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意見

時間:2022-06-03 02:46:08

導語: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和我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確保2017年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結合《市脫貧攻堅工作的安排意見》,2016年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安排如下。

一、總體要求及工作目標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七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安排部署,以市委、市政府《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方案》文件精神為統領,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建立健全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責任、精準退出工作機制,全力實施“十大脫貧攻堅行動”,落實落靠各項脫貧攻堅措施,精準實現“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工作路徑,堅決完成今年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脫貧任務目標。

二、工作任務

(一)強化精準識別和精準施策

1、精準分類識別。對全市農村人口逐戶核查,按致貧原因、脫貧路徑進行分類,嚴格按照“十二步”工作法,認真排除“十一種人”,確保貧困人口一個不落,不符合條件的一個不進,組織人力邊核查、邊錄入國家建檔立卡信息管理系統。實施年度動態調整,確保全市當年新發生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扶貧范圍,做到對象清、措施清、變化清、錄入準。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扶貧工作專項督導組

2、全面開展糾偏工作。堅持全年糾偏,開展自查自糾,確保精準識別。督導組對各鄉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按照20%的比例進行隨機抽查,發現數據不全、不準等問題,及時反饋給扶貧部門核實認定,對不符合扶貧條件的要一律清除。年底前完成年度抽查糾偏工作。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扶貧工作專項督導組

3、建立精準脫貧臺賬。各鄉鎮建立完善精準脫貧臺賬,要達到“四有”,即:戶有卡、村有冊、鄉有簿、市有檔;“五清”,即:致貧原因清、收入來源清、扶貧對策清、脫貧目標清、幫扶責任清。3月底前匯總到市,4月初匯總上報。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

4、落實精準扶貧措施。按照“因村施策”、“因戶施法”要求,因地制宜落實各項扶貧政策,實現村有脫貧支柱產業,戶有脫貧措施保障,建立扶貧開發與政策兜底相結合的脫貧保障體系,將產業帶動、轉移就業、教育支持、醫療救助等扶貧政策措施落實到貧困戶。4月中旬,各鄉鎮要對2016年度擬減貧人口采取的具體扶貧方式,以戶為單位分項匯總,上報市扶貧辦備查,確保各項扶貧措施全面落實到戶、精準到人、當年見效。7月中旬,要完成所有貧困戶分項扶貧措施的匯總工作,并上報市扶貧辦。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包村工作組

(二)全力實施產業扶貧

5、發展鄉村脫貧主導產業。各鄉鎮要在3月底前完成當年產業項目入庫,并報市扶貧辦;6月底前全面完成規劃編制工作,今年力爭啟動建設10個以上項目,扶持貧困人口1000人以上。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

6、發展貧困村特色產業。以23個省級貧困村為重點,全面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行動,明確生產經營體制,完善貧困戶收益保障機制,確保項目帶動的貧困戶增收脫貧,扶持貧困人口5000人以上。大力支持貧困村發展一批食用菌、蔬菜、雜糧等綠特色種植業專業村,并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重點,加大符合條件的貧困村資金和項目支持力度。組織農技推廣部門開展定點培訓、技術指導,解決貧困戶生產難題。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農業局、包村工作組

大力支持貧困村發展一批“兩牛一豬”、肉(奶)羊、禽類等特色養殖業專業村,支持貧困村規模化養殖場建設,能繁基礎母畜補貼資金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貧困村(戶)。組織畜牧技術人員采取包村包戶方式開展防疫滅病、技術指導,為貧困村(戶)養殖業發展提供精準的技術支撐。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畜牧獸醫局

7、發展電商扶貧。加快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力爭年內建成投入使用。推廣電商扶貧模式,引導貧困戶改變傳統營銷理念,實現由“種得好”向“銷得好”轉變。力爭扶持3個以上貧困村建立電商網點,帶動1000戶貧困戶參與電商營銷增收脫貧。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電商辦、商務局、鄉鎮政府

8、發展旅游扶貧。以綠色有機農業休閑園區、沿江水系和濕地資源為依托,加快發展鄉村旅游;以民族村、革命老區村為重點,發展民俗游、紅色旅游,今年力爭打造3個鄉村旅游景點,帶動500戶貧困戶脫貧。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政府辦(民宗、旅游)

9、抓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脫貧。嚴格落實新型經營主體參與扶貧政策,引導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扶貧開發,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入社等經營機制,把無勞動能力、不會生產、不懂經營的貧困戶組織進來,建立穩定增收渠道。支持貧困村組建農機合作社,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到貧困村領辦創辦合作社,把貧困戶組織起來發展生產。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用,力爭帶動發展貧困戶500戶以上。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財政局、農業局、農機局

(三)全力推進轉移就業

10、搞好實用技術和致富帶頭人培訓。市鄉兩級要統籌各類培訓資源,制定年度貧困戶脫貧技能培訓計劃,分批組織開展貧困戶勞動力實用技術培訓,增強就業創業本領,全年完成2萬人培訓任務。選派科技人員到貧困村開展科技服務和科技創業,為貧困村定向培養職業技術農民和農技推廣人員。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農業局、教體局、工信局(科技)

11、推進就業創業。加快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建設,并積極向鄉鎮延伸,為農民工轉移就業和返鄉創業提供服務平臺。強化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重點城市用工企業勞務合作,建立穩定勞務輸出基地,推進“百社千企萬人”就業行動計劃,實現貧困人口勞務輸出就業3000人以上。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人社局、勞動就業局

(四)全力推進脫貧能力建設

12、抓好貧困家庭學生職業教育。繼續實施扶貧開發“雨露計劃”,嚴格落實專項資金政策,動員支持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家庭子女參加中高職教育,力爭資助300名以上貧困家庭子女順利入學。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財政局、教體局

13、實施教育扶貧工程。加強鄉鎮中心小學和中學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配齊配強各類師資力量。對于寄宿貧困家庭就學子女,落實住宿補貼、免除學雜費等教育扶貧政策。對于保留的村小學,要加強校舍、師資等教育資源投入,繼續實施優秀教師支教活動,提高支教教師待遇。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財政局、教體局

14、抓好貧困家庭扶志教育。駐村“第一書記”、包村工作組要把扶志教育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引導貧困戶接受健康生活方式,改變婚喪嫁娶陋習,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樹立自主脫貧意識。選樹脫貧致富帶頭人,評選脫貧示范家庭,切實形成正向激勵,在全市營造脫貧光榮的良好氛圍。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組織部、宣傳部、包村工作組

(五)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

15、加強貧困村屯道路建設。積極爭取貧困村村屯道路建設指標,動員社會力量,全力實施好村屯道路建設,提升貧困村屯暢達能力。今年省級貧困村、革命老區村道路建設至少要完成50%以上。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交通運輸局

16、加強水利設施建設。積極對上爭取飲水安全項目,力爭實現一半以上的省級貧困村安全飲水入戶。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水務局

17、提升貧困村文化服務能力。積極發展貧困村文化事業,完成2106年貧困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廣場等設施建設任務。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文廣新局

18、提高貧困村衛生保健能力。加強貧困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標準化建設,全年力爭完成23個省級貧困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配齊駐村醫生。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衛生和計生局

19、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制定貧困戶危房改造計劃(2016—2020年),力爭完成2016年度省級貧困村整村推進的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住建局

(六)做好社會保障兜底扶貧工作

20、推進醫療保障和醫療救助政策落地。落實貧困人口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給予補貼、醫療救助和22種重特大疾病救助全覆蓋等政策,細化具體實施辦法,實現各項政策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覆蓋。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財政局、衛生和計生局、新農合辦、民政局

21、推進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兩項制度銜接。積極落實對貧困人口吃、住、學、醫等綜合性救助政策,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實行政策性兜底。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衛生和計生局、教體局、民政局

22、統籌推進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各鄉鎮要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摸清應保未保人口底數,積極與有關部門銜接,保證所有貧困人口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衛生和計生局、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局

(七)推進金融扶貧政策措施落實

23、推進金融扶貧政策落地。積極爭取扶持貧困地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爭取國家扶貧再貸款政策,落實扶貧政策性信貸,由市財政在專項扶貧資金中進行貼息或設立風險金。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財政局、財源辦、金融機構

24、推進扶貧保險政策實施。全面落實外轉就業貧困戶勞動力意外人身傷害保險政策。支持所有貧困戶家庭中有勞動能力的成員參加意外人身傷害保險,減少因意外傷害造成短期極度貧困問題,擴大保險覆蓋面,落實補貼政策。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人壽保險公司

三、工作保障

(八)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25、強化責任落實。各鄉鎮要加強領導,嚴格執行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逐級落實工作責任,按照年度減貧計劃,6月底前向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報告工作進展情況,年底前向市委、市政府報告工作完成情況。市直各部門要按照扶貧任務分工,按時向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報告工作。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黨委政府、市直包扶單位

26、加強扶貧機構建設。4月底前市鄉兩級按要求全部完成機構建設和人員配備工作。加強扶貧網絡信息中心建設,強化扶貧信息反饋工作,每個鄉鎮每月至少反饋1條信息,市扶貧辦要加強向省和市扶貧辦的信息反饋工作。

責任單位:市鄉兩級黨委政府、市編委辦、市扶貧辦

27、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切實抓好軟弱渙散貧困村基層黨組織整頓工作,建立健全村級黨組織負責人選、育、管、退的工作機制。全面實施農村“雙富工程”。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精準選配駐村“第一書記”,選優配強村級黨組織帶頭人和支部班子,提升服務群眾和帶領脫貧能力。

責任單位:組織部、市扶貧辦、鄉鎮黨委政府

(九)強化督查,嚴格考核

28、建立督查制度。成立扶貧工作專項督導組,對市直包扶單位和各鄉鎮扶貧工作實行常態化督查,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并定期向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報告督查情況,提出相關意見建議。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扶貧工作專項督導組

29、確保實現精準退出。按照省、市研究制定的貧困村、貧困戶退出辦法,明確退出標準和程序,確保完成省級貧困村整村推進的實施村脫貧摘帽,確保全市貧困人口脫貧7500人,力爭脫貧10000人。組織開展貧困村、貧困戶退出考核。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統計局

(十)社會參與,全力推進

30、建立社會幫扶與精準扶貧有效對接平臺。為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扶貧開發提供產業發展、項目建設、醫療救助和就學資助等精準信息,組織引導社會各界幫扶貧困村。舉辦好“10·17”扶貧日活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脫貧攻堅的良好氛圍。

責任單位:市扶貧辦、鄉鎮政府、工商聯