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建設主要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9-13 10:46:44

導語:農田水利建設主要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田水利建設主要問題及對策

【摘要】近幾年,莒南縣政府在加強農業發展的同時,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實施,不斷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田抗災減災能力,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農田水利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問題,影響和制約了農田水利設施長足發展。基于此種情況,結合莒南縣項目實施實際現狀,分析當地農田水利建設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莒南縣;農田水利;質量控制

2018年機構改革后,農田水利建設管理職能由水利部門劃歸農業農村部門,莒南縣進一步整合涉農資金,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加大投入,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農田基礎水利設施。2019年至2021年3年的時間里,先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0.8萬hm2,總投資1.7億元,其中農田水利設施投資1.02億元,建設水源井95處,整治塘壩56座,新建攔水壩20座,灌溉泵站38座,鋪設輸水管道117.3km,維修管排渠道2600m。同時,配套建設大批管涵、給水栓等農田灌溉設施,改善了項目區的基礎水利設施條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1農田水利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前期規劃設計深度不夠

項目前期規劃設計是控制項目資金、保證項目順利完成的關鍵所在。然而,在規劃布置農田水利設施過程中,設計單位前期規劃不深入,對項目區地質環境、水源條件等因素未能予以充分考慮,規劃布置水源工程、輸水管網等設施時存在很大的隨意性、盲目性,導致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難以保證,工程技術、合理開發以及社會效益等方面不能相互兼顧,在后期施工過程中出現大量設計變更,嚴重影響過程施工進度,也造成了建設資金未能達到合理化設置,從而為項目建設帶來了諸多影響。

1.2建設過程中質量控制存在薄弱環節

工程質量是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要保證的第一要素。中標企業是否具備相應的資質、使用材料是否合格、施工過程是否存在偷工減料、監管措施是否單位等成為影響工程質量的構成因素。如在施工單位選擇時,一般采用二次均價中標,由于不注重施工單位資質、技術力量等因素,易造成投標單位相互串通壓低投標價格中標等現象,致使中標施工單位魚龍混雜,在工程施工過程中難以有效管控施工現場,造成施工現場管理混亂,更為嚴重的是個別不法施工單位,為了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不惜在施工建設中,偷工減料、低價購入質量不達標材料或者違法分包,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到工程施工質量。

1.3工程運行管護機制有待完善

高標準農田建設在項目預算中沒有列支相應后續管護資金,歷年各級預算中也沒有列支相關管護資金,造成“重建輕管”,致使一定程度上影響工程建后長期效益發揮。以電灌站為例,經實地調研,項目建后3~5年,縣域內各項目區電灌站利用率不足40%,主要是在項目建后移交所在的鎮村管護,由于村集體無力承擔管護費用,而各級財政預算資金中又沒有落實管護資金,導致很多電灌站不同程度的損毀并長期處于閑置狀態。

2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的對策措施

2.1切實加強工程前期規劃設計

在規劃布置農田水利設施單體工程時,設計人員應當遵循實事求是、科學合理、經濟適用的原則,對施工現場進行實地詳細勘察,充分了解項目區的地形和地勢條件,對后期施工建設的難點進行預判和分析,才能充分考慮項目受益村莊實際需求,對農田水利工程進行全方面的規劃;規劃設計要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以地表水為主,地下水為輔,嚴格控制深層地下水,優先利用現有水庫、塘壩、河流等水源工程,減少新建水源工程投資比例,將有限的項目建設資金用于農田灌排體系建設,協同推進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與大中型水庫灌區續建配套相結合,將水庫作為首選灌溉水源,在大中型灌區有效灌溉面積范圍內優先布置實施項目,大力加強田間工程、灌區末級渠系和涵閘泵站建設。再因地制宜新建“五小水利”工程,集中連片、整體推進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不斷擴大旱能澆、澇能排的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面積,夯實農業生產基礎。

2.2切實加強工程建設的質量控制

1)要履行好建設單位職責。建設單位要嚴把招投標關,應當進行公開招標,在確定施工單位時應當充分考慮施工單位資質、技術力量、業績等因素,避免以投標報價一錘定音,選擇相對優秀、有實力且有責任心的施工企業承擔工程施工。同時,要確保材料造價符合標準,在材料價格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通過政府集中采購等方式,確定材料供貨單位,選擇優越的施工材料,使得工程質量有所保障,對于質量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予以使用。考慮農田水利工程單體工程多、涉及面廣,建設單位管理人員不足等問題,可通過引進項目代建管理,在建設單位授權的條件下,充分發揮第三方專業人員的人員配置齊全、經驗豐富等優勢,加強工程質量控制。2)要抓好施工單位管理。施工單位是工程質量的直接實施者和責任者。質量控制應當“以人為核心”,項目經理應當具備較強組織管理能力,具有工程施工管理多年經驗并具備相應資質證書,質檢員、施工員、安全員等施工作業活動直接負責人員必須按時按量在崗,并做到具備相應資質資格,對于不合格的人員,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有權要求施工單位進行更換。施工單位應當根據工程特點和現場具體情況,制定施工組織方案,并遵照方案組織施工,不得隨意更改。確保每道施工工序合格,嚴格執行工序驗收檢查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進入下道工序施工,關鍵工序或重要隱蔽工程應當由項目法人組織驗收檢查,確保工程質量達標。3)要強化監理質量控制。項目監理是受建設單位委托,依法對工程進度、質量等進行控制,在項目建設全過程進行巡視和檢查,對重要隱蔽工程和關鍵部位要做到旁站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強化工序報驗手段,確保每道工序合格達標。監理人員要嚴把材料進場關,查驗水泥、鋼筋等材料合格證、質保單等,查看材料外觀,確定沒有異常情況后進行抽樣送檢,合格后方可使用,有效避免不合格、不達標建筑材料進入工地,影響工程質量。

2.3切實加強工程建后運行管理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目的是運行使用,需要實實在在的發揮作用和效益,而不是搞形象工程,不是擺設。項目建設只是開始,管理好、運行好、使用好,讓工程真正發揮效益才是目的。鑒于面前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存在的經費缺少等困境,主管部門應當逐級建議上級部門出臺相關政策,落實項目后期管護經費金,明確管護主體和責任人,加大農田水利設施管護重要性宣傳,提高受益鎮村、農民以及當地企業等對農田水利設施保護意識,積極探索吸取社會資金投入工程運行管護,為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管理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保障,才能確保高標準農田項目長期發揮效益。

3結語

莒南縣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大縣,農業經濟依舊是當地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農業生產的發展離不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發展。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有效化解農田水利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把農田水利建設作為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基礎工程,使之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和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有力舉措。

作者:徐文杰 趙民華 單位:莒南縣農業農村局 莒南縣團林水利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