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管理助力農村經濟發展措施

時間:2022-08-18 09:12:25

導語:農村經濟管理助力農村經濟發展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管理助力農村經濟發展措施

摘要農村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著積極的作用。為了突破農村經濟管理瓶頸,助力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相關人員應充分認識農村經濟管理的實際情況,凸顯出農村經濟管理的重要內容,在完善管理標準、服務體系框架、組織模式、農業結構的過程中推動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基于此,文章以山東萊西地區為例,就突破農村經濟管理瓶頸、助力農村經濟發展措施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農村經濟管理;經濟發展;信息技術

農業生產建設的重點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目前山東萊西農業發展日益迅速,確定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要完善糧油、果品、蔬菜、畜牧四大主導產業的建設內容,通過明確農村經濟管理的方向,確定農業經濟建設、市場銜接管理的實踐要點,在整合各類資源的基礎上控制整體生產成本支出,加快農業經濟建設,落實鄉村振興的發展理念。

1完善農村經濟管理的必要性

1.1有利于推動產業的發展

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使年輕群體流入城市?,F階段農村主要生產力為中老年群體,但這些群體的勞動能力差,特別是年輕力量較少,影響了農業生產效率,限制了農業的發展。從綜合的角度講,為解決此問題,需要工作人員不斷完善農村經濟管理模式,通過改革所有制方面的內容,確定“流轉—整理—再流轉”的建設模式,將農業發展列入經濟發展過程當中[1]。完成農村經濟管理后,要利用集體力量,明確當前農村現有的技術、人力、物力投入情況,在吸引相關企業投資的基礎上促進鄉村發展,同時提高農業的抵御風險能力。

1.2有利于實現共同致富的理念

當前農村經濟管理模式多為集體經濟,這一理念會推動項目的發展,為更多的農民帶來便利。由此可見,要了解鄉村經濟的發展狀況,凸顯豐富物質資源的優勢,建立生態、綠色、無污染的農業生產模式,推動人們共同富裕。完成集體經濟建設后,要做好工農商旅游產業的融合建設,促進產業協同發展,解決傳統農業經濟管理中農戶經濟實力不足的問題。

1.3有利于提高農村治理水平

利用科學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進行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凸顯出不同技術、規定、制度的管理功能,可以體現出整體經濟的發展優勢。在此過程中,要意識到當前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情況,通過提高農村的基本生產力,利用可靠的管理技術優化執行,提升科學治理工作的能力,在優化生產力的過程中展現出農村管理的重要作用,提高農村的治理水平,提升農民的生產積極性[2]。

2現階段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主要問題

2.1對農村經濟管理的重視度不足

相關工作人員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認知度以及重視度不足,影響了整體經濟管理的質量。例如相關人員對自身工作的熱情度不高,影響了農村經濟的建設。另外,農民對農村經濟管理的配合度較差,也會降低整體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工作人員要充分認知農村經濟管理的潛在問題,通過提升經濟管理的可靠性,及時向農民普及經濟管理的方向、重點和要求,促使農戶愿意配合、認可經濟管理工作,消除管理方面的問題。

2.2農村經濟管理團隊工作能力不足

為了提升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核心質量,需要工作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在階段性工作中凸顯自身的實力。但是,現階段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不高、經濟管理的質量較差,不利于經濟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另外,農村經濟管理一線工作者的年齡偏高,即使工作人員的經驗豐富、資歷較深,但其不接受新媒體、信息化技術,或是工作思想沒有及時轉變,也會限制整體工作進展。因此,管理人員需要不斷意識到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農村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要點[3]。通過專業的技術培訓,消除工作脫節、管理不科學方面的問題。要在培訓中呈現專業的培訓資料,開發工作人員與時俱進的思想,使其正確意識到經濟管理中農業、旅游業、商業的發展趨勢,學習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提升整體經濟管理工作的可靠性。

2.3農村人力資源不足

農村人口多為兒童和老人,很多有勞動力的年輕人已經流向城市,這一現象導致農村勞動力不足,很多農民無法掌握現代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要點,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工作人員總結農業經濟、農業建設方向,通過優化農村勞動力水平,從系統、全面的角度確定農村經濟的建設方向,在改變勞動力現狀的基礎上確定農村經濟的管理重點和方向,解決農村人力資源不足造成的經濟建設管理方面的問題。

3突破農村經濟管理瓶頸、助力農村經濟發展的措施

3.1確定科學的服務體系模式,完善農村經濟管理方法

為解決農村經濟管理方面的問題,需要工作人員充分意識到農村經濟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確定符合要求的農村經濟服務體系,將農村經濟活動、經濟建設以及管理方案融入到經濟服務體系當中,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結合以下方案進行優化。第一,確定符合要求的經濟活動模式,通過不斷提高整體項目的品質、質量和綜合水平,再結合山東萊西的農業建設要求構建適應于鄉村振興的管理模式。在此過程中,要結合精準扶貧,對當地農民生活問題給予必要的幫扶,確定系統、科學、可行的方案。第二,要利用科學的方法普及、培訓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方法,借助線下講座、線上培訓的方式進行技術推廣,為農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內容。完成信息管理、信息拓展、信息存儲、信息交互管理后,工作人員要不斷擴大管理體系的影響力及覆蓋面,側重利用社會資源,吸收高質量的管理團隊、技術人員,確定農村經濟管理模式,在系統、全面的監控處理中完成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以期進一步提升農村經濟管理的影響力和合理性[4]。

3.2完善管理體系規劃,確立經濟發展保障制度

為了提升管理體系規劃的科學性,需要工作人員了解到山東萊西地區農村經濟現狀,利用規范的制度、體系模式確定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處理模式,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具體來講,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農村經濟管理中,要遵循綠色、環保、智能化、自動化農業技術的發展方向,在管理體系中融入可持續發展的實踐理念,提高農村經濟管理的可行性。例如,明確山東萊西地區農村經營的主體方向,并針對當前農業發展模式、農業生產活動建設情況收集特色的農業技術成果、農產品營銷計劃,針對地區特色農業的建設情況建立科學的生產基地。第二,完成農業生態保護處理后,工作人員應當融合農村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之間的要求及管理規定,通過分析地區經濟、資源的開發情況,明確整體工作體系中社會組織服務的運營要點和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需求,打造多元化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5]。第三,建立符合要求的經濟管理制度,探討農產品產量、質量與增效制度應用的關系,通過傳播符合要求的增效管理制度,引入科學的制度規范,再對農產品加工、生產、銷售模式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傳播先進、科學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模式,為農村經濟建設提供可靠的依據及思路。

3.3借助多元化農村組織模式,促進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

為提升多元化農村組織模式的影響力,工作人員要積極引入符合規定的組織計劃和控制方案,針對農村經濟環境類型、建設情況確定資源的整合、使用方案,再結合有效的實踐方案凸顯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確定農村組織管理重點,分析農民、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相關企業的本質需求,探討農村經濟合作管理模式與農村經濟主體管理、配置、優化的需求及方向。同時,要重視各部門之間的合作,通過提高農業經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在規范的管理支持下確定組織合作方案,凸顯出農業經營主體與市場發展之間的關系。通過提升農業經營主體的市場影響力及市場效益,提升農村組織管理的水平。利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案及經營模式,確定多元化組織體系的構成邏輯,進一步優化農村經濟環境構造,為農民提供多元化的創收渠道,避免農民無業、收益不足的問題,構建更為全面、系統的農業生產計劃,實現高質量的農業建設和農業發展。第二,完善農村經濟管理體系,確定符合標準的實踐方案及管理體系,探討當前管理內容、管理方案、管理技術、管理權限和管理范圍是否符合應用標準,再結合經濟管理工作過程所使用的管理模式進行創新,提高整體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例如可利用MAP經濟管理模式,構建一套現代化、規?;⒓苫霓r業經營模式,并將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與分類,構建起“線上+線下”農產品產業鏈。總之,通過構建個性化農業產品生產、運營、銷售模式,讓農民自發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也能在統一的管理、協調、分工中解決農業經濟模式運行方面的問題。為了推動經濟模式的樹立和運行,需要當地農業管理部門定時、定期舉行業務培訓,向農民說明農業機械化、自動化技術應用要點,鼓勵有想法的農民自主創業,可運用抖音或快手直播形式推廣當地農產品,方便更多群眾認識到山東萊西地區特色農產品的營養價值、影響力,凸顯出農產品的品牌價值。第三,不斷更新市場管理機制,通過在現代化生產管理中融入高質量、高標準的信息化、自動化技術,凸顯出生態、綠色、無人生產種植作業的優勢,不僅能夠讓農民掌握市場的需求,還能讓農產品銷售更符合應用需求,提升農產品的影響力及附加價值。例如在區域特色農業項目打造中,可利用直播的形式展現出初、精、深加工3個生產線的作業模式,在標準化管理中生產高標準的加工產品,提升產品本身的品牌效應。在此過程中,要挖掘第三產業的價值及影響力,通過促進第一產業向文旅產業的過渡和發展,實踐鄉村振興戰略。從農產品經營、管理的角度來講,要利用市場化的管理思想,擺脫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不利影響,側重培育具有影響力的產業鏈,從而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實現農業經濟穩定、健康、快速發展[6]。

3.4重視農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推動農業產業化建設

為了提升農業經營主體本身的價值和效益,需要充分意識到當前農產品生產、使用的市場價值,通過思考農產品的市場定位、要求,不斷獲取更高水平、更高影響力的經濟收益。產業化建設中,要理清山東萊西地區農村組織體系的建設方向,在改變農村經濟環境、創收渠道、管理方案的過程中為農戶提供豐富的就業機會,提升農業經濟活動的社會效益。因此,要明確核心品牌特征,如深化佳樂牌花生、店埠胡蘿卜、綠行者蔬菜、萬福牌鮮凍分割豬肉、寶泉牌裹衣花生等,明確“三品一標”的管理模式,將無公害農產品、無公害畜牧產品、綠色(有機)農產品作為經濟建設重心,并使用大數據分析、調整,得到最為優質的降本路徑。完成集體資金管理實踐后,工作人員要保障農村環境結構的穩定性,通過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構建符合標準的農業產業化結構及經濟結構模式,使當地農業經濟結構更成熟。

3.5重視引入先進的科學技術

將先進的科學技術融入到農村經濟產業的建設、管理過程當中,重視技術、經濟建設的融合創新,靈活、和諧地使用先進技術模式,從農村經濟管理活動優化出發,提升整體管理的效益和質量。農村經濟活動過程,應通過提高經濟活動的質量及影響力,及時融入符合要求的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構建智能化的信息系統模式,實現信息的高效流動和高效交互。具體要注意以下3點。第一,要求技術部門、合作社思考主體經營活動的發展方向,構建集生產、加工、運營、銷售于一體的發展模式,再使用自動化技術和農業機械化技術替代傳統農業作業模式,提升生產的可靠性。在此過程中,工作人員要注意引入符合要求的新技術和新理念,在規范展示、技術創新中實現栽培、生態管理方面的內容,促使農民意識到新型農業技術的市場價值和影響力,以提升農村資源的利用效率。第二,要建立特定的數據庫,利用“云計算”模式收集當地農業、文旅產業的發展方向及基礎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分類、總結和評估,實現農村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第三,農業資源共享中,要意識到資源的整合要點,在必要的信息分類、整合、反饋中制訂符合要求的經濟發展策略。可在微信公眾號平臺中向農民分享當地的農業發展趨勢,使農民及時了解到農業的發展方向,同時可利用技術講座服務解答農民在生產中所遇到的問題。通過展示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方法,讓農民掌握農業輔助工具、生產工具的應用要點。同時,要讓農民明白區域農村經濟建設與智能化農村經濟管理的內涵,在獲取經驗、經驗分享、實踐的過程中實現現代化農村經濟管理目標,讓農民在驗證思考、實踐分析的基礎上感受到新時期農村經濟發展的要點,確保信息化系統建設能夠更加成熟和完善,提高技術的影響力。

4結束語

要不斷突破傳統農村經濟管理方面的瓶頸,借助嚴格、系統、科學的管理模式,確定符合要求的實踐體系及控制思路,促使農民意識到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也能在發現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立符合要求的管理體系,提升農村經濟管理效率,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亞茹.探討鄉村振興背景下強化農村經濟管理的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2):8-9.

[2]虎秀玲.新形勢下我國農村土地產權改革與經濟發展策略[J].南方農業,2021,15(36):111-113.

[3]陳文斌.淺談農村財政績效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商訊,2021(35):116-118.

[4]張義超.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研究———以山西省朔州市為例[J].山西農經,2021(22):63-65.

[5]李瑜.特色鄉村旅游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其發展路徑[J].農業工程技術,2021,41(32):3,5.

[6]張靜.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經濟管理的新舉措初探[J].財經界,2020(36):24-25.

作者:劉萌 單位:萊西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