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策略

時間:2022-08-17 09:36:04

導語: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策略

長期以來,小學數學教學都面臨著學生興趣不足的窘境,實際教學效果很難達到預期,嚴重影響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程發展。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為突破口,構建趣味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而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更復雜、高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推動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同步提升,更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一、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概述

對小學生而言,興趣無疑是他們積極主動進行數學學習的核心驅動力。只有在足夠強烈的興趣驅使下,小學生才會自主進行數學學習與探索。而數學作為一門較為抽象且難度較高的學科,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與小學生喜愛簡單、直觀事物的心理特征并不相符。因此,很多小學生從一開始就對數學缺乏足夠的興趣,這給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不小阻礙,嚴重影響實際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積極探索和構建數學趣味化教學模式。所謂趣味化教學,簡單來說便是圍繞學生數學興趣展開引導和教育,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他們在強烈興趣的驅使下主動進行數學學習與探索,同時讓教學過程變得更具趣味化,不再是簡單、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傳授。趣味化教學模式下,學生將充分感受數學學科魅力,同時數學教學過程也變得更加簡單而有趣,帶給學生更多的樂趣,進一步激發學生數學興趣與學習欲望,形成良性循環,全方位推動教學效果的有效改善。

二、基于興趣激發的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策略

(一)基于學生興趣進行教學導入

無論是激發學生興趣,還是構建趣味化課堂,教師都應當借助學生身邊有趣的事物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從上課前的亢奮狀態,到上課后的精神長期集中狀態的有效過渡,同時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數學學習與探索。換言之,教師一定要基于學生興趣進行教學導入,在課堂伊始便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和強化學生的數學興趣,為高質量、高效率的數學教學奠定良好基礎。同時,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生活背景及身心發展特征進行綜合分析與研究,嘗試構建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導入方案。例如在教學《公頃和平方千米》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在課堂伊始便向學生展示中國地圖以及各省、市的地圖,詢問學生中國的國土面積有多大,不同省市之間的面積差距又有多少,本市和其他市相比面積更大還是更小,相差有多少。這些問題的拋出在一開始便激發了學生對公頃和平方千米這兩大數學知識的興趣,為趣味化教學的有效實踐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合理優化趣味化教學內容

內容是教學的基礎與核心所在。所有教學活動都是依托于內容而展開的,優質的教學內容往往能很好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改善;反之,存在缺陷的教學內容自然也會嚴重影響實際教學質量與效率。要想構建趣味化數學課堂,趣味化教學內容則必不可少。只有內容本身足夠生動有趣,才能充分契合小學生身心特征,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索,同時確保學生充分感受數學學科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教師可以教材內容為依托,結合教學目標、培養目的、學生實際情況等因素,通過教輔資料、生活實際以及互聯網等多種渠道收集大量相關資源,積極進行教學內容的適當拓展與優化,盡量以更能吸引學生和更易于學生接受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保障實際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角的度量》相關內容時,教師除了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研究和剖析,還要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和整理相應的教學資源,盡量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及動手操作作為教學內容中的基礎部分,同時嘗試從學生視角對這些內容進行解剖,從學生易理解、易接受的角度切入,創新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

(三)營造和諧教學互動氛圍

良好的教學互動不僅能促進師生間彼此了解,拉近師生距離,還能有效促進教師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指導和教育,讓學生感受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降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排斥度,從而成為學生持續進行數學學習的重要動力。因此,教師必須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不再將數學課堂當做自己的一言堂,而是從多個層面加強教學控制和規范,除了備教材,還要在課堂上以幽默生動的語言、豐富有趣的肢體動作等和學生進行溝通、展開閱讀點互動,共同打造平等師生關系下的高質量數學課堂。例如在教學《厘米和米的認識》相關內容時,教師要對語速、語調、語氣以及說話內容等進行合理調整與控制,同時以簡潔生活化的語言和學生進行溝通,輔以生動且趣味化的比喻或與之相關的典故,充分發揮語言對學生的導向和影響作用,滲透數學文化,既有效防止學生出現聽覺疲勞,又展現了數學學習的魅力,同時引導學生更快地進入自主探究學習模式,讓學生在收獲趣味的同時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

(四)創新和拓展趣味化教學方式

同樣的內容通過不同的方式展開教學,所達到的效果往往也不盡相同。一直以來,小學數學主要以講解式教學為主,即教師通過語言對數學知識進行講解,同時通過簡單的課堂演示傳授知識。而學生則需要在課堂學習基礎之上,通過不斷重復化、機械化的練習進行記憶。不可否認,這種機械式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教學效果,可讓學生對數學知識與技能有基礎性掌握,但是該方法本身有著效率低下、難以吸引學生興趣和易產生疲勞感以及對學生數學水平的深層次發展與提升作用不大等缺陷,并不能完全滿足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要求。而創新和拓展趣味化教學方式可使得教師以更豐富多樣、更生動有趣的方式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期待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在理論與實踐中不斷提升、成長和發展。

(五)緊貼生活凸顯實踐教學中的趣味性

如前所述,過于理論化的教學會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很難抓住學生注意力,更難調動學生有效學習的主動性。同時,過分強調理論的教學并不能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和試錯的機會,更不必說讓學生在實踐活動提升數學水平。故而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實踐教學路徑,尤其要緊貼生活,凸顯實踐教學中的趣味性,將生活、實踐教學以及趣味性三者進行緊密結合,真正構建起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實踐教學模式。一方面,以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化事物作為教學實踐的重要依據,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真正參與到實踐教學中來,從而感受應用數學知識與技能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樂趣;另一方面,以和教學實踐深度契合的生活化內容為重點,引導并加強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數學基礎。教師也可以積極嘗試在其中融入問題教學法、小組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構建具有更多實踐機會和實踐價值的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不斷探索和努力嘗試,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在教學《條形統計圖》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所有學生組織起并分成多個小組,然后為不同小組分發相應的小組數據,包括小組人員數量、男女人數、數學成績等等,并要求各小組將本組數據與其他組數據進行對比,比一比哪個小組在哪一方面最為突出。之后,教師可邊引導學生學習條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邊帶領學生對小組數據進行統計,鼓勵學生在實踐中自主學習,并引導學生掌握畫圖的方法與技巧,從而發現圖中直觀表示出的不同小組在不同方面的特點。

(六)積極探索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作用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其中多媒體技術在數學課堂中的合理應用為趣味化課堂的構建提供了有力支持,并廣泛體現于教學資源、展現形式等多個方面。實際上多媒體技術本身對小學生而言就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無論是豐富多彩的圖片,還是直觀形象的視頻,都更加符合小學生身心特征、思維方式。要實現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的融合,教師也應當對多媒體教學的積極作用有正確認知,同時積極提升自身信息技術素養,掌握運用多媒體構建趣味化數學課堂的方法與技巧,并在實踐中多加嘗試和應用。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在課堂伊始便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三角形相關的圖片、數學故事、視頻等,然后再通過摸一摸、量一量、畫一畫等方式帶領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完成對三角形從初步認知到基本認知的轉變。此外,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還省去了大量板書的時間,教師有更多時間與學生互動,帶領學生學習掌握三角形相關知識,并針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加以點撥,確保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結語綜上可知,小學數學教學一定要突顯趣味化,讓學生能夠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學習與探索,在持續獲得正向反饋的過程中有效學習,同時以更簡單生動、易理解、重實踐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全方位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同步提升,讓學生融入其中、樂在其中。

本文引用:

[1]覃錦茂.激發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趣味化因素[J].全文版:教育科學,2016(04):9.

[2]張雪雪.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1):159.

[3]閆彩平.芻議如何打造趣味化的小學數學課堂[J].教育,2016(12):151.

[4]紀美麗.在數學中探尋奇妙——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探析[J].課堂內外:教師版(初等教育),2019(5):98.

[5]丁作艷.小學數學課堂趣味化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8(34):73.

[6]許又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缺失問題的應對策略[J].魅力中國,2019(41):84.

作者: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