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結構設計創新策略分析
時間:2022-10-17 09:25:35
導語:建筑結構設計創新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同時人們對房屋建筑空間、環境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為有效滿足人們的需求,需深入挖掘建筑功能,加大創新力度,促進建筑與結構的融合,提高建筑結構設計水平。基于此,結合結構設計創新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探討建筑結構設計原則,從建筑和結構融合的層面探討設計創新對策,以推動建筑行業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建筑設計;結構設計;功能;創新
如何將結構設計融入建筑設計一直是建筑設計人員追求的設計目標,結構設計不僅需滿足建筑設計要求,而且需注重對建筑結構的優化,加大創新力度。結構設計創新過程也是結構與建筑融合的過程,設計人員需充分考慮結構體系,積極與建筑造型融合,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建筑綜合效益,延長其使用壽命。對設計進行創新過程中,需采取有效措施對建筑結構進行優化,使建筑呈現多元化特點,在保證其實用性的前提下,使其具備豐富的功能。
1建筑結構設計創新的意義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步伐加快,人們對住房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由此高層建筑數量逐年增加,同時導致建筑結構重量不斷增加,建筑整體及墻壁的承載力明顯提高,為滿足其使用功能需求,必然會增加建造成本。結構設計創新便是在滿足建筑要求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最大化提高其空間利用率,優化建筑物土地使用比例,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進而提高經濟效益。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不但能提高整體經濟效益,而且有助于降低施工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因此建筑結構設計創新過程也是設計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對于優化與完善結構設計體系具有重要作用。
2建筑設計與結構設計融合存在的問題
對建筑整體設計來說,不僅需重視其美觀性,而且需加強對結構設計的重視,因此需實現建筑和結構的深度融合。建筑設計與建筑結構密切相關,二者互為補充,互相制約,確保建筑結構設計效果是重要基礎,只有保證結構設計合理,才能進一步提高造型的美觀性和穩定性。隨著人們對生活環境的重視,設計人員需堅持可持續理念,對結構進行優化設計,提高資源利用率。建筑設計與結構設計是建筑結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實際設計過程中,二者的融合深度存在不足,無法協調發展。部分設計人員過于注重創新設計,而忽視了結構的可行性。如德國某地區教堂結構設計如圖1所示,平面形狀為卵形,屋頂結構為馬鞍形,落地拱的拱身懸空斜交在地面的拱支座上,結構穩定性較差,因此又設計了環梁,建立索網結構。環梁外采用短索錨穩定斜拱。但斜拱僅具備挑檐的作用,并無其他結構上的作用,整個索網的構件是外墻的環梁,這一設計理念十分新穎,整個建筑的美觀性較強,但在結構設計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因此使用20多年后受大風影響,建筑一側坍塌。因此如果未實現建筑設計與結構設計的有效融合,必然難以保證建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3結構設計創新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3.1概念化設計
概念化設計是建筑設計的主要內容,同時是結構設計創新的重要體現。通過概念化設計能夠合理選擇結構系統,結合建筑功能和需求等情況明確建筑地點,從多個層面分析建筑布局情況,保證設計的合理性。概念化設計創新過程中,需采用合理的系統。對基礎設置來說,需根據建筑物的功能需求明確合理的基礎類型,降低建筑故障發生風險。同時,在結構概念化設計過程中,需避免建筑出現大開洞、大懸挑等情況,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和穩定性。在安全性方面,建筑結構概念化設計的應用效果理想是結構設計創新的重要體現。某商場空間的結構概念化設計如圖2所示。
3.2構件與細節設計
構件與細節設計也是建筑結構設計的關鍵。構件設計主要包括對建筑材料的合理選擇,保證結構配置的合理性,對構件尺寸進行合理選擇等,均為結構設計中構件優化的主要內容。在設計階段,設計人員需認真考慮構件的配筋情況,確保在施工過程中全部構件配筋均處于配筋范圍內。如果設計人員缺乏對構件設計的重視,必然會對建筑結構設計的創新造成影響,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安全隱患發生風險增加。因此需做好構件設計工作。細節設計主要指在整體建筑構件設計的基礎上,對細節問題進行分析,具體包括圈梁、壓頂、立面線腳等設計工作。該類設計工作極易被忽視,因此設計人員需加以重視,對細節進行優化,從細節到整體層面實現對結構的有效控制。
4建筑結構設計原則
1)建筑結構設計需遵循全面考量與減輕自重的原則。在考量方面,需根據結構設計情況,認真分析建筑的長期效益,在保證其功能正常應用的基礎上,降低施工成本。結構設計的創新需積極利用先進技術、優秀經驗,對設計工作進行全面分析,滿足工程結構要求。對減輕自重來說,主要指減輕建筑物重量,設計階段需要對各構件進行優化,確保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實現對結構自重的優化。2)結構設計需從實際情況出發,全面分析結構設計各環節存在的問題和情況。例如,認真考慮自然環境對建筑可能造成的影響。另外,需遵循合理受力原則,設計人員需對受力、對稱性等層面認真分析建筑物的受力及變形影響因素,結合受力和變形情況,選擇具有良好抗力性能的建筑材料,對建筑結構進行進一步優化。
5基于建筑與結構融合度提升的建筑結構設計創新策略
5.1建立完善的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模型與設計方案
為促進建筑和結構的深度融合,需建立建筑結構優化模型,完成模型創建后,明確設計方案。首先要明確整體參數,在結構設計中,設計參數對設計水平有直接影響,參數的選擇需要考慮結構設計的重點,了解結構設計的整體工作量;其次,在明確整體參數的前提下,需要明確目標參數,對結構各項要求進行合理設計,優化設計方案。在選擇設計方案的過程中,需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不同建筑設計、結構設計存在的差異性。在這一基礎上,加強對專業設計軟件的利用,通過精準計算獲得最優模型。
5.2保證建筑年限的基礎上進行階段性創新設計
建筑結構設計需要設計人員強化結構設計優化理念,這樣才能降低建造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對建筑結構設計體系進行全面優化,使建筑從整體層面得到優化,保證建筑的美觀性和實用性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為延長建筑使用壽命,需要設計人員在建筑可使用年限內,對各階段的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創新。因此需要設計人員充分掌握各階段的工程情況,提高各階段設計方案的創新水平,延長建筑壽命,提高其整體質量。建筑結構設計存在約束多、非線性等問題,對設計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阻礙。設計人員需對各階段進行優化創新,在整體層面上進行創新,解決相關問題,為設計人員提供更優的設計方案。
5.3建筑主體上部結構設計創新
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發展迅速,國家出臺諸多支持政策,建筑行業具有良好的發展態勢。但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也在不斷增加,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需要加強對建筑結構設計質量和安全性的重視。隨著市場競爭加劇,結構設計的創新已成為建筑單位的重點內容。基于建筑和結構深度融合理念的指導,可對建筑上部結構進行優化創新,這也是建筑結構創新的重點。設計過程中需根據具體情況,做好剪力墻設計工作,保證剪力墻的設計,使其具備均勻性的特點(見圖3),剪力墻的均勻分布能夠確保建筑上部結構的穩定性。另外,在剪力墻設計時,盡量采用大開間的設計方法,減少混凝土的應用。同時需認真考慮剪力墻鋼材鑄造的構成情況,通過對上部結構設計的創新,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5.4建筑結構和平面設計創新
在設計階段,需注重建筑整體結構與平面設計的融合,在這一基礎上保證建筑美學和結構的統一性。通過建筑與結構的深度融合,能夠進一步優化結構設計體系,避免墻面發生開裂、錯位等不良情況。對于承重較多的轉角位置,需注重結構設計,將高性能建材作為主要承重材料,在保證結構穩定的基礎上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同時對整個建筑結構設計體系進行優化和創新。
6結語
建筑結構設計的創新需充分結合實際情況,認識到創新設計在整個設計中的重要性,促進建筑與結構的深度融合,在這一基礎上加強對建筑結構設計創新的研究,有效提高建筑整體設計水平,滿足人們的需求,營造更好的建筑空間環境,為建筑行業的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坤,劉娜.高層建筑結構優化設計問題分析[J].城市住宅,2021,28(S1):64-65.
[2]丁潔民,張月強,張崢.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創新與實踐[J].建筑結構,2019,49(19):25-32.
[3]何小雄.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9(6):78.
[4]全迪.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1(04):17-18,23.
[5]魏璉,王森.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創新與規范發展[J].建筑結構,2021,51(17):78-84.
作者:王淼 畢正超 單位: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上一篇:競賽在廣告藝術設計教學的作用
- 下一篇:泗州戲獨特行當丑生表演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