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貿易與糧食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2-09-06 03:28:00

導語:市貿易與糧食局上半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貿易與糧食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各縣(市、區)經貿局、糧食局,直屬各單位: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經貿委、省糧食局的大力指導、支持下,全市貿糧系統審時度勢,以變應變,針對變化了的宏觀環境,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工作目標要求,采取扎實有效的工作措施,達到了時間過半、實現目標任務過半的預期工作目標,為確保全年目標的實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上半年的主要工作和特點

1、加大對糧油、豬肉等重要民生商品的市場監管與調控力度,確保市場保障供應和防止價格過快上漲。以新增儲備糧油規模、建立應急物資保障機制為重點,進一步完善重要民生商品的應急和市場調控預案。根據公共突發事件應急物資保障需要,編制了“公共突發事件”后勤保障行動方案,并開展征求相關部門意見工作。全市6.55萬噸儲備糧油規模、2.07萬噸應急周轉糧、1400噸應急成品糧、全市6000頭活體豬儲備等全面落實到位;在主要超市和相關企業落實應急方便食品、礦泉水、小包裝糧油的周轉庫存,并組織相關應急演練。組織儲備糧油質量檢查,制訂年度規模計劃,確保儲備糧油質量安全。加強糧油、豬肉市場監測,從5月1日起啟動每日測報制度,同時強化市場監管,加大調控力度,確保了市場供求平衡和價格相對平穩。

在生豬定點屠宰方面,鄉鎮定點屠宰工作全面落實,全市68個鄉鎮設立定點屠宰廠(場點),25個鄉鎮實行配送,1-6月份全市定點屠宰生豬166693頭。執法工作進一步加強,對全市29家定點企業進行質量安全評估,全市查處生豬屠宰違法案件78起,同比減少152起,收繳違法產品1066.5公斤,宰前生豬“瘦肉精”抽檢達到7070批次,抽檢樣品25679個,分別比上年增加10.06倍和5.57倍,確保了豬肉消費安全。同時啟動了我市活體豬、肉品與上海、臺州、寧波等主銷區的產銷銜接工作,為我市生豬銷售打開了通道。

2、商貿經濟保持較快增長,龍頭企業帶動力明顯增強。1-6月份,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24億元,同比增長18.4%,扣除CPI影響,上升為10.8%。其中批發零售業87.38億元,增幅18.5%;住宿餐飲業12.86億元,增長22.5%。限額以上企業帶動力明顯增強,全市限額以上企業中有7個大類的商品零售總額增幅超過18%。日用品、化妝品、家俱、石油及制品、中西藥、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增幅分別達到58.3%、32.5%、23.8%、28.3%、24.1%和18.9%;食品類增幅23.5%,其中糧油銷售增幅46.8%。一季度全市12家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場零售額6.15億元,同比增長26.4%,其中市區8家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場銷售額達5.96億元,增幅和全市一致。

3、以構建網絡為重點,大力推進我市連鎖經營業快速發展。農村流通網絡建設順利推進,農村消費品和生產資料流通網絡取得新進展。全市1-6月份新增農村連鎖(便利)店82家,全市農村連鎖(便利)店總量達到1329家。連鎖經營在行政村的覆蓋率達到47.4%。完成農資連鎖經營企業和連鎖店規范、農資連鎖經營龍頭企業補貼辦法等政策性文件的起草。全市在原有3家農資經營企業列入商務部農資連鎖經營試點的基礎上增報1家,通過省、市兩級驗收農資連鎖店達145家。

4、住宿餐飲業消費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消費快速增長。引導和鼓勵**飯店、東方大酒店、白天鵝大酒店等企業加大改造力度,促進規模、環境提升。1-6月份,全市住宿餐飲業營業收入12.86億元,同比增長22.5%。

5、商品交易市場發展繼續保持良好態勢。上半年,消費品市場價格總水平高位運行,鋼材、建筑裝飾材料市場購銷兩旺,帶動生產資料市場快速增長,省重點和區域重點市場運行平穩,繼續發揮龍頭市場作用。市場監管方式進一步得到規范。截止6月,全市各類商品交易市場共151個,與上年底基本持平。市場成交額122.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58%,其中,消費品市場成交額106.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57%;生產資料市場成交額1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9.5%。

6、落實糧食產銷政策,服務糧農增收。為服務農民增收,市、縣兩級糧食部門提高了糧食訂單價外補貼,提高了種糧大戶預購定金發放標準,在訂單中明確了今年糧食預收價格,給種糧農民吃下了“定心丸”。全市糧食收儲企業與種糧農戶簽訂糧食訂單9.17萬噸,訂單面積48.56萬畝,共涉及全市9.35萬戶農戶。其中全市126戶種糧大戶訂單糧食5082噸,發放預購定金153.38萬元,比去年同期增54.5%。通過糧食訂單和政策落實,較好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為穩定糧食生產,保障區域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7、大力扶持電子商務、物流、會展、特種商貿業等現代新型商貿業態的快速發展。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共同推進我市新興商貿業的發展,同時鼓勵企業做強做大。電子商務取得新進展,繼續保持了在全省的前茅優勢。中國網上糧食市場在蘇州開設了分站點。一批物流龍頭企業迅速做強做大。特種商貿業助推工業發展,9家典當企業融資金額3.63億元,同比增長7.1%,在銀根抽緊環境中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較好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會展業迅速起步,1-6月份,東方會展中心共舉辦了人才招聘會、婚慶博覽會、家居裝飾博覽會、品牌樓盤博覽會等6次展會活動,參與企業近800多家,人流量近20萬人,較好地活躍了流通市場,帶動了旅游、交通、餐飲、住宿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8、浙西糧油交易中心項目推進取得新進展,糧食市場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

浙西糧油交易中心項目完成了土地丈量,并支付帶征地費用,征地工作基本完成。地質勘察已招標確定,鐵路專用線已進場勘察。完成了相關資產的整合和處置,為項目建設大力籌集資金。項目初步設計平面方案和鐵路專用線初步設計完成,市場用地掛牌出讓已于6月12日摘牌。

市糧食批發市場在保障糧食供求平衡的同時,進一步得到發展。1-6月份交易量實現36.27萬噸,交易額10.2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34%和29.08%。中國網上糧食市場網上交易取得新突破,1-6月份組織網上交易糧源8.03萬噸,實際成交6.35萬噸,交易額1.13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51%和69%。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下半年工作重點

受國內外大環境的影響,我市糧油、生豬市場價格仍在高位運行,市場調控的壓力逐漸增大。今年上半年豬肉、糧油等民生產品價格一直保持在高位運行,我市居民消費的主要品種早晚秈米價格目前仍處緩慢上升態勢,早秈稻到**91-93元/百斤,晚秈稻95-99元/百斤,與年初相比漲幅分別達到5.7%和5.4%,早秈米126-129/百斤,晚秈米137-139元/百斤,漲幅為6.7%和62%。再加上國家兩次上調糧食最低收購價,以及自然災害頻發等因素的綜合影響,預計下半年糧油、生豬價格仍將繼續在高位行,調控壓力進一步加大。保障供給、防止民生產品價格過快上漲,維護社會穩定將是下半年維穩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同時下半年還要抓好各項促發展的工作。公務員之家:

主要工作:

1、加強糧油、生豬等重要民生商品的市場監測,加強預警系統建設。在全省率先建立的零售市場為終端的糧油監測網絡體系,密切關注市場走勢,切實加強糧油、生豬儲備的監督管理,進一步落實應對各類公共突發事件物資保障措施,增強市場調控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為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支撐。

2、全力以赴抓好糧食訂單收購,掌握糧源,確保地方儲備糧食輪換。同時及時兌現糧食訂單收購補貼政策,引導和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秋糧生產和全年糧食豐收。

3、大力做好全市糧食工作會議的籌備工作。從思想認識、政策激勵、工作措施等方面全方位構建我市糧油安全體系。

4、繼續抓好城鄉以連鎖經營為重點的現代流通網絡建設,探索推進生活資料和農資連鎖經營。加大對商貿龍頭企業培育力度,提升商貿企業競爭力和服務水平,防止流通市場因CPI高企可能出現的增速放緩和滑波。同時推行“一網多用”,構建我市農資經營網絡,為農民和農村服務。

5、加快浙西糧油交易中心和重點商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推進工作,確保實現年度工作目標。由于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下半年項目推進的工作難度將加大,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千方百計克難攻堅推進項目的實施,完成預期目標。

6、落實重點商貿流通企業節能減排工作措施,確保年初目標如期完成。

7、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服務工業經濟主戰場。按照市委五屆八次會議的部署和要求,加大服務工業經濟力度,動員全系統切實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確保全年招商任務的完成,確保生產性服務業取得大突破、大發展。

8、加強安全生產和維穩工作。切實做好奧運會、殘奧會期間的安全生產和維穩工作。抓好民爆、信訪、消防、賓館飯店、大型商場等場所和領域的安全工作。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確保食品安全。抓好商貿領域各類展會活動、促銷活動和生產經營環節安全隱患的排查,并及時抓好整改。力爭全系統安全、和諧、穩定。

9、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制訂和實施《**市貿易糧食局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2年工作方案》。按照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處室各負其責,依靠群眾支持和參與的要求,完善全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制訂工作方案,認真組織實施。

10、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確保全年工作目標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狠抓落實,干部隊伍是關鍵。今年是完成各項任務面臨困難較多的一年,如何克難攻堅,干部的精神狀態至關重要。要始終以干部隊伍建設為抓手,以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為載體,保障全年任務的逐項完成。一要堅持理論學習,實行務實與務虛相結合,為克難攻堅提供思想保障。二是完善各項制度,以制度規范管理,加強工作督查和落實。三是堅持培訓和素質提升,力爭在完成各項工作的同時努力造就一支懂經濟、會管理、重落實的干部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