35-40.

[2]尹祥佳,郝楠,冉珺媛,等.甘肅省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SWOT分析及路徑研究[J].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7(5):103-107.

[3]祁占勇,王志遠.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的現實困頓與實踐指向[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4):107-117.

[4]馬建富.邁向共同富裕: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職業教育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江蘇實踐———機理分析、耦合測度與模式構建》評介[J].經濟研究導刊,2022(1):159-161.

[5]馮旭,侯慧賢,吳薇.農業職業教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實踐———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3):25-27+63.

[6]朱德全,王志遠.協同與融合: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邏輯理路[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0(5):114-125.

作者:李政 胡剛 單位:清遠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