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理財半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2-04-27 06:57:00

導語:財政局理財半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局理財半年工作總結

20*年,全市財政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依法理財,深化財政改革,支持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關注民生問題,促進和諧*建設,為“*”開局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市人代會通過的財政收支預算順利實現

20*年,全市克服宏觀經濟環境對重點稅源企業的影響,財稅部門依法組織收入,據統計,全市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46.4億元,增長16.8%,加上基金收入109.2億元,上劃中央收入248.3億元,財政總收入為603.9億元,增長18.4%。預計全市可用財力393.1億元。全市地方一般預算支出263億元,增長15.6%,加上基金支出108.6億元,財政總支出371.6億元,增長17.8%。全市增設預算周轉金0.7億元。

分預算級次看,市本級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6.5億元,同口徑增長13.5%;財政總收入278.3億元,增長15.1%。預計可用財力203.3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支出113.8億元,增長12.3%;財政總支出184.6億元,增長13%。增設預算周轉金0.7億元。區縣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59.9億元,同口徑增長23%;財政總收入325.6億元,增長23.6%。預計可用財力189.8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支出149.2億元,增長20.7%;財政總支出187億元,增長24.8%。

20*年,全市、市本級、區縣均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目前財政決算正在編制過程中,最終結果將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

二、堅持富民優先,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注社會弱勢群體

切實加大投入,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市本級預算內外用于“三農”方面資金達10.*億元。其中:市本級支農支出3.81億元,比上年增長15.3%,主要用于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建設等,安排為農村、農民辦實事專項16,979萬元,郊縣轉移支付資金5,169萬元,涉及農業的各項社會事業投入18,397萬元,低收入純農戶專項1,700萬元,繼續籌措防洪保安資金、水利建設基金、水資源費、新菜地建設基金、“綠色*”專項等2.02億元。

支持社會公平建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落實新一輪就業再就業相關優惠政策,市財政安排就業再就業資金2.2億元。籌集資金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及時足額兌現,20*年國家、省兩次調整政策,市區企業退休人員每月人均提高239元,共增加支出10.8億元。安排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7,933萬元,增長23%。安排640萬元用于城鄉困難居民大重病醫療救助。安排184萬元,鼓勵惠民醫院收治低保患者。安排4,500萬元,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水平。安排2,400萬元用于祖堂山精神病院建設,安排700萬元用于農村敬老院建設、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

安排市政公用補貼資金1.1億元,放心副食品專項資金1,000萬元,糧食補貼資金5,765萬元,廉租房專項資金1,000萬元,保證了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

三、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改善投資環境,支持經濟發展

市本級預算內安排城建支出30.7億元,增長12.2%,充實了城建交通發展及軌道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污水處理廠、地鐵二號線以及侵華日軍*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等一批重點工程建設。安排環保支出1.33億元,增長58%,重點用于污染源治理、區域污染治理以及生態市建設等。繼續安排“綠色*”專項2億元,改善城市面貌,優化投資環境。

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支持全市經濟結構調整。市本級安排2.7億元,重點用于支持工業經濟、循環經濟、中小企業發展、名牌推進等。安排三產發展專項資金2,650萬元,旅游發展專項資金1,350萬元,外向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1,500萬元,創新型企業擔保體系建設專項資金2,000萬元。繼續支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學工業園區建設,開發區留成財力14.7億元,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

四、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市本級教育投入12.5億元,增長22%,主要用于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免雜費,完善扶貧助學機制,支持農村學校基礎設施和教學裝備建設,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提高農村教師待遇等。科學支出3.36億元,增長23.2%,其中:軟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200萬元,科技成果轉化資金3,000萬元,創新投資引導資金1,400萬元。文體廣播事業費2.5億元,同口徑增長18.8%,主要用于文化產業發展資金1,000萬元,各類藝術節、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及紀念館、博物館向社會免費開放等專項補助。衛生投入5.16億元,增長15%,主要用于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公共衛生投入、推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機制改革等。另外,省市安排1.45億元基建支出支持了鼓樓醫院南擴工程、兒童醫院以及第一醫院建設等。市本級公檢法司支出13.03億元,增長11.8%,主要用于保障政法系統正常運轉、科技強警、公安防控體系建設、法檢兩院建設以及改善基層政法部門辦公、辦案條件。

五、有效推進各項財政改革,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繼續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出臺了《*市市本級部門預算管理試行辦法》,完善綜合定額標準,穩步推進金財工程建設。強化國庫集中支付審核和監控,整合預算內、外資金管理系統,防范資金風險,提高資金效率。組織開展政府采購領域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加強制度建設,制定了《*市市級部門集中采購管理辦法》等文件。正式啟動非稅收入收繳改革,全面清理財政票據和非稅收入項目,為下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礎。研究出臺了《市政府關于切實強化稅源管理進一步規范財稅秩序的意見》。按照20*年全面實施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的要求,做好預算編制、執行的新舊科目數據轉換銜接工作。

20*年全市各項財政工作實現了既定目標,公共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得到增強。但是財政發展與改革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和矛盾:一是財政收入增長的內在潛力不足,增幅低于省內兄弟城市水平,宏觀經濟環境中一些不確定因素對財政持續增收產生一定的壓力;二是各方面對財政支出的需求增加,財力可能與需要的矛盾依然存在;三是改革與發展過程中積累的一些矛盾和問題有可能轉化為地方財政的負擔。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通過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來有效化解面臨的困難。

20*年市本級財政預算草案20*年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和諧*建設的重要一年。從預期看,經濟發展總體環境較好,為做好財政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各項改革和發展的任務依然很艱巨,財政收支矛盾仍將比較突出。全市財政預算安排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完善公共財政體制,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著力支持“跨江發展”和“五個中心”建設,促進全市經濟新一輪增長;確保財政收入真實、平穩增長,堅持財政收支平衡;優化支出結構,堅持以人為本,突出重點,努力解決好社會發展和民生問題;加強財政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讓人民群眾更好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和公共財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