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學情感教育途徑
時間:2022-08-08 09:21:24
導語:小學美術教學情感教育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期教育工作背景下,我國教育工作的培養目標發生了改變,情感教育成為當前重要任務之一。美術屬于一門極具靈感、激活想象的藝術,可以培養學生繪畫技能,同時還可以開展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文章就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意義、現狀以及滲透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美術;情感教育;情感元素
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對于個人以及國家的發展有著較大的意義。小學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此階段是培育學生各項能力黃金時期[1]。由于時代的變換,人們在思想、生活方式等方面出現了變化,尤其是社會上存在很多干擾因素,對學生的觀念產生了沖擊,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對于美術教學,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特點,對情感因素進行滲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以及健康的審美情趣。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滲透的意義
(一)促使小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小學生處在身心發展的基礎階段,心理狀態會逐漸從低級向高級發展,在其年齡尚小的時候,還處在知識與情感教育的啟蒙階段,對于一些事物缺乏是非觀,通過美術教育,能夠讓學生在對藝術作品賞析的過程中,促使形成健康向上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對于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而言,背后蘊含著深刻的內涵,能夠熏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與此同時,小學生在對美術作品進行觀賞的時候,不但能夠沖擊他們的視覺神經,還能震撼學生的心靈,在對經典美術作品不斷鑒賞過程中,形成分辨美與丑的能力,尤其是對于美好的事物,逐漸萌生向往之情,在提高小學生藝術品位的同時,還能讓其形成藝術想象力。比如小學美術描繪任務,很多小學生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媽媽,這是美術教學特有的教育意義,彰顯了獨特的情感與思想內涵。
(二)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情操
在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很多用人單位開始青睞具有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滲透情感教育,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藝術情操,學生在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過程中,能夠提升識別水平,不斷晉升審美能力。通過對美的感受與欣賞,才能不斷形成創造美的能力,進而獲得更加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的求知精神會更加強勁,促使學生的人格不斷健全,能夠學會苦中作樂,用創造美好事物的能力,全面發展學生的知、情、意、行等綜合素養。
(三)有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切創造的靈感源泉來自創新思維,同時,創新也是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證。在小學美術教育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會逐漸融入文化傳承,形成鮮明的個性,促使學生具備公共價值觀,將溝通作為載體,傳遞彼此情感,能夠幫助小學生在對美術作品繪畫與欣賞過程中構建情感鏈接,讓學生對于美術具有創新思想的情感表露方式,進而刺激學生對現實世界中美的事物的探索精神,結合美術思維進行探索與研究,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滲透現狀
(一)教學理念滯后,忽視學生情感
目前,素質教育實施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工作理念發生變化,但對于新理念及新方法融入不進去,依舊是按照以往的教學理念及思路組織教學工作。在美術學科的教學上,也是單純進行知識傳授與技能教學,且教學地點及教學內容都是固定好的,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狹窄的空間,自然難以拓展視野和思維,更不利于學生審美情趣的培育。在這種教育理念指導下,壓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更是難以關照學生的情感,對于學生發展必然存在消極影響。
(二)教學目標單一,忽視學生情感
目前,我國很多學校對于美術課程的教學不夠重視,尤其是在美術課堂上通常只采用一種方法進行學習。由于美術教師的教學目標單一化,在課堂上傳授的美術知識及技巧都是片面的,學生能夠掌握的審美情感也是最為基礎的,自然難以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教育。但是,在新課標的基礎上,單純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已不符合素質教育的需求,特別是在情感教育方面的缺失已經難以滿足當今時代學生培育的需求,必然會限制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2]。
(三)教學方式簡單,忽視學生情感
目前,小學美術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比較簡單,尤其是一些教師為了應付教學任務,在課堂上并沒有留給學生過多思考和交流的時間。比如學生剛剛說幾句還沒有說到重點,教師就打斷學生發言,點下一名學生回答問題,這種方式難以保證師生處于和諧的交流狀態,且學生的自尊心會受挫,這就導致學生產生厭煩感。在這種情況下,自然難以對學生情感的發展給予關照。
三、小學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滲透的途徑
(一)革新教學觀念,關注情感滲透
對于情感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工作之中的滲透,需要從教學理念的轉變上著手,這樣才能使得教育工作者意識到學生情感培養的重要性及其在美術課堂中滲透的可能性,從而創造滲透條件,幫助學生實現情感素養的發展[3]。作為小學美術教育工作者,需要意識到美術課堂教學工作中承擔的責任,也需要肩負起培育學生審美情感的責任。由于教師的教學觀念及思路對于教學效果有著較大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融入嶄新的教學思想為美術教學活動提供科學的指導。因此,對于小學美術教學工作,教師必須以新時期教育思想作為指導,關注學生審美能力的培育,并合理滲透情感元素,幫助學生實現審美情感的發展。以《我是生活小主人》這一課的教學為例,因為本課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指導學生體驗生活、學習表現自我生活情境的方法,從而幫助學生增強對生活的關注和熱愛。所以,在課堂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將課堂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受生活,并在體驗過程中感受做生活主人的樂趣,從而激活學生對生活的關注意識,增強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4]。同時,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畫筆對熟悉的情境進行創造和表達,使得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創新教學模式,融入情感元素
當前基礎教育工作在新課改的倡導下發生變化,美術學科也提倡新式教學模式的運用以及情感元素的融入。由于以往的美術教學模式通常關注的重點是知識的傳輸以及技巧的講解,這種枯燥的課堂模式及氛圍難以保證學生處于積極狀態。而在新教學模式應用背景下,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組織教學工作,以油畫、雕塑等作品鑒賞的方式從視覺上帶給學生心理上的沖擊,并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細節,并猜測作者的創造心理及情感。或者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為學生介紹這些作品的創造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經歷,從而使得學生在極具情感承載力的作品中體驗蘊含的情感。而在具體講解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融入自己的理解與思考,啟發學生主動實踐,從而探索出符合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模式[5]。以“剪紙故事”這一課的教學為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先展示一些剪紙作品,如《老鼠上燈臺》《父與子》等作品,吸引學生,然后為學生介紹剪紙這門傳統藝術,使得學生明白這門藝術的審美價值。然后要求學生觀察這些作品內容和展示特點,學生發現這幾幅作品都呈現了小故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嘗試著剪出自己喜歡的故事。這樣學生在動手過程中就可以掌握這些技巧,且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實現無形的情感滲透。
(三)發掘教材內容,滲透情感教育
借助繪畫符號滲透愛國主義情感??v觀中國古代繪畫作品的題材,以山水、花鳥、人物為主,且這些元素經過千年歷史的洗禮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傳達情感符號。這些題材不僅寄托了那些文人的理想,還彰顯了這些畫家的情操。以“彩墨游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欣賞鄭思肖的《墨蘭圖》,為學生介紹畫作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使得學生感受作品中傳遞出來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同時學生在賞析、體驗以及探索活動中掌握彩墨畫的技法,并嘗試以生活體驗中的靈感進行創作感受彩墨的藝術魅力,增強學生對國畫的熱愛之情。借助文物古跡激發民族自豪感。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有著豐富的文物古跡和多姿多彩的傳統藝術,彰顯了中華民族聰明才智以及卓越的創造力,學習這些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還能夠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家鄉古建筑”這一課教學為例,先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故宮建筑群,然后引導學生分析了故宮建筑的三種建筑樣式,即重檐頂、廡殿頂、歇山頂。然后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效,結合本地的古建筑為學生設計了一道連線題。這樣學生在感受故宮建筑群威嚴宏偉的基礎上實現心靈上的震撼,然后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本地的古建筑,通過將美術知識進行生活化處理,既可以貼近學生的生活,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創設教學情境,體驗審美情感
美術創作并不是一項空洞的技術性活動,而是一種以情感為基礎的藝術創造活動,所以對于小學美術教學工作,既需要教師創設具有豐富情感的教學情境,熏陶學生的情感,還需要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審美情趣。首先,融入音樂元素,滲透情感因素[6]。美術是一種藝術形式,所以教師就要善于運用音樂這種藝術烘托課堂教學氛圍,激活學生的情感,在此基礎上進行美術教學實踐,使得學生帶著情感進行涂涂畫畫,通過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熏陶,帶給學生不同的審美情感體驗。其次,融入游戲元素,活躍課堂氛圍。由于小學生在理解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等方面比較差,但是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處于十分活躍的狀態,游戲這一元素恰好符合了學生這一特點,既可以使得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獲得快樂,還能使得學生在活動的時候獲取美術知識和豐富的情感體驗。最后,欣賞美術作品,滲透情感思想。不同的作品可以帶給人不同的情感體驗,所以在美術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各種繪畫作品,使得學生的審美意識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利用不同作品的時代特色帶給人們不同的情感感受,尤其是學生在欣賞不同風格的作品時可以體會到不同任務、場景、時代傳達的情感,還能夠實現學生審美情趣的提升。
(五)組織實踐活動,增強作品內涵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蘊藏著美術藝術,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于當前小學美術教育工作,教師需要培育學生發現美的能力,還需要關注學生審美意識的培育。因此,對于小學美術教學工作,教師需要結合本地實際,組織多姿多彩的美術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與大自然進行親密接觸,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在體驗大自然的過程中獲取靈感,增強作品的生命力與感染力,實現情感的發展。大自然作為美的靈感來源,通過在自然環境中寫生,學生能夠將大自然中的美轉化成美術作品,這對于培育學生的審美能力十分重要,還能夠帶給學生深層次美的感受和體驗[7]。以“家鄉美”這一課的教學為例,為了幫助學生發現家鄉的美、展示家鄉的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到自然和社會參觀,可以使得學生在獲得不同美的感受的同時增加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同時學??梢詾閷W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通過以“家鄉美”為主題的美術作品評比、美術作品展覽,既可以使得學生開闊眼界,還能夠使得學生將更深刻的感知投入到美術作品之中,增強生命力和感染力??偠灾?,情感教育是通過設計某種與學生生活相似的意境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在小學時期的教育工作中滲透情感教育,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素質,還能使學生保持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以及三觀。對于情感教育在美術學科中的滲透,既需要強化師生溝通,還需要運用各種美術課程資源組織多樣化的美術課外活動,推動情感教育的滲透。因此,作為小學美術教育工作者,必須意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借助現代化教育技術,幫助學生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賈云麗.基于小學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性研究[J].讀天下:綜合,2019(27).
[2]李利.關于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研究[J].神州,2019(17).
[3]吳菊芬.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情感讀本,2021(05).
[4]趙茜.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滲透[J].讀與寫,2021,18(11).
[5]趙美芹.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中外交流,2017(12).
[6]吳楠.寓畫于情,以情動人——論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散文百家,2021(15).
[7]宋艷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文淵:小學版,2019(01).
作者:展亞紅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東灣中心小學
- 上一篇:發展農村電商的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素質教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