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單位包扶貧困村實施方案

時間:2022-06-03 02:48:14

導語:市直單位包扶貧困村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直單位包扶貧困村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七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和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充分發揮市直單位、黨員干部在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骨干作用,深入開展包扶貧困村和貧困戶活動,加快脫貧攻堅步伐,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中央、省、市和市委七屆八次全會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精神為指導,牢牢把握扶貧脫貧既是經濟工作也是政治任務的總定位,緊緊圍繞“據實”和“精準”原則,不折不扣地落實“不落一戶、不少一人”標準,按照貧困戶不脫貧、包扶工作不脫鉤要求,認真實施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貧困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為目標,以省級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為重點,充分發揮市直單位和黨員干部人才、項目、資金、信息等優勢,先輸血,再造血,沉下身子真包實扶,深入群眾真幫實干,確保貧困人口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二、工作原則

(一)把握大局、統籌施策的原則。要深刻領會上級關于扶貧脫貧工作精神實質,正確認識“不落一戶、不少一人”工作標準,統籌抓好省級貧困村和貧困戶以及我市確定的貧困村和貧困戶,切實把上級扶貧脫貧精神真正領會到位,貫徹落實到位。

(二)科學擺布、重點先行的原則。既要充分考慮到全市所有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的脫貧工作,又要突出省級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特別是要把省級23個貧困村中今年要率先推進完成的村和人口列為重點來包扶。包扶部門既要立足本部門職能面向全局抓好扶貧脫貧工作,又要做好本部門所包扶的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的脫貧工作,抓住重點,科學擺布,整體推進。

(三)選準切入點、率先突破的原則。堅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區別分類,重點推進,對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致貧原因要清楚明晰,制定包扶措施要實際可行,選準切入點,找準突破口,重點圍繞村屯道路硬化、綠化美化、農村飲水、貧困戶危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喪失勞動能力的特困戶先行重點包扶,率先突破,早日見效,起到示范引領和借鑒推廣作用。

(四)匯聚力量、集中發力的原則。組織、宣傳、文化、交通、住建、環保、民政、水利、林業等包扶部門,要發揮優勢力量疊加作用,按照貧困村缺啥補啥的原則,在道路硬化、文化建設、危房改造、綠化美化、貧困救助、村級辦公場所建設、薄弱村整頓等方面整合力量,協同作戰,集中發力,確保成效。

(五)一包到底、不脫貧不脫鉤的原則。包扶工作要重注短期效益與長期效應相統籌,堅持一包到底穩固脫貧,包扶部門要在規定期限內幫助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摘帽,按時完成脫貧任務,不脫貧不脫鉤,不達標不退出。

三、包扶范圍、時限及工作目標

(一)按時限全面完成脫貧任務。包扶范圍:23個省級貧困村、我市自行排查確定的27個村和革命老區村,以及分布在全市22個鄉鎮的29762名貧困人口(2014—2015年已脫貧8492人)。包扶時限和包扶目標:從2016年3月至2017年年底,完成全市所有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其中,2016年確保完成3個省級貧困村和7500名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力爭完成6個村和10000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

(二)貧困群眾收入明顯提高。保持貧困村、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具備勞動能力但缺乏發展條件的輕度貧困的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市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具備部分勞動能力,處于中度貧困的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市平均水平的60%左右。特別是喪失勞動能力的特困戶確保達到脫貧底線標準。

(三)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一是按年度完成省級貧困村的道路硬化,實現省級貧困村道路村村通。二是按年度完成省級貧困村危房改造任務,徹底消滅泥草房。三是貧困村教育、醫療、文化、娛樂等公益設施較為完善,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指標接近農村平均水平。四是開展貧困村綠化美化,環境極大改善。

(四)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都有一項以上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貧困家庭勞動人口有一半以上掌握一門就業創業技能,新生代勞動力具備轉移就業基本職業素質,貧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平等的義務教育。

四、工作任務

按照市級領導包鄉、市直單位包村、黨員干部包戶的要求,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及部分駐肇單位包扶貧困村,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包扶貧困人口。

(一)市級領導包扶任務

1、負責對所包扶鄉鎮、包扶單位、包扶干部的組織領導工作。

2、負責所包扶鄉鎮扶貧政策落實、扶貧資金使用、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及動態管理。

3、負責所包扶鄉鎮扶貧脫貧計劃、措施路徑的制定和工作指導,以及相關問題的解決。

4、組織帶領所包扶鄉鎮、包扶部門和包扶干部,開展合力包扶,確保按時限按標準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二)市直單位包村任務

1、負責摸清所包扶貧困村基本情況,找準貧困原因,制定包扶貧困村實施方案,確定包扶措施,明確脫貧時限。

2、圍繞壯大村集體經濟,包抓招商引資、資產資源管理,著力解決集體經濟支撐乏力、資產資源管理混亂等問題。

3、圍繞農民增收,包抓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經濟,形成“一村一品”,著力解決村級經濟發展沒思路、沒規劃、沒措施和農民增收緩慢的問題。

4、圍繞村容村貌和基礎設施,包抓環境衛生整治,推進綠化美化凈化建設,著力解決農村“臟、亂、差”問題。推進道路、住房、飲水、醫療教育文化場所等建設,著力解決公共服務薄弱的問題。

5、圍繞基層組織建設,包抓各項規章制度完善落實、黨員素質提升和作用發揮、新生力量注入、能人隊伍建設,著力解決基層黨組織凝聚力不強、干部示范帶動作用不突出問題。

6、深入宣傳各級扶貧開發工作的決策部署以及各項扶持政策,學習貫徹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已經制定出臺的各項扶持政策,調動貧困村干部群眾參與扶貧工作的積極性,增強貧困戶戰勝貧困的信心,激發脫貧對象自我脫貧的內在動力,加快脫貧致富進程。

7、按照“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要求,充分利用各類培訓資源,扎實開展轉移就業、實用技術、致富帶頭人創業等培訓活動,確保貧困家庭勞動力掌握一項實用技術。結合開展“百社千企萬人”就業扶貧行動,積極幫助貧困戶拓展社會就業空間,實現打工和創業致富。

(三)黨員干部包扶貧困戶任務

按照處級領導包3戶貧困戶,科級領導包2戶貧困戶,一般干部包1戶貧困戶的標準,實施“結對子”、“一幫一”,重點圍繞增收產業項目、勞務輸出、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子女就學等方面,研究包扶措施,確保一包到底,真正脫貧。包扶部門統籌安排好所包扶貧困戶與黨員干部的對接工作,在4月5日前,結對包扶對接到位,摸清底數,找準致貧原因,制定包扶貧困戶脫貧方案。在4月15日前,根據所包扶貧困戶計劃和實際情況,實施勞務輸出扶貧的要輸出計劃到位;實施產業扶貧的要確定產業發展項目,同步將資金、物資、技術等落實到位;實施電商、教育、政策兜底等扶貧的,都要一一對接,確保落實到位。每名包扶干部要全年跟蹤服務,認真填寫好包扶貧困戶登記表,建立干部包扶檔案日志,確保所包扶的貧困戶按照時限標準完成脫貧任務。

五、組織領導

貧困村包扶工作點多面廣、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調度指揮,確保包扶工作全面推進并取得實效。成立包扶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委常委、市委書記李元學,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李延春擔任,副組長由市委副書記王劍波、市政府副市長劉劍利擔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辦公室主任由市農業局局長張彥杰兼任,常務副主任由市農業局副局長、扶貧辦主任侯維杰兼任,專門負責全市包扶工作的組織、綜合、協調、指導等工作。各鄉鎮要相應成立領導組織和專門辦公室,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專門隊伍,專項推進。

(一)深化認識,增強做好包扶工作的自覺性。市直單位包扶貧困村既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包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關系到貧困村和貧困戶的脫貧速度,更關系到全市人民能否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因此,各包扶單位必須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看齊意識,增強做好扶貧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凝心聚力,堅決完成包扶任務。

(二)健全組織,加強扶貧隊伍建設。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對于確定為省級、市級貧困村的,由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包扶工作,包扶貧困村牽頭單位主要領導為被包扶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以包扶單位為主,每村進駐一個駐村工作組,牽頭單位主要領導為駐村工作組組長,全體黨員干部為組員,共同駐村工作,確保扶貧工作全面開展。

(三)求真務實,在扶貧崗位上建功立業。各包扶單位要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在扶貧工作崗位上埋頭苦干、創新創業,取得包扶工作新業績。駐村工作組要真正駐村,保證駐村時間,每月駐村時間不少于5天,全年駐村時間不少于60天。各包扶貧困村“第一書記”要處理好業務工作與扶貧工作的關系,每個月至少拿出2天時間深入所包扶貧困村開展調研指導,研究解決包扶工作具體問題。駐村工作組要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密切同貧困群眾的感情。要嚴格執行紀律規定,按標準交付伙食費,不得增加基層負擔。

(四)嚴格考核,準確掌握包扶工作成效。建立包扶工作檢查考核制度,由紀檢委、組織部、督查室、扶貧工作推進組組成聯合考核組,定期對包扶工作開展情況及成效進行考核。考評工作實行季度檢查、半年初評、年終總評,采取百分制,對包扶工作進行定性定量分析評估,并排出先后名次。對包扶工作業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以市委、市政府的名義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被動應付、不負責任,完不成扶貧任務的,要給予通報批評,單位主要領導要進行誡勉談話。

(五)強化宣傳,營造幫扶工作氛圍。市委組織、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通過策劃專題、組織專訪、跟蹤報道等形式,大力宣傳包扶貧困村工作的重大意義,宣傳駐村工作組包扶工作開展情況及成效,及時發現亮點,總結成績,樹立推廣一批包扶工作的先進典型。在市扶貧辦搭建包扶工作信息平臺,及時傳達上級及市委、市政府扶貧脫貧政策精神和工作部署,包扶部門及貧困村要定期反饋包扶工作進展情況,實現上下貫通,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扶貧開發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